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于1998年3月的《IT经理世界》(简称以下IT)是“一本关注信息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新闻杂志”。从创刊之日起,她就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商业管理杂志,成为跨世纪经理人的思想伴侣,成为推动中国企业管理进步的力量。目前,《IT经理世界》有“封面报道”、“新闻与评论”、“CIO”和“管理”四大版块。
以上是网上能找到的有关这本杂志的介绍,从最早的IT业到现在的全行业广视角,近10年的时间,IT经理世界走过了这最初的创业,伴随着的是中国管理人和中国企业的成长,虽然这一路还不长,但十年时间,可以说是画一个分号的时候了。
算是这本杂志的老读者,从2000年刚刚踏入职场之初,就拿到了这本制作精美的杂志,应该说首先是它的彩印优良外形使之在阅览室诸多刊物中脱颖而出,引入眼帘。接下来意识到内容的同样精彩,记得2001年受公司董事长之托开始公司第一次管理咨询项目的时候,会后第一时间想到得就是IT上有关和光变法的案例,然后戏剧般的是,当自己从国内外十多家知名咨询公司会面并筛选、招标、中标后,接触到的项目组竟然是和案例上的团队同出一家,记得当时的咨询方的负责人z总监还曾经很打趣的讲:不要太相信那些杂志中的东西,因为其中太多是在搞企业策划。一席话教训了初出茅庐的小子,但事实上,一个案例,也许是一个策划文稿,开始了自己和咨询行业的亲密接触,这一走就是七年。
不是再讲自己的职场经历,但一本杂志能有这样的魔力,实话说对于自己应该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后来想过这个问题,探寻媒体人做杂志的意义,如果仅仅是利润导向,那么再好的创意也会被铜锈所腐蚀,应该说自从纸张的出现,印刷品的产生,某种意义上是在做信息的传递,彰显的是信息集合后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力。这种效用,相当于圣经之于教众,困难年代北方农村夜晚油灯下捧读课本的孩子,他代表了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时代对成长的渴望。
说得有些高调,但杂志办得却也高端:“一本关注信息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新闻杂志”。从创刊之日起,她就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商业管理杂志,成为跨世纪经理人的思想伴侣,成为推动中国企业管理进步的力量。以上这些都是广告的语言,但实际操作中看,所谓的高端影响力,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个判断。至少他不高高在上,十元钱的价格其实已经好多年了,比较其他的所谓高端高价华而不实的商业杂志,办刊的务实和低调可见一斑。同样也不低俗,办刊早期的大幅广告现在逐渐的有所取舍,更多的采用和杂志主题相匹配的内容,相得益彰。
最吸引人的是内容部分:“封面报道”、“新闻与评论”、“CIO”和“管理”四大版块,基本上包揽了当今社会行业的热点,最初的IT行业入手,到现在的全行业标杆取材,可以说一本杂志见证了这多年中国经济的进程,不愧为一个微缩本。个人认为,其实相应篇幅缩水的CIO板块,反而说明了杂志的成熟和企业的成长,其实所谓管理信息,更多的来源于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从早期的IT信息公司的作秀到现在的企业信息化实践,看到的是企业的不断成熟。同样开始求证本身的内涵,梳理行业的脉络,去挖掘企业真正成功的实质,这个转身扫射,漂亮,如同曲波昨晚的那脚世界波,理性和激情的回归。
最近的两期杂志更加让人看到了媒体的良心,汉迪老先生的造访,给正在转型的中国经济和一干人等上了真实的一课,我们要的是什么?有读者说现在的中国企业的行事方式就像个性十足的顽童,也许激烈的竞争会让大家无暇顾忌汉迪的忠告,探寻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有些奢侈等等。但毕竟IT率先开了这第一课,我相信未来风尘的眼睛会让我等回眸的,毕竟这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更妙的是老调新谈。最新的一期拿到手,首先看到的是关于万科的深度报导。对这个企业包括王石,好似已完全暴露在媒体的面前,有关种种被无数次的挖掘和整理,已然成为企业丛林中妇孺皆知的话题。但这次的视角和以往的决然不同,巨人王石的背后的团队,万科的管理变革,如同新联想引发大家的兴趣,率先在IT经理世界这个平台第一时间发布。
看到的是新的变化,比如杂志里的万科,亮点多多。 -请HP孙振耀做经理人培训,提出的建议“请一个做过3000万的人来作这个2000万的业务。” -万科的研发:实验工厂的建成,解决工厂化建房的材料和构件加工技术问题。工业化的核心解决,卓越企业的成长。 -解冻的出国培训:万科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吹响引进海外人才的号角。 -郁亮对人力资源的重视,每周的半数时间投入HT工作。 -P&G人才的加盟,高端管理的统一性,管理的精化。
其实看万科的时候,更多的比照自家企业的成长,变是唯一的不变。往往我们在研读一个企业的案例的时候,喜欢结论性的东西,但时间会让一切变得有条理,但同样也能瞬间错乱无序,因为生逢一个变革的时代。所以得感谢杂志提供的这样的一个机会和平台,走进标杆企业,不是一味的曲意逢迎,更多是讲述一个企业的动态成长。关于管理,关于运营,关于价值链的变迁。
和IT经理世界的刘湘明主编曾经有过一段msn的对话,聊后受益多多。其实关注到最后,更多的还是背后这些人。很喜欢刘先生的编者的话,每期的阅读都能够得到启发,譬如本期。文中讲到:作企业如同马拉松和接力赛,能力的接续很重要。一句话其实说明了太多。我们看到的身边的和来自网络媒体的争论莫不来源与此。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当我们太多的人在留恋于口头的你是我非的时候,像万科这样的标杆企业在静悄悄的做事,调侃些说“鬼子进村,打枪的不要。”也许这就是差距,不单单是姜汝祥老师的同名书籍所表述的那样。
管理从来都是实践的事情,知与行的距离也绝非是参加机构论坛和看几本书就能够短期补救的。关于成长这点事情,从来就是是非不断,也许这个时候更多的是反思自己,然后选定标杆,果敢践行。这也是杂志和主办人所想传达的意思。
很多人是看见才相信,只有少数人是相信而看得见。我想最好的媒体应该是后者的角色。相信未来,并倡导方向。十年一本薄薄的刊物,能够让人能够产生这种向上的力量,善莫大焉。请允许我向他们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