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33分钟,节税33亿元:一个财务总监的避税之路(连载) [打印本页]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11 18:22
标题: 33分钟,节税33亿元:一个财务总监的避税之路(连载)
本帖最后由 邱庆剑 于 2013-1-30 08:55 编辑

      引子
33
分钟,节税33亿



2012年初冬的一个早晨,税务专家郑仪正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件,某集团公司老板在郑仪一位朋友带领下,急匆匆地走了进来。“不得了!税务局估算了一下,我可能要缴几十亿的税!郑老师,快给我想想办法!”老板开门见山地说。“逃税?”郑仪说,“我可从来不帮人逃税的!”“不是逃税,我是来请你想办法的啊!”老板说。“你们做房地产,赚那么多钱,缴点税有啥嘛!”这可是郑仪的心里话。“缴得心痛!”老板说。真是贪得无厌!道德的血液哪去了?
事情是这样的,这个老板与另一个老板合资成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在市区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修了一座大型商务中心,商务中心三分之一面积出售,三分之一面积划归这个老板(将来出租,不再出售),另三分之一划归另一个老板(将来出租,不再出售)。为了便于讲述,我们称“这个老板”的公司为A公司,“另一个老板”的公司为B公司,称房地产公司为C公司。商务中心共46层(含可出售的地下及附属设施),每层1.5万平方米,共69万平方米。土地是前期取得的,较为便宜,显著拉低了房屋成本。计算土地增值额的各类可扣除项目金额总计32.43亿元(含加计扣除),平均每平方米4700元。销售均价为每平方米1.62万元,总售价111.78亿元。无论是对外销售,还是从C公司“划归”A公司和B公司,都属于销售行为,郑仪粗略估算了一下,几项主要的税款就高达50.14亿元:(1)营业税:111.78亿元×5%=5.59亿元(2)城建税、教育附加费:5.59亿元×(7%+3%)=0.56亿元(3)土地增值税增值额为111.78亿元-32.43亿元=79.35亿元增值率为79.35亿元÷32.43亿元×100%=244.68%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
,则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35%=79.35亿元×60%-32.43亿元×35%=36.26亿元。(4)所得税C公司还有超过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的融资费用、非正常赔偿和损失等计算土地增值额时不能扣除的费用,郑仪计算了一下,如果房屋全部出售或过户到A、B公司,那么税前利润高达30.93亿元,所得税为30.93亿元×25%=7.73亿元。上述几项合计50.14亿元(未考虑契税、印花税等)。
“房子已经卖多少了?”郑仪问老板。“对外的三分之一,都已经卖完了,该划给我和合作方的还没有划,不敢划啊,一过户就是缴税!”老板说。“已经卖了的,我就帮不了你了,帮你就是逃税了。”郑仪说。“那还没卖的呢?还没卖的是大头啊!”老板说。的确是大头,50.14亿元÷3×233.43亿元!“我可以帮你,但有一个条件。”郑仪说。“什么条件?你只管说,能够当面向你这样的大师请教,是我的荣幸啊!”老板说。“你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帮了你,你不能对别人说是我帮的你,因为这个案子太没技术含量了!”郑仪说。“简单?”老板瞪大了眼睛。“内江外江,化整为零……遇湾裁角,逢正抽心……这个,我马上给你省33亿元款!”郑仪说。从老板进郑仪办公室,到郑仪把办法详细地写出来,不到33分钟。那天晚上,朋友打来电话说:“你太神奇了,怎么一下子省了33亿啊?我听你念叨‘遇湾裁,逢正抽心’,这不是都江堰治水原理吗?你倒底使的什么高招啊?”郑仪呵呵一笑:“我使用的‘节税工程’,就是根据都江堰治水原来创造来的!”“节税工程?复杂不?”朋友问。“很简单。”郑仪说,“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很久以前,一个乞丐讨饭的时候遭到一条狗的攻击,这令他惊惧不已,再次去讨饭的时候,他便捡了一个石块放在身上。然而不幸的是,这次他遭到了两条狗的攻击。他虽有一个石块防身,还是被狗咬了。下次讨饭的时候,他便揣了两个石块放在身上。可这次他遭到了三条狗的攻击。再次讨饭的时候,他索性揣了四个石块在身上,这次他恰恰遭到了群狗的攻击,因而仍然是被狗咬了。最后为了有效地对付狗的攻击,他不得不背着一篓子石块去讨饭。后来,有一次乞丐大着胆子放下石块,拿起棍子还击狗
,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三下两下就能将狗打散,既可以打单狗,也可以打群狗。一根棍子胜过无数的石块啊!”“这个故事和节税有什么关系呢?”朋友不解地问。“在这之前,税务专家们创造了很多节税方法,相当于故事中打狗的‘石头’,而节税工程呢,则相当于故事中打狗的‘棍子’。我不过是借用了一根‘棍子’罢了!一根小小的棍子!节税工程很简单,也很好掌握,只要你看得懂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就能够学会节税工程!今天这个案例,的确是太简单了,节税工程还可以用于更为复杂的案例中。”读者看到这里,一定想知道33亿元税款是如何节下来的吧?

   (朋友们,很久没来了。各位好!这是一个连载,演义式故事。能够连载出来的内容,都是比较正统的。希望深入交流的财税方面的朋友,可以加QQ群:289873352。恕不在论坛中讨论不规范的内容。)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12 10:51
第01章  你的工作:避税


1.老板要求:避税超亿元!

某年初春,经过猎头公司的推荐,郑仪到了CF公司工作,该公司是一家大型食品生产销售企业,担任财务总监,年薪80万元。
在食品行业做财务总监,这个薪水已经很可观了,郑仪心里美滋滋的。但是,不出三天,这种感觉就被恐惧替代了。CF公司做了内外两套账,去年实际销售收入36亿元,这个数字反映在内账上,但报给税务部门的外账上只反映了6亿元收入,隐瞒收入高达30亿元,逃税超过1亿元。如此巨额逃税,作为财务负责人,郑仪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弄不好要蹲监狱的!
郑仪了解了一下前几任财务总监的情况,在他之前,CF公司先后招聘过5位财务总监,但没有哪一位任期超过去1年时间。
也许,这些前任们都是看到风险太高,不敢长久呆下去吧,郑仪心里想。80万年薪,他舍不得,他决定找老板谈谈,让老板多缴点税。
“多缴点税?”听了郑仪的建议,老板眼睛都瞪大了,“我现在每年缴税快两千万元了,我已经是我们县上缴税最多的企业了!不能再多缴了!”
郑仪进一步说公司税收风险很高,现在公司已经上规模了,已经完成原始积累了,犯不着再去冒这么大的风险。
“风险?”老板轻轻地哼了一声,显然对这位新来的财务总监颇为不满意,“全中国这么多企业偷税漏税,怎么没看到几家企业被处罚呢?放心,我和税务局的领导是铁哥们儿,出不了事,就是出了,我也摆得平!”
郑仪心里清楚,企业真的出了大税案,就不可能摆平了,那些平日里称兄道弟的铁哥们儿,到时也会和你划清界线。珠峰牛吧,恩威牛吧,刘晓庆牛吧,还不照样被处罚!然而,费了老半天功夫,老板坚持认为不能多缴税了,他说他辛辛苦苦赚的钱,怎么能平白无故地交给政府呢。他这种意识,在老板群中很普遍,很多老板压根儿就认为做生意不该缴税。
“郑总啊,我请你来,是让你帮我节约开支,包括节约税款开支,可不是让你来劝我多缴税的啊,你应该想方设法让我少缴税才对!”
话已至此,郑仪不好再坚持,人家是老板啊!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14 08:49
2.退却,还是前进?

面临巨大的税务风险,郑仪想到过辞职,但80万年薪的确是不小的诱惑。
有没有一种两全之策呢?既能合法节税,又能安安稳稳地拿到80万年薪?
郑仪对纳税筹划相当熟悉,和一流专家相差无几。他把自己掌握的纳税筹划知识在脑子里过滤了一遍又一遍,然而,把所有的筹划手段用上,也远远无法节税上亿元。也许是自己知识有限吧,他到书店里,把能够买到的纳税筹划图书都买了回来,一一钻研,然而,依然大失所望。
纵观专家的筹划手段,有两大问题:要么节税额微乎其微,要么节税需要很多前提条件。
郑仪把自己的苦恼给老婆说了,老婆也是一名会计人员。
“看你那熊样,老板都不怕,你怕什么?要坐牢,他是第一个!”老婆说。看来,80万年薪对老婆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他第一个,可我也不愿意是第二个啊。”他说。
“拿人工资,替人做事,老板叫你偷税,你就得偷,这是你的工作啊!”老婆说。
“这是犯法的工作啊!”
“你想想办法,看有没有合法的节税手段啊,你向来都那么厉害的。”老婆说,一边还悠闲地涂着指甲油哩。
“我都琢磨遍了,现有的办法,没有一个帮得了我。”
“哦——”老婆转过头来,“现有办法不成,你就没想过创造一个办法来?改变历史的人,都是善于创造历史的,老公,你行的!”
创造一个办法?改变历史?郑仪心头一亮,我郑仪就试着来改变一下节税历史!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14 10:19
3.一段石碑

一连很多天,郑仪都想着创造节税方法的问题,连做梦都在想,但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
春天来了,成都平原上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看到万物复苏,而自己脑子里的创造却不见生根发芽,郑仪十分着急。
“看你一天到晚没精没神的,出去走走吧。”星期天上午,老婆跑到书房来,催郑仪出去走动一下。看他周末都埋在书堆里,老婆有些担心。
去哪里呢?
郑仪看看窗外,呀,阳光明媚,真该出去走走了。不管去哪里,出去就行。
他打算走得远一点,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晒晒太阳,继续思考他的创造问题。于是,他开上车,出了城,朝着西南方向漫无目的地慢慢行驶。
行至一个小村边时,他被路边一块断碑吸引住了。自从打算以创造来改变节税历史以来,他特别留意像征着历史的碑啊古迹什么的。
他停下车,走过去。
那块碑上,字迹已不太清楚。但旁边有一块水泥做的矮一些的碑,上面清晰的刻着“成都平原史前遗址(宝墩)”。
宝墩遗址!郑仪激动不已。他似乎感觉到冥冥中有某种力量在帮助他。他对古蜀文明有较多的研究——那是他除税收研究之外的又一个兴趣领域,成都平原上一幕幕古老的场景展现在他的脑海……


作者: cocand456    时间: 2013-1-14 21:13
望更新。。。希望看到下面经曾的内容。。。。
作者: wnh728    时间: 2013-1-15 08:17
高人,真行,谢谢楼主资源共享!!
作者: Antonio_xo    时间: 2013-1-15 08:37
值得研究,先收了
作者: zengw2008    时间: 2013-1-15 08:58
快写下去吧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15 08:58
第02章  鱼凫:古蜀梦想



1.国王有个奇怪的名字

在成都温江区,有多处遗址表明,那里曾经有一个古蜀王国,国王叫鱼凫。
鱼凫?多么奇怪的名字!一个帝王啊,怎么叫一个鸟名?鱼凫,又称鱼鹰,学名“鸬鹚”。这种鸟可以在水中快速游泳,快到能够抓住水里的鱼,它又有双翅,可以在天空中飞翔。多么幸运的一种鸟儿啊!一直以来,郑仪都怀疑古蜀国那个国王本名并不叫鱼凫。鱼凫,只是古蜀人的一种梦想。因为成都平原多水患,有“泽国”、“赤盆”之称,人们梦想像鸟一样在天上飞,像鱼一样在水里游,从而得以生存。
看着石碑,郑仪脑海中首先展现的,是夹杂着树枝、枯草和泥石的浑浊的洪水汹涌着扑向成都平原。随着巨大洪浪而来的,有冲散的茅屋,有淹死的动物,也有淹死的人……洪水是掠夺者,杂物和尸体是被掠夺者,被掠夺者被掠夺后,也成了帮凶,扑向新的被掠夺者。它们所向披靡,树木被连根拔起,野草被泥沙掩埋,动物和人被浪涛吞没,绿色的平原转瞬之间失去了生命的迹象。
这样的掠夺,每年可能会有好几次。在春夏之交,高山积雪融化,雪水汇成山洪,汇入岷江,冲刷而下;在每年多雨的夏天,每一次暴雨,都吹响洪水冲锋的号角;而细雨绵绵的秋天,洪水也时时发威。美丽的成都平原啊,她湿润的气候滋养万物,但她却无力保护这些生命,每两轮掠夺之间,就是一次生命的轮回,没有谁能够长久地休养生息。
如果能够像鱼一样游泳,如果能够像鸟一样飞翔,就不怕这洪水了。鱼凫,这并不算美丽的鸟儿,受到每一个古蜀人羡慕,每一个古蜀人,都渴望自己变成一只鱼凫。
最强大的国王诞生时,因为他战无不胜,人们相信,他就是鱼凫转世,于是,叫他鱼凫王,久之,连国王自己都忘记了自己真实名字。那时,还没有姓氏,更不会有家谱。但是,他们一定有来历……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16 13:46
2.从山上下来

大约5600年前,当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灿烂辉煌时,今四川茂县境内,也生活着一群拥有灿烂文化的先祖,他们的文化被后人称为营盘山文化。
他们在高寒的山区坚守着、繁衍着,但他们也渴望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展现在郑仪脑海的又一幅古老场景是:
一个美丽的春天,古蜀人的一个分支,扛着石斧、石锛、石矛、骨箭等工具和武器,顺着后来被称作岷江的河流向下游走,打算寻找一个更适合生活的地方。
他们的先祖是蚕丛。商朝时期,蚕丛不屈服商朝人的迫害,起兵反抗,但因弱不胜强,蚕丛战死岷山。蚕丛死后,他的臣民分成了两个派别。一派是老年人居多,他们主张继续在原来的地方生活下去,因为祖先们都埋在地下,那是他们的土地他们的根,生不离死不去。另一派以年轻人居多,他们认为人挪活树挪死,他们相信世界上有比家乡更美丽更温暖地的方,这样的地方在太阳升起的方向。两派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年轻人一派开始了他们的迁徒之旅。这支队伍的领头人,叫柏灌,是蚕丛之后的又一个蜀王(都江堰原叫灌县,得名应该和他有关)。
旅途是艰难的,他们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只知道向东走。没有道路,到处都是密布的树木、藤蔓和杂草,是随时可能跳出来吃掉他们的凶猛野兽。他们只有顺着河流前进,才稍微能够通行。
他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捕鱼打猎,一次次遭遇猛兽,有人被猛兽吃掉,有人掉进了湍进的江中,有人摔下了悬崖。但他们没有退却,美好的生活环境,激励着他们。
队伍行进非常缓慢,有时一天也走不了几里路,有时,更是好几天也寸步难行。由春而夏,再由夏而秋,他们几乎绝望了。在一个黑夜,人们在江边驻扎下来,几个头人商量着下一步怎么办。商量的结论是:再往前走三天,如果还是这样的山林,则就地扎根,不再迁徒。
在江涛声、山风和野兽的怪啸中度过一个恐怖的夜晚后,天刚刚蒙蒙亮,人们就起来了。
“山口!山口!”
人们正忙碌着准备早餐时,在河边汲水的一个男人忽然大叫起来,指着江水的下游。
人们顺着他的手指向前望去,哇,果然到了山口!河道在那里变宽、江水在那里变缓,盈盈绿波铺展在平地上——不,是平原,一望无际的平坝子!
人们欢呼起来,跳跃起来!他们可从来没见过如此宽阔如此平坦的坝子啊!
他们看到的,就是川西平原。他们习惯于称平坦的地方为坝子,川西坝子从那时便得名了,直到今天。
走出山口的蜀人并没有远离岷山,因为他们时刻没有忘记复国的梦。然而,在柏灌王的带领下,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征战,他们始终摆不脱商朝人的迫害,于是,他们放弃了复国梦,深入四川盆地,去寻找更美好的家园。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17 08:55
3.宝墩,奔走求生的先民

从山上下来的先民,拉开了被后人称为“宝墩文化”的序幕。这时,时间大约是4500年前。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气候温湿。按理说,应该很适合人类文明的发展。然而,宝墩文化800年,人们却始终扛着石锄、石奔、石铲劳动,没有明显的进步。而在同纬度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古埃及,国家和青铜已经出现,在我国中原地区代表着后人称为“龙山文化”的先民们,也用上了锋利的铜器。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水灾拖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后腿。年年泛滥若干次的水灾,每次都给人们带来灭顶之灾,文明被一次一次毁灭,幸存的人们不得不四处迁徒,寻找可以躲避水灾的地方,或者逃到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高山上去。
宝墩,奔走的文明。
宝墩,奔走求生的先民。
宝墩,一段无法传承的历史。
800年里,先民们在很多地方住过,考古学家们发现的较大的古城,就有6个:宝墩古城,城墙内60万平方米;鱼凫古城,城墙内40万平方米、郫县古城,城墙内31万平方米;紫竹古城,城墙内20万平方米;芒城和下芒城,城墙内各10万平方米。
鱼凫王国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深受水灾之害的先民们,渴望自己能够像鱼一样游泳,像鸟儿一样飞翔。成都平原先民的政治文化中心,由今天成都新津县的宝墩,转移到了今天成都温江区的万春镇鱼凫村。
好在成都平原够大,先民总有可以迁徒的地方。

作者: chemhlc01    时间: 2013-1-17 09:21
这样算都行的啊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18 11:01
4.杜鹃啼血

事实上,鱼凫王并不是最强大的,他有鱼凫之名,却并没有实现水里游天上飞的梦想。
此时,杜宇部落迅速崛起。
那时的四川,还不是天府之国,成都平原,也还称不上物产丰富。相反,一次次洪水的掠夺,反倒让这里生活资源极其缺乏。
人与自然存在矛盾,人与人之间因为生活资源问题也存在尖锐的矛盾。杜宇部落向鱼凫王部落发起了进攻,看起来强大的鱼凫王国土崩瓦解。那一场天昏地暗的战争持续了不到一个月时间,鱼凫王身边最后只剩下了极少一部分誓死保卫他的人。当他带领这些人来到一个叫“湔山”的地方(今都江堰玉垒山),他突然悟道成仙,驾彩云而去。后人因此有了“鱼凫化神”的传说。
杜宇的胜利,致使宝墩文化的政治文化中心又一次转移到了今天的成都西边郫县。杜宇被称为望帝,在郫县,如今还保留多着许多望帝的遗迹。
杜宇最大的功绩,是教育民众务农。在他统治期间,发生了一件奇异的事情:一具尸体从长江下游逆流而上,到成都平原上复活,他就是鳖灵。因为他后来建立了开明的王朝,于是后人用“开明复活”来概括这段历史。当然,复活只是传说,事实上应该是这个人潜入成都平原,一直没被发现,人们知道他时,感觉很突然,于是认为他是复活来的。
鳖灵因为治水有功,被杜宇任命为高官,相当于宰相。
鳖灵的老婆很漂亮。鳖灵外出治水期间,杜宇把他的老婆给抢了。夺人之妻,这还了得?鳖灵因此发动了反杜宇的战争。杜宇被杀了,但他死后仍然记挂着农务,于是化作一只杜鹃,以啼叫来提醒人们耕种,因为天天不停地啼叫,嘴巴都出血了。

作者: 卓行天下    时间: 2013-1-18 13:04
如何避税的,还是没明白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18 17:59
回复 卓行天下 的帖子

故事还长啦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19 14:19
5.三星堆,安身立命的黄土堆

当成都平原进入青铜时代时,政治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现在的广汉南兴镇。那里有三座突兀而起的黄土堆,后人称之为三星堆。
从出土的文物看,三星堆有可能是鱼凫王国的诸多都城之一。先民们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都城?恐怕还是看中了那三个黄土堆。周边是肥沃的土地,可种粮食,可养鱼虾,洪水来时,黄土堆被淹的机率小。
靠三个黄土堆安身立命,足见当时强大的王国其实是多么脆弱。

6.金沙遗梦

斗转星移,时间很快到了3000多年前,三星堆文化接近尾声时,政治文化中心再一次发生转移,三星古城衰落,金沙古城兴起。金沙古城在今天成都的西边金沙村,离三星堆约50公里。
成都共有两个古遗址:金沙和十二桥,两地相距不过几公里。两地应该是差不多同时兴起的。
成都平原多水患,而平原周边多地震。相比之上,水比地震似乎要温柔些,洪水来了,水性好的还有求生的可能,而地震天崩地裂,再强大的人也无能为力。在两大灾面前,先民们选择了远离地震。
这一选择是对的,数千年来,成都平原周边一直处于震动状态,而平原上却安然无恙。美丽的成都平原,就像一个放在水中的盆子,只要不侧翻,摇摇没问题。
然而,水怎么办呢?
洪水汹涌而来,哪怕挟带而来的每一粒泥沙都是金子,又有什么意义呢?金沙古城,最终被金沙淹没。

作者: day520    时间: 2013-1-19 22:25
期待期待
作者: day520    时间: 2013-1-19 22:25
好文章,不错不错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1 09:04
7.巴人引火烧身

相比于蜀人的东奔西跑躲水患,文明一次又一次被淹没,巴人就要幸运得多。巴人住在川东和重庆一带,从商周时期一路走来,他们的历史是连续的,文明发展不曾被斩断。他们的历史,在大约4000年前至秦惠王时期的公元前316年,他们的都城在江州,是今天的重庆渝中区。
川东和重庆,以山为主,水淹不着,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巴文化辉煌灿烂。巴国的字面意思是“大蛇国”,这个“巴”字是象形字,形状就是一条大蛇。但巴国并不像蛇一样冷血和残酷,相反,这个民族充满着浪漫情调,“比翼齐飞”这个成语就来自这个民族,《韩诗外传》卷5载:“南方有鸟;名曰初,比翼而飞,不相得不能举。”
浪漫的基础来自安居乐业,当一个民族生存都成问题时,何来浪漫呢?成都平原在古蜀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可圈点的浪漫事件。
强大的民族,总充溢着扩张的欲望。巴国一直想占有蜀国的土地,但自己能力又有限。于是,他们请求秦惠王出兵攻打蜀国。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率军南下,一举灭了蜀国。前311年,张仪建成都、郫城、临邛三城,成都作为一个城市的历史得以开启。
秦惠王可不是省油的灯,他凭什么听你巴国的。他不仅要灭蜀,还要灭巴。张仪大军灭了蜀国后,顺便就把巴国也消灭了。
巴人真是引火烧身啊!
然而,从历史进步来说,这却是一件大好事。无论是蜀和还是巴,这之前,都没有能够融入汉文化这一大文化圈中。秦惠王灭蜀国和巴国后,设巴、蜀、汉中三郡,统一管理,巴蜀文化得以融入到汉文化圈,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幸运的是,因为秦的统一,李冰才得以以太守身份,入主四川,修建都江堰。

当修建都江堰的盛大场面展现在郑仪脑海时,他激动得跳了起来:“改变历史!李冰就是改变四川历史的人啊!”
是的,李冰改变了四川的历史。都江堰的修建,治服了成都平原的水患,让成都平原有两千多年不间断的文明史,让成都平原上的人们不再东奔西走逃避水患,让四川成为了天府之国,成为了最浪漫的温柔乡,成为了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1 15:39
明天正式讲到都江堰,讲到节税
作者: stacia    时间: 2013-1-21 20:21
真不错。继续关注
作者: 绿蚁快乐    时间: 2013-1-21 23:10
表示强烈关注中,期望楼主更新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2 09:34
第03章  都江堰



1.拜水都江堰

在李冰之前,成都平原不乏人才,他们战天斗地斗洪水,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并且不断在治理水患,也在多个局部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彻底消除水患的,却只有李冰的都江堰。
因为都江堰是创造性的,前所未有的。
想到这里,郑仪激动不已。
在郑仪生活的当今社会,已经有许许多多的纳税筹划专家,他们通过各种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然而,要解决类似于郑仪老板要求的那种隐瞒数十亿元销售收入、节税上亿元的筹划方法,却没有诞生。
郑仪相信两千多年前的李冰能够帮助他。都江堰改变了四川文明发展史,他郑仪,能不能改变企业节税史呢?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余秋雨的文章,郑仪读过一点点,感觉不错,最值得称道的是这两句话,对仗工整,也点到了关键。
第二天一早,郑仪就驱车前往都江堰拜水去了。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2 12:26
写得好辛苦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2 19:17
今天晚上休息一下,不写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3 09:08
2.“太”不能“守”

“少不入川”是四川建好都江堰之后的说法了,因为天府之国山青水秀人也秀,年轻人来了容易沉溺于温柔乡,不务正业。
但在李冰来四川之际,人们的告诫是:“终生不入川”。四川连年水灾,如果你不能水里游天上飞,入川就面临着丢掉小命的风险。
公元前256年,李冰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消息一出,同僚们都为之惋惜。
“那鸟都找不到窝的地方,你能‘太’却不能‘守’啊!”有人嘲笑他。
“李大人,你是得罪了国王陛下吧?不然怎么叫你去那么一个鬼比人多的地方?”有人不解地问。
“老李,到那边了,多造大船啊,有备无患。”有哥们儿为他出点子。
打架离不开亲兄弟,上阵离不了父子兵。这是四川的一句俗语,大概是从李冰时出现的吧。李冰没顾虑那么多,再说王命难违,他卷起铺盖卷,带上儿子二郎,走马上任去了。
一路上,李冰还在回味国王的一句话:“四川最大的问题是水灾,把水灾了了,就一了百了了。”他已经查阅过大量文献,证实了国王的观点。
这水灾,如何去了呢?

作者: Coffee...    时间: 2013-1-23 11:38
初看似乎有些标题党,但仔细思量,才明白邱先生的行文方式,思路比方法更重要,而把想法变成方法付诸实践取得成效,其中的过程应该更为精彩。
思及此处,也打消了迫切想了解邱先生如何在33分钟的完成的节税方案。且泡杯茶,随着先生的行文慢慢的品读、思考。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3 18:02
回复 Coffee... 的帖子

谢谢支持和理解,明天继续哈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4 08:53
3.灵感来自哪里

从成都到都江堰,走高速路就半个小时的车程。郑仪到达都江堰时,赶早市的菜贩们都还没有下班。
他已经来过多次了,但每次都是走马观花,他不是一个乐山乐水的人,不爱旅游,也从来不喜欢仔细地观赏风景。但这次,目的和以往不同,他要仔仔细细看看清楚。把车停在停车场,然后步行上山,直奔他认为观看都江堰工程的最佳地点—— 玉垒山。
当他爬上玉垒山时,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尽收眼底。
两千多年前,岷江从海拔数千米的地方冲下来,冲过宝墩文化第一批先民当时看到的“山口”后,来到海拔不足750米的地方,失去了山峰的束缚,立即撒起野来,像一头狂暴的巨龙,肆无忌惮地吞噬着平原上的生命,也像一个巨人的大巴掌,在平原上轻轻一抹,绿色的平原就满目苍黄。
是李冰,缚住了巨龙;是李冰,训服了巨人。
看着静卧两千多年的分水堤,看着岷江水在鱼嘴处乖乖地分流,郑仪感叹之余,不禁问道:“李冰的灵感来自哪里呢?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位置建水利工程呢?他如何想到把岷江一分为二的呢?”
大禹的父亲鲧的治水策略是“堵”,走的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的思路,修堤坝把水栏住,无奈水太狂野,怎么拦也拦不住,鲧治水失败了。但他不甘心,他从天上偷来一种叫“息壤”的泥土,这种泥土可以自行生长,你水越多,它就长得越高,但息壤还没派上用场,天帝就发怒了,把鲧给处死了。鲧临死前,告诉儿子,一定要治理好洪水。
大禹的治水策略是“导”,治水顺水性,四两拨千斤,你这条狂野的水龙不是想向前冲吗?我让你冲得更快一些。大禹带领人们扩宽河道,改造弯道,把水龙更快速地送入大海。
李冰的策略,既不是“堵”,也不是“导”,而是“分”,把一条巨大的水龙一刀劈为两半。
李冰啊,快告诉我吧,我该如何为老板节税啊?郑仪蹲在山顶,任晨风吹乱自己的头发,一遍一遍念叨着李冰的名字。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4 09:54
把目录先分享给大家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4 09:55
第01章 你的工作:避税
  1.老板要求:避税超亿元!
  2.退却,还是前进?
  3.一段石碑
  第02章 鱼凫:古蜀梦想
  1.国王有个奇怪的名字
  2.从山上下来
  3.宝墩,奔走求生的先民
  4.杜鹃啼血
  5.三星堆,安身立命的黄土堆
  6.金沙遗梦
  7.巴人引火烧身
  第03章 都江堰
  1.拜水都江堰
  2.“太”不能“守”
  3.灵感来自哪里
  4.都江堰
  第04章 “节税工程”的诞生
  1.堵不住,导不了
  2.在最关键的地方下手
  3.捕鱼的灵感:分水
  4.一大一小两条江
  5.遇湾裁角,逢正抽心
  6.深淘滩,低作堰
  7.岁必一修
  8.节税工程
  第05章 “节税工程”应用
  1.第一步 告诉老板:“您必须参与!”
  2.第二步 让老板放心:“绝对安全!”
  3.第三步 “内江外江,化整为零”——让一个企业变成多个企业
  4.第四步 “大江小江,形式并存”——在不同企业之间形成税负“落差”
  5.第五步 “鱼嘴劈江,四六分水”——左右倒手,调节产能
  6.第六步 “深淘低作,飞沙杨金”——价格调节,转移利润
  7.第七步 “遇湾裁角,逢正抽心”——流程优化,控制税负“高点”
  8.第八步 “岁必一修,维护环境”——融洽税企关系
  第06章 奇迹诞生,沃野千里
  1.都江堰的贡献
  2.老板睡得香
  第07章 节税工程方法体系
  1.节税工程与纳税筹划的关系:“1同10不同”
  2.节税工程根本指导思想:治水顺水性,治税顺法规
  3.节税工程方法论:大处着手,小处完善
  4.节税工程两大基石——江分大小,流分上下
  5.节税工程三大手段(1):分江——科学地选择企业组织形式和控制方式
  6.节税工程三大手段(2):“调水”——在地域上或产业上合理布局生产资源和生产能力
  7.节税工程三大手段(3):“裁角”——整合及再造企业经营流程
  8.节税工程实施思路:节税三问
  第08章 小企业怎么办
  1.大中企业两个方面的应用
  2.小企业怎么办
  3.局部“分江”
  4.局部“调水”
  5.局部“裁角”
  第09章 节税工程辅助措施
  1.“水量调节”—— 税基调节法
  2.“落差利用”—— 税率选择法
  3.“打开宝瓶”—— 创造优惠法
  第10章 看懂都江堰,节税上千万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4 11:01
讲清了治水,才讲得清治税。欢迎各位前辈、同行指点啊,互动交流,才能提高
作者: kevin98    时间: 2013-1-24 23:00
还有吗         ?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5 09:05
4.都江堰

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256年左右,距今已有2260多年的悠久历史。
都江堰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神奇的是,枯水期,鱼嘴自动将岷江60%的水引入内江,40%的水排入外江;洪水时,又自动将60%的水排入外江,40%的水引入内江。
飞沙堰是在分水堤坝中后段修建的泄洪道。都江堰建于岷江弯道处,江水至都江堰,含沙量少的表层水流向凹岸,含沙量大的底层水流向凸岸,在凸岸顶托下,洪水冲下来的沙石大部分从外江排走。进入内江的少部分沙石,利用伸向江心的虎头岩的支引、宝瓶口的节制和“离堆”的顶托,将大部分沙石从飞沙堰、人字堤旁的溢洪道排入外江,使宝瓶口引水口和灌区干流免遭泥沙淤塞。
宝瓶口是内江的进水口,形似瓶颈,除了引水,还控制进水流量,既保证了灌溉用水,又防止了过量洪水涌入内江灌区,造成灾害。都江堰能自动调节进入灌区的水量,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成为天府粮仓。
世界古老的著名水利工程中,古巴比伦王国建于幼发拉底河上的纳尔——汉谟拉比渠和古罗马的人工渠道都早已荒废,只有都江堰独步千古,永续利用,长盛不衰。截至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到66.87万公顷,同时,为四川50多个大、中城市和数百家工矿企业提供了工业和生活用水,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
伟大的都江堰啊,我如何才能从你身上获取灵感呢?玉垒山上,郑仪长长地太息……
郑仪的母亲是一个喜欢讲民间的故事的人,郑仪很小的时候,就天天听着母亲讲述望娘滩的凄婉故事:穷家孩子聂龙割草时,拾得一颗宝珠,这个宝珠放进米缸米满,放进钱袋钱满,他和母亲用这些米和钱接济乡民。地主恶霸知道了,带人来抢夺宝珠,聂龙不给,一口把宝珠吞进了肚里。吞下宝珠后,聂龙变得干渴难当,只好趴在岷江边上不停地喝水。母亲把他的脚抓住,不让他掉下去。在喝水过程中,聂龙变成了一条龙,只有母亲抓着的一只脚没有变成龙爪。龙必须生活在水里,聂龙不得不泣别母亲。在狂风暴雨中,聂龙一呼一声雷,一望一个滩,留下二十四个望娘滩。
郑仪出生在四川中江县山区,那里有一条宽大的被称作“人民渠”的水渠绕山而过。枯水季节,郑仪和伙伴们打着赤脚,在渠里飞奔;丰水季节,他和伙伴们光着屁股在渠里游泳,他们被湍急的渠水冲得飞速前进,不时被巨浪掩没。
那时,他知道望娘滩在都江堰,知道“人民渠”里的水来自都江堰。也是从那时起,他对都江堰产生了无限的神往,但第一次目睹都江堰的风采,却在二十多岁,到成都之后。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5 11:49
回复 kevin98 的帖子

还长着啦,敬请慢慢关注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5 13:03
这个稿子,只代表有限的个人水平,请大家指点,帮助我提高
作者: 一里坡龙少    时间: 2013-1-25 14:06
写的太好了,连我这个门外汉都看的津津有味。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5 17:43
回复 一里坡龙少 的帖子

谢谢肯定!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6 08:59
周末休息,休笔啊,笔累了
作者: 红番茄子    时间: 2013-1-26 19:35
卖书的~~~~
作者: zhangyi204    时间: 2013-1-26 20:32
喜欢网购的朋友们,有好东西和大家分享下:我最近加入了一个购物群,都是群主义务从几大可信度极高的电商网站天猫,京东里找出来的(根本不可能骗人的),里面发的链接,商品价格都很低,很多只有1元,几元,都还包邮,连成本都不够,好奇买过几件,居然都有收到货,而且质量也不差。快来加入吧,扣扣(QQ)群号89116572,要输入验证信息“123”, 马上这个群又要满员了,可自由出入的,不好的话退出就是了,还可以看他们的官方网站:http://t.qq.com/linshuhuangogo  里面真的很超值。加入Q群还有更多惊喜。
作者: Coffee...    时间: 2013-1-28 11:06
看了目录,思路大都如此,只看邱先生的具体做法了,另:小企业耐不住那么折腾的,更有兴趣关注先生针对小企业的方案。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8 12:57
第04章  “节税工程”的诞生

1.堵不住,导不了

公元前256年初春,寒意未退,李冰父子就到了四川。
春雪融化,眼看又一洪灾就要来临,李冰一刻也不敢耽搁,当天晚上,就召集当地有名望的人来商议治水策略。
“在山口修一道大堤,把岷江拦住,然后有计划地放水。”有一位长期参与治水的工程师说。
在场很多人附和他的观点。
他说的,是大禹之父鲧的策略:堵。
如果拦得住,高峡出平湖,不仅实用,而且壮美。但哪里拦得住呢?那时可还没有发明钢筋水泥啊。那时修堤坝,用的是石灰浆。
“我的观点是,”又一位长期参与治水的工程师站起来说,“在坝子上挖若干条河流,把水引出盆地。”
依然有很多人附和他的观点。
“依我之见,水为龙王所管辖,我们应该加倍向龙王敬献童男童女!”这时,站起来的一个人,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华阳侯的特别代表。华阳侯是谁?秦王的亲戚。华阳侯根本没把李冰放在眼里,李冰召集的会议,他不可能亲自来,但他的代表,也一言九鼎。
华阳侯代表话语一出,大家沉默了。年年水患,人口本来就少,加倍牺牲童男童女,不是雪上加霜吗?
事实上,李冰清楚,这三种观点都没有可行性。岷江发源于海拔数千的高山,倾泻于海拔700余米的平原,如此大的落差,怎么可能拦得住。疏导虽然是大禹的成功经验,但四川是一个盆地,凿再多的河道,最后还是得汇到一个出口出去,引导之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何况,开明王鳖灵开凿的引水渠已经够多了。至于孝敬龙王,那完全是无稽之谈。
但李冰没有当场否定三位的观点。初来乍到,应该低调。何况,在没有调查研究之前就否定别人,不是他一向的处事风格。
第二天,李冰父子带领众人,沿着江水而上,进行实地考察,现场论证堵与导的可行性。
2000多年后的郑仪,蹲在玉垒山上,仿佛看到了一支考察的队伍,穿着秦时的衣装,蹒跚在江边……
堵不住,导不了。
郑仪所在的企业呢?那么大的规模,生产基地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藏不住;多大的规模应该有多大的产值,也藏不住。藏不住,税就偷不了。
堵不住,导不了,藏不住,偷不了……郑仪不停地念叨着这句话。

作者: 一笑江南    时间: 2013-1-28 15:37
楼主高人,先收藏了细看。
作者: 城堡    时间: 2013-1-28 23:48
写得很好!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9 09:45
2.在最关键的地方下手
   
李冰父子,带领一群幕僚,溯流而上,一路察看着开明王时期的引水工程。
开明王时期的引水渠,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渠首都选在平原上,是哪里有水灾,就在哪里开渠引水。这种方法是治标不治本的,而且时间一长,泥沙於积,水渠就得重新淘挖。
经过多日的步行考察,某一天,一行人来到了玉垒山(当时叫“湔山”,鱼凫王成仙处),那里已经是成都平原冲积扇的顶部。岷江泥沙冲积,造就了成都平原,同时,也给成都平原带来了无尽的水患。
望着从巍巍群山中奔腾而出的岷江水,众人又议论开了。
“这条巨龙,哪里拦得住?”有人说,开始否定“堵”的策略。
“拦得住一时,拦不了长久啊!”又有人说。因为水太多,拦不了多久,就注定决堤而下。
“倾全国财力,也修不了那么高那么结实的堤坝啊!”还有人在说。
“开若干条水渠,把水引到山外去。”有人说。
“这都是坚硬的石头山,凿不开啊!”有人叹息,“再说,引到何处是尽头呢?”
“看来,只有求助于龙王爷啦!”又有人叹息。
“龙王爷?你们谁真正见过龙王爷了?千百年来,我们烧的香进的贡还少吗?龙王爷要是有能耐,早帮我们解决问题了。”这个说话的人,显然是早期无神论者。
众人议论时,李冰一直沉默着,他抬起头,凝视着江水的上游。
这里是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第一关,如果能够在这里将江水制服,岂不是一了百了了?就在这时,李冰心头一亮:天助我也!岷江在这里恰好有一个弯道,这个弯道大大减缓了水流的速度,正是制服它的着力点啊!
李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随行的人,大家讨论一番,都觉得这里是最佳的治水点。但是,怎么治,大家莫衷一是。
两千多年的历史证明,李冰当时的选点是完全正确的。

……郑仪离开玉垒山,沿着水泥路,向怀古亭方向前进。一边走,一边思考着。
企业的经营流程,不也是一条河流吗?治水找最关键的地方,治税也要找最关键的地方啊。郑仪思考着何处是企业治税的关键,思来想去,应该是“税负高点”。
郑仪知道,企业的税收,不是财务人员算出来的,而是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税收不是在销售环节形成的,而是在多个环节形成的。在这些环节当中,有的地方形成得多,是“税负高点”,有的地方形成得少,是“税负低点”。
粗略地说,企业是“采购——生产——销售——再采购……”(如图4-1)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流程。很常见的税负高点常常出在采购环节,对一般纳税人企业来说,如果进项发票取得不足,采购就会成为税负高点。采购、生产、销售三大环节中,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环节,这些小环节的税务高低也不一样。





图4-1 制造企业经营总流程

在税负最高点下手!郑仪兴奋地对自己说。
关于寻找税负高点方法,在《避税:无限接近但不超越》一书中有详细的介绍,那就是节税责任分解,层层落实,比如某个月要节税100万元,把这100万元落实下去,节税潜力最大的地方,自然是税负高点。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29 19:02
图片要怎么才能发上去?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30 10:53
手绘到WORD里的图,复制到这里,怎么就显示不出来呢?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31 08:43
3.捕鱼的灵感:分水

李冰父子一行人在玉垒山附近住了下来,他发誓,不找到治水方法,绝不回府。
一连多日,李冰都闷闷不乐。
为了寻找治水灵感,他常常穿着便装,一个人漫步在岷江边上。他们驻扎的地方,离岷江有大约一公里路,要穿过一片庄稼地。因为年年水患,庄稼地里沟壑纵横,鱼虾成群。在小河沟里捕鱼,比在岷江捕鱼容易多了。虽然鱼小一些,但安全可靠。每天,李冰都能够看到捕鱼的人。
捕鱼的方法,一是用网捕,二是用一种叫“虾箕”(也称“鱼罩”)的竹笼捞,三是把小河上下游拦起来,然后把中间一段的水弄干。
这一天,李冰发现几个农民在小河里捕鱼的方式很特别。他们既不用网,不用虾箕,也不把河拦起来,而是在河心垒一段石块,让大部分水流走,让少部分水流进一个狭长的水道,在狭长水道的尽头,他们放一个竹笼,鱼儿顺流而去,乖乖地就进了笼子。图4-2就是李冰看到的捕鱼示意图。两条粗黑线表示河岸,河床中间不规则的多边形表示石块,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作者: nnmajiang    时间: 2013-1-31 10:23
好文啊,楼主请继续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1-31 17:25
下班了,回来看看我的文章,自恋一下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2-1 11:18
放假了,各位春节快乐!放假期间就不写或写得慢了
作者: papayamud    时间: 2013-2-1 11:36
快点写完啊
作者: 栖息树    时间: 2013-2-1 15:45
期待中,持续期待中,,,
作者: solar621    时间: 2013-2-1 16:59
学习学习,,
作者: ftwy    时间: 2013-2-1 22:09
期待中......
作者: bootama    时间: 2013-2-3 12:09
还没到重点
作者: std    时间: 2013-2-4 14:42
楼主不厚道啊~~~
作者: qianlake    时间: 2013-2-5 14:04
希望楼主快快写完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2-5 22:17
放假了,各位,节后见,春节快乐!
作者: Coffee...    时间: 2013-2-5 23:57
春节快乐!
作者: lenvy    时间: 2013-2-6 14:57
大家新春快乐!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2-7 10:49
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
作者: Mr.Robot    时间: 2013-2-7 22:05
好文章,留个记号。
作者: Mr.Robot    时间: 2013-2-7 22:11
楼主,什么时候出书啊?
作者: nnmajiang    时间: 2013-2-7 23:46
期待啊~~~~~
作者: 刚注册    时间: 2013-2-10 22:46
过年好!期待继续!
作者: xiyouyyf    时间: 2013-2-14 11:03
还是蛮有精彩的地方的!!!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2-16 11:15
图片还是没法发啊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2-16 11:15
“你们一天能捕多少鱼?”李冰问。
“上百斤吧。”一位农民回答道。
“很辛苦吧?”李冰又问。
“不辛苦,把石块垒好,就只管不定时提起竹笼抓鱼就行了。”
“为什么不把河水拦起来呢?”李冰问。
“拦不住啊,水太多了,一会就满起来了。”
拦不住!农民不经意的三个字,重重地点敲击在李冰的脑中。岷江也是拦不住的,何不借用一下他们捕鱼的方法呢?这叫什么方法来着?叫……叫“分”——“中流作堰,分水而治”!
李冰心头豁然开朗!
李冰已经顾不得太守形象了,一路飞跑穿过庄稼地,望临时驻扎地而去。
到了驻地,李冰一头扎进临时书房,挥笔画下农民捕鱼的草图,一边画,一边嘴里念叨着:强大狂放的岷江啊,我要把你一劈两半,看你还如何张狂!他把农夫垒的石块条为“分水堤”。
分水而治的思想从此诞生。两千多年后,一个叫余秋雨的文人,得以用华美的语句描绘李冰的成果:

……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场千年的收伏战。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同样是两千多年后,身为财务总监的郑仪,望着鱼嘴沉思着。
分江而治水患,为什么不可以分企治税呢?对!把一个企业分为两个企业,甚至多个企业!历史不能重演,人的激动心情却如同复印一样重复着。两千多年前李冰挥毫画图,两千多年后,郑仪掏出包里的笔记本和笔,写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分企治税”。
分企如何能够实现治税呢?郑仪再度陷入沉思。流转税和所得税两大主税的基数,是企业的产能,分企达到调节产能的目的,也就调节了税收。想到这里,他又加了几个字,从而有了下面一句话:
“分企治税,调节产能。”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2-16 15:37
上班第一天,有点进入不了状态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2-16 16:01
看这个贴子的朋友,有多少人到过都江堰吧,交流一下
作者: liunianchang    时间: 2013-2-17 22:16
坐等楼主更新
作者: wanbinwei002    时间: 2013-2-18 10:17
我看过数一数二的好贴!!!!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2-19 08:57
4.一大一小两条江

李冰画好草图,召来幕僚商议。
看了草图,大多数人选择了沉默,他们看不出这个草图好在哪里,但又不想得罪新来的太守。
唯有华阳侯的代表,高声嘲笑:“仿效村野农夫,我看李大人真是笨到家了!”
有了一个人的声音,自然就会引出多个人的声音。
“劈开岷江,违背自然规律,怕要遭天遣吧?”有人说。
“这必然破坏风水,破坏龙脉!”还有人说。
李冰静静地等大家说完后,平静地说:“各位的意见都非常好,但我还是请各位回去思考一下我的建议。”
李冰不怨谁,人们之所以不理解,怪不得他们,只怪自己的方案太粗糙,不具备说服力。
众人离去,他再次陷入思考当中。他要完善他的方案。
农民劈开小河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把水引进鱼笼,进而把顺水而来的鱼抓住。他注意到,在农民们垒起石块后,河流并不是均匀地被分为两条,而是一大一小两条,小的那条,一直小到鱼笼的口子那么大。
我们治水的目的,不能把水堵死,或者全部赶跑,水是患,也是宝啊!李冰心里想着,我们应该把岷江分为一大一小两条江,不要的水从大江放走,需要的水从小江引过来。
如何让其中一条变小呢?
李冰凝视着自己画的农民捕鱼草图。
有了!那个竹编的鱼笼,不正像一只宝瓶吗?我们也安放一个宝瓶!
李冰立即铺开地形图,细细地观看着,看哪里可以安放宝瓶。岷江弯弯地过来,又弯弯地远去,哪里合适呢?当他的手指触到玉垒山突向江心的山头时,他想到了办法,并说出声来:“把湔山(注:现玉垒山)切开!江水一旦进了宝瓶口,就是我们可用利用的宝贵水源啦!”
此时,已经是深夜,儿子二郎已经入睡,但他还是忍不住把他叫醒,一起来商量安放宝瓶的事情。
“切开湔山,的确可以形成一个瓶口,但是,”二郎发表自己的看法,“江水如此湍急,天长日久,宝瓶难免被冲坏。”
李冰点点头,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作者: xahawk    时间: 2013-2-21 13:16
回复 邱庆剑 的帖子


非常棒的思路,期待完整..........
作者: bingbo01    时间: 2013-2-21 13:44
留个足迹,占个板凳等更新
作者: 一里坡龙少    时间: 2013-2-21 15:06

作者: sheep204    时间: 2013-2-22 13:37
这明摆着是揭露地产黑幕啊!学习了。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2-25 09:50
父子俩对着地形图,继续仔细地研究起来。
“父亲,你看,我们把你规划的分水堤建在弯道处,江水本来已经变缓了,江水遇到分水堤,速度再放缓一点,到这里,你看,”二郎指着玉垒山前面不远处突出的像虎头的岩石,“这个岩石可以把水向相反的方向档一下,水流继续变缓,如此经过三道变缓后,水的野性就大大降低了!”
“不错不错!”李冰赞赏地看着儿子,“这虎头般的岩石,我们就称它为虎头岩吧!我们要保留它,还要加固它!”
“还有一个问题,”二郎又说,“在洪水季节,如果右边这条江里水量过多时,宝瓶口必然漫溢,形成水灾。”
“漫溢……漫溢……”李冰一边点头,一边重复着儿子的话,忽然,他想到了办法:“水满则溢,这是水的本性,治水须顺水性,我们就让它溢吧!但是,我们不能让它乱溢,得让它按我们的要求溢!”
李冰说着,铺开自己最初的草图,手指按在了“分水堤”的中后腰上说:“在这里,我们给它们准备一个不高不低的堤堰,右边江中水位高时,就从这里溢出,水位低时,就进入宝瓶口!这道堤堰可以起到三大作用:泄洪、排沙和调节水量!我们给他一个名字吧!”
二郎听着父亲的话,脑中出现这么一副场景:金色的河沙,从父亲说的堤堰处飞扬出去,就是像农民扬场时,麦絮飞出去一样。
“叫它飞沙堰吧!”二郎说。
“好!很形象的名字!”李冰边画边说,“但我们还得有一个排沙的出口,当水位低时,飞沙堰起不到排沙的作用。”
“这不是现成的吗?”二郎指着分水堤的尾巴处,“你画的分水堤和江岸之间并没有合拢,还有一条小小的河道,你看,你画得像个‘人’字,我们叫它‘人字堤’。”
紧挨“人字堤”的“溢洪道”,就是当时二郎说的“小小的河道”。
“父亲,你的分水堤可否再往上游移一点?”二郎问。
“为什么?”李冰反问道。
“上游不远处江中,有三个天然的河滩,不正好利用吗?有了它们,可能减轻施工难度。”二郎说。
“我也曾经这么想,”李冰说,“但是,三个河滩排列不规则,不利于分水,要调整难度又大,千百年来它们都没被冲垮,我们又如何动得了它们?我们在下游建分水堤,正好利用它们作天然的屏障,挡一挡江水,让江水变缓,减轻对分水堤的冲击力度。”
(三个河滩现称“河心滩”,见图4-3实景图和图4-5示意图。)


图4-4 都江堰实景图



图4-5 都江堰示意图
二郎想了想,表示赞同。
李冰铺开宣纸,重新绘制他心中的水利工程。至此,都江堰工程总思路出来了。因为紧靠当时名为“湔山”的玉垒山,二郎建议把这项工程称为“湔堰”。
“这里的人们以氐羌人为主,他们称‘堰’为‘堋’,我们入乡随俗吧,称为‘湔堋’!”
父子俩高兴得手舞足蹈。

图4-6 李冰父子水利草图
两千多年后,也有一个人在这里手舞蹈,他就是郑仪。
分企治税,不是简单地把一个企业分为两个或多个企业,而是分为不同大小的企业。大小是什么意思呢?一是资产规模大小,二是不同的企业组形式,比如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有限责任公司和个体经营户。
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其税负是不一样的,彼此存在落差——称之为“税负落差”吧。想到这里,郑仪渐渐觉得找到一定的思路了。
他掏出笔记本,写下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形式多样,大小并存。”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2-25 10:54
这假放的,耽误了更新。各位朋友,帮我想一个书名,就是连载这个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2-27 13:10
5.遇湾裁角,逢正抽心

方案有了,施工却是难上加难。
那时还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也没有钢筋水泥,加之当时的成都平原,人力财力都十分匮乏,中央政府又几乎没有扶持政策。李冰父子望水兴叹,华阳侯更是坐等着看笑话,还四处造谣,扇动老百姓起来反对。
与其说李冰是政治家,倒不说是实干家。看到成都平原连年水患,他下决心要修好“湔堋”。 然而,刚一开始,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第一期工程是切开湔山(玉垒山)。
要是放在当今,切山是很容易的事情,炸药一炸,遂道开挖设备和大型挖掘机器进入,很快就打通了。然而,在当时,哪有这些东西,连火药都还没有发明。
玉垒山千百年来承受岷江冲刷而毫发无损,足见其坚硬。这坚硬品质有利有弊,有利之处在于开凿之后,它依然可以承受江水的冲刷,弊端在于开凿难度太大。
铁锤、铁钎是当时最先进的施工工具。然而,工匠们抢起大锤砸下去,虎口震裂,石头上却只留下一点点痕迹。
那时候,人们已经掌握了热胀冷缩的科学原理,但还没有应用到工程方面。
李冰父子终日思考虑着“切山”之法,甚至梦想着有神仙赐予开山斧。
一个倒春寒降临的日子,李冰早早地起了床。当他走出房门时,发现门前铺地的一块大石头裂开了,很显然是冻裂的。石头传热慢,内外温度不均匀时,就可能发生破裂。凝视着石头,李冰忽然想到了热胀冷缩原理,心头无比兴奋。
在和当地老百姓老工匠一道反复论证后,李冰找到了应用冷胀冷缩的方法。
当地不缺木柴,李冰召集工匠在岩石上堆起木柴猛烧,待岩石烧红时,立即向上面浇水,滚烫的岩石遇到冷水,立即裂开。就这样一冷一热,慢慢地把湔山伸向江心的山头切了下来,被切开的地方因为和主体分开了,被称为“离堆”。离堆之后,开挖了一条新的河道。
第二期大工程是修筑分水堤。按照通常的做法,在河中筑堤,都是抛石头下去。但岷江水流太急,抛下去的石头,大多数被冲走了,折腾许多天,也不见成效,倒是嘲笑此起彼伏,更有人向朝庭打小报告,说李冰劳民伤财胡作非为。
智慧在民间,李冰再一次寻访老百姓,寻找筑堤办法。
当地盛产竹子,老百姓用竹子盖房子,用竹子编制各类家庭用具。有一天中午,李冰来到江边时,看到主人用一个竹筐装着红苕在水中淘洗,水进入竹筐,把红苕洗干净了,却并不把竹筐冲走,因为竹筐有孔,水可以通过。
李冰找到了办法!
他召来当地数十名竹工,让他们把竹子劈开,编成长三丈、宽二尺的大竹笼,装满鹅卵石,然后安排民工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沉入江底。
这一招果然十分见效。竹笼有孔,鹅卵石有缝,对水形成的阻力较小,水可以通过。在重力作用下,大笼子安安稳稳地沉下去。当笼子圈成一道大堤,李冰再叫民工在圈中投入更多的笼子,并填入石头和粘土。大堤很快就修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堤,其实是历史改良过的,当时的大堤要简陋得多,而且需要年年修复。
第三项大工程是飞沙堰,相比之下要容易得多。当时的飞沙堰不是现在的样子,现在是水泥浇的,当时是用装着石头的竹笼堆码而成,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高度——想高一点,就加竹笼,想低一点,就减少竹笼。
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前进,历时8年,湔堋修建完成。李冰父子绝不会想到,根本没有专门进修过水利工程专业的他们,竟然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工程。

两千年后,郑仪作为无数个景仰者之一,拾级而上,往二王庙而去时,他又一次看到了那精辟的对联:“遇湾裁角,逢正抽心。”如图4-7。



图4-7 对联“遇湾裁角,逢正抽心”

因为游人有一种观点,闭目走过去,如果摸到那个“心”字,就能带来好运,因此,那个心字已经被摸褪色,成为白色的了。郑仪却认为,那个“心”本来就是白色的,象征着清白、清正和廉明。
“遇湾裁角”指的是河道有拐弯的地方,一定要根据需要进行修整裁剪,以便让江水流淌的更顺利一些,不会损毁堤坝。“逢正抽心” 是遇到顺直的河段或河道叉沟很多时,应当把河床中间部位淘深一些,达到主流集中的目的,使江水“安流顺轨”,避免泛流毁岸、淹毁农田。通俗地讲,就是把弯的地方拉直,把直的地方挖得更深。
“百丈堤”就是遇湾裁角的典范。它位于岷江右岸(观者面向上游的右手边),上起观音岩,下至内江河口上游,因长百丈而名。它用竹笼装卵石筑成,它的作用是使鱼嘴上游岷江右边的凹岸变成直岸,使江水顺流,以利鱼嘴分水和排沙。洪水期,使主流指向外江,减轻洪水对鱼嘴的冲力;枯水期,使主流指向内江,内江取水量可得到保证。
每次看到这幅对联,郑仪都砰然心动。不过,这一次,他心动的不是这八个字中包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是它们启发了他节税的道理。
企业有“税负高点”,这些高点可以视为“角”,将之裁掉,税负不是就降低了吗?企业同时有“税负低点”。这些低点可以视为“正”,要尽可能淘深,让节税潜力被发掘出来!
郑仪在笔记本上记下了:
“遇湾裁角,逢正抽心。”

作者: Coffee...    时间: 2013-3-1 12:35
本帖最后由 Coffee... 于 2013-3-1 12:39 编辑

"遇湾裁角,逢正抽心"。节税如此,企业成本、费用管理亦如此。普通人看的是”热闹“,有心人看到的是“门道”成功者是把理论落实到实处。
谢谢邱先生的分享,看到这里觉得切入中心思想了。


作者: Coffee...    时间: 2013-3-1 12:37
图片没有显示,请重新编辑一下帖子吧。
作者: zzjlovewln    时间: 2013-3-3 10:18
没看懂,可能是我外行了

作者: day520    时间: 2013-3-4 09:22
谢谢楼主资源共享
作者: day520    时间: 2013-3-4 09:23
谢谢楼主资源共享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3-12 12:56
看着自己写下的这一行字,郑仪进一步对“裁”字进行了分析,这个“裁”不是简单的“裁掉”,而是包含着多层含义:
第一,把一个“角”裁下来,丢弃。
第二,把一个“角”裁下来,让它独立,继续发挥作用,如离堆。
第三,具有“裁剪”之意,像裁衣服的师傅一样,裁出花样来(比如人字堤)。
第四,假设别人已经给我们裁好了一个“角”,我们拿过来(比如虎头岩)拼在我们的企业上,使之成为我们的一个“角”——用在企业上,则相当于收购企业。
如果说都江堰用金刚堤“分水”属于战略层面的考虑的话,那么“裁角”就是战术层面的考虑,战术总是无处不在的。企业节税也一样,“裁”将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战术。

6.深淘滩,低作堰

在“遇湾裁角,逢正抽心”那幅对联不远处,与正对着石级的那面墙相接的右边墙上,有六个大字:“深淘滩,低作堰”。
这六个字,郑仪已经见过多次了,每次看到,他脑海的闪过的,不过是“把河道挖深点,把堤堰高度垒到适当位置”。但这次,他思考着如何从这条经典治水名言,找到治税的方法。
因为是创新,所以不可能事前详细规划。修建都江堰的八年时间,是不断完善的八年时间。“遇湾裁角,逢正抽心”、“深淘滩,低作堰”等治水思想,也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一开始就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施工。
岷江来自山上,一路裹挟着大量的泥沙。分水堤修好了,岷江被一分为二。但不久后,内江就几乎被泥沙填满了,宝瓶口被堵得严严实实的。看来,仅靠飞沙堰和溢洪道,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得靠人力。
为此,李冰父子制定了人力淘沙的策略,内江河段,定期挖淘。但淘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呢?太浅不行,太深了就挖成深潭了。经过多次论证和数年实践,他们确定了最适当的深度,并在那个深度埋下横卧的铁柱,每年淘沙时,挖到铁柱,就不再往下挖。这个铁柱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卧铁”。如图4-8。

作者: hyj136    时间: 2013-3-12 14:31
en...我承认被标题吸引眼球了
作者: 泥土的微笑    时间: 2013-3-14 21:50
好文章,等待出书.这个书名就很有诱惑力了。
作者: chenyanshen    时间: 2013-3-15 14:04
头晕晕啊。。。。
作者: Coffee...    时间: 2013-3-21 18:46
回复 邱庆剑 的帖子

看了裁角的几种思路,我先前的思路有些狭隘了。感谢邱先生的分享。
作者: Coffee...    时间: 2013-4-15 19:09
怎么好久不更新了呢?
作者: day520    时间: 2013-4-22 13:32
值得研究
作者: day520    时间: 2013-4-22 13:32
值得研究
作者: day520    时间: 2013-4-22 13:33
学习了
作者: day520    时间: 2013-4-22 13:36
等等等
作者: day520    时间: 2013-4-22 13:44
学学习下,
作者: chenhongp1588    时间: 2013-4-24 15:38
能否把节税方案写清楚,下面再分析思路,我外行人,头晕.................
作者: 邱庆剑    时间: 2013-4-27 23:34
此书已出版,当当网已上线,当当网搜《避税2:唯一安全的方法》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