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融资的几种进入模式 企业私募融资,不单单是短期引进资金如此简单,要考虑采取何种模式进入,符合降低融资成本、合理避税,更重要为公司后期不断成功融资奠定基础。 本文,只简单介绍如下几种模式: 增资扩股 企业向引入的海外战略投资者增发新股,融资所得资金全部进入企业,此种方式比较有利于公司的进一步快速的发展。 老股东转让股权 由老股东向引入的投资者转让所持有的股权(通常是高溢价),满足部分老股东变现的要求,融资所得的资金归老股东所有。 增资和转让同时进行 私募基金的几种退出方式 私募基金一般选择投资期限6个月---5年期间,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通常占被投资企业15%---20%的股权,而不要求取得公司控股权。 私募基金通常有以下几种退出方式: 公开上市(IPO) 此种方式是海外风险私募基金退出的最佳方式。IPO是指海外风险私募基金通过被投资公司股份的公开上市,将拥有的私人权益转换成公共股权,在获得市场认可后,转手以实现资本增值。通过IPO,投资可以得到相当好的回报。 股权转让 海外私募基金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退出应该具有实际意义。这类交易模式比较适合企业所处行业比较朝阳、企业成长性较好且具有一定盈利规模,但因种种原因不够上市要求和条件或在短期之内无法尽快上市的被投资企业。 股权转让可以通过自有的渠道完成,如促成不同投资机构之间的股权转让,也可以借助专业机构如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收购和兼并部门完成。目前有越来 越多的国际战略投资人和上市公司愿意收购中国境内的企业,无论是以内资方式还是外资方式的股权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变现。 管理层回购 在接受海外风险私募基金投资之后的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后,管理层回购将是退出的一种选择。同时,由于目前国内管理层通过信托等方式融资渠道的拓宽,在不涉及国有资产前提基础上的管理层回购将越来越盛行。 清盘 对于投资后的企业,如果遇到经营不善、或管理团队发生重大变动、或受到市场和环境的重大不利影响,海外私募只能选择清盘的方式以减小并停止投资损失。 私募融资解决方案 ★ 寻找合适战略投资者 企业在海外私募过程中应尽量寻找和自己业务或者行业有相通之处的海外战略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在全世界为其选择合适的战略投资者。 ★ 企业改制建议 海外风险投资者在进入到企业前,对企业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将根据企业的情况和战略投资者的相关要求来制订详细的改制方案,对管理层进行全面的辅导,以保证公司能符合海外战略投资者的要求。 ★ 企业融资方案制定 每个海外风险私募基金的运做风格各不相同,将根据海外基金的具体情况为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 ★ 企业融资文件撰写 完善的商业计划书是成功融资的关键一项内容。 ★ 企业融资谈判 企业进行推介和路演,投资者信息收集反馈,并及时优化融资方案,参与融资谈判,起草融资协议及其他相关文件。 ★ 企业后续融资跟踪 私募融资一般程序 ★ 尽职调查阶段 ★ 融资方案的设计和选择阶段 ★ 融资方案执行和修正阶段 Ø进行符合海外投资者的要求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资产重组、规范 治理结构、进行系统性战略咨询等工作; Ø协调会计师事物所、资产评估机构和律师事物所等中介机构的工作; Ø完善商业计划书; Ø海外投资者广泛的接触和洽谈; Ø项目推介/路演; Ø投资者信息收集反馈; Ø完善、优化融资方案; Ø与意向投资者沟通,初步选择海外战略投资者。 ★ 融资谈判阶段 Ø首轮融资谈判; Ø确定入围海外战略投资者; Ø后续融资谈判; Ø指导相关中介机构完成评估、验证、审记、法律等方面的事项; Ø起草融资协议和其他相关文件; Ø签署融资协议。 ★ 后续融资跟踪阶段 私募融资策略 ★ 企业私募融资的关键 不单单是短期引进资金如此简单,我们认为: Ø以透明化的资讯披露原则,建立双方了解,中介尽职调察; Ø以市场化的科学测算原则,对股价进行沽值; Ø以开放化的友好保密原则,考量双方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价值观; 管理层偏好、管理理念、风险防范; Ø以节约化的产业运营原则,降低融资成本、合理避税;合理策划未 来财务规划、资产负债、收益分配; Ø以理性化的公允对价原则,选择最优融资进入模式、搭建完善的公 司治理结构、重整资产(扩张、紧缩)、为后期不断成功融资,健康可持续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为最终的目标。 ★ 私募融资的考量核心 Ø项目的选择和资金的选择是私募融资的核心。 ★ 私募融资成功的策略 项目的选择: Ø融资方项目优势,技术、人脉、产品、产业链; Ø融资方项目财务,创造现金流、应收账款周转、收付账款形式等分 析和情景描述; Ø融资方项目运作团队,背景、行为、辅导、可持续性。 资金的选择: Ø基金的相关信息; Ø基金的投资风格; Ø基金的投资方式; Ø基金的退出方式。 其中,海外投资基金投资偏好,往往看重行业发展前景和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投资是战略性的长期回报; 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偏好,追求资本增值的最大化,他们最终目的被投资企业通过上市、转让、或并购的方式在资本市场退出; 产业投资机构(部分行业基金)投资偏好,希望被投资企业能与自身的主业融合或互补,形成协同效应; 大型企业集团投资投资偏好,往往是为了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8 16:32:3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