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的确不像一些人理解的那么简单,记得15年前到二汽参加毕业实习,当时好像是在车桥厂,那时可能是国内推行一个流生产方式比较早的,厂区里挂着“在制品向零挑战”的条幅。 那时自己还没有出校门,虽然是学企业管理专业的,但根本闹不清在制品是怎么回事。 参加工作后,记得是94年在一本杂志上第一次看到“精益生产”方式的介绍,自己正好在生产调度部门做计划工作,但当时生产线刚建成,车间处于试生产状态,根本无法按正常模式走,后来经营一直不景气,到99年以前一直没有形成批量生产,所以也没有机会深入理解“精益生产”的精髓。 99年后负责公司财务工作,虽然不再具体接触生产管理,但经常能听到周围到处在喊口号,可能确实近几年在国内也比较时髦了。尤其是在汽车制造行业,毕竟这个概念是“丰田汽车公司”首创的。 但有些人对此理解并付诸行动的做法并不是很可取,比如对汽车车身制造来说,第一个加工工序是冲压车间,比较精益的生产当然是小批量、多批次。但批量不能无限制的小,我们都知道“经济批量”的概念,对于冲压工序来说,即使再有快速换模装置,但毕竟需要时间,更换、调整、而且每次更换模具、调整压力都会存在首件(或前几件)不合格的情况,从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所以,精益生产不等于在产品越少越好,还是应该遵循经济批量的生产模式。但可以从提高工效上下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