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同样的出身,但却不一样的人生——潘石屹和李勇的思维解析 [打印本页]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13-5-9 11:02
标题: 同样的出身,但却不一样的人生——潘石屹和李勇的思维解析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猫 于 2013-5-9 11:05 编辑

同样的出身,但却不一样的人生——潘石屹和李勇的思维解析

一起走深圳闯海南,一起挑过红砖,同吃过一盒饭,同喝过一瓶水。现在:潘石屹成了亿万富翁,我在潘石屹的工地当小工。核心提示 这是一段多年前的回忆录,按说早已不算新闻。但讲述并刊登这段与亿万富翁潘石屹有关的回忆,揭示“富人之所以为富人,穷人之所以为穷人”的秘密,对于广大读者来说,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讲述这段回忆录的是一个叫李勇的打工汉。21年前,他和潘石屹在深圳的南头边关相识,走深圳、闯海南,一起挑过红砖,一起抬过预制板,同吃过一份盒饭,同喝过一瓶矿泉水,成了一对共患难的“苦友”。然而,如今的李勇仍然辗转各地打工,而潘石屹却成了拥有300亿元的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他们的命运、人生道路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落差呢?他们的故事,能给我们什么启迪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打工汉的回忆和反思,从中寻找答案吧!


深圳,两个“盲流”南头边关检查站偶遇
李勇是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人,高中文化。1987年2月,21岁的他来到广州打工,可一直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7月底的一天,他怀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来到深圳南头边关检查站,想去深圳打工,却没有边防证过关。没想到,在这里他认识了同样没有边防证却也想去深圳的一个年轻人,两人从此成了共患难的铁哥们。那是上午11时,李勇在南头关口徘徊时,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人突然拉着他的手说:“你想去深圳吗?我们去找个熟悉这里的人带我们去吧!”没多久,他们找到了一个专门干这种事的人,各交了50元钱后,在那人的指点下,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爬了过去。李勇当时还心痛花了50元钱,同伴却深深吸了两口气,兴奋地叫道:“深圳,我潘石屹来了!”

1
过了边防站,他俩这才开始了交谈。李勇得知,同路人叫潘石屹,比他大两岁,甘肃天水人,居然是从北京国家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来闯深圳的!李勇吃惊地说:“你为什么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干,来深圳啊?这不是瞎折腾吗?”潘石屹毫不在意地说:“深圳发展那么快,我们肯定能闯出一片更好的天地!”他俩越聊越投缘,很快就以兄弟相称。李勇和潘石屹来到深圳市布吉镇。白天,他们四处找工作,晚上,就挤在3元一晚的招待所里。然而,他们走遍了布吉镇,也没找到工作。一个多星期后,两人把口袋翻了个遍,只剩下5元钱了。李勇沮丧地说:“这可怎么办哪?明天就得饿肚子了!”潘石屹看着桌上的5元钱,乐观地说:“我们不是有一身力气吗?明天去卖苦力,暂时解决生存问题吧!” 第二天,他们在布吉镇的一家工地上找到了挑砖头的活儿,每天10元;晚上如果加班,每小时1元。李勇算了算,满足地说:“潘哥,我们在这里长干吧,每月能赚300多元呢!”潘石屹却说:“先在这干吧,解决了肚皮问题,以后再想其他法子。”

2
潘石屹以前没干过粗活,第一天便磨得肩头出血……令李勇想不到的是,潘石屹很快适应了这种苦生活。而且有一天干完活儿,当李勇准备休息时,潘石屹却向包工头支了30元钱,拉着李勇来到街头的一家书店,他一下买了3本经济方面的书,李勇却买了一本武侠小说《白发魔女传》。回工地后,李勇见潘石屹把经济书也看得津津有味,不禁好奇地问:“潘哥,这书有什么意思?你为什么看得这么带劲?”潘石屹笑了笑,说:“我看书,是学习;你看书,是消磨时间哪!”

3

两人在工地上干了一个月,每人领到了350元的工资。潘石屹对李勇说:“老弟,现在我们有些钱了,马上出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吧!”李勇觉得这年头能挣300多元钱,已经很不错了,不舍地说:“我们还是留在这里把工程干完吧,一年就可以存上好几千元呢!”潘石屹却说:“老弟,只要我们找到更好的机会,不要说几千元,就是几万元,也不值一提!”经过潘石屹一再劝导,李勇才跟着他一道向工头辞了工。1987年11月,他们终于应聘为深圳市福田区正泰贸易公司的业务员。公司主要销售电话机,底薪200元,再按业绩提成。然而,由于两人不懂粤语,普通话也带着浓厚的方言,尽管他们很拼命,业绩却并不佳。有一次,他俩来到一家公司推销时,说了几遍人家也没听明白。对方恼了,说:“你们普通话都不会说,捣什么乱?出去!”李勇涨红着脸,背着电话机就准备走,可潘石屹示意他等一等,然后掏出笔和纸,飞快地写道:我们是推销电话机,而不是推销普通话,我们的普通话说得不好,但电话机的质量很好。对方接过字条看了看,点头说:“嗯,你说的有道理,那就看看产品吧!”后来,对方居然一下买了5部电话机。 第一个月,他俩一共只推销了20部电话机,一分钱的提成都没有。李勇埋怨道:“以前每月能挣300多元,钱来得多安稳,可现在,唉……”潘石屹却不以为然,说:“你眼界放开些,在工地上靠卖苦力,每天挣10多元钱,就满足了吗?只要找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每天何止10元,挣1万元也不足为奇!”

4
李勇尽管觉得潘石屹的说法有点异想天开,但还是受到了感染,最终留了下来。 他俩随后果真打开了局面,月收入涨到了500多元,潘石屹还因为点子多,被提拔为业务经理。可李勇哪能料到,潘石屹还是不安心、不满足。有一天,潘石屹兴奋地对他说:“老弟,报纸上说海南建省了,成了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我们一起闯海南吧!”李勇大吃一惊,皱着眉头说:“潘哥,留在这里吧!去海南人生地不熟的,每月能挣五六百元钱吗?”潘石屹却说:“你放心吧,海南刚刚建省,机会多的是。我们去,一定不会错!”

5
在潘石屹的劝说下,1988年5月底,两人各自带着1000多元的积蓄闯到了海口。 恨死“潘哥”,他除了折腾还是爱折腾。 然而,他俩到海口住了半个月,还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李勇埋怨道:“潘哥,你就是喜欢瞎折腾。在深圳,你都是经理了,可你不知足,偏偏来海南。现在工作都找不到了……”潘石屹只得安慰他:“老弟,机会不需多,一个就可以改变我们的窘况,慢慢等吧!” 两个月过去了,他俩仍没找到好机会。眼看带的钱又要花光了,李勇心急如焚,看到潘石屹每天都要买报纸看,他又开始埋怨:“我们饭都没钱买了,你还看报?看报能赚到钱吗?”潘石屹却说:“我们不怕吃苦,有什么可怕的?万一没钱吃饭,就去卖苦力呗!” 8月26日中午,李勇和潘石屹两人仍没找到门路,手中仅剩下6元钱了。潘石屹拿着5元钱,去买了一份盒饭,两人分吃了盒饭后,冒着太阳继续走在大街上找工,渴得嗓子都冒烟了。潘石屹拿着最后的1元钱,买了一瓶矿泉水,说:“兄弟,喝两口吧,太渴了!”就这样,两人你一口我一口,很快就把一瓶水喝得一滴不剩。潘石屹擦了擦嘴巴,提议说:“这里到处办砖厂,去砖厂打工吧!” 当天下午,他们来到海口市东英镇的一家砖厂寻工。砖厂的老板姓王,对他俩说:“你们穿得清清爽爽,一看就不是做砖的样子,走吧!”李勇见人家连卖苦力的机会也不给,急得快哭了。潘石屹却挽起裤管,往黄泥中一站,对王老板说:“我这样像做砖的样子了吧?你放心,只要来了砖厂,我们就不会比其他人差!”

6
老板来了兴趣,收留了他们。 砖厂建在山上,不通电,只能点煤油灯照明,挖土、和泥、脱砖坯和垒砖墙全靠人力,一天下来,不但满身满脸是泥,而且全身酸痛。李勇很后悔,说:“潘哥,在深圳时安稳轻松,挣的钱也多。现在倒好,这活既脏又累,而且挣不了几个钱……”潘石屹还是乐观地说:“老弟,闯天下哪有一帆风顺的呢?我以前根本没做过什么苦力活,都没埋怨,你还埋怨什么呀?休息吧!”

7
虽然潘石屹一直硬扛着,但他毕竟身体单薄。李勇看到他实在吃不消,便劝他少干点,自己等一会儿帮他干。没想到潘石屹说:“我们这样干下去,的确不是办法。明天我去和老板谈谈。”李勇不解地问:“我们刚来这里,能谈什么?”潘石屹笑了,说:“现在不告诉你,你明天跟着我去就知道了!” 第二天,潘石屹就叫上李勇一起找到了王老板,他一条一条地给老板提建议:把水引到砖厂,提高工作效率;雨季搭建雨篷烧砖……最后,他说:“老板,我不会一辈子都在这里卖苦力,如果你信任我,就让我帮你来管理这个砖厂,第一个月暂时付200元钱的工资,保证比现在的效益好得多!一个月后,我让你心甘情愿地付我500元一个月!如果你不信任我,那就算我没说!”王老板听了,说:“我想想,明天再给你们答复吧!” 告别王老板后,李勇说:“潘哥,你可真大胆,和老板刚见了一面,就向他提建议,要当厂长……”潘石屹说:“他如果答应,我觉得我能管理好;不答应,我也不会亏什么。但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8
第二天,王老板叫潘石屹和李勇一起去吃饭,说有事情商量。饭桌上,王老板表示潘石屹说得有道理,答应让他做砖厂的厂长。就这样,潘石屹刚到砖厂20多天,摇身一变成了厂长。李勇佩服地说:“潘哥,你真有胆识,一来就想当厂长,还当成了。” 潘石屹做了砖厂的厂长后,立即在管理上开始改革:花几百元钱买来水管,从山上引水到砖厂和泥;又买来了小型的发电机,方便夜间照明和加班……这样,效率提高了很多,每天的生产量也提高了不少。潘石屹把砖厂管理得有声有色,老板第二个月便把他的工资提高到每月500元,3个月后再次提高到800元。

多年后,他怎么就成了亿万富翁
一年后,潘石屹的月工资已涨到了1000多元,而李勇也被他提拔为管理20多人的组长,每月也有300多元收入。李勇终于松了口气:只要不再折腾,每月能挣几百元,多好啊! 1989年10月,王老板把经营重点转到了房地产上,准备转让砖厂。潘石屹得知后,对李勇说:“老弟,我们把砖厂承包下来,干不干?”李勇一听,连忙摇头,害怕地说:“潘哥,我们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你又要折腾啊!到时如果倒欠一身债,如何是好?”潘石屹劝道:“你怎么老是缩手缩脚?我们来海南不是寻找机会的吗?承包砖厂就是不错的机会!你不干,我也要干!”

9
李勇不好意思再拒绝了,说:“我不投入钱,只帮你做事。到时赚得多,你就多给我点工资;亏了,算我白干。”潘石屹点头答应了。两人马上找到老板,通过一番谈判,以每月8000元承包了砖厂。承包后,潘石屹把砖厂经营得更加红火,第一个月交了承包款后,还净赚了1万多元,给了李勇1000元工资。很快,砖厂得到了发展,员工从最初的100多人增加到了400多人,每月都赢利两三万元,李勇的收入也涨到了两三千元——这在当时可是老板级的待遇啊!李勇乐得像做梦一样。 有了钱后,李勇虽然工作仍认真负责,但他的生活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学会了抽烟和喝酒,工余去街上的录像厅看录像。有一次,当他准备上街看录像时,潘石屹叫住他,说:“老弟,看什么录像?我们骑自行车绕着海口看风景吧!

10
那天,潘石屹骑着自行车,饶有兴趣地在街上到处逛,相陪的李勇却感到既热又累,心里暗暗埋怨:好不容易才休息一天,看录像多舒服,潘哥却要骑自行车折腾,找罪受,完全是精神病……此后,潘石屹再叫他骑自行车去逛时,他便拒绝了。

谁知好日子刚刚开始,1990年初,海南经过两年迅猛的大兴土木后,房地产市场跌入了低谷,红砖根本卖不出去,而砖厂每个月的开支却要数万元。到了5月底,两人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可砖厂的销路仍没转机。又坚持了一个多月后,潘石屹只得低价处理了所有的砖瓦,勉强付清了员工的工资。这次打击,让李勇变得很消沉。他坐在地上,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明明知道潘石屹过不了安稳日子,自己为什么要跟着他这样瞎折腾啊?但是,潘石屹却站在砖厂门口和手下的员工一一道别。当最后一个员工走后,他居然泪流满面地痛哭了,可到了晚上,他提着瓶白酒,对李勇说:“老弟,我们今晚一醉解千愁,酒醒后重新开始!”那晚,潘石屹足足喝了8两白酒,醉得一塌糊涂,直到第二天中午才醒来。看到李勇仍在发呆,他说:“老弟,不要伤心了,经历过,失败过,才能成功……

11
可李勇想:你说得轻巧,这次我可亏了1万多元钱,你亏了好几十万哪!谁还敢和你继续折腾啊?当潘石屹再次要他跟自己闯荡时,李勇摇头了,说:“我不愿再过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了,不想再跟你折腾了!”潘石屹见李勇铁心不再闯荡,只得作罢。1990年8月25日,两人在破败的砖厂握了握手,互道珍重后便分道扬镳了。与潘石屹分别后,李勇又去海口的一家建筑工地上干活儿,每月200多元。1993年5月,在建筑工地打工的李勇,在大街上碰到了潘石屹。潘石屹一见到他,便热情地请他到附近一家饭店吃饭。席间,潘石屹告诉李勇,自己和几个合伙人已经贷款500万元,以2000元1平方米的价格买了8栋别墅,准备高价转手卖掉赚钱。李勇一听,顿时说:“潘哥,500万哪!万一亏了,一辈子就完了……”潘石屹却笑道:“老弟,你不必为我担心。我即使失败,也是轰轰烈烈地失败……

12
果然,潘石屹此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3年8月,山西老板韩九吉上门购买别墅,潘石屹开价4000元/平方米,韩九吉嫌房价太高,犹豫了。可再有人上门洽谈时,潘石屹居然开价4100元/平方米……韩九吉坐不住了,以每平方米4000元的价格买了3栋。不久,潘石屹又以每平方米6100元的价格卖了两栋……年底,他来到北京发展,成立了万通公司,生意越做越大。而李勇在海南打了两年工,回到老家结婚生子后,仍然四处打工,养家糊口……一晃十几年过去,两人的差距竟然有了天壤之别!

2007年10月,李勇来到北京建国门外的SOHO工地上做小工。当他听说SOHO的老板是潘石屹时,内心顿时掀起了狂澜:如果一直和潘石屹在一起,自己怎么可能还在工地上卖苦力!本来,他的内心涌起一阵阵的冲动,想去找找昔日的“潘哥”,但不知是出于自卑还是自尊,惭愧还是懊恼,他犹豫再三,最终并没有去见“潘哥”。2008年春节过后,李勇来到广州的一家工地打工,他和拥有300亿元的潘石屹的交情,也只能让他在打工之余独自回忆了。

18年时间,能让潘石屹成为众人瞩目的亿万富翁,也可以仍然把李勇困在工地上打工。接受采访时,李勇感慨地说:“以前,我以为潘石屹的成功很偶然,可现在不这样认为了。因为每当在生活的岔道口,我只图安稳,满足于第二天就明白自己干什么工作,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当初,我还觉得潘石屹每次都是瞎折腾,其实他每次再折腾时,都有了更高的起点,终于折腾成了拥有几百亿的富翁!这就是我跟他的区别呀!”李勇的反思的确有道理,穷人之所以是穷人,是因为穷人贪图安逸,只要能吃着馒头,就不会再奢求蛋糕!而潘石屹的成功,与他“能折腾”息息相关。因为,只有敢于折腾,永远不满足现状,才能赢得机会,才能不断占据更高的人生新起点,获得新的成功!这样的人生虽然充满了动荡与坎坷,但正应了“无限风光在险峰”这句诗,经过磨砺的人生才能大放异彩啊!李勇和潘石屹的人生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落差,其原因难道不在于此吗?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13-5-9 11:25
美国的《企业家》月刊,每期都在目录页上全文登载下面这则“美国企业家协会的信条”: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个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我拒绝用刺激来换取施舍;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宁愿要达到目的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

  我不会拿我的自由与慈善作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物作交易。我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作者: 猪大侠    时间: 2013-5-9 13:40
想起了一句话:在安稳中,寻求不安稳。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13-5-9 16:02
猪大侠 发表于 2013-5-9 13:40
想起了一句话:在安稳中,寻求不安稳。

年轻人不要试图追求安全感,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周遭环境从来都不会有绝对的安全感,如果你觉得安全,很可能暗藏危机。真正的安全感,来自你对自己的信念,是你每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真正的归属感,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对自己命运的把控,因为你最大的对手永远都是自己——李嘉诚。
作者: 猪大侠    时间: 2013-5-9 16:44
回复 会飞的猫 的帖子

和有思想的人交流,收获的不仅仅是思想。谢谢你的好文章!
作者: fwshd    时间: 2013-5-10 14:42
定位,眼界,追求,努力! 谢谢分享好文章!~
作者: laimeng    时间: 2013-5-11 10:51
应该没有那么简单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13-5-11 22:33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猫 于 2013-5-13 11:54 编辑
laimeng 发表于 2013-5-11 10:51
应该没有那么简单

  诚如斯言,没有这么简单的。一言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因为无论什么人,都不喜欢不公平的交换。聪明人懂得遵守公平交换的规矩。

  历史上无数的事例告诉人们:艰苦奋斗必得善果,骄奢淫逸必遭祸端。国家、企业、家庭,古今中外皆莫不如此。嗜欲者,伤身、败德、破家、覆国之本,能绝嗜寡欲则反是。所以“人到无求品自高”,此修身之根本,富强之至道也。亦如美国企业精神的核心和渊源——清教徒精神:“拼命的赚钱,拼命的省钱,拼命的捐钱。”亦如5S管理“持续消灭一切浪费、培养良好习惯”的优秀文化。


  盖天地之道,日中必移,月满必亏,泽满则溢。人之道,泰则骄,逸则奢,骄奢既起,恶则随之,此所以召祸也。福则反是,所以积善得长享也。盖人之性,处艰困之中,莫不惕励恐慎。既得志也,则放逸纵情。故今古豪雄,善始者繁,克终者寡。霸吴者夫差,亡吴者亦夫差也。

  人前显贵,人后受罪。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最可靠的是天助自助者,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在苦难中向上攀爬的人,知道什么叫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方法、手段,让自己得救。处心积虑地去吃苦,是成功者笃信的成功信条之一。

  缺乏行动的人,都有一个坏习惯:喜欢维持现状,拒绝改变自己。
  其实这是一种深具欺骗和自我毁灭效果的坏习惯,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正如人会生老病死一样,没有不变的事物。但因内心的恐惧——对未知的恐惧,很多人抗拒改变,哪怕现状多么不令他满意,他都不敢向前跨出一步。看看那些本该事业有成却一事无成的人,看看那些名成利就的成功人士,我们就会知道成败得失在哪里了。

  每个人在决定一件大事时,心里都会或多或少有些担心、恐惧,都会面对到底要不要做的困扰。但“行动派”会用决心燃起心灵的火花,想出各种办法来完成他们地心愿,更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只要你的失败不成为一种习惯就好。幸运之神眷顾勇者。

  人们之所以感到困难、迷茫、畏惧、失败、矛盾……的时候,基本上都源于自己的无知、懒惰、骄傲、喜欢安逸享受等等。
  无知是恐惧、迷信、忠诚、敬佩之母。知识是光,无知是黑暗。不吸取知识之光,心灵就会被黑暗笼罩,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良药。


  对于许多到发达城市闯荡的打工一族来说,他们常常苦恼于缺少资本。其实相对于资本来说,他们更需要、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学识、见识、胆识和积极行动。如果他们再恐惧失败,他们就将犹疑不决,像蜗牛般缓慢行进,甚至止步于成功之路,而永无出人头地之时。
  重要的是坚信:我就是我最大的资本。我们要用足够的学识、见识、胆识和积极行动,千锤百炼自己的信念,不停地探究迟疑的原因,直到信念取代了怀疑。我们知道,我们自己不相信的事,无法达成;信念是带领我们前进的力量。

  …………

  一管之见,这个话题要讨论的东西多了。




作者: laimeng    时间: 2013-5-12 01:54
他俩是同样的出身吗,一起到深圳打工,不等于最终目标就一样。
作者: pangu_lk    时间: 2013-5-12 11:07
道理不变,恒久的不多。大家互勉。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13-5-12 11:55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猫 于 2013-10-23 07:58 编辑
pangu_lk 发表于 2013-5-12 11:07
道理不变,恒久的不多。大家互勉。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身边的事例,身边的人,身边的书与互联网,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对象。 因为历史常常会惊人的重复着,这个世界太多的人与事,同样在惊人的重复着。

  古代智慧之书《素书六章》说得好:“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历史,往往会惊人的不断重复着。历史上诸多人与事恒久流传的案例著作,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的考验,持续影响着时代浪潮中一代又一代的人,是因为它们有不朽的内在价值,它们就象黑夜中的灯塔,照亮着想要取得成功的勇敢探索者的道路。因为先人们经历了血与火的诸多考验,他们经历了更多的失败,遭遇过更大的困难打击,同时,他们也获得了更大的收获成功,更大的顺利发展。他们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是用许多的苦难血泪、成败喜悲所浓缩而成的精华。
  学习必须从经典开始,我们只有从开始打好坚实的基础,手才能伸向那遥远的天空。

  每当我们在面对人生重大决策畏惧迷茫的时候,我们必须回顾历史与先哲,看看身边的人和事,看看他人是如何讲如何做的,看看自己以前是怎样说的做的,把大量同类型正反案例的成功失败进行对比分辨总结,从而得出成败得失真伪之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一条有助于我们消灭对未来的疑惧之心、建立起坚定信念信心的重要途径。汉王刘邦首席谋臣张良《恢复封建政策的八大正反思辨》的故事,堪称“推古验今,所以不惑”的经典案例。

  但我们为什么常常不满足于自己的财富,却常常满足于自己的智慧?!
  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作者: paris975    时间: 2013-5-12 15:17
好励志
作者: laimeng    时间: 2013-5-13 22:00
潘石屹父子是抗日名将之后,好不好?
不友好的说法:人家拼的是爹
作者: SUE单恋兰    时间: 2013-5-14 09:48
呵呵。。。除了经历,更多的是思想、理想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13-5-14 13:46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猫 于 2013-10-17 20:09 编辑
laimeng 发表于 2013-5-13 22:00
潘石屹父子是抗日名将之后,好不好?
不友好的说法:人家拼的是爹

潘石屹:
http://baike.baidu.com/view/16322.htm
1987年,辞职下海到深圳、海南,后到北京,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


  当你的父母生活在山顶上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脚下;当你的父母生活在山脚下时,注定你不会生活在山顶上。在多数情况下,父母的位置决定了孩子的人生起点。每个人的起点、机会永远都会不平等,但结果却可能平等。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穷、富世袭之说,也永远没有成、败世袭之说,有的只是我奋斗我成功的真理,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决定,而绝非完全由我们的出身决定。在历史上,无论是在政界还是在商界,尤其在商界,白手起家的事例俯拾皆是,他们都曾因贫穷而少有机会,他们却都因奋斗而功成名就。然而,历史上也充斥着富家子弟拥有所有优势,却走向失败的事例。例如飞猫家乡有一个年轻的退伍军人,继承父业,十多年过去,却也走向了衰落,众所周知。

  富家子弟一开始承担了发展优势,却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和发展生存所需要的力量。而出身低贱的人因迫切需要解救自身,便会积极发挥创意和能力,且珍视和谋取各种机会。富家子弟缺乏贫贱之人的那种要拯救自己的野心与知识,也只得祈祷老天爷赐予他成就了。

  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命运的策划师和建筑师。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行动决定,而绝非完全由我们的出身决定。生来贫穷不是我们的过错,死而贫穷才是我们人生的最大憾事。一个人最可怕的是精神文化破产。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让自己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人生如此,企业、国家也是如此。










作者: sliverwolf    时间: 2013-5-28 16:15
人越经历丰富,就变得越胆小了。寻求安逸是人的天性,而安逸恰恰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不必嫉妒别人的成功,做好真正的自己也好。
作者: deau    时间: 2013-5-28 16:55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精僻!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13-5-28 17:59
谢谢sliverwolf兄、deau兄的支持。

sliverwolf兄,最近可准备写哪方面的文章呢?
作者: 北门听雨    时间: 2013-5-29 12:56
无限风光在险峰
作者: jiaabc    时间: 2013-5-29 21:48
思维解析思维解析
作者: jiaabc    时间: 2013-5-29 21:48
思维解析思维解析思维解析
作者: jiaabc    时间: 2013-5-29 21:48
思维解析思维解析思维解析思维解析
作者: jiaabc    时间: 2013-5-29 21:49
思维解析思维解析思维解析思维解析
作者: jiaabc    时间: 2013-5-29 21:49
在那人的指点下
作者: 浓缩的精华    时间: 2013-5-29 23:31
这是真实的呢??
作者: qli    时间: 2013-5-30 11:31
能折腾的人多了,你只是看到了成功的。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13-5-30 11:55
qli 发表于 2013-5-30 11:31
能折腾的人多了,你只是看到了成功的。

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差异是多方面的。用飞猫前面贴子的话来说:“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13-5-30 12:23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猫 于 2013-6-4 21:45 编辑
浓缩的精华 发表于 2013-5-29 23:31
这是真实的呢??

80年代末,潘石屹从国家大机关辞职下海,这容易吗?
那个时期,是一个人们普遍以在国家大机关上班为荣、创业精神普遍缺乏、国营企业多私营企业少、商业处于买方市场的很保守年代。

依据我的个人浅见, 潘石屹多数是他被当时工作生活上的压力、窘境、委屈、不满足于现状……所迫,燃发了自己内在强大的奋斗精神,从而辞职下海闯深圳。谁叫当时深圳的改革开放,闹得全国人声鼎沸呢?

这正是李勇与潘石屹的思想心态、习惯行动在日积月累之下,形成了今天巨大差异的原因所在。如果李勇能深信潘石屹有眼光魄力、有本事,跟着他干,迟早也能发达。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当老大,所以一定要跟对一个人。当然,自身的素质与才能也要能跟得上,这是一个根本的内因要素。自己不行,那什么都是浆糊。无论是领导者还是追随者,都是如此。所以,李勇还是今天的李勇。

潘的今天,也离不开他老婆张欣的功劳。他老婆喝过洋墨水、在美国投行高盛等公司干过。

文章所述,多数应该是真实的,符合逻辑。另外,一些媒体文章,也从不同角度讲叙了潘石屹的这些故事,可作为旁证材料。

mm你年轻,不很相信这些东东,可以理解。一管之见。

作者: bayes0000    时间: 2013-5-30 20:42
其实要做到文中潘石屹那样非常困难,认得懒惰是中天性,也许我们能在大的方向上和选择上克服就非常好了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13-6-1 11:12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猫 于 2013-6-2 11:49 编辑
bayes0000 发表于 2013-5-30 20:42
其实要做到文中潘石屹那样非常困难,认得懒惰是中天性,也许我们能在大的方向上和选择上克服就非常好了

  人们之所以感到困难、迷茫、畏惧、失败、矛盾……的时候,基本上都源于自己的无知、懒惰、骄傲、喜欢安逸享受等等。有多大可能性、必然性挑战、超越这些东东,就有多大可能性、必然性创造自己的人生。
  无知是恐惧、迷信、忠诚、敬佩之母。知识是光,无知是黑暗。不吸取知识之光,心灵就会被黑暗笼罩,知识是治疗恐惧的良药。



  每一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有什么样的言行,未来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果实。因果规律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公正的。

  人生就像鸡蛋,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成长、生命过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我们必须建立起正确有效的、持续改善的文化信念与行动实践的系统体系。抄袭、墨守成规……形成不了持续改善的内因文化。这一切,亦如美国兰德智库创始人弗兰克·科尔伯母(Frank Collbohm)对智库的定义一样:它是一个“思想工厂”,一个有着明确目标、坚定追求、无拘无束、异想天开的“头脑风暴中心”,一个敢于挑战、蔑视和超越一切现有智慧、权威的“战略思想中心”。亦如毛主席的一句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亦如易经的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一言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必得善果,既等又靠、骄奢淫逸必遭祸端。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不积不足以成名;与众同好则靡不成,与众同恶则靡不倾。


  一管之见,请多指正。

作者: 辛壬260    时间: 2013-6-4 10:31
十分受益,万分感谢!
作者: 香咖啡    时间: 2013-6-4 18:35
事在人为,不一样是思想决定不一样的人生
作者: pangu_lk    时间: 2013-6-6 11:09
精神文化破产,很多人,很多时候根本就是没有,何谈破产。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13-6-6 11:32
本帖最后由 会飞的猫 于 2013-10-13 13:01 编辑
pangu_lk 发表于 2013-6-6 11:09
精神文化破产,很多人,很多时候根本就是没有,何谈破产。

同感。

  毛主席常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毛主席选秘书一个重要标准须是“有学问”的。
  唐太宗的用人方针:“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节选自《贞观政要》)

  …………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和预见有什么关系?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所谓预见,不是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在眼前了,这时才预见;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远,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


  …………

  企业要发展,就要有远见;企业越发展,越要有远见。
  企业在发展中能不能有远见,怎么样才能有远见,却是个根本的大问题。毛主席曾说“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没有预见,就没有一切”。

  远见是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规律性来讲的,是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统一。企业发展得越大,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也越多,所以要预见各种不确定的产生及作用。但不确定发展,又受到一定规律的支配,企业发展中面临竞争规律、管理规律、投资规律、决策规律、生产研发规律、品牌规律等等许许多多的规律制约。它们都是企业远见的依据,充分研究各种规律及其作用,才可以看到变化的趋势和方向,就可以作出正确的未来判断。中国企业大多不研究具体经营以外的规律,不研究企业发展规律及经营发展规律的区别,必然时常陷入被动。


  在世界上,忧患意识最强的当属日本,这起源于日本国土狭小、人口众多、资源贫乏、地震海啸频繁……的地缘政治问题。它们的企业很注意研究未来,更具远见性。


  日本二战失败后,忧患意识上至天皇下至老百姓,充满于日本人的心中。有了忧患意识,才会有远见的要求;有了远见的要求,才会有组织执行力的要求;有了组织执行力的要求,才会有利益共享体系与全体总动员……,才会有今天日本经济的崛起、产品美誉全球。



作者: 水自流    时间: 2013-6-7 08:49
独立的思考!
作者: zjbxyz    时间: 2013-6-7 15:36
内心富有,才有安定。
作者: zjbxyz    时间: 2013-6-7 15:37
磨难让人成熟。
作者: yuanqiw886    时间: 2013-6-10 08:24
感触很深呀,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