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曾发表在《中国经营报》2005年8月1日B6版上,报上删掉很多,这是完整版。
质疑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完整版)
■ 中国第一培训教练 于加朋(oktell@163.com)
当前所谓“中国式管理”是个热闹的话题,作为一名职业培训师,我也总想说点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很大、很复杂,争论也很激烈,那应该从哪里说起呢?我认为,还是先从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入手。因为,曾仕强先生是“中国式管理”的一个代表人物,他较早地提出了“中国式管理”这一说法,还为此出版了一系列的专著在大陆热销,其中就有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3月第2版)的《中国式管理》。这本书比较系统地体现了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的思想,我就以此书为准,进行就事论事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当前的“中国式管理”的大讨论增添一个新的视角。
一、曾仕强先生为《中国式管理》所作的“新版序言”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为了国际化、现代化而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不但得不偿失,而且是人类的巨大损失。与国际接轨,但不能危害我们自己的文化。”
分析:这段话很关键,是曾仕强先生的“价值观”,自然也是他提出的“中国式管理”的立论前提。在这里,曾仕强先生提到了“自己的文化”。在曾仕强先生看来,“自己的文化”是那么重要,一旦“丧失”,无论怎样国际化、现代化,不但“得不偿失”,而且是“人类的巨大损失”。看来,如若二者不可兼得,为了保护、保持“自己的文化”,我们似乎应该放弃国际化、现代化。孙中山先生早有明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国际化、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国际大趋势,也是我们这个资源紧张、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得以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为了国际化、现代化,而不得不抛弃那些不和时宜的“自己的文化”,有何不可?何谈“人类的巨大损失”?看看吧,为了国际化、为了现代化,我们早已废弃了“八股”文、废弃了科举、割掉了满清男人的大辫子,实施了近千年的女人裹小脚也早被禁止,女人的贞操观正迅速“与国际接轨”,性教育已不再是中小学的禁区了,等等。别忘了,“文化”这个词的在我们古代的含义是与“武功”相对应的,而“文化”一词的现代含义(即英文的Culture)也是国际化、现代化的结果(见李敖《为中国思想趋向寻求答案》一书)。我们“自己的文化”已不知道“丧失”了多少,我们也没见因此有什么“得不偿失”啊?!更没见因此有什么“人类的巨大损失”啊?!如果真有什么损失的话,那恰恰是因为我们“国际化”得还不够、“现代化”得还不够。所谓“自己的文化”,对它不切实际的任何迷恋、任何幻想只能阻碍我们国际化、现代化的步伐。
二、《中国式管理》的“前言”中有以下三句话:
“近四百年来中国的没落,可以说是没有做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和实际工作,而不是这一套中国式管理本身出了错。”
……
“中国式管理,应用易经的道理,充分掌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自然规律,……”
“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中国式管理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
分析:显然,在曾仕强先生看来,包括易经思想在内的儒家思想指导着他的“中国式管理”。当今世界,平等、自由、人权、法制、民主、科学以及对人性的尊重,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然而包括易经思想在内的儒家思想却是与平等、自由、人权、法制、民主、科学以及对人性的尊重格格不入的,这就是包括易经思想在内的儒家思想的重大的、无法回避的内在缺陷,恰恰是这种重大的、无法回避的内在缺陷,使得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模式始终都无法真正得以实施,也使得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这些漂亮口号始终都无法真正落实,他们的建构基础就是虚无的、扭曲的、与当今世界的主流趋势背道而驰的!
鲁迅在《十四年的“读经”》一文中说:“欧战时候的参战,我们不是常常自负的么?但可曾用《论语》感化过德国兵,用《易经》咒翻了潜水艇呢?儒者门引为劳绩的,倒是那大抵目不识丁的华工。”
儒家思想不但在现代社会派不上实际用场,就是在古代,儒家思想往往也只是装装门面而已。大师李敖在《为中国思想趋向寻求答案》中说:“我们的老祖宗就曾在白天挂“儒家”的羊头而卖“法家”的狗肉,到了晚上,又行“道家”的房中术。我们的串假戏的本领是有“传统”的。”儒家思想尚且如此,“在儒家思想主导下”的“中国式管理”又能如何?
三、《中国式管理》“前言”的最后有以下两句话:
“……。这时候,只有中国式管理,把管理和伦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拯救人类,造成世界的繁荣美景,请大家拭目以待。”
……
“21世纪应该以文化为重点,把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文化兼容并蓄,彼此兼顾并重,而中国式管理,足以承担这样的重大责任。”
分析:看到了吧,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居然还有“拯救人类”的伟大功效,更神奇的是,“只有”它才有此功效。任何一位思维正常的人会相信吗?作为“华人三大管理学家之一”(不知另外两人是谁?)的曾仕强先生,理应持有最基本的治学态度,如此急不可耐地把他的“中国式管理”强行抬举到“拯救人类”的高度,有这个必要吗?
曾仕强先生刚说“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文化兼容并蓄,彼此兼顾并重”,马上又说“中国式管理,足以承担这样的重大责任”,看来,“中国式管理”足以凌驾于“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文化”之上,好让“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文化”兼容并蓄、彼此兼顾并重。在曾仕强先生看来,本身属于中国的“本土化的文化”的“中国式管理”,居然还可以让“全球化”和印度的“本土化的文化”、还可以让“全球化”和埃及的“本土化的文化”、还可以让“全球化”和依拉克的“本土化的文化”、还可以让“全球化”和法国的“本土化的文化”兼容并蓄、彼此兼顾并重。哈哈,你不觉得太神奇了吗?当然,这种神奇与“拯救人类”相比,那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四、在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一书的正文的第三章,讲到了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62页):
“1、以人为主:主张有人才有事,事在人为,唯有以人为主,才有办法把事情做好。中国式管理,可以说是人性化管理。”
“2、因道结合:认为制度化管理,不如以理念来结合志同道合的人士,大家有共识,比较容易同心协力,把一盘散沙,聚集起来发挥巨大的力量。”
“3、依理而变:合理解决一直被视为比依法办理更为合乎道理的方式,中国式管理,也可以说是合理化管理。”
分析:要说这“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的第一轴即“以人为主”,进而说“中国式管理”是“人性化管理”。想想看,当今世界的人性化的管理成果,哪一样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成果?8小时工作制、每周休息制、劳动保护、与资方平等的工会的建立以及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相关法案的实施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如要靠“在儒家思想主导下”的“中国式管理”怎能实现?鲁迅在那篇著名的《狂人日记》里,把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总结成“吃人”二字,何谈“人性化管理”?
要说这“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的第二轴即“因道结合”,是要“同心协力”,是要“凝聚”。说来说去,这里的“道”还是虚幻的高调。西方社会关于“凝聚”人心、激励人心的理论早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人家是从“人性”的基本规律(对中国人也一样)出发来探索的,包括我们所熟知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博格双因素理论、XY理论、公平理论以及当今的关于“愿景”的理论等等,不但有理论,还有实践的模型,更有实践的检验及日趋成熟的修正。这些东西我们都学透了吗?还能指望“在儒家思想主导下”的“中国式管理”在这方面能有什么超越性的、突破性的成果吗?
要说这“中国式管理”的“三大主轴”的第三轴即“依理而变”,说来说去就是“合理”优于“合法”,进而把“中国式管理”说成是“合理化的管理”。试问,当今包括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在内的各个管理流派,哪一样不是追求“合理”?可问题在于,“合理”之“理”由谁判定?依什么标准判定?依什么程序判定?“合理”之“合”又由谁来判定?又依什么标准判定?又依什么程序判定?当今工业文明的经济规律是宇宙间超级复杂的规律,远非农业文明的“合理”二字所能“洞穿”。为了必要的秩序和效率(“秩序”和“效率”也应该属于“合理”的范畴),为了在现实中实现“尽可能”的“合理”,必须要有“法”,即规则、制度、法律等等。如若仍把“合理”凌驾于“合法”之上,那往往成为利益相关者违法争利的借口,必然造成组织和社会的混乱及效率的低下。有依法治国之说,却没听说过依理治国。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我们总是不能落实到位,我们总要把西方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来个“中国式”,结果可想而知。
五、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全书找不到一个实实在在的案例,这可真令我奇怪。书中“首版序言”中说:促成台湾省经济奇迹的原因固然很多,而中国式管理的贡献,平心而论,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曾仕强先生十分草率地把“中国式管理的贡献”说成是成就“台湾省经济奇迹”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对此论段,曾仕强先生还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分析。如果可以把“台湾省的经济奇迹”归功于“中国式管理”,那么,是否也可以把当前台湾经济的“空洞化”衰退趋势也“归咎于”这套“中国式管理”呢?
缺乏有说服力的案例,这已成为曾仕强先生“中国式管理”的“死穴”。美国式管理自不必多说,单说日本式管理,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质企业已成为日本式管理的象征性企业,它们不但有卓越的市场表现,还有管理方法的突破与创新,着眼于生产环境管理的“5S”已风行全球,而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管理”更令美国人佩服得争相学习研究。其实,日本企业的成就恰恰是他们扎扎实实学习西方管理成就的结果。本质上,日本式管理和美国式管理都属于西方的管理,而日本式管理却把西方的管理演绎出新的成就。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吗?
其实,曾仕强先生在《中国式管理》的“首版序言”中承认:“中国式管理原来只不过是中国式管理哲学,并没有发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管理的管理科学。”后面又说:“21世纪是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时代,两者缺一,都将跛脚难行。”这是曾仕强先生一厢情愿的幻想,虽然显得很“爱国”,但太幼稚。
西方管理科学是在西方管理哲学的土壤中萌芽、生长并壮大的,西方管理科学的营养来自西方管理哲学。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是一脉相承的、不可分割的。而“中国式管理哲学”我不知道有没有,就算有,这片土壤也不具备西方管理科学所需要的“营养”。曾仕强先生硬要把人家土壤里长得好好的“庄稼”拔出来插到自己的土壤里,这比“拔苗助长”还糟糕!大概曾仕强先生也感觉到,等同于“中国式管理”的“中国式管理哲学”这块先天营养不良的土壤里长不出什么象样的成果,无奈之下,就只好“垂涎”于别人地里的“西方管理科学”,于是就搞出个“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这么一个“怪胎”。难道曾仕强先生忘了“强扭的瓜不甜”吗? □
反对的理由很不充分,你不是基于中国文化去思考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你把中国文化看的一钱不值。我道不认为中国文化完全可以改变世界,但也不至于要被世界完全改变吧!正视自己的文化,才能处理自己的问题。借鉴是要的,发展也是必然的,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在抛弃自己的文化,那就错了。存在是有道理的。改变5000年的文化,你太有魄力了!!!!!!!
谢谢,谢谢你给我上了一课!
但是,这个世界绝对正确的事物是没有的,我们应有你敢于质疑的精神!
此人观点是哗众到宠,以培训师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管理问题太偏颇了,而且从文中可看出此人基本不懂中国传统文学,也没有真正理解西方管理学的深层次内涵,借批判他人来抬高自己身价而已.
楼主不能一棍打死,我们不能单纯的认为一种管理思想它是对还是错,我们也不排除中国式管理它的一些弊端,但你不能否认的是:这是在国际化的浪潮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回归,一次反省.尽管曾有些偏颇,但你能不能告诉我,哪种管理思想是不偏颇的?我觉得能给自己带来思想上新认识的就可以了,强求它完全正确是不现实的.
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看来读书的方法有别,所以读出的味道全不同。庶几以为作者书中的观点并不能全部代表作者的观点,因为条条道路通罗马,每一条路都有其优缺点,作者只能任中选一条然后来论述而已,总不能骑墙居中吧?再者,所谓“中国式管理”也只是一顶帽子而已,亦需挂怀?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管理方式/方法冠之以自己的名字叫“xxx式管理”呀,有什么问题么?
不敢说自己是拥护曾的,但是对其一些观点还是表示默首。
西方有如今的成就,中国有汉唐的强盛,说明并非哪一种文化就绝对比另一种文化强,只能说用好了,成效就好,用不好,再好的文化都没用。至于要以谁为本我想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当然是以己自身的为本,借鉴他人的精华为己所用为辅。难道我们这里有完全抛弃自身的东西而完全去效仿某某大师/大侠的人物么?应该没有的吧?如此岂不是邯郸学步么?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中国式管理所倡导的,西方思想亦是如此,只是表达的方式各不同。儒家的修齐治平到今天同样适用(请不要以个别案例来评判其优劣,每个铜板皆有两面),西方的马斯洛理论/双保健因素/激励都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理论比较注重结果,以结果推过程,我们的文化中比较注重过程,而忽略了短期的结果。西方的这种思维倒是应该大力借鉴的。
案例的缺乏确实是其中的一个遗憾,或许就也体现了东西方研究学问的一种差异吧。当然,也不能完全因为这点就说其理论的是空乏的。曾经热极一时的吉姆科林斯(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就从大量的案例来论证其理论,但是到今日,其研究的对象很多已经脱离其研究所提出的结论,照这样理解,岂不是强拉因果?但是还是不会影响其观点给人们带来的积极意义.
世间万物皆是融会贯通,不能仅停留在文字表面去理解其实质.
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尊重笔者!任何事情没有绝对的,适合我们的就是最好的!
任何管理都不能离开本土文化,更不要说抛弃了!你能用管理日本人的方式来管理中国人吗?与国际接轨是必然的,但不意味着从此中医要变成西医.当然人类的发展历来都是有钱的影响没钱的,所以,不要一天到晚吃饱了没事干批判这个质疑那个,好象很有学问似的,家园里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你整点实在的行不?
这么热闹,插个嘴。
支持楼主一个!
学术上争议与思考是积极的,
看问题可以看到其闪光点,也可以怀疑的眼光看;
同时可以联系的看,也可以独立的看(但不是断章取义)……
搞培训的嘛,都是要语不惊人死不休;
个人倒也是觉得,曾的公开培训课中在课件设计中的确是有些内容对传统与西方的对比定义下的太武断。有些地方搞作秀是显得有点假,但是大家也都还是可以耐心的听下去。
我觉得曾仕强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几乎所有的国外理论到了中国都会水土不服。其原因在于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一点,中国式管理的思维方式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但是似乎太过含混。。。
于加朋,什么中国第一培训教练,纯粹是胡说,以偏概全,水平非常低.
[em13][em16]
任何管理都不能离开本土文化,更不要说抛弃了!
你所说的“本土文化”具体是指什么?是所谓“传统文化”吗?
在我们所谓的“传统文化”里,老百姓根本就不懂“投票”、“游*行”为何物,可如今这些东东已司空见惯了。
在你谈论离开或离不开所谓“本土文化”时,最好还是先界定清楚你所说的“本土文化”到底是指什么。
你能用管理日本人的方式来管理中国人吗?与国际接轨是必然的,但不意味着从此中医要变成西医.
日本人发明的5S,中国人照样学5S。
不是中医要不要变成西医的问题,而是中医根本就变不成西医!
你的头脑很清醒。
这么热闹,插个嘴。
支持楼主一个!
你会长寿的,哈哈1
于加朋,什么中国第一培训教练,纯粹是胡说,以偏概全,水平非常低.
[em13][em16]提醒你,要注意身体,情绪太激动会使血压升高的。
欢迎经常交流。
楼主爱热闹,鉴定完毕!
但理性的争论是非常有意义的,呵呵
楼主爱热闹,鉴定完毕!
但理性的争论是非常有意义的,呵呵
坦白讲,楼主对自己观点的阐释比原著更显苍白无力。
另外想问下,“中国第一培训教练”是什么意思?
楼主写得不错,但是,还可以更深入。
如何看待“中国式管理”,这里面就有一个深层理解的问题,即对文化、管理、科学这三个基本概念的理解。这三个概念我们觉得没有啥,但是真的吃透不容易,因为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没有过的概念,我们的误解太多。这也是我们对“中国式管理”难以深入批判的原因。
大家都学过辩证法吧,对待我国博大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抱有一种扬弃的态度,而不是全盘否定。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成就了亚洲四小龙,这是国际上都公认的。在日本的经营管理中,儒家文化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作为我们祖先的优秀文化遗产,到别的国家发扬光大,这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位老兄只看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缺点,实在是令人遗憾。
中国只有管理思想,而无管理科学
中国只有管理思想,而无管理科学
激烈的争论才能有事情的发展.我们无法去否认曾的理论 更无法去评价楼主的质疑.
对于任何一种新的理论 或新的管理方式 我们能做的就是取其精华,提取糟粕. 犹如许多楼层所提的日本人当初学美国人的5S管理问题, (目前许多企业已经逐步发展到7S管理).我们能质疑美国人就只发展了这么一种管理方法? 我们需要学习的是日本人很难得的是将这么一种方法在小日本的企业中运用的淋漓尽致,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还会反过来学习他们地方.
在中国古代中有多少管理的案例值得我们学习? 多的不说,单说管理培训师经常提到的如"西游记师徒取经案例, 三国中刘备管理败笔...甚至就近来说为何一个小学没有毕业的远华案男主角赖昌星能把生意做到那么的大,他的罪行就不需要我们去剖析了, 但是他同样有我们学习的地方,我在观看凤凰卫士专访他在加拿大"囚禁"家的时候,记者进门时,赖说不需要脱鞋,其实他自己是脱鞋的. 这么一个小小动作,我们在企业中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呢???
言归正传, 在曾的"中国式管理"中其实更多表达的是在我们中国有很多适合自己管理模式, "完全一味去使用所谓国际的,国外的都不一定适用" 但现在我们站在我们自己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我们自己,如果只了解和使用我们自己的管理方法同样不够,同样需要去汲取更多更好的国际的 成功的经验.
这里我想表达的是在任何一种管理的理论都有它的相对论,不是任何一个企业一个小公司运用了它就高枕无忧的. 拿华为和联想的管理方法就可以使你的企业成功吗 使用你自己独创的管理就不成功吗? 不一定. 所以这一切需要的是我们自己去学习去摸索 去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路子.
晕,发了3条,系统显示出错
个人觉得曾的理论确有不少可以借鉴之处
以中国文化为根基
借助西方管理技术
或能有所助益
我个人观点认为中国式管理重回国人的中庸之道上面去了。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出席央视的《对话》节目,让嘉宾反驳的,很是下不来台。
质疑的精神值得提倡,但现在,质疑“楼主的质疑”精神,哈哈。
敢说是第一培训师,想来还是有点水平的,不过从楼主的文章里来看比较令人失望;如此偏激且偏面的说辞,估计培训也就只是培训,没有其他价值。
小弟以为,西方的管理技术或者日本的管理技术,其分析技术过硬,属于战术操作层面的比较多,虽然把某些提升到战略的角度去考虑;而我们的管理思想或哲学,更多的是从高层的或战略的角度去考虑,所以就会概念化或理论化。同时,西方的容易理解,语言通俗且相对标准化,故对象范围广,加之某些因素,对人们思想影响的程度较深,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东方的理解起来不容易,造成市场占有率或美誉度不高。
但,你知道,市场占有率这东西,不代表真理。况且,两者并不矛盾。所以,对此,智者见智,凭对其的理解和领悟。
脱离其发展背景,比如种族构成、发展历程、建国时间、人员结构与组成、地理位置以及对象等因素,来进行对比或比较,不是一种妥当的做法。
哈哈,很是欣赏楼主的质疑精神及勇气,这才过2天,这帖子就堆这么快,有段时间没看到了....
再延续下楼主的质疑精神,孔子为什么要“发明”儒家文化?难到他吃饱了没事,故意整咋后人?
楼主哪天明白了,也许就明白了曾仕强,也许对于管理的体悟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给个关键词:人性.............................
这才过2天,这帖子就堆这么快,有段时间没看到了....
哈哈,没想到!
孔子为什么要“发明”儒家文化?难到他吃饱了没事,故意整咋后人?
楼主哪天明白了,也许就明白了曾仕强,也许对于管理的体悟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给个关键词:人性.............................
所谓“儒家文化”发展到宋明理学,居然开始了“兴天理,灭人欲”,连“人欲”都要给“灭”了,何谈“人性”?
首先嘉许这个仁兄对西方管理的了解,和曾先生理念的认识。
我细看了曾先生的讲话影视资料2遍,觉得他的一些哲学认识,观念认识,还是有很大的启发性的。作为有别今天一统天下的西方管理模式,什么新奇的理论,什么北美的观念,什么西欧的秘籍,有了曾先生的传导,我不仅仅爱起国来,也在比较中成长了。我常年在外企工作,深深觉得中国的企业家的瓶颈之所在,我希望以次作为参考资料,来经营我自己的企业,或许07年等我成功了,才有资格的说,那种思路更适合我。或许一切皆无过,而在人为耳!
所谓“儒家文化”发展到宋明理学,居然开始了“兴天理,灭人欲”,连“人欲”都要给“灭”了,何谈“人性”?
“儒家文化”发展到宋明理学,那是宋明的版本,是对”孔子理论“错误阐述的版本,鲁迅打倒的就是这个版本........
曾老他讲的就是学术界重新阐述孔子理论的版本,比如南怀瑾先生的等等,这些是朔本清源的版本,当然,至于对现实有没有作用,得看了才有说话权
呵呵,儒家文化的历史变迁,楼主可要仔细了解啊,不能随便拿一段来说事,否则你增长了见闻,可要请大家吃饭啊............
尊重别人的质疑精神,但是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反思自己?为什么在我们眼里都是水的东西,别人却推广成功了?而自己认为是干货,精华的,只有孤芳自赏?无论是谁,只要你选择在市场的规则下玩,那么你的销量,你的影响力,市场会告诉你最终的答案。顾客也许是不明智的,但是你是利用他们还是放弃他们呢?
“儒家文化”发展到宋明理学,那是宋明的版本,是对”孔子理论“错误阐述的版本,
就说孔子吧,我们该怎么理解他的言论呢?给你一个参考,建议你去看看(网上搜得到)大师李敖的一篇经典文章《为中国思想趋向寻求答案》,其中关于孔子的《论语》,有这么一段:
虽然孔子之言遍天下,但是孔子之言见诸行事却是困难的,即使孔子本人,他奔波一辈子,又被困又挨饿,最后还是不能得君行道。至于他的人生箴言方面,合乎人情而能行得通的,也不算多。它们许多都是空洞的、拿来说说的,并不能真的去实行。例如“三年之丧”,孔子的几个学生以外,据我所知,只有清初的颜习斋彻底实行了,彻底实行的结果是大病一场。又如“温、良、恭、俭、让”,甚至孔子本人,都不能算是这种人物:呼号鸣鼓攻人,且以杖敲人膝盖,这哪里是“温”?骗蒲人,见南子,这哪里是“良”?使孺悲尴尬,这哪里是“恭”?不吃这个、不吃那个,这哪里是“俭”?舍不得卖车葬颜回,这哪里是“让”?故孔子的许多教条,并不是时时可行、事事可行、人人可行,不可行而硬要行,于是只好言行不一,人格分裂。
怎么样,你要不要请客?哈哈!
呵呵,讲来讲去,你还是拿别人的资料来佐证,这也没错,可自己永远没主见......
咱要玩就玩真的,自己去琢磨儒家的文化,并且自己去试验,到底儒家文化有没有用.........
我玩了,生活快乐,工作顺心,你敢玩不?..........
你要敢玩,自己就去看看南怀瑾先生的《原本大学微言》,《孟子他说》,《论语别裁》.......
到时候看看,谁请谁的客:)...........呵呵,讲来讲去,你还是拿别人的资料来佐证,这也没错,可自己永远没主见......
你拿所谓孔子的东东,这不也是“拿别人的资料”吗?
资料很多很多,关键在于选择,至于如何选择,这本身就是自己的主见,不是吗?
嘿嘿!
[em05][em05]咱要玩就玩真的,自己去琢磨儒家的文化,并且自己去试验,到底儒家文化有没有用.........
我玩了,生活快乐,工作顺心,你敢玩不?..........
你要敢玩,自己就去看看南怀瑾先生的《原本大学微言》,《孟子他说》,《论语别裁》.......
到时候看看,谁请谁的客:)...........你玩来玩去,还是拿别人的资料去玩呀?
我还以为你会去玩什么“三年之丧”、“割不正,不食”之类的呢,哈哈!
劝你一句,还是找你的猫兄来帮忙吧,哈哈!
呵呵,注意理解我的玩的意思,好了,罢工,吃夜宵,估计是很难吃到你的饭了,可惜可惜............
精彩!
我还以为你会去玩什么“三年之丧”、“割不正,不食”之类的呢,哈哈!
“割不正,不食”应该是我们这种没见识女子比较喜欢拿来扯的,哈哈
中学开始学下厨,自那起想起这个对孔老二便大为BS [em01][em01][em01]
精彩!
超级版主Janice9008不仅是看热闹,还看出了门道!恭喜,多谢!
飞猫不必介意,我让他找你帮忙并无恶意,只是觉得他功力有待加强,平时你要多开导他,今后掐起来就更来劲,对不?
日本人发明的5S,中国人照样学5S。
这能说明可以用管理日本人的方式来管理中国人吗?虽然日本的文化根源于中国,它们的文字大多是从中文的草书演化而来的,甚至连中国的二十四个节气都照搬了过去,但若要问日本人的祖先是谁,连它自己也不知道,血统不一样个性自然也就不一样,日本是"嗨"的文化,上面说什么他都"嗨",中国是"不一定"的文化,你在滔滔不绝的讲,他在心里想"不一定吧",但是嘴上又不讲出来,所以执行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日本人发明了5S,发明了精益生产,我们都应该去学习,但是这些和中国式管理没有予盾.老曾提倡的就是兼收并蓄.何况真正把5S和精益生产学好了的有几个?
你所说的“本土文化”具体是指什么?是所谓“传统文化”吗?
在我们所谓的“传统文化”里,老百姓根本就不懂“投票”、“游*行”为何物,可如今这些东东已司空见惯了。
在你谈论离开或离不开所谓“本土文化”时,最好还是先界定清楚你所说的“本土文化”到底是指什么。
该文曾发表在《中国经营报》2005年8月1日B6版上,报上删掉很多,这是完整版。
质疑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完整版)
■ 中国第一培训教练 于加朋(oktell@163.com)
当前所谓“中国式管理”是个热闹的话题,作为一名职业培训师,我也总想说点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很大、很复杂,争论也很激烈,那应该从哪里说起呢?我认为,还是先从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入手。因为,曾仕强先生是“中国式管理”的一个代表人物,他较早地提出了“中国式管理”这一说法,还为此出版了一系列的专著在大陆热销,其中就有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3月第2版)的《中国式管理》。这本书比较系统地体现了曾仕强先生的“中国式管理”的思想,我就以此书为准,进行就事论事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为当前的“中国式管理”的大讨论增添一个新的视角。
一、曾仕强先生为《中国式管理》所作的“新版序言”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为了国际化、现代化而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不但得不偿失,而且是人类的巨大损失。与国际接轨,但不能危害我们自己的文化。”
分析:这段话很关键,是曾仕强先生的“价值观”,自然也是他提出的“中国式管理”的立论前提。在这里,曾仕强先生提到了“自己的文化”。在曾仕强先生看来,“自己的文化”是那么重要,一旦“丧失”,无论怎样国际化、现代化,不但“得不偿失”,而且是“人类的巨大损失”。看来,如若二者不可兼得,为了保护、保持“自己的文化”,我们似乎应该放弃国际化、现代化。孙中山先生早有明见: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国际化、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国际大趋势,也是我们这个资源紧张、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得以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为了国际化、现代化,而不得不抛弃那些不和时宜的“自己的文化”,有何不可?何谈“人类的巨大损失”?看看吧,为了国际化、为了现代化,我们早已废弃了“八股”文、废弃了科举、割掉了满清男人的大辫子,实施了近千年的女人裹小脚也早被禁止,女人的贞操观正迅速“与国际接轨”,性教育已不再是中小学的禁区了,等等。别忘了,“文化”这个词的在我们古代的含义是与“武功”相对应的,而“文化”一词的现代含义(即英文的Culture)也是国际化、现代化的结果(见李敖《为中国思想趋向寻求答案》一书)。我们“自己的文化”已不知道“丧失”了多少,我们也没见因此有什么“得不偿失”啊?!更没见因此有什么“人类的巨大损失”啊?!如果真有什么损失的话,那恰恰是因为我们“国际化”得还不够、“现代化”得还不够。所谓“自己的文化”,对它不切实际的任何迷恋、任何幻想只能阻碍我们国际化、现代化的步伐。
二、《中国式管理》的“前言”中有以下三句话:
“近四百年来中国的没落,可以说是没有做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和实际工作,而不是这一套中国式管理本身出了错。”
……
“中国式管理,应用易经的道理,充分掌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自然规律,……”
“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中国式管理主张从个人的修身做起。”
分析:显然,在曾仕强先生看来,包括易经思想在内的儒家思想指导着他的“中国式管理”。当今世界,平等、自由、人权、法制、民主、科学以及对人性的尊重,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然而包括易经思想在内的儒家思想却是与平等、自由、人权、法制、民主、科学以及对人性的尊重格格不入的,这就是包括易经思想在内的儒家思想的重大的、无法回避的内在缺陷,恰恰是这种重大的、无法回避的内在缺陷,使得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模式始终都无法真正得以实施,也使得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这些漂亮口号始终都无法真正落实,他们的建构基础就是虚无的、扭曲的、与当今世界的主流趋势背道而驰的!
鲁迅在《十四年的“读经”》一文中说:“欧战时候的参战,我们不是常常自负的么?但可曾用《论语》感化过德国兵,用《易经》咒翻了潜水艇呢?儒者门引为劳绩的,倒是那大抵目不识丁的华工。”
儒家思想不但在现代社会派不上实际用场,就是在古代,儒家思想往往也只是装装门面而已。大师李敖在《为中国思想趋向寻求答案》中说:“我们的老祖宗就曾在白天挂“儒家”的羊头而卖“法家”的狗肉,到了晚上,又行“道家”的房中术。我们的串假戏的本领是有“传统”的。”儒家思想尚且如此,“在儒家思想主导下”的“中国式管理”又能如何?
从这两段评论可看出楼主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求甚解,让行家笑掉大牙!我们研究历史、研究文化不是就历史、就文化而研究,一定要深入分析历史、文化产生的原因、背景、社会结构、政治态势、各种因素影响等,特别是要纵观上下五千年,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各种学说的产生、变迁、演绎等,才能真正做到“知之而知之,不知为不知”。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上受到几次冲击,每次冲击的原因、背景、后果、造成的影响是什么;还有为何儒家学说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受到如此大的否定,而即使是如此大的否定为何儒家文化圈依然被公认为是世界三大文化圈之一,而亚洲四小龙等国的经济发展为何与儒学有深刻的关系等;为何企业家会如此认定易经、儒学、法术等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密不可分,西方管理学到中国后水土不服的深刻原因又是什么;再放大的说儒道释三家与其他学说是如何影响中华民族的,中华民族为何能从数次的民族危难中崛起,儒学的真正精髓与本源又出哪里,儒学对民族的危害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等等,唯有真正深入分析与理解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社会学并融会贯通,才能解释中国历史上以及现在许多看上去不可思议的问题。建议楼主多学学历史与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对企业管理、企业全面运营的研究,仅仅是蜻蜓点水似的理解只能是贻笑大方!!
日本人发明的5S,中国人照样学5S。
虽然日本的文化根源于中国,它们的文字大多是从中文的草书演化而来的,
你所说的从中国草书演化而来的是日文的“平假名”,日文还有从汉字偏旁演化来的“片假名”,当然还有直接从汉字演化来的“日文汉字”,你知其一,还要知其二。
还要提醒你,近代中国还从日文借鉴了很多词汇,当今我们使用的很多词语都是直接从日文转化过来的,比如“干部”,比如“服务”,比如“方针”,比如“想象”,比如“申请”,等等。
所以,提醒你,你不但要知其一,还要知其二,还要知其三。 [em05][em05][em05]
从所谓血统上讲,难道中国人比日本人更清楚自己的祖先是谁吗?若一定要找个祖先,只能说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祖先都是猴子,这是达尔文告诉我们的。
从血统上讲,这“中国人”本来就是历史长河中的大杂荟,尤其是汉族,更是大杂荟,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大融合才形成今天的中国人,没有谁能说自己的血统是纯正的“中国人”!
你真是曾的高徒弟,只用一个“嗨”就总结了日本的文化,只用了“不一定”三个字就总结了中国的文化,佩服!
哈哈,高!实在是高!
[em05][em05][em05]亚洲四小龙等国的经济发展为何与儒学有深刻的关系等;
你还拿“亚洲四小龙”说事?如果你说“四小”的经济成就与所谓“儒学”有关,那好,原本属于“四小”之首的台湾,如今呈现的腐败、黑金现象、经济滑坡是否也和那所谓“儒学”相关?
嘿嘿![em05]
为何企业家会如此认定易经、儒学、法术等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密不可分
这是你的一厢情愿吗?
你还拿“亚洲四小龙”说事?如果你说“四小”的经济成就与所谓“儒学”有关,那好,原本属于“四小”之首的台湾,如今呈现的腐败、黑金现象、经济滑坡是否也和那所谓“儒学”相关?
嘿嘿![em05]
哈哈哈,于加朋果然是培训师的反应速度,与人争辩死死揪住其中一点,就是不正面回答问题!!攻击他人不顾其余,以偏概全,指东打西的路数果然熟练万分,呵!
这是你的一厢情愿吗?
建议你再学习学习,多与企业家沟通沟通!!
西方管理学到中国后水土不服的深刻原因又是什么
是水土不服,还是学不到家?
建议你去看看张瑞敏推荐的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是水土不服,还是学不到家?
建议你去看看张瑞敏推荐的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中国人是善于学习的民族,我们对西方管理学是真的学不到家吗?原因与我们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人文特点等密不可分,建议楼主还是多学学社会学和哲学吧!看问题不要一味从管理学上去找原因,太过肤浅!
不知道这种概念炒作的风要刮到什么时候,德鲁克有没有说过“美国式管理”?松下幸之助有没有说过“日本式管理”?只要是有效的管理方法,学就是了,用就是了,扯什么中国不中国?拿来再说
曾士强很无聊,拍他的人同样无聊
曾士强很无聊,拍他的人同样无聊
曾很无聊,拍曾的人同样无聊?拍“拍曾的人”的人是否也无聊?
哈哈哈哈![em05]
从所谓血统上讲,难道中国人比日本人更清楚自己的祖先是谁吗?
你不是炎黄子孙吗?
你所说的从中国草书演化而来的是日文的“平假名”,日文还有从汉字偏旁演化来的“片假名”,当然还有直接从汉字演化来的“日文汉字”,你知其一,还要知其二。
还要提醒你,近代中国还从日文借鉴了很多词汇,当今我们使用的很多词语都是直接从日文转化过来的,比如“干部”,比如“服务”,比如“方针”,比如“想象”,比如“申请”,等等。
所以,提醒你,你不但要知其一,还要知其二,还要知其三。 [em05][em05][em05]
曾很无聊,拍曾的人同样无聊?拍“拍曾的人”的人是否也无聊?
哈哈哈哈![em05]
曾很无聊,拍曾的人同样无聊?拍“拍曾的人”的人是否也无聊?
哈哈哈哈![em05]
哈,说得不错!
从所谓血统上讲,难道中国人比日本人更清楚自己的祖先是谁吗?
你不是炎黄子孙吗?
请你不要混淆概念。
所谓“炎黄子孙”只是文化上的一个概念,与所谓“血统”关系不大。
有个河南的学者,写了一本书叫“向东、向动再向东”,她还说中国人的祖先是犹太人呢!
这其实都是学术探讨,只有对错,根本不涉及谁好谁坏。
我记得有这么一个企业家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学习别人,首先要学会肯定别人的长处,甚至会照搬过来做,一字一板的做,就是僵化了也要做下去,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我们需要改变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的活用;如果一开始就进行改造,势必也无法学到精髓,坚持下去。所以我认为,对待西方的管理思想和学说,我们首先要问我们自己,我们是否真的得其精髓,还是还没有学习,就急着用自己的特殊化来改造它。
楼主不能一棍打死,我们不能单纯的认为一种管理思想它是对还是错,我们也不排除中国式管理它的一些弊端,但你不能否认的是:这是在国际化的浪潮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回归,一次反省.尽管曾有些偏颇,但你能不能告诉我,哪种管理思想是不偏颇的?我觉得能给自己带来思想上新认识的就可以了,强求它完全正确是不现实的.
楼主不能一棍打死,我们不能单纯的认为一种管理思想它是对还是错,我们也不排除中国式管理它的一些弊端,
中国式管理,它根本就是一套虚假的东西!
中国式管理,它根本就是一套虚假的东西!
建议你看两本书: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还有一本是《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了解一下文化是如何影响社会、影响历史以及企业文化又是如何影响员工行为与企业业绩的,另外多看看咨询行业、培训行业、企业界一些专业书籍,他们对中国式管理早有评论。
从你的观点中可看出对西方管理学的认同度极高,呵,建议你再研究一下海尔的成功吧,张瑞敏自己是怎么讲的。你现在对企业管理的理解特别是中国企业管理的理解是教科书式的,还没有真正理解企业,等到你再升一个层次以后你就会发现你的不足了,现在与你争论,你即不懂也不会接受,唯有虚心学习才是正道。
中国式管理,它根本就是一套虚假的东西!
再声明一下,我所讲的中国式管理,可不是曾的那一套,中国式管理、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业内均有一些精彩的评述,你自己查吧
你当过张瑞敏的秘书?还是当过张瑞敏的下属?还是见过张几次?
你这些说法的依据何在?
靠!真TMD牛!居然这也算所谓"中国式管理"的案例?
你去看看张瑞敏给德鲁克大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写的序,看看张自己是怎么说的!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这也是"中国的文化“吧?丫的你怎么给忘记了?
同意!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这一点已有定论,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美国人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事实上对于企业文化的研究最早和最透彻的都是美国人,我们目前只是刚刚有了点认识而已。而谈到中国的文化管理就一定要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越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深就越会发现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业内越来越多的人对易经、儒学等开始深入探讨的原因,而研究这些没有真正沉下心去对企业深入透彻的研究、没有做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经历是不可能达到这个高度的,曾的中国式管理只是其中一个代表而已,业内还有许多精彩的论述。做为市场推广你高调没有关系,但做学术的话就一定要务实,要严谨、要逻辑、要系统,否则断章取义怎么不让人笑话。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这也是"中国的文化“吧?丫的你怎么给忘记了?
对啊,如果不“剔除糟粕”,如何“取其精华”?
我负责“剔除糟粕”,你来“取其精华”,有何不可?
对啊,如果不“剔除糟粕”,如何“取其精华”?
我负责“剔除糟粕”,你来“取其精华”,有何不可?
靠!真TMD牛!居然这也算所谓"中国式管理"的案例?
你去看看张瑞敏给德鲁克大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写的序,看看张自己是怎么说的!
看来你是真不懂道家的东西,对中国传统文学一点都不懂,这还不是重点,如果与企业家交往深的话,就会发现企业家对这套东西的着迷之深,而限于目前的环境企业家对这些东西是不会轻易开口的,大众能看到的都是一些套话而已。
你自己晃荡得还不厉害吗?
关键不在于大师不大师,也不在于是否谦虚谨慎,关键在于他的理论要经受得起推敲!
如果他的理论经受不起推敲,他再大师都没用,他再装孙子谦虚都没用!
你自己晃荡得还不厉害吗?
关键不在于大师不大师,也不在于是否谦虚谨慎,关键在于他的理论要经受得起推敲!
如果他的理论经受不起推敲,他再大师都没用,他再装孙子谦虚都没用!
“中国式管理”根本就是“伪管理”,是假的东西!这就是我的观点!
在我开的贴子里,我只对与我的贴子有关的东西感兴趣,你在我这里挣眼球,我也没意见。
如果你自以为对什么玩意儿认识高深,那你就把你的高见摆出来,跟贴也行,多给我的贴子搞些点击,如何?
“中国式管理”根本就是“伪管理”,是假的东西!这就是我的观点!
在我开的贴子里,我只对与我的贴子有关的东西感兴趣,你在我这里挣眼球,我也没意见。
如果你自以为对什么玩意儿认识高深,那你就把你的高见摆出来,跟贴也行,多给我的贴子搞些点击,如何?
呵呵,我不象你需要自抬身价,把自已封为所谓的“第一”,是看不惯你自以为是,对不同意自己观点的人热嘲冷讽,自己半桶水还到处显摆而已,呵呵,即然我俩不在一个层面上,多说也无益,别了,“中国第一培训教练”。
不过还是要感谢你,这几天看到了一个男版的“芙蓉姐姐”演了这么长的猴戏!这还真是长见识了。
不过还是要感谢你,这几天看到了一个男版的“芙蓉姐姐”演了这么长的猴戏!这还真是长见识了。
看来你很是挂念“芙蓉姐姐”,你的品位我算是领教了,哈哈!
看来你很是挂念“芙蓉姐姐”,你的品位我算是领教了,哈哈!
很同意于的观点。管理没有新的范式,有的只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中国式的管理是工具吗?是理论吗?或者是一个系统吗?显示都不是。正如我的校友王小波说过的一样,有那么几块口香糖,被无数的人反反复复在嘴里嚼了两千多年,从中人们可以嚼出的味道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只受你我想象力的限制。曾的很多观点就是贴上“这几块口香糖”的标签,然后唐而横之地说是:中国式管理。
记得在人大读管理学研究生时,彭剑锋教授给我们上管理咨询课,他说过一句话对我印象很深刻。他说,现在不少培训单位,把凡是与中国哲学有点沾连的教授拉上来给学员上课,都名之日“中国式管理思想”,于是北大、人大哲学所里的不少白发沧沧的老教授每天都忙于各地转。
一个企业、一个组织是不是靠这些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就能管理好、就能创造利润?我听了不少的培训课,没有一个老教授能用一二个案例来释除我的疑问。而倒是吉林科姆《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里告诉我们不少企业运用了比如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激励理论、期望理论、目标管理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能成功的案例。
从终而始的思维方式不是最好的,但是很能合适我们。“中国式管理”作为一个管理的工具,如果不能带来利润、不能带来效益。要它有何用?当然,作为锻炼一下我们的思维,那末尝不是不好的。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