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寻找1939 [打印本页]

作者: rgang    时间: 2005-1-25 16:41
标题: 寻找1939

傍晚的田野,除了哞哞的牛叫唤,再就是淡淡的炊烟味了,太阳如同一个从水里捞上来的大橘子,通红通红的,慢慢沉到地平线下面;远处还有“笃笃笃”乱叫的拖拉机,仿佛一个得了气管炎的老头,费力地跑着,永远不变的葛家村,一切也还是老一套,没什么新鲜花样,仿佛这个村子被布什和普京们给忘了一样。

为了温故知新,也为了从村民们那里回到过去,继续给自己高考中没过80分的历史补课,我造访了我母亲的老家——山东省鱼台县东张乡葛家村。

临行前,我的儿时朋友,在县水泥厂工作的大明为我饯行。他请我吃的是一盘子肉丝炒豆芽、红烧鸡块、糖醋鱼、拌三丝,另外还有扬州三鲜汤。为了取出梗在牙齿里的一根鱼刺,我不得不到处找能够照见自己的地方,并且我闻不到我自己因为大口喝酒而散发出的浓重酒味。

我在村边公路上见到了我的舅舅,一个穿着旧茄克的、掉了牙齿的老头。他领着我来到了我的祖籍所在地。一路上他不停地叨叨,变了,变了,俺都不认得了,到底城里人咧,日子好了咧。

现在这片土地当然已经不再受到张宗昌、韩复榘和日本人的祸害了,仿佛全然已经没有了黄泛区的惨相,但是当然,大家仍然忘不了委员长和他的大将们,也不会忘掉逃窜至此而被全歼的中央军黄维兵团的残部。

我姥姥已经是一个言语不清的老太太。我不得不连续三遍重复着我的问话,以便她老人家能够明白“壮丁”和“粮食”,弄懂我的意思。当她老人家总算明白了之后,突然口齿也清晰了起来:

“那是啊!那会儿都是抓壮丁!那好象是……民国三十五年吧!俺村差不多抓了三十多号人咧!俺村也盼刮民党抓丁咧!没吃的咧!”

看来上了年岁的人都记得那年代,先是没吃的,再就是“刮民党”“抓丁”。

我又问,那黄河发大水,情况咋样?

这会儿,我问上一遍,老太太便知道我说了啥。

“哎哟,那是造孽喽!刮民党炸的大堤咧!俺村大多数都跑徐州逃荒!没走的,没剩下几个!马大胡子家可一口人都不剩!造孽咧,造孽咧!”

当然,我们的委员长是不知道老百姓有没有吃的。

陈布雷先生在呈递给蒋介石的有关山东战区的战报时,对山东国统区当地的百姓生活仅仅有一句话:“民生尚可,拥戴党国……”。

在给梅乐斯将军提供的膳食标准方面,我们的“党国”甚至参考了美国的膳食标准。他的标准是:早餐,鸡蛋、黄油面包、牛奶外加水果;午餐是中国式的,委员长提倡的新生活标准,四菜一汤;晚餐有鸡、鱼和一到两份炒菜。

再看看国统区我家乡的人口情况:

1936年全村九百一十六口人,1941年为三百九十二口;1943年三百三十口;1945年二百七十七口;1947年为三百一十一口;1949年为五百二十二口。我想这人口的变化应该多少和膳食结构有关系,因为我家乡在1936年的主食是小麦粉,1939年是树皮加橡子;1945年是一部分小麦粉加红薯。所以我家乡人的体质不如梅乐斯将军好。看来,我家乡的百姓们是不知道营养学家的建议了。

现在已经是21世纪,新中国成立已经过了半个世纪,蒋介石也好,陈布雷也好,还有那个吃鸡蛋黄油面包的梅乐斯,也都去球了,再怪也不能怪到死人头上,也只能怪老家那个地方不争气,偏偏要处在津浦铁路上。

当我从那个哀鸿遍野的1939年回到葛家村傍晚的田野上的时候,太阳依旧如同一个从水里捞上来的大橘子,通红通红的,慢慢沉到地平线下面;还有远处 “笃笃笃”乱叫的拖拉机,仿佛一个得了气管炎的老头,慢腾腾在田地里重复着机械运动;尽管一切还是老一套,尽管它被布什和普京们遗忘,但安详,宁静。并且膳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全村人口是二千零三十四人。

2005.1.25

[em01]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5-1-26 09:17
浓浓的乡情
作者: rgang    时间: 2005-1-26 09:19
想到哪写到哪了,呵呵
作者: 天空中的鱼    时间: 2005-2-4 16:11

我发现你写了很回忆的故事,

一般的都太伤感,

是么?

为什么呀,感觉像是在寻找一种说不出的东西,

我认为有些东西可以留在心中,

让美永恒,

祝快乐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