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虽然已经22个月了,但一直都是她外婆在带,昨天晚上因为丈母娘有事回家了,女儿找不到人,竟然哭得象个泪人儿,听着她的哭声,觉得又心痛,又心烦,又想到女儿动不动便躺在地下发脾气,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竟然发了脾气,还威胁着说要打她。
这到底算是怎样的一个父亲啊。我跟妻子说,我是恨铁不成钢,妻说:“她还小小年纪,连一整句的话都说不全,用得着这样吗?”。
后来静下心来分析了一下,也许最近压力比较大吧。即使压力大也不应该这样啊,想到前几天还在听欧阳维健的讲座,说到成功人士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惜我现在既不是成功人士,在教育孩子上面却出现了明显的自我倾向,巴不得孩子马上象你一样了解这个社会人生的残酷,好早早做好准备,成为一个出色的人。
相对于妻子,我现在的确自叹不如啊,不管孩子如何,她总是能够将她当作宝贝来爱护,小小年纪现在已经有比较喜欢她妈妈的倾向了。欧阳维健的赏识教育精髓里,曾经提到,一个孩子在3岁前便已经决定了以后人生的大部分行为和性格,所以在小孩子的教育里面,3岁前是比较重要的,她可以模拟父母亲的言行举止,你开心,她便开心,你生气,她便生气。就连你瞪着她看,她都能够感觉畏惧和抵触。但是3岁前,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无私的,耐心的,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看到别人的孩子优秀,我们就将他们拿来作对比,批评孩子。
很多父亲认为“严父出孝子”,总以为古人的话不会有错,动不动便对孩子严加管教,却不知自己有可能也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了孩子的叛逆思想。所以欧阳维健告诉我们,我们应该象对待3岁前的孩子一样,给他足够的关怀,赞扬他,赏识他,而不是一味批评他。赏识教育的好处在于能够提升孩子优点,孩子的优点突出了,自然也就掩盖了她的短处。
而女儿现在还没3岁,我却用我们固化的思维象教育属下或成年人一样的口气来跟她交流。这不是蠢得一塌胡涂吗?
欧阳维健曾经说过,衡量一个人的成功,要同时衡量事业和生活两方面是否成功,而生活是否成功,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坐标便是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他访问了许多企业家,当他在与企业家们谈企业管理时,企业家们大都说得头头是道,当他与企业家们谈论孩子的教育时,几乎所有的企业家均摇着头,自叹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的确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记者在访问比尔。盖茨时,问他成为首富的秘密,比尔。盖茨向记者提起了他的妈妈,比尔在哈佛读书时沉迷于计算机,并对学业没有了兴趣,此刻,她妈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鼓励他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么伟大的母亲啊。
这是比尔为了表达对妈妈的尊敬所写的一封信,“我爱您,妈妈!您从来不说我比别的孩子差,您总是在我做的事情中不断的寻找值得赞许的事,我怀念和您在一起的所有时光!”,由此可见,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是多么重要啊。
刘墉在《靠自己成功》里曾经写道:我知道国内的家长都逼孩子,我没有唱反调,叫孩子不努力,而是教他们“成功要自己去成功,如同成长要自己去成长”。让他们自己逼自己,而非作个没有电瓶的车子,只等父母师长在后面推。“
孩子的教育是需要时间和学问的,不同孩子虽然有不同的教法,但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赏识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我现在仍旧深深的记得,我的物理老师曾经说我不会解物理题,他说我“头脑四方”,意即很笨,虽然我利用这句话很好的鞭策了自己,但从此以后,我的确对物理失去了兴趣。
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我们每个人均会成家,生孩子,我们在事业中拼搏,以为这是在为孩子的未来打基础,却用在压力中生存的借口来教育孩子要多走捷径,以缩短认识这个社会现实所花费的时间,这便是父辈的教育观念。
好好对待自己的孩子,给他友好的目光和及时的赏识,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愿意和自己的父母亲成为好朋友。
仅以此贴端正自己的观念,同时建议家庭主人们讨论是否能够成立相应版块,以便收集和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让大家均能在事业和家庭教育方面取得成功。
与楼主同感,每天每周的大部分时间被工作所占用,留给孩子的太少。
昨天早餐时,妻提到许多旧相片,包括大学期间的还有女儿小孩子的,一大堆现在保存起来有些麻烦。我顺口对女儿说:“如果期末考试考得棒,就买台扫描仪,将原来的老相片都扫描到电脑上。”
结果,妻和女儿异口同声说:“十一封遗书啊。。。”
一时把我弄糊涂了。原来她们说的是在《知音》上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近乎神童的12岁孩子不堪父亲寄予的厚道留下11封遗书自杀了。
出门时将《知音》带到公司好好看了一遍那篇文章,心情有些沉重。是的,女儿自从上小学以来,一直当班长,学习成绩一直在前三名,我竟然还拿她的学习成绩当作买东西的筹码,虽然是无意之间的话,但也不应该。
看到楼主的文章,把自己昨天的这件小事也写出来,提醒自己谨记曾仕强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孩子是让你陪伴他/她长大的,不是让你教育的!”
俺,未婚,也没有小孩儿
但很喜欢小孩儿,特别是顽皮的家伙
接触很多应届毕业生后,我有这样一个感觉:教育真是要从娃娃抓起,父母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的生活环境,并以身作则、耐心细致。
环境是特别重要的,比如农村和城市的孩子就差别很大,城中村和时尚小区的孩子又不一样.....
[em01]与楼主同感,每天每周的大部分时间被工作所占用,留给孩子的太少。
昨天早餐时,妻提到许多旧相片,包括大学期间的还有女儿小孩子的,一大堆现在保存起来有些麻烦。我顺口对女儿说:“如果期末考试考得棒,就买台扫描仪,将原来的老相片都扫描到电脑上。”
结果,妻和女儿异口同声说:“十一封遗书啊。。。”
一时把我弄糊涂了。原来她们说的是在《知音》上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近乎神童的12岁孩子不堪父亲寄予的厚道留下11封遗书自杀了。
出门时将《知音》带到公司好好看了一遍那篇文章,心情有些沉重。是的,女儿自从上小学以来,一直当班长,学习成绩一直在前三名,我竟然还拿她的学习成绩当作买东西的筹码,虽然是无意之间的话,但也不应该。
看到楼主的文章,把自己昨天的这件小事也写出来,提醒自己谨记曾仕强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孩子是让你陪伴他/她长大的,不是让你教育的!”
很好的一个事例,我以后也记住了不该以学习成绩来给女儿报酬。
俺,未婚,也没有小孩儿
但很喜欢小孩儿,特别是顽皮的家伙
接触很多应届毕业生后,我有这样一个感觉:教育真是要从娃娃抓起,父母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的生活环境,并以身作则、耐心细致。
环境是特别重要的,比如农村和城市的孩子就差别很大,城中村和时尚小区的孩子又不一样.....
[em01]小孩子是可爱的,有时也真的是很顽皮,我家的孩子便是城中村的孩子。
先学习学习..........
据我的了解,孩子生下来,有其天生的性格,如果和父母是差不多的,最好,这样能因“材”施教,如果和父母的性格不符,那父母可就要考虑清楚了,如何施相应的影响在孩子身上........
家人的讨论我也深有同感。。。。。。。
自从有了孩子,我的朋友们都明细感觉到了我人生重心的转移。呵呵,“养不教,父之过”啊。我儿子现在刚刚三岁,我们夫妻二人在他身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重在培养他学习的兴趣和塑造良好的性格上面。仿效“孟母三迁”,也把家从家乡搬到了海淀区(北三环人大旁边),就是看中这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希望能对他的成长有帮助。
教育本来就是有“教”有“育”。“教”主要指在精神方面的培养,应侧重在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心态、热爱自然热爱生物、学会与家人和他人相处等等方面;“育”则主要是指物质方面的给予,可以理解为“养育”,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条件,在饮食起居方面科学育儿。
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一门很讲究的学问,世界各国有时甚至也把对孩子的教育成就方面的高下,看做是一国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由此可见一斑。“少年强则国强”,家、国同理。
一点浅见,希望能和家人共交流。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家、国同理。
少年强的前提是家长的教育观念要先加强,少年富的前提是家长的和教育方法要先丰富。
三岁小孩一周学会50多字的方法:
不光是陪、念、可以尝试边读边用手指指给孩子看,并且让孩子用手指读给家长。本人用此方法在一周内让儿子认识了50多字。
很好的一个事例,我以后也记住了不该以学习成绩来给女儿报酬。
报酬可以给,最好是书,书可以起到再教育的结果,附加值大。
家人的讨论我也深有同感。。。。。。。
自从有了孩子,我的朋友们都明细感觉到了我人生重心的转移。呵呵,“养不教,父之过”啊。我儿子现在刚刚三岁,我们夫妻二人在他身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重在培养他学习的兴趣和塑造良好的性格上面。仿效“孟母三迁”,也把家从家乡搬到了海淀区(北三环人大旁边),就是看中这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希望能对他的成长有帮助。
教育本来就是有“教”有“育”。“教”主要指在精神方面的培养,应侧重在培养孩子健康快乐的心态、热爱自然热爱生物、学会与家人和他人相处等等方面;“育”则主要是指物质方面的给予,可以理解为“养育”,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条件,在饮食起居方面科学育儿。
孩子的教育从来都是一门很讲究的学问,世界各国有时甚至也把对孩子的教育成就方面的高下,看做是一国未来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由此可见一斑。“少年强则国强”,家、国同理。
一点浅见,希望能和家人共交流。
(原创)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家、国同理。
少年强的前提是家长的教育观念要先加强,少年富的前提是家长的和教育方法要先丰富。
三岁小孩一周学会50多字的方法:
不光是陪、念、可以尝试边读边用手指指给孩子看,并且让孩子用手指读给家长。本人用此方法在一周内让儿子认识了50多字。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