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城市越来越需要一副好脾气——因为中国已经有了2400万辆车、其中1200万辆是私家车,因为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拥有了年产500万辆汽车的产能、而且每个人都想成为车主——道路及交通告急、停车场及车位告急、能源告急、降价及消费告急。只有汽车本身不告急,它已成万千宠爱。 没人会觉得中国最发达的四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有朝一日会成为死城,这一天何时到来尚且未知。其实原因只有一个:塞车。 我们在预支下一代人的幸福,把半瘫痪状态的城市抛给他们。 如果够幸运的话,毁于汽车的不是我们,而是下一代中国。
城市里的两种动物 有各种各样对人进行分类的方法,但现在最流行也是最有效的分类标杆是车。表面上,城市人被汽车分成了有车族和无车族,但事实上,城市人被汽车分成了另外两种人:人和汽车。 汽车也是一种人口,它要吃、要住、要保养、要打扮、不断消费、经常闯祸(大型凶器),它对资源(尤其是能源、土地和道路)的需求甚至大过了任何一个活人——养一辆车比养一个人有时会更麻烦。最要命的是,汽车这种人口的出生及增长速度不亚于城市人口,它溢出了机动车道,溢出了停车场,填满了街道,令整个城市陷入汽车的汪洋大海,成为它的版图。 中国的人口政策正在悄然发生改变,“计划生育”的主题不改,但不再奖励不生;中国的汽车业不但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反而鼓励着多生、早生、快生,政府像奖励“英雄母亲”一样重视汽车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完成从300万辆到400万辆的增长,只用了一年的时间;现在信息产业部宣称,2005年我国汽车需求将超过550万辆,汽车市场销售额将达10000亿元,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可达2500亿元至3000亿元。 中国很快可以进入汽车社会,至少是在城市。中国很快可以成为全球第一汽车消费大国的,至多需要10年。人与汽车争宠,目前赢的是汽车。虽然都打着“人居”的幌子,但中国的城市现在真的是在为汽车而造,因汽车而改变——汽车版城市正在消灭自行车版城市,唯有地铁版城市尚有喘息空间。 当“人”用脚或踩着两个轮子走在北京、上海、广州,走在富裕起来的城市,走在车河里,小心地挑路走,显得那么地另类、那么地多余。
城市人,毁于汽车。 汽车与我们的羞耻感 汽车在现时中国,被定义为10万元级的消费品。像在其它国家所遭遇的一样,汽车在中国除了作为代步交通工具,依然避免不了成为财富的象征和社会地位的符号。但出于卖车的商业目的,汽车的广告语不约而同地强化着自己的财富象征与身份象征属性,加上传媒的合谋,潜意识地毒化了本已贫富分化的空气,并为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者过分地给了暗示,间接导致公共交通的发展缓慢和私家车的泛滥,使交通出行的选择向私家车倾斜与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