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元规划法? 释义元规划法是由德国人Wolfgang和Eberhard Schnelle发明的一项组织交流模型和沟通促进方法,根据元规划法,在团组的交流讨论过程中,围绕某一既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各种不同观点得以充分阐述,团组成员最终就此达成共识、建议以及行动方案。
元规划中的主持人(Moderators),担负着讨论促进角色,他不仅管理者整个讨论组,而且还要保证讨论过程中的有效沟通、互相合作以及充分理解, 并在恰当的时间为讨论组成员提供恰当的交流工具。 通过运用元规划法法,团组的讨论交流效率非常高,并将获得最终成功。
元规划法通过将一个较大的问题切分为几部分,以及将一个较大的讨论组分成几个讨论小组,以此来最大化团组成员的参与度。 这些不同规模的讨论组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大组(由全体成员组成),负责明确目标任务,以及回顾讨论结果; 中组(由20-25人组成),不仅有自己的讨论任务,而且负责收集点子和主意。 小组(右4-6人组成),具体负责中组讨论任务所包含的具体事项。
在讨论过程中,还要用到一些特殊的、适用的交流工具,包括: - 一些具体物品(标准的椭圆型卡片,以及颜色各异的云朵型卡片和长方形卡片)
- 彩色记号笔
- 挂图展示板
- 一系列标准化的汇讲(Presentation)
- 展示规则(确保展示清晰、易懂)
- 团组交流、投票规则(确保高效)
元规划起源 历史元规划技术由德国两兄弟Wolfgang和Eberhard在1970年代开发,他们原先专业生产办公家具和设备,现已发展成为一家知名的国际咨询公司。 “元规划”(Metaplan)是其公司(Metaplan Thomas Schnelle GmbH)名下商标之一。 元规划的运用 应用元规划法典型地适用于大规模的团组讨论交流活动,如50-200人,当然它也同样可以用于促进小组讨论。 元规划可以用于以下领域: - 主意的产生、收集、结构化、存储以及可视化等。
- 研讨会的人员介绍。
- 关联性分析。
- 因果分析。
- 优先方案设定。
- 为变革活动提供动力和支持。
- 评估。
元规划步骤典型的元规划讨论活动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 活动方案介绍。 布置会场、介绍基本原理、描述活动目的。
- 鼓励促进参与。 讨论组成员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不同颜色的卡片用于不同的细分问题(Sub Issues)。
- 主持人收集写有成员意见的卡片。 并将卡片粘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展示板上。
- 将讨论组拆分为中组(Subgroups)。 小组成员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议题,加入相应的中组。
- 中组成员对选定的议题进行讨论。
- 分享讨论结果。 各中组代表进行简短汇讲(3分钟),使得全体成员对所讨论的议题形成整体印象。
- 对所列议题进行优先选择。 在全体成员中间进行投票(工具:带颜色的贴纸。)
- 中组继续讨论工作。 集中于议定的优先事项,产生行动方案草案。
- 中组代表再次向全体成员汇讲(10分钟)。 全体成员集中讨论(20分钟)。 形成支持决议。
- 总结。 形成行动方案。
元规划优势。 优点这一技术的典型优势是: - 有广泛的参与性,包括了每一名组织成员的共享, 对活动过程中的分析讨论和决策制定有着积极的影响。
- 同时,避免了参与度高的讨论活动往往带有的冗长、杂乱、费时、且无定论的弊端。
- 能够为客户提供紧凑、详尽的行动方案。
元规划的局限 缺点- 使用专门设施、设备,成本较高。
- 卡片上的手写输入内容可能不易阅读。
- 投票公开进行,成员能够看到对方投票结果。
- 部分成员可能会受到他人投票结果影响(Groupthink[团体迷思], Spiral of Silence[沉默的螺旋])。
- 尽管有些人是有能力、有思想的,但他们可能不习惯公开发表意见。
- 相反,有一些人可能会夸夸其谈。 他们过分地展示自己,可能会让其他成员厌烦。
- 要避免过分关注方法结构及形式。
- 需要一位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主持人。
元规划法的假定 条件- 团队参与以及团队决策是最理想的。
- 观点交流不可或缺。
- 广泛一致的意见最理想。
- 结构化程序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