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了“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The 5th China 500 Most Valuable Brands,以下简称“500强”),从2004年以来第五次展示了“中国品牌国家队”的豪华阵容。它采用世界公认较科学的“经济用途法”,基于财务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品牌强度分析而得出。其中也不乏我国传媒品牌的身影。在本次评选中,共有48家媒体入闱“中国品牌500强”,约占总数的10%;品牌价值合计为2527.57亿元,占总价值的7.24%。可以说,它们就是我国传媒产业中的“品牌国家队”,代表我国传媒界的最高水平,是传媒品牌中的“强者”。以下以2008年数据,结合往年数据,进行一些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期待对我国传媒界同仁有一定的启示。
《今日美国》的资深记者凯文·曼尼在其著作《大媒体潮》中猜测:“21世纪的传媒品牌将成为激烈的战场,无论是同类传媒品牌之间的市场争夺,还是新兴传媒品牌对传统传媒品牌的资源侵占,都会令传媒市场更不均衡。” 什么是传媒品牌呢?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教授认为,传媒品牌就是“媒体所提供的精神产品在受众心目中的品质评价以及这种品质评价所具有的潜在的商业价值”。那么,对具有意识形态性和精神产品属性的传媒品牌而言,能否像别的物质产品品牌一样具有商业价值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国的传媒品牌到底具有多大的商业价值呢?这种商业价值是怎么评估出来的呢?这些传媒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如何呢?传媒价值评估又具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呢?也许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主持评选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能够给我们一些答案。 概况分析 品牌总价值
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总价值为3492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09%,连续两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考虑到5年来“500强”的平均年增长率为9.08%,这虽然低于2007年14.92%的增幅,也是表现良好的一年,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008年,我国传媒品牌价值合计为252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1%,是“500强”的两倍还多,势头强劲。这充分得益于我国传媒业的转企改制。5年来,传媒品牌的年增长率为8.91%,比“500强”略低。它在“500强”品牌总价值中的比重一直在6%到8%之间徘徊,2008年只有7.24%,反映出以版权为核心价值的传媒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有待提高。 进入门槛 2008年“500强”的进入门槛为6.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1%,比2004年增长34.4%。而传媒品牌的进入门槛为7.8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4%,比2004年增长51.35%。 入围数量 2008年也是传媒品牌的入闱数量历史最高的一年,在“500强”**有48个传媒品牌,约占10%,预计明年会有更大的突破。 品均价值 从品均价值来看,2008年“500强”的品均价值为6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8%,高于5年的平均年增长率(9.08%)。2008年传媒品牌的品均价值为52.66亿元,比上年增长9.73%,5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4.81%,均落后于“500强”。而且它每年的品均价值均低于“500 强”,差距越来越大,2004年为5.52亿元,到2008年已扩大到17.19亿元,显示出巨大的剪刀差效应。 总体而言,传媒品牌的多项指标低于“500强”,劣势明显。这也说明我国传媒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品牌意识不够强,亟待转企改制来释放更大的能量和活力。 在与“500强”对比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看看2008年传媒品牌板块的内部情况。 传媒品牌前十名 2008年传媒品牌前十名的总价值为1535.98亿元,占传媒品牌总价值的60.77%、“500强”的4.40%。与上年相比,2008年的传媒品牌前十名保持不变,只是湖南卫视将《新民晚报》从原来的第7名挤到了第8名。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央视和湖南卫视这两个著名电视品牌。2005年以来,中央电视台提出并开始实施“品牌化战略”,经过一年的推行,当年全台收视份额强劲上升到34.14%。从2006年到2008年,中央电视台的品牌化改革涉及的范围更广、力度更强、成果也更显著。在“500强”中,CCTV的总排名2005年是第3名,在2006年、2007年为第4名,2008年更是回到了第3名。2008年的品牌价值为824.25亿元,比上年增长 25.97%。其品牌增值为169.91亿元,约占全部传媒品牌增值的1/3。如果坚持这样的发展势头,不超过两年,CCTV的品牌价值就会突破1000 亿元,成为极有影响力的世界品牌。 作为一个地方传媒品牌,以“电视湘军”著称的湖南卫视的发展势头绝对不可小视。2008年它的品牌价值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还多,从当年传媒品牌的第29名跃居今年的第7名,把北京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强劲对手甩到了后面。近几年,湖南卫视打造包括“超级女声”、“音乐不断”、“娱乐百分百”在内的名牌电视节目,推出何炅、李湘这样青春靓丽的主持人,极力倡导“欢乐中国”的品牌个性,不仅广告甚至短信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而且大力宣传了极具亲和力的品牌形象,品牌价值的明显提升也是水到渠成。 2008年传媒品牌价值及其排名 与“500强”相比,2008年传媒品牌在100亿元以上的除了CCTV,还有香港的凤凰卫视(234.20亿元)。其他46个品牌均在100亿元以下,而又以25亿元~50亿元之间的最多,几乎占了一半。而从总排名来看,2008年进入前“100强”的只有CCTV和凤凰卫视两家,而在第100~300 名之间的最多,达到了30家,第401~500名之间的也有12家。 各媒介品牌统计 从各个媒介来看,广播电视品牌虽然不到1/7,但品牌总价值超过了传媒品牌价值总额的一半。 经《2008年中国传媒产业蓝皮书》公布,2007年我国传媒产业的总产值为4811亿元,图书出版是产值规模最大的一类,占了1/5强,因此 2008年它也第一次进入了统计范畴。2008年比上年增加的6个传媒品牌中,有5家是图书出版品牌(还有1家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也是首次进入“500 强”)。 其中,凤凰是最值得一提的,虽然人们总在猜测它和凤凰卫视的关系。2004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由原来的江苏出版集团改为今名。这既去掉了地方性特征,面向全国,又冠以比“出版”更大的“传媒”二字,并与国际接轨。更名后的集团,犹如凤凰般展翅,融图书、期刊、报纸和电子音像等出版物的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物资供应、外贸于一体,甚至涉足影视制作领域,多元投资,多元经营,成为全国规模、实力都有一定影响的全国大型新闻出版传媒产业集团之一。凤凰品牌30.24亿元的价值,绝对是实至名归,而随着未来的重组上市,发展势头不可限量。 当然在图书出版界看来,这样的统计是不完全的,评选是有缺陷的。且不说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这样的“百年老店”未能上榜,麾下拥有商务、中华、三联、人民、人文等众多优质出版品牌的、有“中国出版国家队”之称的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也了无踪影,更别说改革走在同行前列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号称 “中国出版第一股”的辽宁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了。 杂志品牌也是如此。固然《读者》、《计算机世界》、《半月谈》、《时尚》、《财经》的上榜毋庸置疑。可像《知音》、《家庭》、《世界时装之苑》、《故事会》、《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南风窗》这样的品牌价值就一定超不过《财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