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摘自《中国哲学简史》,作者:哲学家冯友兰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 讲完了中国哲学全部的演变和发展之后,读者可能要问这样的问题:当代的中国哲 学,特别是战争时期的中国哲学,是什么样子呢?中国哲学对于未来的世界的哲学,将 有什么贡献呢?事实上,我经常被人询问这些问题,而且感到有点为难,因为提问的人 要问某种哲学,而他对这种哲学所代表的、所反对的各种传统并不熟悉,那是很难向他 解释清楚的。现在就好了,读者对于中国哲学的各种传统已经有所了解了,我打算继续 讲前一章所讲的故事,来回答这些问题。
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这么办的时候,我想只限于我自己的故事,这完全不是因为我认为这是唯一值得一 讲的故事,而是因为这是我最了解的故事,也许可以作为一种例证。我想,这样做,比 只写出一连串的名字和什么“论”,不加任何充分的解释,结果毫无印象的走过场,要 好得多。只说某个哲学家是什么“论者”,再不多说了,就会造成误解而不是了解。 我自己的大《中国哲学史》,下卷于一九三四年出版,在中日战争爆发之前三年; 其上卷由布德博士译成英文于一九三七年十月在北平出版,战争已经开始了三个月;这 部书正是我在前一章结尾提到的那种精神的表现。我在这部著作里利用了汉学家研究古 代哲学家著作的成果,同时应用逻辑分析方法弄清楚这些哲学家的观念。从历史家的观 点看,应用这种方法有其限度,因为古代哲学家的观念,其原有形式,不可能像现代解 释者所表述的那样清楚。哲学史的作用是告诉我们,哲学家的字句,这些人自己在过去 实际上是意指什么,而不是我们现在认为应当意指什么。在《中国哲学史》中,我尽量 使逻辑分析方法的应用保持在适当限度里。 可是从纯哲学家的观点看,弄清楚过去哲学家的观念,把他们的理论推到逻辑的结 论,以便看出这些理论是正确还是谬误,这确实比仅仅寻出他们自己认为这些观念和理 论的意思是什么,要有趣得多,重要得多。这样做就有一个从旧到新的发展过程,这个 发展是上述时代精神的另一个阶段。可是这样的工作,就再也不是一个历史家的陈述性 工作,而是一个哲学家的创造性工作了。我与王国维有同感,就是说,我不愿只做一个 哲学史家。所以写完了我的《中国哲学史》以后,我立即准备做新的工作。但是正在这 个关头,战争就于一九三七年夏天爆发了。
战时的哲学著作 在战前,北京大学哲学系(我在此毕业),清华大学哲学系(我在此任教),被认为是 国内最强的。它们各有自己的传统和重点。北大哲学系的传统和重点是历史研究,其哲 学倾向是观念论,用西方哲学的名词说是康德派、黑格尔派,用中国哲学的名词说是陆 王。相反,清华哲学系的传统和重点是用逻辑分析方法研究哲学问题,其哲学倾向是实 在论,用西方哲学的名词说是柏拉图派(因为新实在论哲学是柏拉图式的),用中国哲学 的名词说是程朱。 北大、清华都设在北平(前名北京),战争爆发后迁往西南,在那里与第三所大学, 天津的南开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度过了整个战争时期。两个哲学系联合起来,阵 容是罕见的,惊人的,拥有九位教授,代表着中西哲学的一切重要学派。最初,联大曾 设在湖南省的长沙,我们哲学系和文、法学院其他各系设在衡山,即著名的南岳。 我们在衡山只住了大约四个月,一九三八年春迁往昆明,最西南的边陲。在衡山只 有短短的几月,精神上却深受激励。其时,正处于我们历史上最大的民族灾难时期;其 地,则是怀让磨砖作镜(见本书第二十二章),朱熹会友论学之处。我们正遭受着与晋人 南渡、宋人南渡相似的命运。可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的环境:这么多的哲学家、著作 家和学者都住在一栋楼里。遭逢世变,投止名山,荟萃斯文:如此天地人三合,使这一 段生活格外地激动人心,令入神往。
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我自己和我的同事汤用彤教授、金岳霖教授,把在此以前开始 写的著作写完了。汤先生的书是《中国佛教史》第一部分。金先生的书是《论道》。我 的书是《新理学》。金先生和我有许多看法相同,但是我的书是程朱理学的发展,而他 的书则是独立研究形上学问题的成果。后来在昆明我又写了一系列的其他的书:《新事 论》,又名《中国到自由之路》;《新原人》;《新原道》,又名《中国哲学之精神》 (已由牛津大学的休士先生译成英文在伦敦出版);《新知言》(各书均由上海商务印书馆 出版)。往下我试将各书要点略述一二,作为举例,以见当代中国哲学的一个趋势;这样 做的时候,也许可以从侧面透露出,中国哲学对未来的哲学会有什么贡献。 哲学的推理,更精确地说,形上学的推理,其出发点是经验中有某种事物。这某种 事物,也许是一种感觉,一种感情,或别的什么。从“有某种事物”这句话演绎出《新 理学》的全部观念或概念,它们或是程朱的,或是道家的。这些观念或概念,全部被这 样地看作仅仅是“有某种事物“这句话的逻辑蕴涵。不难看出,“理”和“气”的观念 是怎样从“有某种事物”演绎出来的,其他的观念也都是这样处理的。例如,“动”的 观念,我不是作为宇宙形成论的观念,即宇宙的某种实际的最初的运动观念,来处理的; 而是作为形上学的观念,蕴涵于“存在”的观念自身之内的观念,来处理的。存在是一 流行,是一动。如果考虑宇宙静的方面,我们会用道家的说法:在有物之前,必先有 “有”。如果考虑宇宙动的方面,我们会用儒家的说法:在物存在之前,必先有“动”, 这不过是存在的流行的另一个说法。在我称为图画式的思想中,实际上就是在想象中, 人们把“有”、“动”想象为“上帝,万物之“父”。这一种想象的思想,使人有宗教 和宇宙形成论,而不是哲学和形上学。 按照这样的路线进行推论,我已经在《新理学》中能够演绎出全部的中国哲学的形 上学观念,把它们结合成为一个清楚而有系统的整体。这部书被人赞同地接受了,因为 对它的评论都似乎感到,中国哲学的结构历来都没有陈述得这样清楚。有人认为它标志 着中国哲学的复兴。中国哲学的复兴则被人当作中华民族复兴的象征。 程朱理学中,如我们在前一章看到的,是有一定的权威主义、保守主义成分,但是 在《新理学》中把这些都避开了。按我的意见,形上学只能知道有“理”,而不知道每 个“理”的内容。发现每个“理”的内容,那是科学的事,科学要用科学的实验的方法。 “理”自身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我们所知道的“理”,作为科学的定律和理论,则 是相对的,可变的。 “理”的实现,要有物质基础。各种类型的社会都是实现社会结构的各种“理”, 实现每个“理”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就是一定类型的社会的经济基础。所以在历史领域。 我相信经济的解释。在《新事论》中,我应用这种解释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我也应用 于本书的第二章。 我认为,王国维在哲学中的苦恼,是由于他未能认识到,每门知识各有其自己的应 用范围。人们不需要相信对实际作很多肯定的任何形上学学说。它若作这样的肯定,它 就是坏的形上学,也同样是坏的科学。这并不意味着,好的形上学是不可信的。这只意 味着,好的形上学是明明白白的,不需要说相信它,就像不需要说相信数学一样。形上 学与数学、逻辑的区别,在于后二者不需要以“有某种事物”为出发点。“有某种事物” 是对实际的一个肯定,也是形上学需要作的唯一的肯定。
哲学的性质 我在《新理学》中用的方法完全是分析的方法。可是写了这部书以后,我开始认识 到负的方法也重要,这在本书第二十一章已经讲了。现在,如果有人要我下哲学的定义, 我就会用悖论的方式回答:哲学,特别是形上学,是一门这样的知识,在其发展中,最 终成为“不知之知”。如果的确如此,就非用负的方法不可。哲学,特别是形上学,它 的用处不是增加实际的知识,而是提高精神的境界。这几点虽然只是我个人意见,但是 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倒是代表了中国哲学传统的若干方面。正是这些方面,我认为有 可能对未来的世界的哲学,有所贡献。往下我将就这些方面略加发挥。 哲学,和其它各门知识一样,必须以经验为出发点。但是哲学,特别是形上学,又 与其他各门知识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哲学的发展使它最终达到超越经验的“某物”。 在这个“某物”中,存在着从逻辑上说不可感只可思的东西。例如,方桌可感,而“方” 不可感。这不是因为我们的感官发展不完全,而是因为“方”是一“理”,从逻辑上说, “理”只可思而不可感。
在这个“某物”中,也有既不可感,而且严格说来,亦不可思者。在第一章中,我 说,哲学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由于它的反思的性质,它最终必须思想从逻 辑上说不可能成为思想的对象的“某物”。例如,宇宙,由于它是一切存在的全体,从 逻辑上说,不可能成为思想的对象。我们在第十九章已经知道,“天”字有时候在这种 全体的意义上使用,如郭象说;“天者,万物之总名也。”由于宇宙是一切存在的全体, 所以一个人思及宇宙时,他是在反思地思,因为这个思和思的人也一定都包括在这个全 体之内。但是当他思及这个全体,这个全体就在他的思之内而不包括这个思的本身。因 为它是思的对象,所以与思相对而立。所以他思及的全体,实际上并不是一切存在的全 体。可是他仍须思及全体,才能认识到全体不可思。人需要思,才能知道不可思者;正 如有时候人需要声音才能知道静默。人必须思及不可思者,可是刚一要这么做,它就立 即溜掉了。这正是哲学的最迷人而又最恼人的地方。 从逻辑上说不可感者,超越经验;既不可感又不可思者,超越理智。关于超越经验 和理智者,人不可能说得很多。所以哲学,至少是形上学,在它的性质上,一定是简单 的。否则它又变成了简直是坏的科学。它虽然只有些简单的观念,也足够完成它的任务。
人生的境界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在第一章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 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 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 做什么,并且自觉他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 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 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 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 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概括的等级。从 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 他做他所做的事,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 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 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 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 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 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 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 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 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 “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 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 境界最低,其次是功利境界,然后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 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 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 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 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 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 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 人的方法。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 高任务。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 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 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同一个,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前几章已经告诉我们,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 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 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 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 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 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 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 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这个方法绝对可用,我本人的一些方法和经历都可以验证它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有兴趣的朋友们,一定要看,并且理解,如果能把它用到工作中去,赚钱发财都是迟早的事。
我之所以鼎力推荐这段文字,也是考虑到大多在中国生活的中国人,都还不太知道为什么自己的思维处理起事情来总是烦闷太多,其中很大的成份就是此段文字中提到的负的方法太多了,好了,大家自己看吧,接着写点自己的感受比较一下你会发现哲学家的思维是多么先进。
[em01][em01]努力看完
还是不太理解。
愚见:正方法与负方法是人们考虑和行为的两种方式。正方法-----努力找出清楚的答案和达成明确的目标并为此为出发点;负方法----???
请楼主明示!!
正方法是明确的,条理清楚的,逻辑明晰严格的。
负方法是不明确,很含糊,中国古代的四经五书就是此类,但它的底蕴却非常的奇妙。
我个人认为,如果以前你不明白这个正负方法道理的话,你会觉得西方哲学的逻辑清楚,很好,它们很先进,因为,人的特性,我觉得最初都喜欢明确,可是,明确的东东太多的时候,就会出现不明确,所以,西方哲学也有不明确的负方法,它们的负方法我不太了解,作为中国人,我觉得我们的祖宗的负方法认识上是极深刻,深刻到了无以伦比的程度,只是很难理解,好象非得到了经历非常丰富的程度才可理解一二,以前我特不喜欢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表达方式,而且在里面转去转来,就是转不出来,这也算是中国哲学的奇妙的地方,以前,我也没有看过任何一本有关中国哲学方面的专著书籍,只是生活在充满中国哲学的中国社会中,学着西方精确的逻辑学生成的各种文化课程,极矛盾,还好,不断调整,才可以到今天有机会看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他看得深看得透,因为他掌握得很全面,东西方哲学、文化比较做得精细,所以,他太厉害了,发现了相互比较得出的正负方法的道理。
我佩服他,以后,有机会,我会看他其它的著作,想知道他的思维逻辑方式怎么来做哲学这么复杂比较的。就是说,我想知道他的思维工具或是思维方法。
如果你耐心地把《中国哲学简史》的最后两章看完,也就是27-28章,你也许会知道一些如何处理你现在正碰到的麻烦的方法,祝你愉快
如果你耐心地把《中国哲学简史》的最后两章看完,也就是27-28章,你也许会知道一些如何处理你现在正碰到的麻烦的方法,祝你愉快
这书俺上大学时就看过了,麻烦嘛,俺不怕,越多俺越会斗志昂扬的!
至于愉快嘛,俺在上这个版面之前还是很愉快的,不知是有人申请删除的呢,还是别的,俺说不好.
本来嘛,不打算费那么多话的,过两天会自行删除的,但现在俺不这么想了!
没看懂
看了9楼楼主的点拨
总算明白了点
唉,没悟性
当和尚是没什么作为了
没看懂
看了9楼楼主的点拨
总算明白了点
唉,没悟性
当和尚是没什么作为了
没看懂
看了9楼楼主的点拨
总算明白了点
唉,没悟性
当和尚是没什么作为了
呵呵,没想到,没想到
不过一直在做
我觉得在你不明白的时候就按照规律去做
到时候自然就会有明白的一天
因为人毕竟不是神
呵呵,没想到,没想到
不过一直在做
我觉得在你不明白的时候就按照规律去做
到时候自然就会有明白的一天
因为人毕竟不是神
我很想看,,
如果可以的化给我发到邮箱好吗?aihua22@21manager.com
谢谢
[em01]又读了楼主的话,,还是没有明白
呵呵,高论拜读。只是有些疑问,据史料记载,孟子大约比孔子小近200岁,但不知孔夫子如何拜200年后的后人为师?
孔子的“礼”,意义多般,大抵可理解为孔夫子设定的国家、社会、个人的行为准则。孟子既称继承孔夫子的哲学,这尊师重道的帽子是戴定了!
[em05]呵呵,高论拜读。只是有些疑问,据史料记载,孟子大约比孔子小近200岁,但不知孔夫子如何拜200年后的后人为师?
孔子的“礼”,意义多般,大抵可理解为孔夫子设定的国家、社会、个人的行为准则。孟子既称继承孔夫子的哲学,这尊师重道的帽子是戴定了!
[em05]
呵呵,的确高论!
呵呵,高论拜读。只是有些疑问,据史料记载,孟子大约比孔子小近200岁,但不知孔夫子如何拜200年后的后人为师?
孔子的“礼”,意义多般,大抵可理解为孔夫子设定的国家、社会、个人的行为准则。孟子既称继承孔夫子的哲学,这尊师重道的帽子是戴定了!
[em05]
这书俺上大学时就看过了,麻烦嘛,俺不怕,越多俺越会斗志昂扬的!
牛皮吹破了哈,读了没读懂,白读,浪费时间,要体会,要体会
[em09][em09]牛皮吹破了哈,读了没读懂,白读,浪费时间,要体会,要体会
[em09][em09]的滴,你得先过精确关,再去过模糊关,也就是先正后负,呵,好象应该就是这样,弄不清别乱说,要说得说圆一点,私下去找原因比较好,“做人难”里面,这一条是必过的关口
的滴,你得先过精确关,再去过模糊关,也就是先正后负,呵,好象应该就是这样,弄不清别乱说,要说得说圆一点,私下去找原因比较好,“做人难”里面,这一条是必过的关口
喂喂,老东西
喂喂,老东西
神出鬼没啊,吓俺一跳!早知道你在俺就不说那话了,呵呵
神出鬼没啊,吓俺一跳!早知道你在俺就不说那话了,呵呵
你就没安好心,看把我说的,跟毒婆似的
你就没安好心,看把我说的,跟毒婆似的
你这都看不出来?我已经过了这几关了,要不然,我怎么会想到推荐给众位看?
真是的,好心没好报,没什么,习惯了,时间长了,我在人民心中!
大叔您嘴好大啊,原创是那么容易搞的吗?你搞给我看看,这家园里众仙都会,俺在您老面前只会写日记,别的,动力待定。
再说了,你一埋怨,我就没心情写了,把你的马借我骑骑,我兴许会有点灵感。
或者以你深圳的钞票给我们家园换个没有故障的域名空间,你要想知道什么我给你写什么,保证原创,我说了,我什么都知道,那牛不是吹的,没动力哎
你这都看不出来?我已经过了这几关了,要不然,我怎么会想到推荐给众位看?
真是的,好心没好报,没什么,习惯了,时间长了,我在人民心中!
搞不懂为何这样的帖子也要加精?
也许这就叫中国哲学?就是要搞得你稀里糊涂!
搞不懂为何这样的帖子也要加精?
也许这就叫中国哲学?就是要搞得你稀里糊涂!
顶你一下!
我一直想从老祖宗那挖些东西,可看惯了西方的东西,就不知道啥才是老祖宗的精华,哪些对现代生活有用。
看各位的讨论,仿佛找到了什么。可仔细一想又跑掉了。
我一直想从老祖宗那挖些东西,可看惯了西方的东西,就不知道啥才是老祖宗的精华,哪些对现代生活有用。
看各位的讨论,仿佛找到了什么。可仔细一想又跑掉了。
我看应该不属于思维方法,而是属于认识论、世界观的范畴。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