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有关一系列4月份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经济复苏可持续性的关注。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最新物价数据: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均同比下降,且降幅都比上月有所加深。
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最新信贷数据: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5918亿元,低于一季度月均1.5万亿元的规模。
翌日,海关总署发布的前4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显示:除了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增加32.4%,净增加184.5亿美元外,今年1至4月,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双双呈下降趋势。
一系列敏感经济数据的发布,让中国经济目前所处的态势更加扑朔迷离。中国经济是否在沿着先前的趋向继续转暖?如何确认中国经济是否复苏?
4月数字是否乐观?
在世界经济低迷萎缩之际,中国一季度的运行数据让世界看到了春天的信息。但是世事变幻莫测,刚刚发布的4月份一系列数据,又让人对中国经济走势多了几分隐忧。
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6.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9.6%。
这三个数据同时下降,在中国经济历史上并不多见。
“从三个数据看,目前消费相对比生产和燃料动力部门的需求状况好一些,老百姓受到的影响相对小一些;而受外需影响比较大的出口企业以及跟住房相关的钢材、有色、建材、化工等部门,影响更严重些。这些部分的不景气直接带动了燃料和动力需求的不足。总体而言,目前还是需求端存在问题。”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三个价格指数显示终端消费的价格指数有跌幅收窄的趋势。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信息的第二天,5月12日,海关总署发布的进出口双降数据,也让中国经济走势显得不明朗。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5994.1亿美元,下降24.3%。其中出口3374.2亿美元,下降20.5%;进口2619.9亿美元,下降28.7%。累计贸易顺差75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2.4%,净增加184.5亿美元。
针对上述数字,科技部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在我国整体需求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出口肯定会出现一段低迷。“现在更重要的是关注GDP环比的增长,对比这月比上月增长多少?是否加快了?此外,还要看企业景气调查报告和投资增长情况。”
据王元副院长介绍,科技部战略研究院刚刚对中国20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这些高科技企业仍处于景气区间,特别是企业家的信心指数,处于较好的景气区间。
“在中国经济复苏过程中,出现一些波动是正常的,但是现在总的趋势还是向好的。”王元副院长乐观地表示。
中国经济将两次触底?
不久前,尤其是在一季度数据公布之后,中国经济已经触底的言论不时见诸报端。但随着4月份相关数据的公布,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见底,学术界看法不一。
“判断中国经济是否触底,需要找到一个止跌企稳点,即找到经济最冷的那个点。一般认为,今年一季度对中国经济而言是最冷点,也是止跌点。尽管4月份相关数据仍在下降,但是降幅是在收窄,说明中国经济在止跌企稳。4月份的基本数据也表明,中国经济仍处于一个止跌企稳的势头。”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跟张燕生所长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沈家文博士,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虽然4月份CPI、PPI继续为负数,但从环比趋势看,已经结束深幅下滑,企稳和触底迹象明显;但他同时认为,目前中国经济触底反转的速度是快还是慢,还要看接下来几个月的数据。
“从经济周期长波理论计算看,全球经济的反转点应该出现在明年,最快在今年年底出现;而中国经济的反转点其实在第一季度开始已经显现了,现在是反转的速度问题,是渐进式缓慢地反转增长,还是要经历一段时期的筑底,然后反弹,再筑底,再反弹这么一个循环上升过程。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在今后30年内呈现一个长期上升趋势,成为主导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沈家文博士说。
针对中国经济已经触底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卓元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现在还不能说已经触底或者开始反弹,只能说,经济有点回暖的迹象,有点积极的因素。”
何时复苏尚难判断
经济是否已经复苏,这是当前中国经济面对的最大问号。中国政府发布的每一个数字,都会成为全世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经济复苏能够为世界经济保存一块危机中的净土,不仅削弱危机烈度,而且通过中国的贸易、投资、援助等遏制危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近期中国房市、车市、股市逐步回暖,各国对中国经济乐观的看法不断涌现。
国际知名投资大师罗杰斯认为,中国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先复苏的国家,因为中国有着大量的外汇储备,中国的一些行业没有受到危机的冲击和和影响;金融大鳄索罗斯亦加入唱好中国的行列,不仅认为中国比美国和欧洲更容易走出危机,还预测今年年底中国经济就将复苏;摩根大通更是认为,中国经济已在全球率先复苏。
相比国外的复苏高调,中国经济界人士却比较冷静。
北京科技大学沈家文博士告诉记者,衡量经济是否复苏,需要看一些指标,目前主要参考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货币指标、用电量指标等等。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是53.4%(学界一般认为,这一指数在50%以上是扩张,50%以下是收缩);国家电网5月12日最新公布的4月份用电量数据显示,全国各大区域用电量同比均为负增长,4月份的用电量增长-3.5%,此外,4月份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未能延续近期以来突飞猛进的态势,增长的脚步正在放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5918亿元,远低于一季度月均1.5万亿元的规模。
“PMI数据说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呈现回升势头;用电量被认为是判断经济走向的重要风向标,4月份用电量下降说明工业产品需求不足,回升的势头还比较弱;4月份信贷增长恢复常态,意味着社会给予企业的资金供应减少。”沈家文博士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认为,这三个指标综合看来,中国经济反弹速度不会太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