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单单从利润的角度来定义或解释企业。当问到企业是什么时,普通商人的答案通常是:“一个创造利润的组织。”经济学家的答案也如出一辙。但是,这个答案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答非所问。 同样,今天有关企业经营行为的经济理论——“利润最大化”理论,其实只是换个更复杂的说法来说明“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传统模式罢了。这一理论或许可以充分解释西尔斯公司的创始人理查德•西尔斯的经营方式,但我之所以说它完全错误,是因为该理论不足以解释西尔斯公司或其他企业的运营方式,也无法说明管理层应当如何经营企业。 请看一位经济学家对利润最大化理论的阐述: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每一家企业的基本目标都是追求最大利润。但是近年来理论家谈到“利润最大化”时,普遍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其含义。实际上,这个概念已经变得十分笼统而模糊,几乎涵盖了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的人生目标。这一趋势反映了理论家对企业的新认识: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不再根据边际成本和收入来计算利润,利润最大化不再是其经营原则。 当然,这并不表示利润和赢利能力不重要,但赢利不是企业和企业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经营的限制性因素。利润并不能解释所有的企业活动与决策,而是检验企业效能的指标。即使担任公司董事的是天使,对赚钱毫无兴趣,他们还是必须关心企业的赢利能力。同样,苏联官员在管理国营企业时,也不能忽视获利问题。因此,企业的问题不在于如何获得最大利润,而在于如何获得充分的利润,以对冲经济活动中的风险,从而避免亏损。 大家往往误以为所谓的“利润动机”(profit motive)能够说明商人的行为,或指引其进行商业活动。事实上,利润动机以及衍生而来的“利润最大化”理论,与企业的功能、企业的目的,以及企业的管理工作都毫无关系。更糟的是,这个观念还带来危害。我们的社会之所以会误解利润的本质,对于利润怀有根深蒂固的敌意,视之为工业社会最危险的疾病,主要原因也正是在此。这个观念也要为美国和西欧最严重的公共政策错误负很大责任——由于政府对企业的本质、功能和目的缺乏了解,从而导致错误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