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谈如何读书 文/一个人磨剑 看了栖息谷eyong家人的《读书的层次》的贴子,对他的十二个层次的分类很赞赏;也学习了栖息谷Ydy135家人的《如何更有效的读书》的贴子,也很有启发。连续工作了近七年,最近赋闲在家,自己做个休整,也列了个书目打算好好看看书,整理整理自己的过去,使自己知识能力更系统化。那么我也谈一谈我的读书观。 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信息极度开放的时代,现在的书籍可谓浩瀚无际,即使是某一学科的书籍,一生也难以读完。古人说“读书破万卷”,按古人的算法,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所读的书早就破万卷了,可我们总感觉有太多的书要读,总觉得这书也该看那书也该看。那在有限的时间和生命里,我们如何有效的去读书呢? 我的看法,书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工具类的,读这种书是增加和提升自己知识技能的,比如我们常看的营销类、管理类、外语类及自科类书籍等,这类书以“学”为主,对一个人的成长起量变作用;一种书是思想类的,读这种书能启迪思考升华精神,比如哲学类、社科类书籍及历史读物、小说等,这类书以“悟”为主,对一个人的成长起质变作用。 那么具体到书的选择,我的看法是两个字“原”与“新”,其实也可以说就是一个字“精”,即精选。这里的“原”,指的是原著、基本原理性的或代表性的书籍,不管现在学科分得多细,但每个学科都有原理性的代表性的书籍,比如对于工具类的营销书籍,可能你看懂看透一本科特勒的《营销管理》,许多其他人编的营销书籍就不需要看;“新”这里不是指新书,而是指代表某领域某流派“新理论新发展”的书籍,现在新书非常多,但许多新书其实是“新瓶装旧酒”,价值并不大。即使按照“原”与“新”的标准与选书,仍然可以选出许多好书。即使有许多好书,我们也没必要也不可能看完。我的看法,对于工具类的书籍,可以带有目的性的去看,即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专业领域、工作岗位、临时需求去选择,这类书籍看后可以很快的发挥作用;对于思想类的书籍,则需要慢慢来,目的性不要太强,比如哲学书籍,真正看容易,但理解起来困难,而接受里面的观点并发挥作用更难。 读书的方法,说的人太多了。什么背诵、泛读、精读、由厚读薄等等,都说的很有道理。但说来说去,还是一个“精”字,叫精读。我的体会,真正要读透一本好书,必须要精读,看一遍不行,要看几遍;看一本书不行,把一本书中的问题弄懂可能要联系起来看好几本书(这也是所谓的先把书读厚,带出许多问题,再把书读薄,弄清楚问题);有些书看过一遍,放一放,经历一些事后,回头再看一遍,又会理解和悟出更多的东西。 从选书,到读书,最后就到了用书。书读过了,就是要拿来用的,读书必须“学以致用”,结合实践进行验证,不然书读得再多,也就是一个书呆子或一个人脑存储器而已。具体书怎么用?古人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告诉我们对待一本好书的正确方法,人类在不停的进步,社会环境也在不停的改变。许多书籍记载的方法、技能、思想都有“推陈出新”的时候,都有所精华有所糟粕,我们在用书的时候,仍然是一个精字,即“用其精华,弃其糟粕”。 最后一句话总结我的读书观——精选、精读、用其精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