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深圳南头古城-简介已加入

[复制链接] 0
回复
399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8-4 23: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传上部分,简介正在整理。 报德祠 城门 东莞会馆 南头古城散记 在深圳南头半岛的腹地,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池——南头古城。南头古城在汉武帝时,就成为全国二十八处盐官之一的番禺盐官驻地,史称“东官”。南头古城还是1671前东官郡城和宝安县城的所在地,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的东官郡辖六县,包括今潮汕、梅州、惠州、东莞、中山、珠海、港澳等广大地区。南头古城是深圳1671年城市历史的见证。明洪武二十九年(1395)南头古城为东莞守御千户所城,目前南头古城的样子是当时所建。据深圳市文化局1984年的调查测量得知:南头古城旧址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四周有濠沟围绕。城址范围东西最长距离为680米,南北最宽处为500米。城址用山岗黄泥砂土堆筑,现南北城墙尚存基址,唯南城门保存完好。南门城址底宽10米,高4米半,城楼已毁。拱形城门上有一块长方形石块,上用小篆阴刻“宁南”二字。 古城南门右侧紧邻深南大道处是一座两进的关圣帝庙。庙内雕梁画栋,古朴威严;常年香火不断,可见人们对于关帝的敬慕之情。 由古城南门进入中山南街,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右手边的接官厅,掩映在葱郁的树木之下,别有一番清幽。沿街一路行去,依次是陶朱公钱庄、新安烟馆、義利压当,烟馆与当铺紧邻,可见清末鸦片真是害人非浅,这里演义了多少悲惨的记忆。 一路前行,不久就可以见到昔日的东莞会所,往日的故事似乎都被室内精美的木雕所隐藏。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会所,是当年在此做生意的东莞籍商人商量生意、协商价格的聚会场所。可以想见,这里曾经有怎样的一幅扰嚷情形。 中山南街的尽头,即是当时的广州府新安县衙,当时的严肃与阴森早已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对历史的记忆。 紧挨着新安县衙的是坐落在中山东街的报德祠,这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祀庙。该祠是一座二进两廊庑的土木建筑,屋脊两端灰塑云龙纹屋,檐板雕刻花鸟草木。在祠内右廊庑的壁上镶着两块碑刻,其中一块是同治十年(1871年)立《重修报德祠碑记》。碑中载:“报德祠奉祀天后圣母,洎官斯土,凡有功于民者,列东西两室立碑位配享焉。”《嘉庆新安县志》亦载:“报德祠在县治前聚秀街中,祀天后,凡知县有功于民者,其禄位牌悉祀于此。乾降四十二年重修”。从碑记的地方志记载可知,它的作用一是奉祀天后,二是为“有功于民者”歌功颂德、树碑立传。 另一块碑是光绪三年(1877年)提督水师军门示谕新安、东莞两县商民、铺户、各乡渡艇人等,务须遵照安分守法贩运贸易的告示。可能是地方官吏感到走私漏税严重,故刻碑石于此。该碑虽与报德祠无关,但近500字的碑文。为我们研究深圳清末的历史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沿中山东街一路直行,不久即可见到修竹掩映下的信国公文氏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正是信国公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人们追忆他的最好的心情写照。 中山东街尽头即是古城东门,上书控制南疆四个大字,可见当时南头古城的重要。 出东门,一路北行,不远处即见一所小学。该小学所在地,原是意大利天主教育婴堂,建于1913年。育婴堂现基本保持原状,只是礼拜堂等建筑被改作教室。育婴堂一大门和一小门,现小门已堵塞。大门呈长方形,顶上两边有三条竖线花纹,两侧各一根圆柱。圆柱间有一拱门,其上有十字标志。大门里面是一条尖顶长廊,长廊两侧是花团锦簇的庭院。值得一提的是两边庭院各有一棵十几米高的棕榈树,据说是建教堂时种的,至今仍枝叶繁茂。长廊尽头处便是教堂,它是一座红砖砌的凹字形建筑物,高两层,楼正门顶有十字标志,周围饰以花纹,两旁有壁龛的柱子,柱头是尖的。走进一楼正门,抬头便可见到一块大理石上刻着几行意大利文和中文,意即是招入育婴的小孩,要给予优惠待遇。教学楼梯是硬杂木制成,一边为雕有花纹的栏杆。二层有过廊,西厢房是礼拜堂,可容百人左右。东厢房是教徒住宿及工作的地方。这里是西方天主教最早在深圳传教的地点。 南头古城是深圳历史的见证。漫步古城,犹如翻阅一部深圳历史的长卷,不禁使人浮想联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8-6 16:38:19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