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建议]开辟高德拉特博士TOC制约理论管理专版 [打印本页]
作者: alonetan 时间: 2006-7-13 17:57
标题: [建议]开辟高德拉特博士TOC制约理论管理专版
建议开辟高德拉特博士TOC制约理论管理专版,
从他的发展趋势与实际应用来看,
必定能为众位家人带来思维方法上的突破。
我认为这个专版可以与思维导图结合起来,
偶的实际应用已贴出: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boardID=147&ID=86188&page=1&px=0&topicmode=7
供各位参考。
作者: jff1969 时间: 2006-7-16 12:23
赞同.
我也学习过相应的书籍,觉得很有实用价值.
但是一直没有找到相应的同道,共同促进..
作者: szn74 时间: 2006-7-17 16:30
同意,尤其是《目标》这本书值得细读。[em01]
作者: alonetan 时间: 2006-8-1 10:29
呵呵,总算也有同道中人,我觉得很有推广的必要。
它首先是思维方式的修正,然后才是做事情的方法和技巧。
还有兄弟没有?一起吼起来。
作者: todaywell 时间: 2006-8-3 10:48
大家怎么都把TOC称作制约理论呢?它的名字全称不是theory of constraints吗?
我们一般都把它叫做约束理论,呵呵
可能是《目标》的译者齐若兰这么叫大家都跟着这么叫了吧,但是用的时候还是要用到它的约束观点,所以我认为称之为“约束理论”更好一些哦
自己的看法而已,大家可以小议下哦
作者: alonetan 时间: 2006-8-3 20:25
制约因素啊,呵呵,文化习惯而已,个人意见
作者: huayaofeng 时间: 2006-8-7 12:13
我一直在期待,不幸咱们找别的讨论方式吧!
作者: huayaofeng 时间: 2006-8-10 16:02
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博客:http://huayaofeng.bokee.com
大家在TOC的世界里徜徉!
一起学习研讨toc相关的东东!
作者: jff1969 时间: 2006-8-12 11:20
标题: 学习
我也学习了一下,有些读后感.
欢迎到: http://rat2006.blog.sohu.com/ 批评指正.
作者: szn74 时间: 2006-11-26 13:11
有同感,希望大家一起研究。
作者: fl4676 时间: 2006-11-27 08:56
太同意了,
我想理论应该是像TOC那样的,基于几个基本假设,构造整个理论体系,在管理学中缺少这样的精髓,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基于两个基本假设,广义相对论也是基于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学也有基本假设。
有必要搞,同一EST
作者: freetzxh 时间: 2006-11-27 13:38
我到是觉得没必要搞,也不是什么新东西,只是木桶理论的一种解释和延伸,而且只局限于企业应用
不要以为换了个洋名俺就会对它刮目相看
作者: freetzxh 时间: 2006-11-27 13:42
TOC理论,我看就是看了下面这篇文章然后改进取了个新名字,呵呵,不当之处请包含
质疑木桶理论:决定木桶盛水高度是最短的木板吗?
|
|
在管理界,时常都会有一些学者和专家导入、引进某种理论和管理模式,并为管理界顶礼膜拜而风靡一时。例如著名的“蝴蝶效应”、“马太效应”、“木桶理论”、“执行没有接口”等等。有时,对于有些理论我们如获至宝、深信不疑,生硬地将这些理论应用于企业当中,结果却发现背离了我们的初衷,与自己的终极目标而南辕北辙。 当一种理论和管理模式如同海水涨潮一般汹涌,在退潮之后,喧嚣过后的海滩,面对着一地狼藉,我们有没有冷静而理智地思考过:这些理论真的对于我们有用吗?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生吞活剥,而不加任何甄别就拿来的话,理论真的就是真理吗?况且我们有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和缘由呢?其实,拿来主义并不是说随随便便地拿来,而是应该有目的选择、有借鉴的引用,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而应用于企业。这些年来,有的企业家痴迷与追逐管理潮流,结果却被潮流无情地甩在身后,我们所交出的学费已经够高了,于是乎企业家无奈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心本是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其实,悲剧是可以避免的,这取决于我们的思想与行动。在这里,对于一度曾被管理人推崇的“木桶理论”,笔者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结合企业文化进行一番剖析,并通过几则实际发生的故事,使企业管理者有足够的认识和警醒。 一提到“木桶理论”,大家都会理解其基本含义:一只木桶的盛水容量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其最短的木板的高度。因为无论其它木板比最短的木板高出多少,其超出最短木板平面的水流都将很快、或最终多余的水就会溢出。对一个组织而言,构成组织的各个要素类似于一个木桶的若干木板,而组织的能力有如木桶的容量,取决于组织中最弱的要素。 在弄明白了“木桶理论”之后,企业界的管理者都会把焦点集中在“木桶短板”上,认为造成企业能力不足称之为传统木桶理论。传统木桶理论的意义在于,它使人认识到,组织、个人的某项能力,有如木桶中的最长木板,无论其多强多高,对整个组织的能力是不起作用的。最关键就是那根短板,它对企业管理者的启发,使企业开始检讨企业的薄弱环节。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尤为明显,企业家有针对性对于短板进行修改和淘汰。 某些管理者听到这个理论后,如获至宝,对于企业的薄弱环节开始大动手术。有的管理者恍然大悟,认为原来我们的木桶水盛的这么少,原来就是这些“短板”在拖企业的后腿。于是,企业对于培训加大了投入成本和力度,希望能够将短板变为长板,而当对内培训不能解决人才问题的时候,那么多少员工被领导认为是“木桶”中最短的那一块“木板”,有的人甚至被无情地淘汰和抛弃,干脆就把这些拖累企业的问题一刀切掉。于是一些员工“下岗”、“失业”、“炒鱿鱼”,这些短期行为使得企业在一时之间获得收益,但是从长远来讲,却失去人心,失去了凝聚力,从而失去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 但是,企业的木桶真的就水盛满了吗?不尽其然。当我们发现木桶经过重新修理之后,虽然短板换成了一副长长的木板,但是由于新换得长板上有着被蛀满了小洞,还有板与板之间没有“文化”的凝合剂,结果木桶里面的水永远不能装满,反而是越来漏得更厉害,最后木桶里面的水比以前更少了,甚至木桶里没有一滴水。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7 13:44:02编辑过]
作者: 阿懒 时间: 2006-11-27 13:56
TOC绝对不是木桶理论,请勿混淆。
TOC是一种管理思想,它自认为是可以解决一切管理问题的基本思想。
作者: hike 时间: 2006-11-27 15:10
同意楼上的,木捅不是TOC,以前在学校读了一些关于TOC的文章,觉得很受启发,目前高特拉博士的中国出的四本书我觉得可以一看,虽然理论规理论,但对现实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支持开!
作者: lq019172 时间: 2006-12-13 14:40
某些管理者听到这个理论后,如获至宝,对于企业的薄弱环节开始大动手术。有的管理者恍然大悟,认为原来我们的木桶水盛的这么少,原来就是这些“短板”在拖企业的后腿。于是,企业对于培训加大了投入成本和力度,希望能够将短板变为长板,而当对内培训不能解决人才问题的时候,那么多少员工被领导认为是“木桶”中最短的那一块“木板”,有的人甚至被无情地淘汰和抛弃,干脆就把这些拖累企业的问题一刀切掉。于是一些员工“下岗”、“失业”、“炒鱿鱼”,这些短期行为使得企业在一时之间获得收益,但是从长远来讲,却失去人心,失去了凝聚力,从而失去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
任何理论(包括木桶理论和约束理论)都不是灵丹妙药,都不可能拿过来、吃下去就可以生白肉、活死人。理论给予我们的只是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说白了就是一种工具。就象我们用的三角板、直尺一样。到考试的时候,你是否解的出那道几何题,不是三角板决定的,而是由你对几何题的理解和你的解题能力决定的,当然三角板也许会给你解题带来很大帮助。
理论之所以称之为理论,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于是对理论的错误理解和应用就很容易发生。上面引用的一段就是一个例子,但这不能把过错落在木桶理论头上。木板的长短是相对的,相对与谁?相对与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需要。也许在这个例子中最短的不是“人才问题”而是“管理能力”吧。
总之,我的观点是:不用盲目的崇拜理论,对我们来说,它们只是工具罢了;任何理论都是有局限性的,对与这一点,爱因斯坦相对论推翻牛顿经典力学就已经证明了,但我们也不能否认经典力学的伟大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可用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3 14:42:55编辑过]
作者: yuehui3000 时间: 2007-3-7 16:35
好热闹,凑热闹,入门,加油
作者: Yorky 时间: 2008-2-1 15:51
支持!认真研读并整合Lean、TOC、6Sigma、思维导图等。
作者: digman_200 时间: 2008-12-20 14:31
看来06年比较热闹的讨论,在07年和08年没有继续,没有多少人应用么?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