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裁员减薪更重要的是沟通 文/朱国成 金融危机下,公司裁员一浪高过一浪,大家见面后的问候语已经从“吃了吗”改作“裁了吗”。对于如何裁员、减薪,关于操作方法上的讨论很多,比如如何规避法律风险,如何不引发剧烈震荡等等。但我认为,我们在讨论裁员、减薪的同时,是否应当考虑是否还存在其他更好的手段,或者还需要其他手段的配合。我的观点是:比裁员、减薪更重要的是沟通。 裁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员工的不稳定感,而不是危机感;再有就是对企业文化的冲击,尤其是那些强调高忠诚度和家庭式文化的企业。如果简单的一裁了之,固然操作完全合乎规范,其起到的作用仅限于裁员而已,副作用反而可能会更大、也更深远。再如减薪,有些企业的策略简单说来就是“要么接受减薪、要么立马走人”,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很多员工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接受减薪而留下来,但是工作效率、忠诚度值得关注。以上种种,最后的结果是,从今而后,企业老板再说那些漂亮话,诸如以人为本、凝聚力、企业与员工是利益共同体之类,不再有人会相信。 因此,无论裁员、减薪与否,首当其冲的是做好员工的沟通。要向员工说明、要让员工理解:企业面临的具体危机是什么,我们需要怎么做,我们要达到怎样的具体目标,企业需要员工怎么做。不要用那种商业味道、外交味道极浓的语言,不要说“我们遭遇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之类,直接一点,而要说“我们的产品销量减少了多少、利润减少了多少,原材料成本上涨了多少,我们的流动资金还能支撑企业多久”。 不要担心这些情况传播出去对企业有什么不利。或许有些员工比老总知道得更早、更具体、感受更深刻,只不过每个员工所知道的都是局部,这些信息片段在企业里传播、以讹传讹,所有人都在猜测,那些能力强的人或许就要开始考虑跳槽了。现在由老板直接明确的讲出来,相信绝大多数的员工更愿意接受减薪;即使裁员,离开的人的心态或许会更平和一些,而留下来的则更愿意与企业共度时艰、更清楚接下来要怎么干。 这是一个考验企业家领导力的时刻。前半段,有远见的企业家在泡沫破裂之前做好了准备,他们现在已经走上海滩开始捡贝壳了,比如被我们骂得闭牢嘴巴的王石;后半段,已经落水的企业家们,做好船长,不要让你的船、你的船员在望不到边的金融巨浪中绝望、倾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