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从思维模式解 ‘李约瑟难题’—基于 ‘从语言文字看东西方思维’

[复制链接] 4
回复
183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7-5 23:1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语言文字看东西方思维—-[大思维]到[大战略](荐)

http://www.dongwest.net/bindex.html

我们了解文化的「知情权」吗 ?! [繁體版]

(此为《从语言文字看东西方思维- 再从 「大思维 」到「大战略」之 '前言')
(关键词﹕东西方思维﹐中西方思维﹑东西方文化﹑东西方思维观﹑方法观﹑中西方比较文化﹑东西方思维比较﹑中国问题学﹑东西方结合﹑中西合壁﹑ 象化思维﹑量化思维﹑ 大思維﹑文化知情权﹑打造理性民族 )

           作为华人﹐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与华人文化有关﹐我们虽然穿的是西服﹐有时说的也可能是外语﹐但是我们都使用共同的母语 ﹐在吃饭时都喜欢用「筷子」﹐在互相之间的寒暄中总觉得带有「人情味」﹐我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都有一定的认识 。中国文化其实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份﹐身体中的一部份﹐我们的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东方化的。


(可点击上图进入全书内容)

如果把思维模式和文化视之为「产品」﹐一种我们祖先创造并让我们继 承的产品﹐在使用这些产品时﹐我们都应该有权知道有关这些产品的资料﹐产品的「出处」和「品质」﹐产品将会对使用者构成怎样的影响等 等。我们有权了解这些「产品」数据﹐有权知道为什么在我们的说话中总带有一两则「成语」﹐原来在使用「成语」时﹐我们的思维模式也 同时得到训练的机会﹔我们有权知道为什么我们要使用「筷子」而不是「刀叉」﹔这产品的设计意念在哪里﹐为什么华人长者都喜观 打「太极拳」﹐中国武术的内容﹐为什么是这样的丰富多彩﹔我们也有权知道﹐为什么我们经常要请朋友吃饭﹐为什么「人情债」总 是躲也躲不过﹔在学术上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道德文章」﹐为什么要讲「三纲五常」﹐我们祖先又是如何看待国家 ﹑社会和民族这些概念﹔还有在历史中的各种各样的现象等﹐我们都有权知道为什么﹐这就是全球华人对中华文化的「知情权」 。作为文化的使用者和传承者﹐我们有权知道这些文化背后的「成份」﹐也就是构成这种产品的元素﹐我们绝对有权知道吸收或使用了这种 「产品」后﹐这些「成份」是否也会随着文化产品而进入我们的「五脏六腑」﹐它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思维和行为造成怎样的影响 ﹐是好是坏﹐是永久还是暂时性的。在把它们灌输给下一代前﹐我们更要了解清楚这些「成份」﹐不然的话﹐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 ﹐同样会发生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这就是「知情权」的重要性。

我们要知道的是「产品」的「成份」﹐一种不可再分割的影响因素 ﹐本书可以告诉读者﹐文化「产品」的「成份」就是思维模式﹐我们的叫做「象化思维」模式﹐西方的是「量化思维」模式 。只有了解「成份」才能知道「产品」的「功能」与「副作用」。对从表象总结而来的「作用」﹐我们似乎已经听得太多 ﹐听到中国人首先创制「十进制」时﹐我们心跳加速﹐为之兴奋﹐但我们只要再细想﹐现在我们都在学习西方数学时 ﹐又为之握腕叹息﹔看到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是可等的进步时﹐我们反过来又会悔恨中国只有「帝王学」 而没有民主 ﹐只有「道德文章」或「易经八卦」而没有科学思想﹐有人告诉我们﹐其实一切「古而有之」﹐只是失传而已。我们似乎听到这种乍惊乍喜的故事太多 ﹐就是因为始终没有抓住产品的「成份」﹐所以这种事情仍在发生。

现在处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与西方文化打交道 ﹐所以除了东方﹐我们还需要了解西方﹐因此在这个「产品」 中也包括了西方﹐他们的「产品」和「成份」﹐就是「量化思维 」模式。为什么好像一向落后的西方﹐就在上两个世纪中的时候把东方一下子超越了。现在﹐我们似乎在各方面都发展顺利 ﹐追赶西方的一天似乎是指日可待。起码﹐我们的高楼大厦要比很多西方城市的都要高﹐中国人也可送人上太空。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对现在 的发展路向﹐作再三的审度和考虑﹐因为下一回迎头而来的东西方竞争﹐不知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97年发生的金融风暴事件还印象犹深﹐当年的「洋务运动 」也建立了一支全球排行第六的现代海军 ( 还领先美国海军 ) ﹐不过在一场战争中就覆没了。

我们都想知道﹐是否如别人所讲的﹐我们的文明只是在清初时开始落后﹐但是在此之前也是一直领先世界的。因为我们的文明曾经有过无数个「第一」﹐「十进制」的首创﹐「四大发明」 等…又是否我们没能产生自由平等的社会制度﹐以及西方式的科学技术﹐这与我们的儒家思想﹑君主专制或「八股取仕」有关 。总之作为华人读者﹐在现时的信息环境下﹐都会很自然的提出以上的问题﹐因为我们有权知道﹐更重要的是﹐这与我们的切身利益有关 ﹐也与我们的下一代有关。但是环绕着全球华人的﹐却是各种各样以外部现象观察而来的论调﹐对历史有着不一样的评价﹐加上在华人国家和 地区中﹐都普遍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成就﹐经济增长令人刮目﹐工业也同样的高速发展﹐ 不过实际存在的问题也有目共睹。这令到我们有时迷失 ﹐一种因为对自已和对对方不了解而来的迷失。但是怎样也好﹐我们可以对自已说﹐反正发展势头大好﹐只要继续干下去就可以 ﹐问题就可以暂时不问了﹐但是我们在安静时细想﹐也担心过这种发展方向是否正确﹐是否能够保证历史不会重演。我们都知道「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在迈向将来之时﹐我们有必要彻底的了解过去和自己。不过﹐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从来没有﹐也没有做到彻底的了解过去和自已。

本书的写作就为此而来﹐希望让华人读者看清楚人类认知能力在过去的发展﹐今天的文明从何而来﹐这其实都是东西方思维的产物。只有看清过去﹐才能正视将来。本书就是为了还华人一个东西方文化的「知情权」 与历史的「真貌」。本书将会肯定的告诉全球华人﹐东西方的文明从选 择语言的那一刻开始﹐就决定了历史的命运﹐中国历史中的文化现象都是「象化思维」的产物﹐「象化思维」所导致的文化现象无处不在﹐反过来社会和文化现象也在无时无刻的加固着这种思维模式。我们的成功来自这种模式﹐不论是「四大发明」还是「十进制」 ﹐这是思维模式所赋予我们的成功﹐现代的经济成就也与「象化思维」模式有关﹐西方的社会文化现象同样也是「量化思维」的产物 。东西方思维模式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之处﹐所以在昔日﹐我们发展的科技与所走过的科技道路与西方的并不一样 ﹐中国文明的成功在思维模式﹐而最后被西方超越的也是思维模式。「象化思维」已经在历史中表现了它的最佳形态﹐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所以我们再没有必要过份亢奋或者自责﹐本书将让我们告别偏颇和漫骂﹐取而代之的是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毕竟最逼切的问题是要了解我们 的「产品」。 借助本书认识过我们的「产品」 后﹐我们就能够也会明白到只有通过「大思维」来走我们将来的路 ﹐一条「知已知彼﹑百战百胜」的竞争道路。因此﹐本书期望能带给全球华人的不仅是理性的信心﹐还有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动力。

        《从语言文字看东西方思维—再从「大思维」到「大战略」》的 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份﹕

导论﹕

论述语言文字与大脑信息处理的关系﹐语言文字如何成为大脑中的主要思维工具﹐而思维工具的形态也导致思维操作的定势﹐这就是思维模式。

第一篇﹕东西方思维的形成

分析东西方语言产生文字的过程﹐指出汉语导致汉字的产生﹐而「印- 欧」 屈折语产生了古希腊字母。大脑处理汉字的模式最后形成「象化思维」 模式﹐古希腊人发展「完全表音 」 字母的过程则产生了「量化思维」模式。并且总结出 「 象化符号系统」作为仿真 「象化思维」思维操作的工具 。最后还论说了东西方语言文字的特点。

第二篇﹕东西方思维的内容

通过「象化符号系统」 和「图例 」 模式分别解释东西方中的学术﹑文化﹑社会和行为现象 。在西方思维方面﹐主要论述了西方思维工具的演进﹐以及以西方为代表﹐有关人类认知能力的进化过程 。最后也解释了作为人类共同思维模式的「原始思维 」 现象。

第三篇﹕从东西方思维到 大思维

根据以上的论点﹐结合东西方思维优势而组合「大思维」 ﹐指出促进「大思维 」 的具体措施为「大战略」 并阐述了其中的重点内容。

        此为本书之初稿﹐文中如有错漏之处﹐请读者见谅﹐笔者恭候指正。

任见山(Freeman Yam)

于澳洲雪梨字

http://dongwest.net/bbs/index.php

沙发
发表于 2008-7-8 09:35:5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推荐,好帖子啊!慢慢学习中![em01]
板凳
发表于 2008-7-8 14:06:2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一下

4
发表于 2008-7-8 16:40:48 | 只看该作者

这么长一段,我竟然没看明白作者想说明什么问题,或者主要结论是什么。

楼主,能用一句话概括下观点吗?

5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17:49:23 | 只看该作者

能看懂作者深意的,就明白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什么思维方式了!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发展所面临、所需要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了;创新自己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向西方尤其是美国人学习,学习的是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之所以要学习,是他们“量化思维”创造了人类目前最为先进的物质文明!

作者的结论是另辟方向,构建所谓的大思维,我持有异议!有必要说明,这和若干年前的什么“世界语”、“大同语”没有区别!这是读者要注意的。

其实,在我看来,思维导图在中国十年普及不成,根本原因也是在这上面,西方的思维方式也在寻求突破,需要向我们的“象化思维”学习,他们缺的就是我们思维方式中对“整体”、“大局”、“艺术化”等等先进、合理的内核认知和把握。我们说思维导图先进,我们要学,包括“六顶帽子”、“金字塔原理”等,思维导图无非是他们自己思维方式的“物化”总结,巴赞碰巧的集大成者而已!

西方思维方式天生的缺失是什么?就在于它们演绎、归纳、推理的元素分解上,这是他们的优点也是天生不足!!!也就是他们无法找到哪个最大的或最小的那个“点”!

物质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已经不再需要发展一套什么“语言文字”体系了!我在想,为什么东西方在思维方式领域不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人类的个体脑袋,完全是可以拥有两套或更多的思维方式的,或者是我们求同存异,找到相互学习的切入点,思维导图的巴赞没有找到!我不才,碰巧顿悟出了:)

以上算是给楼上的概括总结吧!可参考我的另一贴:思维管理中国心!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n=161,186040,0,0,0,0,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8 18:05:21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