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 敦煌思绪——莫高窟 [打印本页]

作者: donghaixuri    时间: 2012-7-4 23:21
标题: 原创 敦煌思绪——莫高窟
到敦煌就是为了看莫高窟,其洞中的壁画、雕塑以及藏经洞5万余件作品的流失,早已听说过多年。
莫高窟有多种类型的洞窟735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据介绍莫高窟的大规模洞窟的建设是在隋、唐时期,在那个时代,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全国人口聚集最多的地方之一,其元宵灯会是当时三个最热闹的灯会之一,另两个是长安和扬州。大量人口的聚集也带来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于是就像兴建各种庙宇一样,在莫高窟是开采洞窟,从成本上看,开采一个洞窟的成本应该比建设一座庙宇要低得多,并且后期的维护成本也低很多,还免去了后期维修、火灾威胁等,这种修建佛窟的方式应该成为当时的首选。
而洞中佛像的建造也是采用木构泥塑的风格,其成本也相对较低。在当时有官府出资修建的大型洞窟,也有钱人投资修建的洞窟,这与内地修建各种庙宇的方式是一样的。
有了洞窟,也有了佛像,一定会有人来烧香拜佛,也一定有相关的僧人来管理和在其中修炼,修炼需要积累各种佛经,还会积累各方僧人交换、馈赠的各类相关字画和书籍等,上千年的积累,其数量也是可观的。
估计到西夏时期,也许是战乱的原因,莫高窟的管理僧人,担心多年积累的这5万多件资料被毁坏,于是利用了一个唐朝时期弟子为纪念师傅而开凿的一个小洞穴,把这5万多件的资料存入其中,并封闭了洞窟,在其壁上画上了西夏时期的壁画。洞中的资料得以保存下来,直到清代才被偶然发现。
想想看,在中原改朝换代的战争中摧毁了多少庙宇,这些庙宇所保存的大部分资料都会被战火毁于一旦,即使不被烧毁,也会在战乱中被抢夺和毁坏,但莫高窟藏经洞的这批资料却由于身处石窟中得以保存,并且石窟中除了泥塑的佛像就是壁画,也不会具有多大的物质价值,因而也避开了战乱的毁坏,最终得以保存至今。
看到莫高窟的壁画,就会想象那些绘制这些壁画的工匠,其实他们可以称为艺术家。但我们几乎看不到对这些工匠的记录,说明在当时这些工匠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他们只是出力干活获得工钱的普通工人。我们很少看到对这些工匠的记载,也不清楚在当时是否会有一个类似的企业性质的组织来承担这些壁画和塑像工程,就像现代的房屋专修施工队一样,当然,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这些施工队的记载。这一点不像日本,据说日本一个最长的企业就是“金刚组”,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他们就负责对各地寺庙的维修,这个企业一直存活到现在。
这似乎也看出中日传统的差距,我们历史记载的都是关于帝王和官员的资料,我们的社会对其他的群体和行业都少有记录,多少个朝代,都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再好的艺术家、科学家、手艺人都是不入流的,不会被他们记录下来。“士、农、工、商”——这是中国社会的等级排列。除了“士”有记录外,其他基本没什么记录,而“农、工、商”形成的组织也不可能记录并留存下来,朝代的变革对这种组织也进行了无情的打击,使这种组织无法延续,大多数的时候都会被新的统治者没收财产,于是组织就消亡了,因此我们不会存在类似于日本“金刚组”的组织延续上千年,因为他们不断的被新的统治者所剥夺。也许这就是中国和日本传统文化上的最大差别。
我们的文化崇尚“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王”就是皇帝,他拥有国家的一切,包括他的所有人民和人民的一切财产,当一个王朝推翻另一个王朝后,新的皇帝就同样拥有了这个国家的一切,一切都是皇帝的,他可以绝对控制,他没有制约,并且他想保证他的既得利益永远保持下去,江山代代都是他们家的。如此反复循环,这样的封建体制最终导致了中华民族的衰落。这种体制不尊重人民,人民只是社会最底层劳动力,他们永远是被剥削的对象,这样的体制如何能够激发民众的创造力,如何让人民能全力以赴呢?
西方的文明为我们带来曙光,平等、自由、公平、正义、民选等为现代文明奠定了基础,如果我们不能从这个层面来理解,我们将永远不能真正的崛起!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