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品牌越大 国际“蹿货”越凶

[复制链接] 3
回复
71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5-17 11:4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近日,可口可乐、宝洁等一批著名跨国公司的进口产品,出现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的进境不合格食品黑名单里。但令人不解的是,早在去年可口可乐、宝洁的这两款不合格产品就被“通报”过。这些大企业为什么会在一个地方多次犯错呢?可口可乐与宝洁的回应不约而同:“这些进口食品是贸易商进口的,我们无法控制。”
  这是托词,还是确有苦衷?
疯狂逐利的国际“蹿货”
  “这种跨国销售行为一直存在,从来没有停止过,实际上就是国际蹿货。”一位可口可乐销售人员对此并不意外。据悉,这在可口可乐全球系统是不允许的,但中国进口商却因此得利。
  这次被通报的可口可乐公司芬达提子味饮料是由上海逍龙信息贸易有限公司进口的,产地是日本。记者在上海逍龙贸易公司网站上看到,它从日本进口的可口可乐产品多达12种,同时它还进口日本产的麒麟红茶、雀巢咖啡粉等。
  “蹿货的背后是进口商品的利润驱动。”那酷网的一位人士分析,这是一家从事进口食品销售的网站,主要通过国内进口商拿货。在该网站上,一瓶日本原装进口300毫升可口可乐的市场价格是24.13元。“从某个层面上来说,进口食品现在至少还是高利润商品,进口商赚取的差价在1倍以上。”据悉,这些进口产品因“洋产地”而受到消费者追捧。
  长沙市千之汇食品有限公司是香港千之汇食品有限公司在内地的总代理,专业经营进口食品。该公司的一位员工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做进口食品加盟连锁店,加盟店的进口食品销售毛利高达40%~60%。据悉,他们进口的可口可乐原产地有日本、中国台湾、美国,比如中国台湾生产的一听可口可乐在内地零售价格可以高达8元,而内地相同包装的可口可乐只卖2元左右。
  “现在很多大品牌在不同国家之间蹿货很厉害,只要有价差存在,就无法控制。”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做进口食品贸易并不难,只要在国外找到可口可乐、宝洁的供货商,对方愿意供货就可以了。
瓶装厂,“各管一片”
  事实上,可口可乐、宝洁的进口产品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2007年十十一月进口不合格名单中,可口可乐的瓶装芬达葡萄味饮料就出现过苯甲酸含量超标;2007年七八月的进口不合格名单中,宝洁美国进口的3个批次的薯片被检验出使用了国内禁用的添加剂溴酸钾。
  对于一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可口可乐(中国)华南公共事务和传讯部主任王妍凤有些无奈:“这次由国家质检总局查获的芬达提子味碳酸饮料,属个别批次产品,系国内一家贸易公司直接从日本市场购买并进口的,所以可口可乐公司无法控制。”她强调,可口可乐公司不提倡国内进口贸易公司在没有知会可口可乐的情况下,直接从其他国家进口可口可乐的产品。
  宝洁的情况也如出一辙。据了解,经过宝洁许可的品客薯片进口渠道只有一个,它是广东慎昌贸易有限公司,但是该公司近两年已经没有进口了。因为宝洁考虑到国内的生产、运输成本都比较低,这两年国内卖的品客薯片都已经由福建工厂生产,也就是说,国内产品已经取代了国际进口。
  “现在还不知道这次被查的是不是真的宝洁产品,但这是珠海进口商未经宝洁许可的一个进口行为。”宝洁中国公关经理张群翔告诉记者。
  这个进口环节纰漏,实际上反映的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层面对渠道的管控问题。上述可口可乐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在可口可乐系统,对销售区域的控制是很严格的,如在北京市场不允许销售天津厂生产的产品,除非是代加工的产品。可口可乐(中国)选取了有实力的合作伙伴,目前在中国的瓶装厂有三大系统,分别是太古、中粮以及可口可乐中国工业公司,它们有各自严格的销售区域。据悉,这三大系统之间有一个跨区会议,如果发现有不同装瓶厂之间的“蹿货”现象就要被处以罚款。同样,可口可乐不同国家的装瓶厂也不允许跨国销售。
  “进口商的行为对于可口可乐来说是违反了它的市场秩序,但是这也满足了小部分人的需求,站在零售商的角度是实现了商品的多元化。”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跨国公司很难控制这种贸易。
“跑”在检验前的消费
  但是这种渠道进口的产品,不仅对可口可乐、宝洁等公司品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有安全隐患。
  为何大品牌的进口产品一再出现在中国的“黑名单”中?一位曾经在百事可乐装瓶厂做质量管理的人士分析,每个装瓶厂都是自己控制自己工厂的质量,对于可口可乐这样的大公司,都有一个各国相对统一的标准,但是在不同的国家添加剂的量等方面会有所不同。再加上各地的检测手段不同,出现的结果也不一样。
  一位家乐福的质量经理告诉记者,他们的进口商品一般是向国内的进口贸易商拿货,而进口产品首先要报关,海关查税,然后各地的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才对产品进行抽检。
  “但是行内有条不成文的规则是,在进口商品交了关税之后,就可以拿商品去卖了,尤其是一些保质期短的食品。因为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的抽检报告有一个滞后期,长达三四个月,如今年5月份公布的其实是今年一二月份的不合格进口产品。此外,工商在检查时一般也只了解进口食品的报关材料、进口商资质等,不会要求看抽检报告,他们可能也知道商家的苦衷。”上述人士表示,这导致部分被检测出有问题的产品实际上已经在市场上流通,甚至消费了。
  业内人士认为,要真正保障进口食品的安全,还需要政府部门建立一套效率更高的检测程序。
沙发
发表于 2008-5-17 16:46:44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体制的弊端造成的。
板凳
发表于 2008-5-19 14:42:12 | 只看该作者

利益驱动

不能全怪商家

4
发表于 2008-5-19 16:28:23 | 只看该作者
贼喊捉贼的游戏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