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绣服荼靡(my7681@hotmail.com)
早在八月底,中国服饰报上的一个专版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文章大篇幅地介绍了中国设计师谢峰将带领他的设计师品牌JEFEN by flankie,在十月举世瞩目的巴黎时装周上进行首日发布。
加之同期杉杉、庄吉等八个中国品牌在米兰时装周上进行的‘中国日’发布。一时间,中国品牌仿佛‘迅速壮大’,将主导世界时尚舞台一样,令群情激奋。这与中国官方倡导的创意经济策略不谋而合,然而,这是不是又一次自我导演下自慰式的喷发呢?
不禁想起最近火热的《夜宴》。这部号称冲击‘奥斯卡的力作’,经过一年多地毯覆盖式宣传,立体的事件炒作,强大的明星与制作阵容,终于在观众的期待中掀开帷幕,磨刀霍霍的冯小刚国际化的企图,却不期遭受了与陈凯歌一样的结果,观众并没有给予热烈的掌声和好评,相反地,网络上出现了如‘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类似的恶搞短片。而最新一期的《经济观察报》给出的评论是:冯小刚不是个好榜样。意寓中国导演在国际化的尝试上放弃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放弃了赖以生存的本土市场,以不伦不类去迎合国际市场,殊不知,市场并不接受这样的改变,无论是国内的本土市场,还是早已感受过各类大片风潮的欧美观众。
JEFEN凭借着设计师品牌概念和稍算踏实的运作风格,占据着国内市场的一定份额。谢峰作为中国领先设计师的自觉意识,加之相关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企图等这样合力的推动下,一个新生的设计师品牌迫不及待的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在西方世界短暂的亮相以后,不知道,等待着‘JEFEN by flankie’是如何的命运?中国第五代著名导演的‘大片悲剧’会不会在中国设计师及其品牌身上重演呢?
矮化或品牌化生存?这是一个问题。
仔细研究巴黎、米兰、伦敦、纽约等时装周的发布议程,可以粗略地统计出大概只有60个左右的品牌才是四大时装周的常客,也就是说,在熙熙攘攘的品牌过往后,全球只有这些品牌在市场上生存了下来,并得到持续发展。以今年四大时装周为例,总共约有337个左右场次品牌发布(巴黎时装周88场发布,米兰时装周105场发布,伦敦时装周51场发布,纽约时装周93场发布,另洛杉矶时装周有32场发布),从统计学上已证明,能出席顶尖时装周发布的品牌,未来还面临着75%左右的被淘汰机会。
当年温州一大批制作企业品牌化尝试之后,最后还是纷纷回归以制造和代工为盈利的存在方式。当JEFEN走出去之后,是否能跻身60大之列?还是再次回归传统的‘中国制造’模式,通过这把露脸,获得订单?或者在国内市场获得可以笑傲其他品牌的资本?
而一位参与米兰时装周‘中国日’发布的中国金顶奖设计师,在其赴意大利的前2天,向笔者透露短期内并不看好中国设计师品牌国际化道路的想法。这是否也证明了中国品牌亮相顶尖时装周只不过一次‘出色的秀’而已。
这一切,尽在观望中。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