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管理,想说爱你不容易
一只会飞的猫/文
管理之道,没有放置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为一定的管理模式,总是因一定的经营环境而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正因为每个人对管理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才会产生不同的管理行为和结果。鞋子也只有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合不合适。
管理,从自己开始,从尊重人开始,从模仿开始,从常识开始,从反复开始……,它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纪律。
对于管理,越是高科技企业,企业规模越小,管理越容易,管理越不重要;反之,越是没有技术壁垒的行业,企业规模越大,则越讲究管理上的科学规范化和人性艺术化,管理也越重要,管理难度越高。
管理者在面对许多“同类型事件”的处理时,常会因人、因事、因时间而变化,那么,被管理者就会觉得公司缺少公平和规范,天长日久后,管理者就会丧失民心,丧失管理威信,管理上的混乱也会与日俱增。
一般的管理表明,一个人的最大管理边界是5~12人(这里又分上、中、下三层),超越这个边界,管理效率就会下降。当企业规模较小时,企业可以用“人管人”的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当企业规模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其市场半径、管理层次、管理幅度、管理的复杂系数也随之增大了,企业此时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分级管理(据说全球知名企业IBM,管理层最多时高达18层。不过,管理层级太多,将增加管理成本,命令执行与上下级信息的反馈也容易失真、失效。授权与集权,永远都是呈一种螺旋式的矛盾两极方向发展),分级管理要规定分级的权责边界,一般情况下不越级发布指令和管理,以形成规范的管理秩序。使企业从“人管人”的管理模式,上升为“制度化管人、流程化作业”的管理模式,并立足于现有制度对大量“同类型事件”进行公开化、规范化的重复管理,在不断重复管理中寻求渐进式的突破和变革,变革后又及时地形成新的重复规范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若违反此历史规律,则企业不能逃脱它的宿命——“善始者繁,克终者寡”、“为道不能屡迁者亡”。中华文明智慧瑰宝《易经》中有一句话说得好:“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古人云:“束缚以刑罚,诱进以仁义”。人性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是企业领导管理者稳固其统治的两大核心手段,正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
人性化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从“性本善”出发,树立公司员工群体的价值榜样,通过对欲望的开发和激励,让人们愉快地工作。它是对人们行为规范的高尚要求,它给企业领导管理者在员工面前树立了“人富而仁义附”光辉榜样。
规范化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使人性化制度调动起来的人的干劲科学化、效率化、标准化,它从“性本恶”出发,强化群体的制度建设,通过对人们欲望洪水进行有效的堵截和疏导,让人们科学、高效地做事。它是对人们行为规范的起码要求,它给领导管理者的专制统治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如果没有合理的人性化制度,人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规矩越多,管理成本则越高,再好的管理制度也无法贯彻实施,企业永远也长不大!君不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乎?!但仅有好的人性化制度,管理制度不系统科学、不简捷高效,则易使企业的有限资源陷入低水平的重复耗费中,使企业的生产力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不断进化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发展,它将在远离市场、远离历史发展主流的衰败轨道中灭亡!人性化管理与规范化管理,两者是辩证的矛盾统一关系,相反相生,不可偏执、不可偏废。
对于管理,美国著名的企业领袖福特说了一句生动精辟的话:“领袖人才年龄、外貌、才能、处境各有不同,但有一条线索可以把真正的领袖辨认出来,那就是不管怎样,他手下的人经常有卓越的表现。”
一只会飞的猫/文
管理之道,没有放置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因为一定的管理模式,总是因一定的经营环境而生,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正因为每个人对管理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才会产生不同的管理行为和结果。鞋子也只有穿在自己的脚上,才知合不合适。
管理,从自己开始,从尊重人开始,从模仿开始,从常识开始,从反复开始……,它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纪律。
NO,NO,NO。
这些太理论化了,脱离了企业管理的实践。
企业管理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现在和将来获得最大的利润。
管理是为企业服务的,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应该是从为企业创造利润开始。
阿懒兄,您说得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现在和将来获得最大的利润。但这个目标是众所周知的,所以也就不必说一下大家都知道的东东,反而应该表述一下他人不知道的东东,这才是有益的,才是大家真正有兴趣讨论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您说呢?
毛泽东有句话也说得好:“当党的政治路线、方针确定以后,领导管理者的工作,就是选干部和出主意。”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要发展,第一要有雄厚的资本;第二要有正确且远大的战略目标;第三要有科学的管理体系;第四要有畅通发达的销售网;第五要有创新的意识,产品、技术要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和迎合市场需求。而这一切如果离开了“人”去执行,去操作,那无疑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能够使上述一切变为现实的就是“人才”,它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概念。
一个高素质人才团队,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可以走多远。一小群狮子带领一大群绵羊,往往打败一小群绵羊带领的一大群狮子。平庸的团队来实现宏伟的蓝图,只可以产生平庸的结果,即使他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也将不会取得卓越的成就。
美国通用公司的CEO杰克·韦尔奇说:“我每天的工作除了思考企业十年以后如何走之外,其他时间都在看人。”所以GE常青不是偶然的了,世界500强企业CEO中有173位是GE培养出来的,多么可怕呀,都成了“CEO生产线了”。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善大居。
以上比喻领导者之才德不具,器度不宏,则士不为用也。盖其养不厚,不足以自存也。是以马援归汉,商鞅去卫,皆类此也。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中国古代的真英雄曹操之所以能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所成就,关键也在于他身边聚集了一班文武贤才。在《短歌行》中他写道:“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取意于《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他以此表示希望接纳尽可能多的贤才。后两句典出《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姬旦说:“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曹操借此典故,表示要谦虚谨慎地对待有才识的人,使全国的人都真心归服。为了招募贤才,他连续颁布了《求贤令》、《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举贤勿拘品格令》。这三令对当时有才之士都是颇具吸引力的。
招贤、聚才都是为了用才,让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出谋献策。为此,曹操颁布了《求言令》以广开言路。他是善于集思广益的:他所采用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两大方针政策,就是采用毛的建议。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春,在先征刘表还是先征乌桓这一问题上,郭嘉力排众议,主张先伐乌桓,曹操采纳了郭嘉的意见,大败乌桓,平定了中国北部。他十分爱才、惜才,《典略》写道:“(陈)琳作诸书及檄,草成是太祖(曹操)。太祖先苦头风(痛),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赐。”可见其爱琳才之深。郭嘉病死,曹操两次写信给推荐郭嘉的荀,表示深切怀念,说明其惜才之甚。
总之,曹操的文治武功业绩,都溶汇了众多人才的智慧。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总是有限的,没有一班文武人才的辅佐,曹操虽有奇才,但其一人是成不了大事的。由此可见,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
1945年二战结束时,美、英、法、苏四国攻占柏林,苏联为了补偿自己在战争中蒙受的巨大经济损失,第一件工作就是急急忙忙地将德国工厂的机器设备大量拆卸,装上火车,运回国内。正当苏联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美国中央情报局已经悄悄地把许多造诣颇深的德籍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引诱到美国。当苏联获悉这个情况恍然大悟时,留下来的科技人员已经所剩无几了。从事后获得利益上比较,苏联显然远不如美国聪明,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什么美国人会选择掠夺人才呢?因为当时的德国是世界科技的中心,德国柏林聚集了世界第一流的技术人才。美国掠夺了德国大量的科技人才后,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世界科技的中心又从德国开始向美国进行新的转移,从而奠定了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新的世界科技中心的雄厚基础。
美国此举并非偶然。事实上,美国决策者一直把争夺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以匈牙利为例,匈牙利自社会制度变革以来,除了通货膨胀、失业和社会治安等让政府头疼的问题之外,美国对它的人才争夺也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焦点问题。匈牙利高层次学者外流严重。1991年,匈牙利拥有各类研究人员2.7万多人,到1993年则减少了4000余人。在自然科学方面,以隶属于匈牙利科学院的实验医学研究所为例,该研究所的医学家,每年有15—20%的人在国外工作;社会科学方面,以匈牙利为例,目前该学院有5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学者在美国和西欧,其中90%已由2年居留许可又延长了1年,也有申请3年居留许可的。该学院副教授基什保普·拉斯洛说,这些人多半不会回国了。
科学的发展是以雄厚的研究资金作为后盾的,但匈牙利的国家科学研究基金却在逐年减少,目前每年还不到20亿福林(约合1.7亿元人民币)。从事科学研究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献身,匈牙利的许多科学家认为,低收入并非是促使他们涌向西欧和美国的根本原因,而是感到满腹经纶无法施展。捉襟见肘的国家科学研究基金对于满足他们的科学研究需要是远远不够的,而美国和西欧却能够提供先进的研究条件,满足他们科研的成就感。
19世纪科学的中心从法国转移到德国。20世纪20年代后,科学中心则从德国转移到美国,科学作为一种成熟职业在美国完成了定型。美国的高等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成为从事基础研究的当代科学家最活跃的舞台,而大型企业则是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科学家的集聚地。
看看战后美国诺贝奖获得者中有多少是移民和移民后裔,看看美国从Top 20的顶级大学到普通大学里有多少亚裔教授,看看美国登月太空项目里有三分之一的华裔工程师,看看包括IBM, Intel, Microsoft, Oracle,Lockheed Martin, Hughs 在内的美国各大高科技公司哪家没有中国留学生... 你就会明白亚裔移民或亚裔美国人在保持美国的世界科技领先地位所起的作用。
正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人才才使美国在世界上保持科技领先的地位并为美国经济保持活力开辟新的生长点,这一点连最保守、排外的美国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也是克林顿总统在每年五月的“亚裔传统月”向亚裔美国人致意时的肺腑之言。
不是危言耸听,中国目前的人才流失状况正在步印度的后尘--一流人才全部出国,成为西方国家的廉价精英人才的供应地;反过来,不管有多少人才在国外获得了诺贝尔奖,在先进技术方面永远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处于二流水平,并沦为西方先进技术产品攫取丰厚利润的低端市场。最终不过是个经济发展缓慢,人口负担重,生态环境恶化的二、三流国家。
人才,永远是国家、企业经营的第一位要素!人才是企业首要和根本的要素。就经营而言,无论从哪个角度,人都是第一重要的。企业之间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人的差距!
你太有才了!
“领袖人才年龄、外貌、才能、处境各有不同,但有一条线索可以把真正的领袖辨认出来,那就是不管怎样,他手下的人经常有卓越的表现。”
高!实在是高!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