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源奶业公司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在小规模的发展,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营销都处于低级阶段,在期间的经营过程中,产品质量不断出现问题,市场终端混乱,这些都对消费者造成了极差的印象。2005年,濒临倒闭的天源经过资产重组后邀请了业内资深人士马良出任销售总监,马良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重新在渠道上创新,提升销量,突出重围。 消费者在那里购买产品,那里就是突围的地方 9月的夜晚秋高气爽,马良却无暇顾及这难得的时光,他在思索,作为一个地方品牌,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怎么会成为现在的窘况,而这种情况给如何改观呢?马良很清楚,对于这样的小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是生存,生存的根本就是销售量,至于品牌建设,那要靠积累。那么,目前如何提升销量成为最紧迫的问题。 提升销量就要有合适的渠道,那什么样的渠道才是合适的呢?马良做过多年的销售总监,他很清楚一般的渠道对于目前的天源来讲,是不可行的。如KA类对于本地品牌,并且是保质期较短的天源来说,先不说上架费这些,在大品牌蒙牛、伊利、光明等的强势促销下,就没法竞争,而批发商,又看不上这样的小品牌。因为天源实力有限,品牌在市场上不温不火,再这样下去,只有死路一条。因此,马良输理思路,对消费品的分销渠道进行了分析: 在这四种类型的渠道中,只有零级渠道和一级渠道离消费者更近,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会更方便,厂家的利润会有更多的保障,而二级渠道和三级渠道由于流通过程长,更适用于保质期较长的产品,并且各个销售层级都要有适当的利润保证,要不然,渠道的控制就会出现问题。 那么,天源目前的情况,只适用于零级渠道和一级渠道,但那些才是天源的零级渠道和一级渠道呢?马良清楚,无论什么渠道,其目的主要还是快速回笼资金,满足消费者方便购买。那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个是消费者到什么地方去购买这种保质期短的奶制品?另一个是什么地方更方便消费者购买? 另一个问题就是要明确谁是购买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购买日用消费品,特别是与生活有关的人是谁?毫无疑问,大部分是家庭主妇,那么他们经常去什么地方呢? 马良多年的快销品经验告诉自己,在销售一个低价值产品的时候,有这么一种现象,人流量决定着整体的销售量,只有人流量大的地方销售的可能性才大。菜市场,社区的便利店。那么菜市场又分为固定的和不固定的,固定的主要是全市的几个大的零售和批发市场,不固定的就很多了,全市有几十个这样的地点,如何利用这些地方呢? 经过这么一分析,马良的心中逐渐有了轮廓,消费者只要能买到产品的地方,就是自己的销售终端,把这些地方整合起来,不就成为渠道中的“第三条路”了吗?虽说这些不是主流的渠道,但要能够利用起来,对于牛奶这种低价值产品(针对天源奶业,蒙牛现在不是出了特仑苏超高档奶品吗),普及的面越广销售机会越大,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当天销售不完怎么处理?特别是保鲜奶,本身对温度、存放时间等要求都很高。如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还有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分析,消费者购买这种产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购买大品牌的,图的是放心;一种是购买只要质量能够保证的,图的是便宜。这两种人群的阶层和收入成正比,一般好单位,国家公务员之类的人群会更注重品牌,而一般的工人、一般的其他普通工作者,年龄稍大的人,比如退休的阿姨,他们会选择更加实惠的产品,这与他们本身的经历有很大关系。苦日子过惯了,还会精打细算。既然是这样,在保质期内可以把产品销售给他们。每天可以搞一个“优惠时光”。但这个活动要做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不能大力宣扬,但也不能闷不做声,让目标消费者不知道。 通过对消费者的分析,一个渠道突围计划慢慢清晰起来。 突围前的非主流渠道设想 第二天,马良把自己的想法对总经理丁林做了汇报。他说:“目前的情况是主流渠道我们不是不能进,而是成本较高,我们最迫切的就是把产品能够源源不断的销售出去,积累实力,以图东山再起。” 丁总点头称是。并迫不及待的问:“那我们从那里入手呢?” “菜市场!”马良说。这只是第一步,我会根据市场反应情况再做调整。同时,马良把自己的渠道突围思路向丁总进行了阐述(如下图)。
“这五种渠道类型要逐步的开发,循序渐进”,马良一边画图表一边解释。菜市场是第一考虑,主要是这里与消费者的生活太接近,都是日常必须用的,衣食住行,与生活的关联度高,我们产品的价位较低,并且以天源“新产品新气象”进行宣传,迎合消费者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产生销售,用我们产品的品质培养一批忠实消费者。 而早市和夜市主要是考虑增加我们产品销售的时间长度,抓住在早晚市上出现的消费者,扩大产品知名度,增进销量,特别是夜市中的小吃夜市,对于我们评估新产品的口感、质量、价格都有意义(当时已经开发一个果肉酸奶)。 对于社区主要是想覆盖更多的小型终端,增加销售机会,方便消费者随时随地的购买。 专卖店的建设是我们最后的一步,也是我们提升产品形象的最佳载体,虽然我们经过5年的发展,但以往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印象并不鲜明,专卖店的建设要达到一种效果就是我们是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现在以一种崭新的形象出现,意味着我们要生产更好的产品。 马良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丁总不住点头,认为这种以自己直营开拓市场的思路十分正确,把本来给经销商的利润一分为二,一部分让利于消费者,一部分给企业自己,再从中提出一部分给销售人员,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最后,马良总结道。以这五种终端为主体开发,开拓出一种非传统渠道,利用“民间“的力量(小终端,甚至可以称为地摊的地方),增加销量,突出重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