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大有可为

[复制链接] 2
回复
69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8-5-6 16:0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钧策三人行”系列视频,是由正略钧策创始人赵民在2008年4月发起的,每期三人,以当下流行与热门内容为话题,在轻松的气氛下评论时事、展示嘉宾风采,其中既有嘉宾的妙语连珠和针砭时弊,也有他们凝结人生智慧的思考与感悟。希望各位看客在体验轻松之余,能够有所启迪和感悟。

李元真:大家好!我们今天很荣幸的邀请到了正略钧策的另外一位才子王宇鹏来跟我们聊一聊,近期北京最热的一个话题就是北京车展,4月22号开幕,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这次在新的国展。

赵  民:我没有去。

李元真:太忙了。有没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想法?跟往年有什么不同?

王宇鹏:今年各个厂家都在展台上下足了工夫。第二,本身首推的车型非常多。再一个是国有品牌在这次车展中表现的非常抢眼和突出。

赵  民:中国品牌,包括国有控股公司的,也包括上市公司的,或者是民营公司的汽车品牌。虽然我没有去,但是我可以想象这样一个豪华的展会,是一个盛事,而且又是一个新的展览馆场地的使用。我记得大概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在三元桥的国展投入使用的时候,在北京是非常领先的建筑,非常大的面积的场馆。短短15年、20年的时间已经完全不够用了。又建了一个新馆,当然这个新馆距离市中心更远了,但是以后会有地铁,有高速铁路在那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是国际展览中心的发展,是中国20几年发展和产业发展的缩影。只有一个拥有巨大市场的国家和拥有巨大发展产业前景的国家,才有巨大的展览馆场地。北京的汽车展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在过去这十年高速发展的缩影。我记得在95年以前买车,没有什么选择,要不就是桑塔纳,要不就是北京吉普。所以我的第一辆车,就是买了的北京吉普,因为你只有这个选择。所以德国大众就可以凭借一款桑塔纳占领中国市场5年、10年、15年、20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现在可能吗?现在不可能了。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我们中国的企业有很多后起之秀,比如说十年之前,你找不到奇瑞,长安也很小,十年之前你看不到李书福,更看不到比亚迪。而现在这些公司都是在中国汽车工业中发展最快,最让国人自豪,也是最让世界同行公司最关注的企业。从某种程度上是中国人的骄傲,换句话说,由于他们在汽车行业里面打破了过去所流传的某种所谓中国汽车业的宿命论,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我知道在中国的汽车工业当中,留存了一些,现在看来是错误的说法,说中国造不出来自己品牌的汽车。你永远没有自主品牌的汽车。现在看来不是的。第二,中国人造不了汽车,说发动机技术如何如何的难。现在已经证明了完全不是这样的情况。回顾一下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就像看我们中国30年改革发展的历程,我们在汽车工业中所走过的道路,避免了我们在过去30年中在飞机制造方面的战略性的失误。中国有一个自己的造飞机的计划,后来选择了和美国的麦道公司合作,后来麦道公司自己不存在了。现在看到媒体报道美国的航空公司有几百架麦道的飞机召回检收等等。这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但是你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把自己国家的产业发展计划,完全依赖于一个公司的发展,那种命运和决定权就不在我们自己手里,结果我们会很惨,或者说结果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所以说不管最后中国的哪一家汽车品牌最后胜出,或者是领先,我觉得对我们北京人来说、中国人来说,都是好事儿。所以除了去看看美女、看看好车之外,我们还要看到这个车展背后更大的历史,或者更大的发展未来。

李元真:想的很深远,我只看到了好车和美女。

王宇鹏:这里涉及到自主品牌的问题。在自主品牌这个问题上,应该承认我们以前过多使用了媒体审判。比如说一些行业专家和专家审判,像刚才赵民说的一些专家审判,一些业内人士简单的断言,导致我们在一个行业上自主品牌的成长速度相对较慢,这次我们也特别欣慰的看到了,我们国家的自主品牌在新车型的推荐上、新技术的使用上、新形象上的打造上,都做足了工夫,完全不逊于国外的品牌。另外,我特别要说的是在汽车行业里,中国品牌的概念,本身给我们的感觉,还是略微有点儿低端的感觉,就和国际上的高端品牌相比较来说,看到了我们在创新的元素上,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提高。我们也希望,未来在更多的比较好的元素上,通过自身持续的改进和提高,通过对外的宣传和推广,能够实现中国品牌更大的认知和认同。我们也相信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国家,再加上对整个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我们打造出自己品牌的空间,当然这个自主品牌还不是现在的品牌,这些简单的成功,这些东西。更多的还是要有品质、全体性的提升。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起点,绝不是终点。很欣喜的我们看到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可以值得骄傲的地方,我觉得未来中国品牌会越来越好,中国品牌会越来越大。另外我想谈的是整个中国品牌的崛起,很欣喜的元素,最近几年来中国的元素越来越被世界所认同。从体育方面的健将,到文化方面的健将,到我们国家工业上品牌的打造,电信、移动、通讯方方面面的这些品牌都在成长。这些品牌成长起来以后,其实构成了中国元素在世界影响舞台上有越来越大的价值,国展本身就是一个符号,一个中国崛起的符号。

赵  民:我非常赞同宇鹏说讲的关于中国品牌的一些变化。我也看到中国品牌在今后需要改进的方面。我个人认为如果说2006年是一个坎,是一个标志的话,从2007年开始,中国制造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果前面称为中国制造的第一阶段,你就是做规模,然后做低端品牌的话,我觉得在2007年以后,我们现在是2008年,就是中国品牌的提升。提升反映在两方面:一方面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不遗余力的推动自主创新。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层次的提高,就是我们中国产品很多在具体的细节方面,更加有克服的方法,有更加克服的方便性、舒适型、温暖性。我觉得在中国家电行业这个方面进步的非常不错,应该说在中国的制造业里面,这个方面非常领先。但是在玩具,在家居产品,我们的床,我们的椅子还有我们汽车方面,这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什么中国消费者,让中国最满意的汽车是日系车,不管是本田还是丰田,这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日本车在消费者导向,用户的舒适度、满意度、方便性各个方面远远的走在我们中国自主研发的产品之前。在很多中国的制造行业当中,这个问题依然非常严重和普遍的存在。只不过消费者还比较老实,没有选择,或者说他也没有强烈的不满。实际上这个问题严重的损害了我们中国产品的品牌和制造业的价格。这个价格反映了品牌的定位。当然回过头来会伤害我们中国的制造业,我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在发展自主品牌的时候,一方面要继续努力在研发上面投入开发新产品,同时要把现有的产品做得更加的精制、更加的完美,做得更加的少缺陷,更加的经久耐用。如果要是这两条腿同时走路的话,我相信我们的中国制造业也好,我们的汽车工业自主品牌也好,他们这种品牌美誉度还有高端品牌建设的道路,会带来加速。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中国人的文化和中国的人性,中国人的文化,尤其是北方人的文化,有点儿像美国人的文化,大大咧咧,不够细致,相对南方人好一些,尤其像上海和福建这一代人,比较精细、挑剔。其实某种程度上,我们要把从中国的南方文化在制造业当中进行推广,我们的产品更加的精制、更加的完美。如果真的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或者是重要性,或者是重大意义的话,的确对中国品牌的汽车消费者和使用者,会是一个福音。反过来,会增加了我们中国品牌的销量,类似于像长安、奇瑞、比亚迪这些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或者销量,或者是价位,能有一个很高的提升。我猜想中国的有些省份,应该具有类似于像德国的精神,做产品很耐用,很结实。有些省份它的产品有点儿日本精神,做的非常的精制,非常的方便,这和整个中国人的文化背景是比较难的,因为中国的普遍的人性和中国的文化相对都是大大咧咧,不追求完美。但是在特定的中国某个省、某个地区,应该能做到,这个跟当地的文化有关系,和当地人的传统有关系。我们说温州,温州人就想闯天下,你到北方的某些省份,说闯天下,对他们来说想都没想过,那是流浪,想法就不一样。福建人跑到海外去,有些人花几十万买通蛇头偷渡到亚洲去,完了之后辛辛苦苦挣了一辈子钱了,回到福建去盖一栋楼。如果在内地的一些城市,这根本是不可想象的,这是文化的差异。但是中国那么大,存在这些文化的差异,有些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把制造业做得更好。我也非常赞同宇鹏的观点,中国的品牌会非常有竞争力,但我不是说在所有的省份的产品都会有竞争力,会在特定的某些地方会很有竞争力。

王宇鹏:其实你放眼看的话,中国和欧洲是差不多的。领土面积差不多,也是分成若干个省,只不过是欧洲那边是独立的,欧洲现在那边原来是很独立的,现在希望有一个统一的协作体,就是欧共体,就是欧盟。希望货币统一。但是这个方面我们中国早就在建国以后,建国以后就已经把这个工作做完了,所以中国的市场实际上比欧洲来说,更值得品牌所有者去关注。为什么呢?因为它的一个品牌在非常小的一个地域品牌,能够在一个非常广的范围内,达成一个共识,达成一个价值最大化。所以在中国是一个品牌塑造时期,能够诞生出很多好的品牌,它跟欧洲有很强的类比性。

赵  民:中国在这方面有两个地方完全符合你说的。一个是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换句话说,一个产品一个品牌在河南、河北这种地方站稳脚跟以后,就很容易辐射到全国各地。只不过不是经济的战争,是真的那种战争,所以说得中原者得天下。现在来说,我们更多是从商战角度来说,商战是一种金钱上的战争。那你这个品牌打败另外一个品牌,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变了一种方式,更加温和,更加人性化的一种表现。还有就是得蜀者得天下,也就是说,谁占有了四川,谁占有了关中,就可以得天下。因为它那边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当然现在中国经济的格局有些变化,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相对比较发达,在改革开放30年里面,有两个例子非常典型,能够证明得蜀者得天下,一个是刘氏家族,他是做猪饲料的。它凭借四川,当时重庆还没有直辖,有一个多亿的人口。它在四川做到老大,但是出来之后就发现已经是全国的老大了,因为它的市场太大了。还有现在的长虹,长虹他就依靠占领农村市场,或者占领中小市场,或者占领人口比较众多的市场,产品比较结实耐用,价格比较低。他也是先占领家乡市场,一出关,当然,这个关不是嘉峪关,是秦岭,一进了中原马上就发现已经是天下第一了。现在这种情况有一些变化,但是过去改革开放30年中,已经发生了这种事情,还是能证明这些话有道理。得中原者也好,或者得蜀就可以得天下。所以真正的大品牌,它一定要有一个基础市场,你先要把中国自己的市场做充分了,挖深了,深层次了解中国汽车的消费者和使用者对中国汽车的要求,完了以后你才能把自己的制造水平提高。当你占领了这个市场以后,我已经在世界上可以了,不是第一名,也是前五名、前三名,然后你再走出去就会有很大的高度。最新的例子,不是得四川和得中原了,是得深圳得广东,就是说中兴和华为,原来90年代,95年之前有四大家族,“巨大中华”,后来形成两个比较优势了,两个比较差了。中兴和华为,在中国做完了以后,跑出去一看,所有的竞争力都有了。华为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我不知道中兴07年的数据是多少,但是我估计也差不多。它这个优势怎么来的呢?就是说中国的市场足够大,成本足够低,打的足够有经验,人才队伍也管理出来了。绝大部分的中国制造业,包括参加北京车展的中国汽车品牌的制造商,其实决胜之地还是这里。

李元真:我很高兴还是把话题拉回到本次车展。关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打造还是有很多观点的。今天咱们时间有限,有时间咱们再聊,咱们再继续探讨。谢谢二位!(访谈结束)

沙发
发表于 2008-5-7 02:11:2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精彩,学习了。
板凳
发表于 2008-5-8 21:11:21 | 只看该作者

有见地,但国产汽车品牌的产品质量还是亟待提升的,产品还是得人心的主要因素。尤其是汽车这种消费者会从低端产品逐步更新换代到中高端产品的行业,更需要在一开始或者尽快地做好产品质量;否则消费者只会用自己手里的钞票去做一次选择,再次选择的时候就会转投其他。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