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推荐]艾·里斯:中国品牌应更加聚焦

[复制链接] 2
回复
75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6-30 10:2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拥有一个好英文名字,“定位之父”艾·里斯给准备走出国门的中国品牌这样的建议,他认为中国品牌普遍缺乏一个好英文名字,而这并非是小问题,可能将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主要障碍。例如“Lenovo”这个名字就比较糟,它听起来像一块意大利甜点的名字,在英语中,响亮的名字很少用“O”这个字母作为结尾;青岛啤酒的英文名字更糟糕,“TSINGTAO”,对于英语而言,这是一个很难发的音。
  
  当然,这并不是提出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主张的艾·里斯中国此行的首要目的,他更想告诉中国企业的是,将业务和品牌聚焦,并采用多品牌战略。
  
  不要吝啬使用多品牌
  
  “中国品牌潜力巨大”,艾·里斯还特意强调这不是什么客套话,不过他认为中国品牌最大的问题是延伸过广。当一个企业进入很多业务时,而把品牌放到越多的产品上,代表的意义就越微弱。
  
  艾·里斯认为,当企业进入不同业务领域时,要奉行多品牌战略。这并不是中国企业擅长的,它们往往进入几个或者十几个业务单元时,仍采用一个品牌。
  
  企业在两种情况下面临多品牌战略的选择:当现有品牌占据所在品类的主导地位的时候,企业应该主动分化,推出第二品牌;当企业有机会在新领域开创新品类的时候,应该推出第二品牌。
  
  当然,实施多品牌战略的真正动力源自多品类的发展推动。科龙集团的品牌布局是企业管理层误解多品牌战略的典型例子。按照规划,科龙代表高端冰箱和空调,容声代表中端冰箱和空调,康拜恩代表低端冰箱和空调,华宝是策略性品牌。这是典型的自内而外的品牌规划思路,丝毫没有考虑各个品牌所处品类的竞争情况和分化机会。
  
  企业通常认为,旗下的各个品牌应该保持统一性和系列性,可以让消费者一眼就可以认出这几个品牌同属于某个企业,从而可以互相支持,“协同发展”。正确的做法恰恰相反,多品牌之间应该互相保持差异性和独立性。
  
  首先,在命名上,应该尽量回避“家族”特征。错误的观念认为保持家族特征可以达到壮大品牌家族的效果,但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同时,在视觉上也要保持独立性。例如凌志没有使用丰田的LOGO,奥迪也没有使用大众的LOGO,因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市场,需要有独立的识别。在色彩、包装等其他方面也应该保持独立性。
  
  让新品牌看上去像新品类
  
  艾·里斯认为,企业建立的新品牌应该让自己看上去像一个新品类。发现一个新的市场、有一个最新的点子还远远不够,必须要经历品类化的过程,才能够在心智中扎根。
  
  首先要确立竞争对手。确立竞争对手和开创新品类一样关键。任何品类必然有竞争对手,否则无法成功。新品类通过针对原有品类展开攻击而进入心智,新品类把原有品类当成它的敌人,确定已有品类为竞争对手,进行攻击,才能达到移开既有品类、进入潜在位置的目的。在美国,威士忌曾是美国销量最大的蒸馏烈酒。尔后,杜松子酒成长为新大品类。杜松子酒的策略就是把威士忌当成敌人。其攻击要点是:威士忌是过时货,而杜松子酒是最“流行”的饮料。
  
  一旦确定了竞争对手,新品牌要做的就是尽量站在竞争对手旁边。宝马把奔驰当作竞争对手,它就把自己的专卖店开在奔驰专卖店的隔壁。百事可乐把可口可乐当作竞争对手,百事就占据了超市中可口可乐旁边的货架。站在竞争对手旁边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你的生意来源于竞争对手,所以,你必须在它出现的地方出现;这样做可以给消费者一个强烈的暗示:“我是它的对手。”从而也让消费者可以将品牌和竞争品牌(品类)联系在一起,并加以比较。
  
  新品类最初应该切入主流市场。这样有利于品类的推广和普及,其后才不断分化出高端和超高端的分支。同时,企业还应该记住,每个创新品类的品牌实际都包含两个名字,一个品牌名,一个品类名。先有品类名后有品牌名。如果企业无法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定义这个新品类,这个新品类就不可能获得成功。为品类取了简洁清晰的名称之后,就是选择暗示品类本质的品牌名。好的品牌名应包含以下特征:独特、简单、顺口、暗示品类,比如血尔、白加黑、护彤、帮宝适等。
  
  在对待品牌名与品类名方面,企业通常会出现以下误区:试图把品类名包含在品牌名中。例如红能量(RedEnergy)对能量饮料品牌而言是个多此一举的名字。两个名字应该独立存在,通过认知上的概念联结,而不是靠文字的重复。有的企业喜欢用品类名或者通用名作为品牌名,企业认为这样做可以垄断整个品类,这是一个命名上的致命错误。例如:喜酒、家常酒都是通用的品类名,如果把这些名字当作品牌名,必然招致失败,因为品牌名首要的特征就是独特,品类名首要的特征则是符合常识,两者恰好相反。
  
  推出新品类,包装和颜色策略常被忽视。包装采取和已有品牌一致还是相反的不同方式,取决于所采取的品牌战略。开创对立品类的品牌,包装应该与既有领导者保持一致,但色彩应该对立。如果创新了一个全新的品类,包装和色彩都必须有所差异。
  
  最后,当品牌名称在心智中和某个品类紧密挂钩时,品牌就无法轻易移动,如果企业欲主导两个不同分支,最佳选择是推出两个不同的品牌。

作者:边长勇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6-30 11:05:44 | 只看该作者


但是在强调CI的时候,品牌的多样化也许会带来负面作用哦。望您能指教。
板凳
发表于 2008-7-1 18:16:46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产品渠道模糊化和品牌定位的明确化是当今的中国的发展趋势,有机会大家探讨一下。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