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窃取情报就是军事、政治、经济斗争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孙子早就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谓知彼,对手当然不会主动把机要信息告诉您,这时就要靠从对手那里获取商业情报。 从军事上来说,情报包括对手的兵力及分布,作战计划与工具,核心领导的行踪和言行。著名营销专家特劳特将营销比作军事活动,那么比于企业行为,商业情报就应该包括行业分析,竞争品牌策略,竞争企业领导言行及多方的企业战略等系列内容,当然,从广义上讲,商业情报的范围还可以更广些。
根据情报的功能来看,可分三类情报: 一、公开情报: 它占情报的比重为93%左右,只要留心,行业中的人士都可以搜集到的。它的来源为:报刊杂志、产业研究报告、工商企业名录、互联网数据、行业协会出版物、股市财务报告、企业新闻等。它具有公开性,搜集容易,但其价值比较低。 二、非公开情报: 占情报比重的6%左右,一般比较难以搜集。
它的来源为:企业员工、经销商、代理商、用户、供应商、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专业调查公司等。对软件公司可以通过反编译,对大型设备可以通过拆卸组装等方式。它的利用价值比较高,但比较难以搜集,如果可以得到资料,对公司制定对外政策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三、机密情报: 大约占情报组成的1%左右。几乎无法搜集。它的来源: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战略合作伙伴、资讯策划公司等。它的价值巨大,但几乎无法搜集。对公司的未来方向可以起到调整的作用。
由于情报的重要作用,自古以来,为了获取有效情报,就出现了很多流传的故事,其中西施堪称是中国最出色的间谍之一。最失败的当数将干了,折腾了半天,却被周瑜弄了将计就计。错误的情报往往会误导企业并导致严重的后果。那么如何获取正确的关键的商业情报呢?笔者在咨询业中的多年经验总结为以下几个渠道。 1、国家发布的公开数据和互联网,国家统计部门每年都会发布一些公开的调查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有效分析和利用,可以有效的掌握行业动态,确定行业投资的决策;其次还可以通过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往往通过举办行业活动等方式获取行业的资料信息,同时由于其职能特点也往往成为行业信息的集中枢纽,因此,行业协会也是获取整体信息的重要渠道;
2、询问关键客商: 许多公司的大客户(K/A)都是即卖本公司的产品,也买竞争对手的产品。由于大客户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一般厂家对该客户的政策都给予倾斜,包括价格、销售政策、信用政策等多方面。同时,业务毕竟要有人来协调处理,许多方面会“肝胆相照、无话不说”,大客户对厂家的底子会十分的清楚甚至了如指掌。因此询问大客户,建立客商信息交流反馈机制是十分重要的捷径。 比如,通过询问壳牌的二计经销商可以知道:产品的价格、市场支持力度、返点比例、市场销售量、产品结构、销售网络、广告策略等重要情报。这里的客商包括:竞争品牌的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供应商等。
3、竞争品牌的骨干: 一个竞争品牌的骨干人员,往往掌握竞争品牌的许多机密信息,甚至核心机密。其职务越高,掌握的情报越多,相应的代价越高。招募竞争品牌的骨干人员,是搜集品牌机密情报的有效途径。比如,法国的道达尔高薪挖走了壳牌的某人员,有效的建立了销售体系和销售政策。节约了大量的咨询、调查费用。其人员的重要性由低到高为:一线销售人员、区域管理人员、总部销售人员、品牌和销售总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