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选今年国内最热的一本书,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恐怕必定榜上有名。该书以揭秘式的笔调将美联储私有性质大大渲染了一番,使之成为货币战争和金融阴谋理论的重要证据之一,让读者对美联储究竟是怎样一个机构不禁满腹狐疑。尽管从专著到传记市面上涉及美联储的书籍绝对不在少数,但即使是专业人士要回答这个问题也并不容易。美联储仍然像一个深不可测、密不透风的暗箱,让外人捉摸不透,这大概也是《货币战争》能够大行其道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在这种情况下,卢菁女士的《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绝对有助于拨除迷雾、明辨是非。 与宣称曾供职于房利美(Fannie Mae,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和房地美(Freddie Mac,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的宋鸿兵一样,卢菁女士同样于80年代留学北美,并获得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还有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任教的经历。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卢菁女士从1998年到2001年,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供职三年,并担当重要的银行监管工作,亲身经历成为了她写作本书的可靠依据。书中的一些内容直接来自于美联储的《商业银行检查手册》、《交易和资本市场活动手册》等文件,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美联储的官方网站上便捷地获得这些文件,不似《货币战争》那样显得道听途说、稗官野史味道甚浓。 卢菁女士在美联储从事的也并非一般性工作,直接参与了巴塞尔第一协议的合规监管,而巴塞尔协议正是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国际清算银行(BIS)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推出的,对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际清算银行《货币战争》少不了也有宏论。卢菁女士还见证了1999年划时代的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颁布,以风险评估组成员的身份参与了旅行者集团与花旗集团的合并,并对旅行者集团下属的旅行者保险公司和华尔街顶级投行所罗门美邦(Salomon Smith Barney, SSB)进行基础评估。这些工作不仅职责重大,而且技术性相当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0 18:53:3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