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你会买没用的东西吗?
消费决策中常见的误区
交易效应偏见
理性地说,我们購買一樣東西,衡量的是該物品給我們帶來的效用和它的價格,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性能價格表,然後看是不是值得購買。
可是在我們做購買決策的時候,我們的心理賬戶裹面還在盤算另外一項:交易帶來的效用。所謂交易效用,就是商品的參考價格和商品的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額效用。通俗點說就是占便宜效應。
交易效用理論最早由芝加哥大學的薩勒教授提出。
可見,對于同樣的啤酒,正是由于交易效用在作怪引起人們不同的消費感受。
正常人通常在交易中会受到无关参考值的影响,过多考虑参考价格和商品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
理想的決策不僅僅是對同樣的問題給出同樣的回答,還應該是不受表面現象的迷惑,而真正考慮實際的效用。
如果你想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你应当只考虑商品能够给你带来的真正效用和你为此所付出的成本。
比例偏见
參考價格和實際支付價格之間的差額是“交易效用”的源泉,實際支付價低于參考價越多,你越覺得這是一筆不錯的交易。這人差額在我們前面的例子中都是絕對的差額,但是我們注意到,即使在絕對差額一樣的情況下,不同的相對差額也會產生不同的“交易效用”,影響你的消費決策。
正常的人對一輛優惠100元的汽車可以無動于衷,但是卻會關注一只優惠100元的微波爐?在這里也是交易效用在起著作用,不過這里的交易效用是由于價格差額與售價的相對比例所引起的,因而我們將此稱之為“比例偏見”。
正常人在消费时,通常更加关注优惠的比例而不是绝对值。
如果你想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你应当仅仅考虑你所能得到的优惠数额及你为获得优惠所花费的成本。
大多數人往往會受到比例的影響,過多地注重于小處的節約而對大處小比例的節約卻視而不見。殊不知,大件中的一點點節約就能為你省下很多,比起小處的節約不知要翻多少個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