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聪明人靠边站》,挺发人深思的一篇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budong    时间: 2004-11-24 12:47
标题: 《聪明人靠边站》,挺发人深思的一篇文章。

聪明人靠边站

作者:露西•凯拉韦(Lucy Kellaway)

几天前,我和一位男子共进午餐。此公不久前还是英国商界的一位要人。我们一边吃着鹅肝,一边讨论。按照兴趣从低到高的次序,我们分别讨论了如下问题:行政级餐厅的窗外风景,小孩的魅力,《金融时报》的新闻判断力,还有中年危机。

最后,我们话锋一转,谈到了他过去管理的那家著名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他说,该企业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招了太多聪明人。

一开始,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当然,对企业来说,聪明人多多益善。在最高层,需要有超级聪明的人,像约翰•布朗(John Browne,英国石油公司董事长)那种。在他手下,必须有更聪明的人,这样有朝一日可以把班接过来。再往下,你还得有一批机灵的中层经理。即便是刚入职的基层岗位,你也应当竭尽全力,找到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

根本不是这样的,这位饭局的朋友说。他说开个管理会议,与会的是一伙聪明人,那就再糟糕不过了。这些人都会看到复杂问题的不同方面。你需要的是精力充沛、兴致高昂、行事果断的人。他们精明一点不怕,怕就怕他们太聪明。大公司只需要一两个分析能力过人的大脑就可以了:除此以外,就是越聪明越坏事了。在招聘未来高层经理的时候,企业不要想着牛津剑桥之类名校,而应该放眼去找其他学术不那么强的人选。

上个星期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传统的学术成功和商业成功间并无关联,英国最顶尖的企业经理共同的地方并不是他们的果敢或者是杰出,而是他们都面临阅读困难。比如艾伦休格(Alan Sugar,英超Tottenham Hotspur俱乐部主席) 和李察•布莱信爵士(Richard Branson,Virgin集团负责人)就都有阅读困难,而且两个人都没有大学毕业。

我过去还以为情况相反呢:我还以为学校里的尖子生不去企业,是因为他们觉得企业里乏味,所以瞧不上眼呢。他们在企业界跑得最远的地方也就是麦肯锡,不过麦肯锡和企业界还不是一回事,但愿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有共识。

不过,听说企业对付不了聪明的脑袋,或者是有可能不需要,我还是挺喜欢这点的。只要公司管理不失常(这是个和大胆的假设),那么公司是否庸人充斥,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听说印第安人不需要特别聪明,选酋长也不选特别聪明的人,看来还不止是印第安人有这问题。

我们来考虑一下高智商者的一些特点吧。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他们喜欢抽象思维。他们能够客观地看待数字。他们忌恨欺骗。他们喜有不同意见,喜欢多种多样。这些特征不仅对企业的工作无益,甚至有可能是缺陷,妨碍他们在大公司里的提升。

过去两个星期,我就听到了两个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故事,印证了上述判断。这两个朋友都拿到了牛津剑桥的一等奖学金,他们在企业界的职业生涯开始都很出色,现在,15到20年过去了,两个人的状态都很糟糕。

第一个朋友给一家很大很成功的美国企业做事。他要给董事会写一份报告,要报告的问题很复杂,很微妙,所以他也写得很复杂,很微妙。他的上司是个头脑简单的人,把他的报告给打回来了,说按照公司政策,最多只能总结三点出来。上司说他太有创意,太能分析,他还是不要事情搞得这么复杂为好。

如果复杂对企业来说是个问题的话,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就更大了。我的朋友之二就属于这一类。在把她的悲伤故事讲出来以前,我想先把话题岔开,说说我很喜欢的一个话题。

尽管企业口口声声说要多元化,但实际上,企业在思想上是非常不多元的,而且越来越单一。如果你太聪明,太反叛,话太多,估计你就没有什么前途。

企业最大的一个误区,就是希望得到能够“跳离条框思维”(think out of the box)的人才。“跳离条框思维”是英文中最让人头痛的短语之一。条框在哪里?条框是什么?有条框有什么不好?事实上,企业倒是希望大家一直呆在条框里。企业要求大家一致,不仅仅是对公司的规划看法一致,还要求个人的感觉也整齐划一。

我们再来谈谈我的第二个朋友。她在一家成功的英国公司担任某高层职位。最近,她参加了高层管理人周末的联谊会,这种联谊会上说的无非都是些鼓舞士气的废话。作为一个高智商的人,她觉得,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本属于自己的时间,非常不妥。不过,她还是抑制住了自己的想法,埋头填写一份很长的调查表。

“嘲讽是我最喜欢的幽默方式,”其中的一个调查问题中说。她按照简•奥斯汀(Jane Austen)的传统,给这一句话打了个表示同意的勾。可惜啊,她的答案错了。企业不能容忍嘲讽,嘲讽太过分,太有威胁性。公司不会炒她鱿鱼,不过公司严正告诉她,如果她不认真反思自己的幽默感的话,她就该另谋高就。

我怀疑,企业里高智商者的境遇会越来越差。企业里持不同意见其实从来就不可能(大部分情况下,这也是对的)。但是在过去独裁专制的时代,企业至少还明白告诉大家,不要持不同看法。如果你说出些老板不赞同的话,他还会冲你发火。虽然这并不利于自由思想,但好歹还很坦率。

如今,企业鼓励聪明的人自由思想,可是一旦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就会遭到排斥。

如果您觉得自己所在的公司不同,我可不可以建议您做一个一周的实验?在你这个星期您参加的第一次会议上,你试着畅所欲言一回,说你想说的任何话,非常“脱框”,然后请您告诉我您最后的遭遇。我估计这遭遇会好不到哪里去。

译者/方柏林

<金融时报>


作者: harrison12    时间: 2004-11-24 13:07
我们的企业就由此境遇,服从第一,执行第一!
作者: liubaobao    时间: 2004-11-25 16:01

确实如此。在一个公司里,只有董事长(老板)希望在私下里听到“不同的意见(正确的)”。办公室政治!可恶但是无奈!


作者: jacnk    时间: 2004-11-25 18:24

没有遇到过,但真的很可怕!


作者: a_lex    时间: 2004-11-25 22:30
你要是老板,你也会这样的!
作者: goodsnow    时间: 2004-11-26 08:44
说得没有错呀,一个企业有两个顶尖的人就可以了,太多了反而不好,如果是太多的话,容易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也就是说,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人才危机,在将来的某个时候会给自己的企业带来强大的竞争对手!
作者: skyladder    时间: 2004-11-26 10:29

这种现象是非常正常和实际的。

首先,现在的公司里没有几个人是不聪明的。因此,找傻一点的人太难了。

其次,聪明的人更愿意思考而不是执行,这样花在思考和讨论上的时间就太多了。

第三,每个人的看法都会不一样,聪明人的坏处在于他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如果你的手底下都是聪明人,最后你会发现你得到的结果和你一开始想要的结果出现了大大不同,如果你有时间追查,你会发现每个人都理由充分地说自己改进了原来的不完善的方法。实际上,这也是管理出现了问题以及过于聪明的结果。

在企业里,是坚决不能用这种“聪明”人的。一个人可以聪明,但是要注意企业要求的是合力,领导层不都是傻瓜,他们的指令是有其本身的意图的。

结论应该是,企业并不排斥聪明人,企业排斥的是随随便便乱用自己的聪明的人。


作者: phoenix    时间: 2004-11-26 14:09

老话说得好:枪打出头鸟,聪敏反被聪敏误


作者: heyu    时间: 2004-11-26 16:43

很多企业都是这个样子的!

这些也都是极为正常的。

关键也就是要调整好自己的一个心态!


作者: luse    时间: 2004-11-28 12:08
哈哈,我有切身体会
作者: 飞将军    时间: 2004-11-28 17:08

痛感,呵呵,也与自身的修养有一定关系啊。


作者: 流年    时间: 2004-11-29 13:39
一个健康的企业,人员结构应该是有合理比例存在。犹如自然界的生态链
作者: kuto_    时间: 2004-11-29 14:53

不聪明能做到董事会成员吗?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