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营销论坛 长久以来,人们的内心有一个正确的图像,如果与现实出现反差,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人们会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会产生一种压力,进而产生动力,自行负责,自动自发,当现实与心中图像吻合时,人们的动力归零,销售也是这个道理。 由于人性中有"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这样一个规律,所以我们在与客户沟通时,一定要"把好处说够,把痛苦说透",这样成交就已经实现了一半。 一、把好处说够
销售就是卖未来,描绘美好的图像。 销售就是这么进行的,当人们的现状是歪的时,我们必须给他树立新的正确的图像。否则,倘若客户心中没有正确图像,歪的时候,他也会觉得我现在挺正常的。但当你把新的图像给他树立了,树立的比较清晰后,客户就会喜新厌旧,就开始对旧的不满意。当客户觉得有了新的方案时,他就一定要把旧的状况改变。他便会自动搜索,自动校正,直至他将现在的图像和你给他树立的图像吻合了以后,才会觉得满意,这样,客户也就达成了你的成交目的。 这其中,心中图像是很大的导引因素。 案例2:售货员一天卖出30万案例呈现:有家公司的总经理很奇怪地发现,他的某位雇员一天竟然卖了30万美元,于是他便去问个究竟。 "是这样的,"这位销售员说,"一个男士进来买东西,我先卖给他一个小号的鱼钩,然后告诉他小鱼钩是钓不到大鱼的,于是他买了大号的鱼钩。我又提醒他,这样,不大不小的鱼不就跑了吗?于是,他就又买了中号鱼钩。接着,我卖给他小号的鱼线、中号的鱼线,最后是大号的鱼线。接下来我问他上哪儿钓鱼,他说海边,我建议他买条船,所以我带他到卖船的专柜,卖给他长20英尺有两个发动机的纵帆船。他告诉我说他的车可能拖不动这么大的船,于是我又带他去汽车销售区,卖给他一辆丰田新款豪华型’巡洋舰’。" 经理后退两步,几乎难以置信地问道:"一个顾客仅仅来买鱼钩,你就能卖给他这么多东西吗?" "不是的,"这位售货员回答说,"他是来给他妻子买针的。我就问他:’你的周末算是毁了,干吗不去钓鱼呢?’" 案例分析:(1)这位雇员为客户建立了多少次意愿图像?(2)他是怎样一步步诱导客户达成成交的?分析结论: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售货员就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在客户心目中建立新的意愿图像,帮助客户发掘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需求,来实现成交的。 客户的购买冲动是需要良好诱导的,适时地在客户心中建立意愿图像,并且满足客户这种内心的驱动,是达成销售的一个重要步骤! 心中图像是人们行为的驱动源泉,一旦这个图像出现反差,人们便会在心理上感觉到一种压迫和不舒适感,便会急于改变。但有时,倘若缺乏导航,即使图像是歪的,人也不会意识到。正如案例中的那位客户,在售货员没有提醒他(即没有为他导航)之前,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缺这些东西,也没有觉得不适,但一旦售货员将这种新的图像,即买了这些东西的好处(如,可以度一个愉快的周末)和不买这些东西的坏处(如,不大不小的鱼不就跑了吗?)在他的头脑中建立,他便马上有了一种"心中图像歪了"的感觉,压力感和不舒适感诱使他买了大量预料之外的东西。 这个案例生动地告诉我们:销售与人的心理有关,懂得挖掘客户内心深处的需求,不断在客户心中建立新的意愿图像,有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痛苦的东西塑造够
帮助顾客把好处想够,把痛苦想透,他就会愿意和你成交帮助客户把好处想够,把痛苦想透,他就会愿意和你成交。你帮助客户想好图像,实质上就是建立一种意愿,一旦一个人心中有图像了,他就会自己给自己搜索,这是网状激活系统所导致的。人的网状激活系统是人的网络神经,它像雷达一样,收集那些有用的东西并保持警觉,然后给自己建立起一种决定。 当你的产品与竞争者产品差距不大时,最好在人际关系方面制造大的差别,比如强化信誉和服务品质,这个是最值钱的,做销售就得把最值钱的东西说好,然后再把方案卖出去。也许你会认为这有点儿难,但是,一个企业需要一个销售人员在众多不利的情况下把产品卖出,甚至要把价钱卖高,这才是硬道理。如果物美又价廉,那要你干什么呢?对于我们销售人员来说有两个硬道理--第一,卖出去;第二,卖的上价。 掏钱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拒绝就成了一种本能对于客户来说,掏钱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拒绝就成了一种本能。但若是我们能将"不买某件东西的痛苦"塑造够,使之超过花钱的痛苦,客户同样会愿意和我们成交。这就要考验销售人员的个人素养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有过牙痛的经历,当他的牙痛症状刚出现的时候只有2分痛,他在这个时候不会去医院治疗,为什么?因为到医院看牙会有5分痛:他没有时间到医院排号。另外,到医院治疗花钱会比较多;医生会采取医治措施,反而会加大牙痛。所以,当两方都痛苦的时候,毫无疑问,他会选择痛苦较轻的一方。当这个人的牙痛痛得很厉害以至他自己受不了的时候,有8~9分痛,他一定会去医院治疗。这时候,医生会对他使出所有的招数,甚至把这颗痛牙给连根拔掉,他都愿意忍受。 掏钱购买产品会心痛,但只有2分痛。如果不买这件产品所造成的后果有8分痛,那么客户一定会选择购买。 案例3:塑造痛苦,成功卖出大单案例呈现:有一位女企业家,他们两口子都各办一家企业。当保险销售员小张去他们家拜访时,这位大姐接待了他。 大姐:您好!小张,我们一家人都很认可你这个人,你确实很优秀,不过我告诉你,经过我们一家人的研究决定,我们还是决定不买保险了。 小张: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不买吗?大姐:因为我买东西都有一个习惯,当我决定哪个东西可买或可不买时,会问自己一句话,问完之后,我就决定买与不买了。 小张:关于保险的事,你是怎么问的呢?大姐:有一回我去国际商城看到了一串白金钻石项链,的确很漂亮,27万多一套啊!而对于这串白金钻石项链,我梦寐以求很久了,也去看过好几回,当我准备付款时,我一路在问我自己,不买会死吗?我得出的结论是,不会死。有别的东西代替吗?当然有。这次买保险,我同样这样问自己。小张我问你,你让我买保险,如果我不买保险,难道会死吗?小张:谢谢你,大姐。幸亏你这么提醒我。人不买保险不会死,但如果死的时候会死得很惨。 当然不是你死得很惨,而是那些依靠你的人会很惨。因为你死了以后,他们悲痛万分。你是什么都不需要了。但是活着的人,他们万事艰难,什么都需要。保险是惟一的以一换百的保障方法,没有任何代替品!…… 经过这一番对话,最后大姐终于答应了。 案例分析:(1)这位大姐的话反映了人们在购买时的一种什么心态?(2)小张是如何塑造痛苦的?分析结论:尽管客户在掏钱时有点心痛,尽管客户还有其他的理由拒绝我们,但如果我们把不买所造成的后果告诉给客户,也一样可以促使客户购买。这个例子充分说明:购买就是一个"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过程,受这种心理的影响,客户在购买任何一样产品时,都会有种防范心理。但我们若是能把痛苦塑造够,就能打垮客户的心理防线,促使他们成交。 帮助客户把好处想够,把痛苦想透,他就会愿意和你成交。你帮助客户想好图像,实质上就是建立一种意愿,一种需求的意愿,来帮助你达成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