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skyamd - 

[原创]美国狂印1.15万亿美元,危机下的中国该怎么走!

[复制链接] 15
回复
180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1
发表于 2009-3-22 10:16:37 | 只看该作者
取消义务教育?
我不太明白,是用别的方式来替换还是什么。如果只是说要改成收费的,那如果农村有上不起学的,那何来拉动内需?这是小事,大问题时,如果教育再继续缺乏,你取消计划生育,那就完蛋了。

其实这么多年计划生育整个的投入也不少,如果一开始就把这些所有的投入(包括损失、资源、精力)全部放到教育上,其实自然生育率会下降很多。
12
发表于 2009-3-22 10:31:2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williamjen在2009-3-22 10:16:37的发言:
取消义务教育?
我不太明白,是用别的方式来替换还是什么。如果只是说要改成收费的,那如果农村有上不起学的,那何来拉动内需?这是小事,大问题时,如果教育再继续缺乏,你取消计划生育,那就完蛋了。

其实这么多年计划生育整个的投入也不少,如果一开始就把这些所有的投入(包括损失、资源、精力)全部放到教育上,其实自然生育率会下降很多。

  严重支持,取消义务教育,取消计划生育计划,什么税收改革,是误国误民,简直就是扯蛋,被网特洗脑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skyamd兄的文章,有很多问题,望审慎之。

  坚持勤奋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是中华民族及全体国民增强内在素质、顺应知识创新时代的当务之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创新以及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全球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中,“知识份额”已经由20世纪初的5%上升到如今的80-90%以上。一方面,知识的价值日益凸现;另一方面,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有专家考证:

  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一般为80至90年翻一番;

  19世纪60年代,知识更新速度为50年左右翻一番;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

  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

  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够用一辈子;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书也够用一辈子;知识经济时代,只有终身学习,才不会被日趋激烈的竞争淘汰。当今社会,谁掌握了学习的先机和主动权,谁就抢占了生存和发展的制高点。是否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不仅关系到国运之兴衰,也关系到个人的生存。

  因此,任何人都要勤奋学习,否则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自由全面发展。

  ……

  我们要勤于思考,把他有变为己有。书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为自己的,为我所有,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而不思,等于食而不化。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把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把静止的东西变为动态的,把无关的东西变为相关的,才能在前人的认识上创新和超越。思考有多深,思想有多远,人们就能走多远。只有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联系实际,开动脑筋,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回答,形成新的想法、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我们要勇于实践,把知识变为能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得真知的唯一途径。理论不经过实践检验,就不能转化为能力;知识不转化为能力,就没有力量。毛主席既重视书本知识,也重视实践知识,既提倡读前人和今人的“有字之书”,也提倡读社会实践这本“无字之书”,反对脱离实际死读书、读死书。一个人如果不注重实践,不善于把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即便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要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既善于向书本学习,又善于向实践学习,在改革开放和现代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才干,提高能力,用实践检验学习成效。

  当人们需要在纷乱复杂、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预测、洞察和处理问题时,任何理论化的东西都是只能启发思维、加宽思路,却不足以此而应万变,恰如人们所说“法不能尽战之巧,谱不能尽奕之妙”,科学的真理,它往往随着时间、环境、人、事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方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不是囫囵吞枣、刻舟求剑。鞋子只有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合不合适。一定的科学发展观总是因为一定的发展环境而生。

  我们要善于总结,把经验变为智慧。毛主席说过,“我一辈子就是吃总结经验的饭”。陈毅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就是“不二错”,即同一个错误不犯两次。邓小平也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总结,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可能常走弯路、常遭挫折;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不善于总结,就可能错失机遇、蒙受灾难。要把学习引向深入,就要善于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善于总结,就要把实践中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历史的东西现实化,外面的东西本土化,外国的东西中国化,从中发现带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新的实践。善于总结,我们就能举一反三,就能不断认识和发现真理,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2 15:14:08编辑过]
13
发表于 2009-3-22 10:33:44 | 只看该作者
得人者得天下:从美国的移民谈起

风雪千山


  大家乐转过一篇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北京大学的演讲,读来颇令人有所思。关于美国的政治理念和社会制度, 有关著述浩如烟海,各人见仁见智,我不赘述。这里只想说一点人才得失对一个国家的作用的看法。

  美国从建国到发展成世界顶级强国,只花了二百年不到时间 (如果建国以1776年算起,至本世纪五十年代它已成为超级大国)。 与以前花几百年、乃至一个世纪才扩展成世界强权的不列颠帝国,海上强国西班牙等比较,无疑是后来居上,速度惊人。关于美国的强大,有人说得之于它得天独厚的、上帝恩赐的这块富饶的新大陆;有人说得益于它立国之初所建立的一套民主,合理的法制体系;中央党校的说法是来源于对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 我个人有一个看法,这很大程度上与人,这里我主要指与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有很大关系。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这句话有二个意思:一是它是由早期的欧洲移民建立而成,二是它至今还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仍在以一定规模接受移民 (每年以数百万计) 的国家。如果你到纽约“天使岛”移民博物馆参观,那儿有动态模型告诉你:美国历史上有二次移民高峰,一次是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来源以欧洲,英国的白种人为主;另一次是从二次大战后的七十年代至今,移民人口主要来源于亚洲。

  早期的欧洲移民给美国带来了德国的工程师、技艺精湛的工匠和工艺技术,英国的律师、银行家和市场经济策略,法兰西的服装工艺和美酒,意大利的雕塑家、歌唱家和他们奔放的热情,爱尔兰人的节俭、守旧... 而七十年代以后来自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台湾、香港、韩国、日本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的移民则给美国带来了优秀、聪颖的科学家,勤劳的工程师,各类工程科学专业人才,充满活力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和多姿多采的多元文化。看看战后美国诺贝奖获得者中有多少是移民和移民后裔,看看美国从Top 20的顶级大学到普通大学里有多少亚裔教授,看看美国登月太空项目里有三分之一的华裔工程师,看看包括IBM, Intel, Microsoft, Oracle,Lockheed Martin, Hughs 在内的美国各大高科技公司哪家没有中国留学生... 你就会明白亚裔移民或亚裔美国人在保持美国的世界科技领先地位所起的作用。

  我一个在Oracle干的哥们儿给我说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他领导的那个group里有五个中国人、一个美国人,结果他们工作讨论时竟常常用中文 (尽管这并不太好)... 当那个美国人因表现太差被fired掉时,一怒之下竟告这个公司discrimination!---因为他在这个部门是minority,而majority使用他不懂的语言就是一种歧视。我以前的导师因为手下中国留学生占多数,就曾一本正经地表示要学点中文。别看MicroSoft, SUN 牛皮哄哄地一会儿推出这个产品, 一会儿又推出那个产品--- 你可能不知道,这些炫耀着西方文化精髓的高科技产品干脆可能就是个中国人的手笔!

  正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人才才使美国在世界上保持科技领先的地位并为美国经济保持活力开辟新的生长点,这一点连最保守、排外的美国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克林顿总统在每年五月的“亚裔传统月”向亚裔美国人致意时的肺腑之言。

  每一个来自贫穷落后的不发达国家的留学生和移民刚刚来到美国时,都会庆幸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一个富足、强盛的国家还可接收外来者,上帝真还保留了最后一块美丽、富饶的新大陆接纳那些愿意凭自己的勤劳智慧过上富裕生活的普通人。于是,不光是中国人,印度人,墨西哥人,就连法国人,俄国人,东欧人也在继续来... 后来每个人就发现,美国佬并非天生好善,天下没有free lunch--- 美国人选择的是各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亲属移民不在此列),而你来到美国为生存、为更好的生活而struggle的时候,事实上就为美国的强大不自觉地作出了超出一般美国人的贡献。有时,看着周围比比兼是的清华、北大、中科大(据说它引以自豪的“少年班”2/3在美国)、 南大等中国一流大学的最优秀的毕业生,随处可见的当年各省的“高考状元”,“杰出人才”的副教授来这儿八百美元一月给人当研究助手... 我就感叹,若问中国的一人才上哪儿去了? ---全在这儿,美国。

  美国佬“卧榻之侧岂容他人眠”地把中国当成了target, 而国内一帮浅薄无知的“中国可以说不”派们就会拧袖掀臂、哗众取宠地呼喊“起来!”,“打倒!”的口号,博得廉价的轰动和中央首长颌首的功名。但这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根本于事无补。制定一大堆“高科技攀登计划”很容易,矬子中拔高子地提拔一大批“跨世纪杰出人才”看上去也很美,一说缺高级人才就一呼隆到海外来招一年十五万的“特聘教授”也花得起这个钱了... 但只要中国一流大学每年培养的人才还在源源不断地流往美国,只要在美国的留学生再苦再累也没有一个愿意回国,中国科技的世界先进水平就是一句空话!前不久看到一个世界权威评估 (忘记名字了) ,中国的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七,但综合科技实力只列第十一 (或更低?),我觉得这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已有这样一种说法:下一个世纪的竟争,是人才之争。中国与美国真要在世界舞台上竟争,当务之急是止住“人才失血”。很难想象一方面一流人才跑到对手那边去,一方面又不得不以二、三流人才与对手外强中干地“说不!”能有何实质性意义。这种状况不改变,中科院院长的“二、三十年内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豪言壮语弄不好又是“科学证明亩产十万斤”的笑料。

  我并不是主张采用堵截、闭关锁门的留学生政策。人才关是关不住的,就算强行留住,没给他发挥才能的环境和机制又有何用?当然,如何留住人才,如何从机制和环境着手创造条件,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正面效应... 都是当局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不是危言耸听,中国目前的人才流失状况正在步印度的后尘--一流人才全部出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廉价精英人才的供应地;反过来,不管有多少人才在国外获得了诺贝尔奖,在先进技术方面永远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处于二流水平,并沦为西方先进技术产品攫取丰厚利润的低端市场。最终不过是个经济发展缓慢,人口负担重,生态环境恶化的二、三流国家。

  有时候觉得,美国最可怕之处,还不在于它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强大的经济体系 (这些英帝国和当年的苏联都曾拥有过,但最终还是衰败了),而在于它对世界各地人们的吸引力。正是这种源源不断的来自世界各国的人才的聚集荟萃,让美国保持了强大的活力和领先地位。 如果有一天人们不再向往来美国了,那也许就是美国的下坡路的开始。

  也许,当政者关心的并不是啥人才,二流国家又怎么样?只要俺们宝座坐牢就行!你们这帮出国的自诩为人才,搁国内就当“动乱分子”治你!... 若真是那样,我说的就全当废话吧!国内哥们儿嘲笑得不错:这种政治废话,也只有你们这种端洋人饭碗,还杞人忧天地“爱国”的人才说得出。呜呼!


作者风雪千山寄自美国

原载[读者周刊]
14
发表于 2009-3-23 11:39:27 | 只看该作者

国家,亦国亦家,但似乎不是我们普通人的亦国亦家

我们缺少的不是“土壤”,而是“土壤”虽有但不为我所有,虽为公有,但确实不为我所有,天下皆贫而公有资产管理者独富

[em15]中国人口太多,资源上不能“均贫富”,均必然难以发展,困难重重,因此收归国有,国家统一支配;在农村土地上,又似乎均的有些邪乎,人人一亩二分地,可以保证农村的稳定,保证人人有田种的农耕传统,此均必贫。

如果按照大家说的都推行了,我们也就接近美国了,距离产生美,我们要走中国特色。

15
发表于 2009-3-24 11:07:34 | 只看该作者
等他印完了,我们就抛售美圆,让美国人穷到短裤都买不起。
16
 楼主| 发表于 2009-3-24 21:42:59 | 只看该作者

12楼讲的有点过激了 !取消义务教育,不是放弃教育,而是改为更严厉家长制强制教育,可以选择12年制!

为什么一定要义务教育?收费教育可以让学校从行政机关独立出来,让学校自己有主动权!家长的学费可以通过税收奖励,给予实际的货币补贴!

中国应该摒弃像义务教育这样的懒汉式福利!我个人一直认为对于浙江模式,其实大家都知道浙江尤其是温州等地几乎都是靠仿制、剽窃起家的,这样的模式其实就是一个 懒汉模式 。搞不懂政府为什么不给予坚定的打击!

美国上至总统下至普通的公务员对纳税人的态度,我想国人都知道!

为什么对纳税人如此尊重,我想一个人对于社会的贡献,如果不能以特种方式表达,那么纳税的多少将直接决定了他对社会的贡献!

PS:只是中国的政府对百姓剥削的太多,从房价 医疗就明显看的出!前者土地是国有,后者现在几乎地市的优质医院都是政府扶持的,既然都是共有资源,为什么……?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