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写过一本回忆录《旁观者》,“我希望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人难以想象的那种神髓、韵味与感觉。在我的著作中,没有一本反刍的时间像这本这么长—20年来,这些人物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行、住、坐、卧,无所不在;也没有一本书这么快就问世了—从我坐在打字机前写下第一个字,到完成全书,不到一年的光景。这本书虽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却是我最喜爱的一本。”我很喜欢他书中那种深邃的意境,反思与沉淀,借用大师的思想,谈谈我的精益之路。
初次听到精益生产的概念是在1999年,那时我还在东莞新科磁电厂(SAE)工作,记得报到时工厂的外貌并没有打动我,但是两周在培训中心脱产培训后第一天进车间所看到的情景却是至今难忘,先换上了联体的防静电服,只有两只眼睛露在外面,在培训主任的带领下进了车间,眼前的景象真的是未曾想象过的,车间大概有3000平米,光线非常充足,阳光均匀地从外面洒进来,整齐的生产线,有序的员工,车间的整个色调以白色或乳白色为主,很静,只看到员工在紧张地操作,产品在传送带上流动,就象钞票不断地在流进老板的口袋,当时的感觉是真的很安静很干净很有秩序很舒服,心中暗想,这里组织的这么好应该也很好干吧。
在后续的工作中,我很快就改变了这种想法,其一是刚刚从过去几年的工程技术人员转职做生产主管,没有章法,其二是公司在推行精益生产,做为精益生产的门外汉我明显感到跟不上节奏,其后的生活是紧张而艰苦的,一方面要学习管理知识,一方面要补充精益生产知识,新科很大,东莞厂有2万人,公司的培训体系无法在短时间内贯穿到基层的管理人员,我以自学为主并在工作中体会应用,对精益生产有了一点认识也有了好感,学的很慢,现在看来只是掌握了一些皮毛,但是当时的我并不是这样认为,出去面试从来都是讲自己对精益生产有比较好的理解并有实施经验,其实现在看回去,一个只有5年工作经验并且不是全身心研究推动精益生产的基层管理人员,对于精益生产能有多少深刻的理解及经验呢?
新科将我领入了精益生产的殿堂。没有经验,但是那时有勇气与信心!
后来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努力,收效不是很大。
虽然不知道我的精益之路出路在哪里,我仍然坚持,因为第一天进车间给我的印象太好了,那是我的理想,我知道精益生产有一天一定可以帮我做到那种状态。
进步还是很慢。
后来又做了别的公司,遇到两个精益生产的导师-Mr. Seamus Power, Mr. Hitoshi Futaki, 在他们无私的教诲与辅导下,我慢慢理解了精益生产的体系,基本概念及基本工具,我也慢慢有了一个信念-知识的传承与实践单单靠个人的努力学习是极难完成的,这需要才能与极强的自律,我不具备这样的素质,但是引路人可以让我事半功倍,这也是精益生产的核心理念之一-培训人,培养人(Develop people),我希望自已也能尽绵薄之力。
进步快了很多,因为有导师的带领。
在精益生产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有过好多迷茫,有过好多灰心失望,但也有好多激动人心的人与事,“好多事在昨天看是滔天巨浪,到今天来看不过是大海翻波”。我坚信每一家公司都能从精益生产的推动中获得巨大的利益,我坚信每一个管理者都能从精益生产系统中得到强大的支持,我更相信每一个人都能与精益生产一起成长,重要的是在路上……
精益的概念并不复杂,或许有千万个精益生产的热爱者与我一样有这样那样类似的经历,或许这只是我一个人的独特经历,这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在这个历程中我逐渐理解接受了精益生产的理念并成为它坚定的支持者与实施者,也相信在今后的体验中会对精益生产有更深更好的把握,从一个“旁观者”转变成一个真正的“精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