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爱你一万年 [打印本页]

作者: 景德壹瓷    时间: 2017-2-22 20:52
标题: 爱你一万年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
...
(一)
你可以用照片记录下来
但...时间一久,照片容易发霉泛黄

(二)
将TA画在瓷器上
好在瓷器耐腐,永不褪色

.
.
.
景德镇就有一种专画“肖像”的陶瓷工艺品类,

称为“瓷上肖像画”。

图片via:雅昌艺术网

据说中国最早的“瓷上肖像画”始于“汉画像砖”。

汉画像砖为何物?


它是汉代的一种建筑用砖。砖上一般雕刻、彩绘、模印一些图案,有一些图案形式大部分都像连环画似的,记录着古人各种活动场景。


当然,汉画像砖中还不乏一些“写实肖像画”(目前还没有找到资料图)。但这一“风格”或形式,却并未在后世的陶瓷中延续,“瓷上肖像画”一直到清初才开始有萌芽。

说到这,
就要聊一聊那些“外国传教士”啦。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就有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其实他们的最初目的是来传教的,而传教的其中一个“项目”,就是要画天主、基督和圣母的画像,也许是画得实在是太好了,就被招入宫廷当起了画师,比如说郎世宁。

郎世宁
图片via:百度

在这里放几幅他的画吧。虽然他的画乍一看还是一股浓浓的中国风,但是里面却融合了西方艺术的写实、透视等效果。

郎世宁《高宗大阅兵图》

郎世宁《乾隆朝服像》

郎世宁《仙萼长春图册-刺么與魚兒牡丹》

郎世宁《午瑞图》

郎世宁画作图片via:凤凰艺术

这些传教士们用的西洋绘画技法画出来的画,皇帝非常喜爱,还让中国画师也学会了这门技术。

下面来个对比图,左右两图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是用了西方技法画的。

好了,既然学会了西洋绘法技法,那就得要开始实践了。但是运用在瓷器上还是在雍正时期的事情。也正是从这时候,在瓷器上画肖像也开始向民间传播。所运用的陶瓷颜料也正是康熙朝发明的“珐琅彩”。到了乾隆时期,珐琅彩瓷人物画已完全成熟。后受珐琅彩瓷影响,又产生了粉彩瓷人物肖像画。(这一时期的肖像画与近现代有所不同,近现代瓷上人物肖像画一般为瓷板、瓷盘等平面器物,且人物面部逼真写实,还原度高,有如照片。

via:雅昌艺术网

19世纪三十年代,西方发明了摄影技术。到了中叶,才传入中国。这也在另一方面促进了景德镇瓷画的发展。

为何照片都有了,
人们还要大费周张地去画一张瓷画像呢?

原因大致有二:
一是受当时条件限制,那时的照片尺寸都不太大,就算放大了,也会模糊。



而瓷上肖像画的尺寸可以任意放大,也更加清晰。
二是纸质照片不易保存,还容易发黄霉变。瓷器则容易长久保存,永不褪色。有时还能人为处理一下,其实跟现在的“修图”差不多,在细节处稍稍处理下,整个人也会更加神采奕奕哦!
(PS图)

到了近代,之前主要用粉彩料绘画的瓷上肖像画,也逐渐被新彩料所替代。新彩料色泽乌黑发亮,操作也更加方便。
“瓷上画像”在省城南昌火了
据说新彩瓷画像的创始人是近代“珠山八友”之一的邓碧珊,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百分百的认可。

民国初年,“瓷上画像”在省城南昌火了。

之所以在“省城南昌火了”,是因为一个人——梁兑石,此人是邓碧珊的徒弟,是他将瓷上肖像画技艺带到了南昌。从此,南昌瓷像画的事业也由此开始,后又出了众多名家如吴月山、杨厚兴等。上世纪,三十年代,吴康发明彩色画像技术,使瓷画像更加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了。
via:雅昌艺术网

后来,南昌还以“瓷板画”的形式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初正式得到批准。景德镇虽未对此进行单独申报,但2006年,“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传统瓷上肖像画技艺。
说到此,也许不禁有人会问,现代数码技术的普及,谁还会稀罕这么费时又费力的瓷上画像呢?更何况,现在还有专门的瓷器打印技术。
从艺术品收藏角度来看,手绘瓷上肖像,具有相当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作为一个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手绘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将所绘素材进行艺术再创造。在保持原有的状态外,加入创作者对创作素材环境、表情的理解与提炼。 与100%的机械复制相比,自是更加生动,赋予表现力。


19世纪法国著名瓷板画家杰弗·卡·斯蒂瓷画作品欣赏




瓷盘图片via:百度




文字:景德壹瓷综合编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若侵权,可删






交个朋友吧
壹瓷相伴,人人都是生活大师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