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佛学版精华] 修行与沉迷 [打印本页]

作者: 走走停停    时间: 2004-7-25 10:11
标题: 修行与沉迷

宋太祖送僧:

宋太祖听说南唐后主深信佛教,就选了一个十分善辩的年轻和尚送给他,南唐后主整天和他谈佛论道,越来越器重他,称他是佛爷出世。从此,陷入佛事活动中,不再有心思治理国家和守卫边疆。

有人评论说,这和送西施给夫差有什么差异呢?天下难道只有姿色才能迷惑人?


作者: 弥俭    时间: 2004-7-25 15:54

其实,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的:喜欢它、相信它、沉迷它。

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

因此也就无须加以评说。


作者: 走走停停    时间: 2004-7-25 17:40
以下是引用弥俭在2004-7-25 15:54:03的发言:

其实,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的:喜欢它、相信它、沉迷它。

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

因此也就无须加以评说。

“这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无关。”,世界上的事情怕是没有这么潇洒,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别人,否则我自说自话,你何必来多来这一句呢?

修行的朋友应当明白,为了修行,原来应该给父母丈夫老婆孩子的时间,全给了所谓的大道了。大道无言,得道是你的事情,上当也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损失的人中间你只是其中之一罢了。你的亲人在失去些什么,他们竟然发现他们无力夺回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5 18:01:58编辑过]

作者: 走走停停    时间: 2004-7-25 17:49

或许,有其他的办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5 18:03:21编辑过]

作者: roundtrip    时间: 2004-7-26 01:14

老兄,你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和修行人是不同的.

在你看来最应该珍视的东西,从他的信条来说可能是不重要的,或者说不是最重要的.

家庭\国家对于修行人来说实际都是贪嗔痴漫疑五毒分绕的表现之一,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东西,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佛祖出家前本身就是王位继承人,有妻子有儿子.

所以你如何用世间法来评价出世间法?

如果你真得感觉到人生之苦,你就发愿将有情众生从无明苦海中解脱出来,得清静自在,你也许可以理解.

不过从修行的角度,佛法本身也不应该成为执着,应无我法二执

以上是我猜的,如果有朋友对学佛感兴趣应该去请教合格的师傅.


作者: 走走停停    时间: 2004-7-26 04:00
以下是引用roundtrip在2004-7-26 1:14:02的发言:

老兄,你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和修行人是不同的.

在你看来最应该珍视的东西,从他的信条来说可能是不重要的,或者说不是最重要的.

家庭\国家对于修行人来说实际都是贪嗔痴漫疑五毒分绕的表现之一,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东西,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佛祖出家前本身就是王位继承人,有妻子有儿子.

所以你如何用世间法来评价出世间法?

如果你真得感觉到人生之苦,你就发愿将有情众生从无明苦海中解脱出来,得清静自在,你也许可以理解.

不过从修行的角度,佛法本身也不应该成为执着,应无我法二执

以上是我猜的,如果有朋友对学佛感兴趣应该去请教合格的师傅.

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啊。呵呵。

大家都是半瓶子醋,就在这里晃荡。如果那位修行了一生,到最后得了真谛,而这真谛其实就是要过好尘世的生活,那不是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选择了一种人生观,就要承担其相关的风险。呵呵。


作者: free668    时间: 2004-7-26 09:01

“如果死亡只出现一次,我们就没有机会认识它。但幸运的是,生命就是生死共舞,无常律动。每当我听到山溪奔腾、浪涛拍岸,或自己的心跳声,宛如听到无常的声音。这些改变,这些小死亡,都是我们活生生地在和死亡接触。它们都是死亡的脉搏、死亡的心跳,催促我们放下一切的执著。 因此,让我们在生活中,当下就面对这些改变!这才是为死亡而准备的真正妙方。生命中也许充满着痛苦和难题,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契机,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上接受死亡。一旦我们相信一切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的,我们便无法从改变中学习。   如果无法学习,我们就会变得封闭而执著。执著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无常让我们感到痛苦,即使一切都会改变,我们还是死命地执著。我们害怕放下,事实上是害怕生活,因为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这就是我们拼死拼活去执著的悲剧和嘲讽所在:执著不仅是做不到,反而会带给我们最想要避免的痛苦。   执著背后的动机也许并不坏;希望快乐也并没有错,但我们所执著的东西,本质是执著不了的。西藏人说,「同一只脏手不可能在同样的流水中洗两次」,又说「不管你多么用力,沙中还是挤不出油来。」   确实地体会无常,可以让我们慢慢解脱执著的观念,以及错误的恒常观、盲目的追逐。慢慢的,我们将恍然大悟,我们因为执著不可能执著的东西,而经验到一切痛苦,就其最深层的意义而言,都是没有必要的。开始体会无常,也许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这种经验是如此生疏。但只要我们不断反省,我们的心就会逐渐改变。「放下」变得越来越自然,越来越容易。也许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够让我们的的愚蠢沉没,但我们反省得越多,就越能够发展出放下的观点;那时候,我们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   观照无常本身还不够,你必须在生活中履践,如同医学研究必须兼顾理论与实务,生活也是如此。生活中的实际训练就在此时此地,就在「无常」的实验室中。改变发生的时候,我们学习以一种新的智慧来看待它们;虽然旧习依然发生,但我们本身却会有些不同。整个情况将变得比较轻松、不紧张、不痛苦,甚至于连旧习气对我们虽有影响,都会觉得不像过去那么大。随着每一次的改变,我们会有稍许的体悟,我们对于生活的观点也会变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宽广。”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

学习佛法其实就是学习生活。人生观不是选择的,而是你用心去认知的。跟随你的心,和你的心真诚地对话,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_^


作者: zhms    时间: 2004-7-26 10:15
以下是引用走走停停在2004-7-26 4:00:04的发言:

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啊。呵呵。

大家都是半瓶子醋,就在这里晃荡。如果那位修行了一生,到最后得了真谛,而这真谛其实就是要过好尘世的生活,那不是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选择了一种人生观,就要承担其相关的风险。呵呵。

朝闻道,夕死可矣。

岂有后悔。


作者: astermy    时间: 2004-7-26 16:34

宋太祖为自己的目的,运用了成功的方法;

南唐后主也得了自己该得的;

相没有什么可看的,关键是心念落在何处。


作者: 扬子    时间: 2004-7-26 16:43
标题: [佛学版精华] 修行与沉迷

好一个"深信佛教"的皇帝! 好一个"善辩的和尚" ! 好一个"整天和他道"!

[em05]
作者: 弥俭    时间: 2004-7-27 11:29

走走停停,你的想法有问题:

1、我发言中所指的“你”,是指一个“个体”,一个“沉迷”于某种东西的个体。如果不是你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就是你的心态有问题!

2、说句实话,跟1个人的贴是对他的支持和“抬举”。如果有人不识抬举,那也没有办法!

好自为之!


作者: roundtrip    时间: 2004-7-27 11:47

阿弥陀佛,火烧功德林


作者: 钟声悠扬    时间: 2004-7-27 13:01

能被美色诱惑也不错啊! 嘻嘻.....毕竟西施是美女嘛,我也会希望一直看美女的嘛!

这次沉迷了,下次就放下了嘛.....人生就一次,难得能"痴迷不悟"也是很有韵味的.....

[em02]


作者: 钟声悠扬    时间: 2004-7-27 13:10
以下是引用roundtrip在2004-7-27 11:47:35的发言:

阿弥陀佛,火烧功德林

功德林的素菜还不错哦,烧了就没吃了.....可不要哦!

这里是佛学天地,但我们能不能放下自己心中的"佛理"看看嘛....听听别人的声音啊.....至少从这些话语中可以感觉到每个人不同的经历.....


作者: 钟声悠扬    时间: 2004-7-27 13:22
以下是引用走走停停在2004-7-26 4:00:04的发言:

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啊。呵呵。

(和时间有关系吗? 嘻嘻)

时间的力量可以化解一切......

大家都是半瓶子醋,就在这里晃荡。

我觉得半瓶子才好,都满了,还有什么空间和余地呢?

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是在边缘地带的

如果那位修行了一生,到最后得了真谛,而这真谛其实就是要过好尘世的生活,那不是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如果有这样的人,这样的结果已经是很好了,至少他还能后悔自己的选择,有一次机会发觉自己的愚,上天这么公平,有什么不好.....

选择了一种人生观,就要承担其相关的风险。呵呵。

不选择,也一样承担的.....以后给你讲个真实的故事.....呵呵


作者: 钟声悠扬    时间: 2004-7-27 13:30
以下是引用弥俭在2004-7-27 11:29:37的发言:

走走停停,你的想法有问题:

1、我发言中所指的“你”,是指一个“个体”,一个“沉迷”于某种东西的个体。如果不是你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就是你的心态有问题!

2、说句实话,跟1个人的贴是对他的支持和“抬举”。如果有人不识抬举,那也没有办法!

别这么说好吗? 感觉有些伤人心哦.....我平时也经常会很刻薄的,但就算占了上风,自己心理也不愉快的......

能在这里遇到,也是缘分啊.....

好自为之!

[em10]
作者: 弥俭    时间: 2004-7-27 14:13

我在现实生活中是个非常与人为善的人。

这里的朋友大多数也都是性情中人。

可是竟有人指责跟他贴的人——让他不要跟!不是脑子有毛病,就是心态有问题!

我再也不跟此贴了——以示不屑和抗议!


作者: 钟声悠扬    时间: 2004-7-27 17:03

你就当跟大家的帖子好啦.....又不是只跟他一个人的.....请你吃西瓜....

[em26][em01]
作者: 钟声悠扬    时间: 2004-7-27 17:22
以下是引用free668在2004-7-26 9:01:02的发言:

“如果死亡只出现一次,我们就没有机会认识它。但幸运的是,生命就是生死共舞,无常律动。每当我听到山溪奔腾、浪涛拍岸,或自己的心跳声,宛如听到无常的声音。这些改变,这些小死亡,都是我们活生生地在和死亡接触。它们都是死亡的脉搏、死亡的心跳,催促我们放下一切的执著。 因此,让我们在生活中,当下就面对这些改变!这才是为死亡而准备的真正妙方。生命中也许充满着痛苦和难题,但这些都是成长的契机,可以帮助我们在情感上接受死亡。一旦我们相信一切万物都是恒常不变的,我们便无法从改变中学习。   如果无法学习,我们就会变得封闭而执著。执著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无常让我们感到痛苦,即使一切都会改变,我们还是死命地执著。我们害怕放下,事实上是害怕生活,因为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这就是我们拼死拼活去执著的悲剧和嘲讽所在:执著不仅是做不到,反而会带给我们最想要避免的痛苦。   执著背后的动机也许并不坏;希望快乐也并没有错,但我们所执著的东西,本质是执著不了的。西藏人说,「同一只脏手不可能在同样的流水中洗两次」,又说「不管你多么用力,沙中还是挤不出油来。」   确实地体会无常,可以让我们慢慢解脱执著的观念,以及错误的恒常观、盲目的追逐。慢慢的,我们将恍然大悟,我们因为执著不可能执著的东西,而经验到一切痛苦,就其最深层的意义而言,都是没有必要的。开始体会无常,也许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这种经验是如此生疏。但只要我们不断反省,我们的心就会逐渐改变。「放下」变得越来越自然,越来越容易。也许要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够让我们的的愚蠢沉没,但我们反省得越多,就越能够发展出放下的观点;那时候,我们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就会改变。   观照无常本身还不够,你必须在生活中履践,如同医学研究必须兼顾理论与实务,生活也是如此。生活中的实际训练就在此时此地,就在「无常」的实验室中。改变发生的时候,我们学习以一种新的智慧来看待它们;虽然旧习依然发生,但我们本身却会有些不同。整个情况将变得比较轻松、不紧张、不痛苦,甚至于连旧习气对我们虽有影响,都会觉得不像过去那么大。随着每一次的改变,我们会有稍许的体悟,我们对于生活的观点也会变得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宽广。”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

学习佛法其实就是学习生活。人生观不是选择的,而是你用心去认知的。跟随你的心,和你的心真诚地对话,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_^

我在第一次经历快要死去的时候,唯一的念头就是生,本能的生的渴望!那种感觉和颜色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不信神,也居然在那个时候求神给我力量!

看到人们说来说去,我突然觉得什么都不可说,也无需说!

好在,在这里看到的还是鲜活的人,尽管只是文字交流,还是清晰地感觉到每个人的欲望、怒气、快乐......,既然是人,就摆脱不了自己所想、所观、所感.....


作者: 走走停停    时间: 2004-7-28 01:08
以下是引用弥俭在2004-7-27 11:29:37的发言:

走走停停,你的想法有问题:

1、我发言中所指的“你”,是指一个“个体”,(我说的你又何尝不是?)一个“沉迷”于某种东西的个体。如果不是你的理解能力有问题,就是你的心态有问题!

2、说句实话,跟1个人的贴是对他的支持和“抬举”。如果有人不识抬举,那也没有办法!

好自为之!(呵呵,承蒙抬举,不胜感激。)

以下是引用走走停停在2004-7-26 4:00:04的发言:

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在天边啊。呵呵。

(和时间有关系吗? 嘻嘻)

时间的力量可以化解一切......

或许钟声知道这句话的含意,其他人未必全知道(从其他帖子上拷贝的,我不赞同学佛,不过觉得他说的是有参考价值的。:):
学佛的人都听说过一句话,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 初学佛的人,尤其是禅宗,认为忽然开悟就成功了,故而说佛在眼前。岂知学了更长一些时日,自己仍是黑漆桶一个,不免感觉到此事并非那么简单,故而说佛在大殿。等到学了三年,时间更长了,知道的也更多了,此时方才明白,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如要成功,必须先消掉以往生生世世的恶业,还要随时修功德、修智慧,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 那种情况就好像一个债台高筑的人,忽然发愿要建立宫殿,自己做皇帝以救助天下子民,那么此人必先任劳任怨赚钱还清旧债,再积存余资筹建宫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须用高尚步伐,学习一切学识,充实自己,还要随时助人行善,以获大众的支持,试问此人距离成功,不是比天边还遥远吗?
话又说回来了,既经明白了这些道理,说一尺不如行一寸,一切的一切都在日常的心念和行为上开始,在一举一动中磨炼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修养自己。这些都是眼前事,无怪古人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修,欲要打坐成佛,等于磨砖作镜,那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学习了十年,才真正领悟出来的,所以说学佛十年,佛又在眼前了,眼前任何事都是佛事,能把握住生活中的各样事,就像佛在眼前一样,才是修行之道。
另外,看看佛学大师的一些看法
题四:由“佛是干屎橛”看佛的虚拟性http://qlcs.nease.net/lyf/lyf045.htm   读南宗顿教的机锋公案故事,觉得其中好些明显表达出对佛教的否定态度来。譬如云门宗的文偃(第148页)的一些机锋,就很是明显:   其一,有人问他“如何是佛?”他说“佛是干屎橛。”   其二,对于参禅修持,他说“除却着衣吃饭,屙屎送尿,更有甚么事?无端起得如许多般妄想作什么!”   此二例正好体现出文偃的两个态度,一个是所传的有关佛的故事如果你信他,就会越想越神秘,成了无所不在救苦救难的神;如果你不信他,那他就什么也不是了,鄙视他为干屎橛也无妨(这与“丹霞烧木佛”有异曲同工之妙)——这证明文偃看清了佛教的本质就是崇拜追随者不断随心所欲进行编造美化的主观虚象。另一个则认为你正常地生活就是最正确的人生之道,所谓的佛教,正是“无端起得如许多般妄想”,搞得人又是要受戒出家,又是要食素诵经,用诸多违背人性自由原则的繁文缛节来自虐和虐他,仔细想一想,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呀。   读这些,又让我想起百丈怀海的话(第132页):“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所以要“一切诸法并皆放却,莫记、莫忆、莫缘、莫念”。不思不想,浑浑噩噩,这是乡野不学之人自然具备的,还有必要花那么大的工夫通过皈依这经义繁多、宗派庞杂的佛教来求取吗?   还有黄龙派的慧南,其言论就更为离奇了,譬如“拂子跛跳上三十三天,扭脱帝释鼻孔,驴唇先生拊掌大笑道:‘尽十方世界觅个识好恶的人,万中无一。’”(第150页)张中行说这是“有胡扯的意味”,但我不这么认为。表面上看去,似是不着边际,可是如果留意的话,言者岂不是在嘲笑众多意痴于佛法之人不知此法之虚妄的本质,他又不便说破了自打饭碗,故尔才如此云山雾罩,牛唇不对马嘴地以诳语进行暗示;但是对于痴迷者来说,却以为是遇见高人了,更感到所言之高深莫测,再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测,著文进行传播。相比之下,倒不如像文偃那样坦诚直言的好!   像如此意味的机锋公案,还有很多,这里只是撷取几例,用以佐证我的一些感觉,而张中行在文中的一段话,则更是给了我有力的证明:“宋以后,禅宗更成为强弩之末。这并不是因为徒众少,而是因为生活越来越世俗化。佛教的本旨是出世法,生活离世俗近,当然就离教义远了。一种宗教,因信受奉行难而降低要求,甚至改变旨趣,不管用怎样的言辞回护,衰微以至消亡的危险总是难免的。”(第151页)   要我说,文偃、怀海等法师所传达的教义意趣的本意,就是在否定荒唐虚假的出世法的不可行性。

以下是引用钟声悠扬在2004-7-27 13:01:43的发言:

能被美色诱惑也不错啊! 嘻嘻.....毕竟西施是美女嘛,我也会希望一直看美女的嘛!

这次沉迷了,下次就放下了嘛.....人生就一次,难得能"痴迷不悟"也是很有韵味的.....

[em02]

到这个论坛上,是因为一个老朋友开始和我谈佛了。我觉得他那样的人学佛是浪费时间,浪费人才,对他的家庭也不利、对于咱们中华民族也不负责任(这个话基本上对诸位都合适)。所以贴这么个帖子。

看了钟声这个帖子,咱也来个顿悟。祝各位早证佛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8 1:39:57编辑过]

作者: roundtrip    时间: 2004-7-28 11:44

学佛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

绝对谈不上对民族不负责任的吧

真正学佛的都是要靠机缘的,绝大多数人新鲜两天也就那样了,能行点善法也好.

所以老兄也不必劝人不要学佛,不是发大心有大勇力的人是不可能坚持下去的(比如象我一样,接触了两年了还没受皈依当居士,当然也许机缘还未到).

我在八大处遇到一位老修行,说我慧力不足.想想也是,以前认识的有些朋友都出家了,那就是有正信开始下大决心大牺牲了.

如果一个人没有佛缘,学学也就淡了,从小出家的藏族喇嘛还有还俗的呢.

另外,现在的末法世界禅宗法门已经很难有足够的接引了,因为上上根器太罕见了.所以很多禅门高僧都提倡禅净双修,禅密双修,也强调读经持戒了,这可是以前的公案里所不见的.所以说,:“宋以后,禅宗更成为强弩之末。这并不是因为徒众少,而是因为生活越来越世俗化。佛教的本旨是出世法,生活离世俗近,当然就离教义远了。一种宗教,因信受奉行难而降低要求,甚至改变旨趣,不管用怎样的言辞回护,衰微以至消亡的危险总是难免的。”这段话的作者并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只是佛学研究者而已.大多数佛学研究者都在某种程度上误导别人,因为他们没有体悟佛法的真意,仅仅从表象上来分析问题.把佛法当做宗教就说明他不了解.这就是为什么说学佛别象苏东坡吧

就好象你在大街上看见一个人光着身子,你会不会很吃惊?但如果你在浴室或者画室里看见,你会吃惊吗?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我想说明境界的问题.

光从表象上看,那佛法和fl功还很象呢.不明白的人都会以为这不都是劝人迷信吗?不都有佛吗?而且还说法轮.


作者: roundtrip    时间: 2004-7-28 11:57

如果说佛法就是出世间法,恐怕也不太确切.至少书上不是这么说的.

大乘菩萨行者就是要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佛法也是世出世间法尽皆完备的大智慧.出世间法比世间法难的多,出世间法了悟了世间法还用说吗?

佛法的目的在于了悟烦恼(这是我说的,不太确切),战胜自己(无我无法了,还不是战胜了自己吗)

大家一说佛法就想起抛妻弃子,躲进深山去修行.这只是手段的一种或者说一个阶段吧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很多虔诚的居士都事业有成.弘扬佛法的阿育王和松赞干布都是统一印度和西藏的转轮圣王.

不问世事不是大乘行者


作者: 走走停停    时间: 2004-7-28 12:00
以下是引用roundtrip在2004-7-28 11:44:32的发言:

学佛的人毕竟是少之又少

绝对谈不上对民族不负责任的吧

误解了,这里的人都比较优秀,这样优秀的人都学佛去了,对于民族不利,是一个损失啊。

真正学佛的都是要靠机缘的,绝大多数人新鲜两天也就那样了,能行点善法也好.

所以老兄也不必劝人不要学佛,不是发大心有大勇力的人是不可能坚持下去的(比如象我一样,接触了两年了还没受皈依当居士,当然也许机缘还未到).

恭喜恭喜,佛法只在自己内心去求。皈依出家都是面子功夫。搞不好就着了别人的道。

我在八大处遇到一位老修行,说我慧力不足.想想也是,以前认识的有些朋友都出家了,那就是有正信开始下大决心大牺牲了.

可怜,可怜。人怎么这么容易受别人的骗呢?

如果一个人没有佛缘,学学也就淡了,从小出家的藏族喇嘛还有还俗的呢.

另外,现在的末法世界禅宗法门已经很难有足够的接引了,因为上上根器太罕见了.所以很多禅门高僧都提倡禅净双修,禅密双修,也强调读经持戒了,这可是以前的公案里所不见的.所以说,:“宋以后,禅宗更成为强弩之末。这并不是因为徒众少,而是因为生活越来越世俗化。佛教的本旨是出世法,生活离世俗近,当然就离教义远了。一种宗教,因信受奉行难而降低要求,甚至改变旨趣,不管用怎样的言辞回护,衰微以至消亡的危险总是难免的。”这段话的作者并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只是佛学研究者而已.大多数佛学研究者都在某种程度上误导别人,因为他们没有体悟佛法的真意,仅仅从表象上来分析问题.把佛法当做宗教就说明他不了解.这就是为什么说学佛别象苏东坡吧

就好象你在大街上看见一个人光着身子,你会不会很吃惊?但如果你在浴室或者画室里看见,你会吃惊吗?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我想说明境界的问题.

现在,在大街上看到有人光着身子,我绝对不会吃惊。不过看到那些穿袈沙、乘出租、打手机、做法事的和尚,我实在是吃惊不小。呵呵!


作者: 钟声悠扬    时间: 2004-7-28 17:35
以下是引用roundtrip在2004-7-28 11:57:06的发言: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很多虔诚的居士都事业有成.弘扬佛法的阿育王和松赞干布都是统一印度和西藏的转轮圣王.

关于他的故事我看过一些!爱恨之间的了悟!


作者: 钟声悠扬    时间: 2004-7-28 17:41

爱....爱.....爱.......爱.......

所有源于爱......

[em23][em23][em23][em23][em23][em29][em37][em38][em39]
作者: 走走停停    时间: 2004-7-28 20:31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他的祖父,就是孔雀王朝的建立者旃陀罗笈多。   公元前325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从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设立了总督,留下了一支军队。这时,旃陀罗笈多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组织了一支军队,赶走了马其顿军队。随后,他又推翻了难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由于他出身在一个养孔雀的家族,因此,后来人们把旃陀罗笈多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   阿育王的父亲是帝国的第二代国王宾头沙罗。阿育王只是宾头沙罗王众多王子中的一个。他从小就特别崇敬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喜欢听佛祖如何经过许多肉体和内心的痛苦终于成佛的故事。他对他的兄弟们说:佛教可以教人消灭个人欲望,使人安分守已,这对治理国家很有用处。   公元前273年,宾头沙罗王病逝。不久,为了夺取王位,王子和公主们进行了残酷的内战,其中最为激烈的是阿育王和长兄之间的战争。在这场争夺王位的斗争中,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最后,阿育王夺取了王位,但直到称王后的第4年,阿育王才举行正式的登极典礼(灌顶信仰式)。   阿育王即位后,就追随祖父旃陀罗笈多的事业,开始向外扩张。他曾征服过湿婆萨国,但最大规模的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羯陵伽是孟加拉湾沿岸的一个强国,拥有步兵6万,骑兵1万,战象几百头。这个国家不仅在军事上很强大,而且由于海外贸易发达,在经济上也很富庶,这就引起了阿育王的注目。在他举行登极典礼后的第八年(约公元前262年)开始向羯陵伽大举进犯。最后羯陵伽国被他征服,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   羯陵伽战争对阿育王影响极大。在羯陵伽战争结束不久,阿育王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进行了多次的长谈。最后,在他的感召下,皈依了佛教,成了一名虔诚的教徒。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他曾经发布过一个敕令,在敕令中他说:他对羯陵伽人民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感到深切的忧虑和悔恨。”后来他又一次向全国的人民宣布:“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将是“法的声音”。今后代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法,从此以后,他将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而是宣扬佛法的高僧。   阿育王所说的“法”,就是以佛教的伦理道德观为基础,强调仁慈的实践和虔诚的思想。他认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信仰佛法,重要的在于行动。一个人能否向善,不是看他参加了多少次佛教的仪式,而是看他在每一件事情上是否能按照佛法去做。   阿育王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以家庭作为人生的基点,首先在家庭中体现他所说的那些道德。主要是要服从父亲,尊崇老师和长辈;对亲朋好友要慷慨和友好;对待仆人和贫苦的人要乐善好施;对待动物要仁慈,不能滥杀。   阿育王首先以身做则。他宣布在全国废除斗兽之类的血腥娱乐,不充许用动物做杀生祭礼,在宫庭里对王公大臣们喜欢的狩猎游戏也加以限制。   阿育王不久又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下令在王宫和印度各地树立石柱,开凿石壁,将他的诏令刊刻在上面。他还召集了全国的一大批佛教高僧,编纂整理佛教经典,在各地修建了许多佛教寺院和佛塔。   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印度公主在去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传教时,不仅带去了许多僧侣和佛典,还带去了一枝神圣的菩提树的树枝,并亲自种植在锡兰,这棵菩提树在锡兰一直生长到今天。   经过一番宣传和使节往来,佛教不仅传遍了锡兰,而且很快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缅甸、中国和世界各地。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印度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历史著作里,他被称为“伟大的阿育王”。印度的孔雀王朝也成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帝国。就连我国的宁波,还曾经有过阿育王寺,说明阿育王在中国也是有影响的。   佛教的创始当然应该归功于释迦牟尼,但它的大规模的传播,则要归功于阿育王。

我不知道大家看了这个帖子有什么感想,我自己觉得,阿育王的所作所为更多的是还他自己的内疚后悔有关系。佛教为手握屠刀的政治家提供了一个极佳的避难场所。然而未必是现代人所必需的啊。 至于阿育王和松赞干布信奉佛教。这个我就不想多评论了,反正古时候99%要信一点什么教。这个是科学不发达的时候的必然。我实在看不出科学昌明的现代,再去信奉佛教的必要。不过我也相信仍然会有大批的人信奉佛教,并且其中不乏优秀才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8 20:38:39编辑过]

作者: 走走停停    时间: 2004-7-28 20:41

【阿育王的故事】半个庵摩勒,最后施天下   阿育王共有十一个儿子,立三波提为太子继承皇位。晚年阿育王卧病在床,自知不久人世,对三宝的施舍之心更为强烈,一次又一次将皇宫中的金银珍宝施舍给寺院僧侣。众臣对太子三波提说:“看来大王将要命终了,不能让大王再这样施舍下去,不然国库要空竭了,今后你靠什么来治理国家?”太子答应不再让父王把宫中的东西拿出去。

  阿育王见大臣不肯再替自己向寺僧施舍宫中财宝,就把自己吃饭用的金器送给了鸡园寺。太子见状,叫伺者换用银器给阿育王送饭。阿育王吃完饭,将银器也送给了寺院。太子又令人换铜器。结果阿育王将铜器也施舍掉了。太子得知后,令伺者再换瓦器。阿育王心里很难过,令伺者把众臣叫到跟前,手里拿着吃剩半只的庵摩勒果,眼中噙泪,问大家:“你们说说,谁是天下的主子?”众臣齐声回答:“当然是您大王啦。”

  阿育王摇了摇头,说出一首偈语:

汝等护我心,何假虚妄语, 我今坐王位,不覆得自在。 庵摩勒半果,今在于我手, 此即是我物,于是得自在。 呜呼尊富贵,可厌可弃舍, 先领阎浮提,今一旦贫至, 如恒河驰流,一逝而不返。 富贵亦复然,逝者不覆还。

  群臣没什么话好说,皆沉默不语。

由此看来,阿育王的佛教推广也不是非常顺利,至少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认同他。


作者: roundtrip    时间: 2004-7-28 22:25

恭喜恭喜,老兄智慧过人,多闻广识.

不过,科学与学佛并不矛盾.所谓的科学并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烦恼,那么多的大科学家都信仰宗教(别让我举例子,呵呵).

本人也是生在红旗下,受唯物主义教育长大,科学知识以世俗方法衡量还不算太少,国内著名大学工学硕士,一般还不至于没有道理的情况下就盲目进入另一体系.

所谓科学不能回答你为什么会有烦恼,你如何解脱烦恼.不少佛教网站上也有科学家写的关于佛教的文章.

回忆一下,我们所谓的科学如何?它建筑在一些所谓公理之上,而这些公理不证自明.然后由这些公理经过逻辑推演或者实验验证,就成了科学.这些公理在所有时间空间或者其他情况下都站的住脚吗?我们的逻辑推导方法足够完备吗?我们的实验手段足够充分吗?如果不,那么我们的所谓科学就不适用于所有领域,不能作为衡量一切的准绳.

最开始牛顿三定律还被认为是真理呢,最后发现相对论也是真理.

所以根据所谓科学就判定佛的教导非科学,本身就不是科学的态度.很可能佛的教导就是关于人关于宇宙的科学.

现代科学比过去发达多了,可是信仰宗教的人中外都不少.佛教现在在西方国家就比以前多多了.中国就更不用说了,想想多少人练法轮功吧.就是为了让人别信邪教的目的,也应该让人多闻正法,可以大胆怀疑嘛.

老兄可能看见有出家人打手机打车等等我也见过,也可能有人不收戒律等等.但是你不能否认这个世界上还有不少为了众生成佛的坚定的修行人存在.

阿育王推行佛教不顺利,还好道心并不退转.

阿弥陀佛.

如果你认为学佛不好,但恳请还是不要劝别人不学佛的好吧

请三思.


作者: 走走停停    时间: 2004-7-28 22:52
以下是引用roundtrip在2004-7-28 22:25:27的发言:

本人也是生在红旗下,受唯物主义教育长大,科学知识以世俗方法衡量还不算太少,国内著名大学工学硕士,一般还不至于没有道理的情况下就盲目进入另一体系.

你已经不是我遇到的第一个信佛的硕士了。我也碰到过著名大学的博士、硕士。这个不怪科学,只怪我们的教育体制。楞是把科学教到这么个僵化的地步。唉唉!

你的其他论点我不敢苟同,不过实在没有辩论的必要。因为我同意你的以下观点:

如果你认为学佛不好,但恳请还是不要劝别人不学佛的好吧

其实我的这些帖子你也看到了,都是劝大家不要着了歪门邪道。其实佛教界也是鱼龙混杂的,大家找那个师父,信那个门派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可不慎啊。你是个硕士,应当知道跟错了一个导师将是怎样的结果,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请三思.

论坛里面的一个密宗的帖子还是我这个局外人请你们的版主删掉的,这个让我很失望。其实,可以这么说吧,如果允许宣传密宗、奥修之类的帖子存在,那么你们这个论坛其实是比较失败的,因为如果一桌酒席中珍馐和毒药混在一起的话,会伤害很多人。别人因为你们这个论坛的知名度到你这里来,看到的却是精神垃圾,太不尊重人了。其实哪些歪门邪道还是比较好识别的。不要为了论坛的人气,而允许那些毒品存在吧。这个请你们三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28 23:03:14编辑过]

作者: 陌上花开    时间: 2004-7-29 00:59

虔诚不是说就不明白鱼龙混杂,一个论坛出现一些不同声音不是说就失败--只有一种声音或者才是失败.

密宗的帖不是有人出来反驳吗?为什么说版主允许"毒品'存在是为了"人气"呢? 呵呵....

别人因为你们这个论坛的知名度到你这里来,看到的却是精神垃圾,太不尊重人了。 ==>尊重,也有人理解为尊重所有人的判断能力,不存太切的心去代别人判断...有人出来辩驳批判后,自然更不必删了吧?  


作者: 陌上花开    时间: 2004-7-29 01:00
以下是引用扬子在2004-7-26 16:43:06的发言:

好一个"深信佛教"的皇帝! 好一个"善辩的和尚" ! 好一个"整天和他道"!

[em05]
[em07][em07][em10] 有意思! 好三个"好一个" ![em06][em06][em06]
作者: 陌上花开    时间: 2004-7-29 01:03
并且我想提醒大家一下,这个版好像叫"佛学版" , 不叫"佛教版"...信与学,区别老大的哦![em08]
作者: roundtrip    时间: 2004-7-30 01:00

走走兄赤子之心殷殷可见

其实我平常去别的论坛学习佛教,在栖息谷主要是到管理论坛.

我个人不认为这里是佛学论坛,就象老兄的批评,五花八门的.但我不是版主,不能删帖,所以我想尽力去发表我所以为的正见来作一些影响,否则大家很容易以为这里的东西都是佛教所说的内容.

多谢老兄的指教(特盼望老兄向佛之心永不退转,呵呵)


作者: 陌上行者    时间: 2004-8-6 01:20
以下是引用钟声悠扬在2004-7-27 17:22:19的发言:

我在第一次经历快要死去的时候,唯一的念头就是生,本能的生的渴望!那种感觉和颜色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不信神,也居然在那个时候求神给我力量!

看到人们说来说去,我突然觉得什么都不可说,也无需说!

好在,在这里看到的还是鲜活的人,尽管只是文字交流,还是清晰地感觉到每个人的欲望、怒气、快乐......,既然是人,就摆脱不了自己所想、所观、所感.....

钟声悠扬:

潜水很久,一直关注你的文章,没想到你经历过死亡

[em42]
作者: 钟声悠扬    时间: 2004-8-6 12:54

谢谢关注!

小时候的事情!让家里人也吃了不少苦!

小时候我还和爸爸说:我肯定或不到40岁的!

呵呵!现在看来嘛,70岁总没问题的吧,嘻嘻.......

[em01]
作者: 素位而行    时间: 2004-8-8 13:37

南顿北悟,好多事情是学不会的,特别象宗教这样神秘的文化。

[em05][em05][em05]
作者: 走走停停    时间: 2004-9-3 22:32
以下是引用roundtrip在2004-7-30 1:00:06的发言:

走走兄赤子之心殷殷可见

其实我平常去别的论坛学习佛教,在栖息谷主要是到管理论坛.

我个人不认为这里是佛学论坛,就象老兄的批评,五花八门的.但我不是版主,不能删帖,所以我想尽力去发表我所以为的正见来作一些影响,否则大家很容易以为这里的东西都是佛教所说的内容.

多谢老兄的指教(特盼望老兄向佛之心永不退转,呵呵)

1、还好你不是版主,所以别人还有一点发言的空间,如果你做版主,党同伐异,日月无光啊,呵呵。其实,大多数网站是很民主的,只要心平气和讲道理,为什么要去删帖子呢。呵呵。

2、出家人不打诳语,学佛的人也不应该说谎吧。“特盼望老兄向佛之心永不退转”,我不知道自己哪里体现出一点向佛之心,又何来永不退转。这种官腔,学佛的人也学会了?!


作者: roundtrip    时间: 2004-9-3 22:48

如果这里叫佛学版,我个人以为还是应该多介绍佛教的见解,最起码从世间法的角度至少还要尊重别人的信仰

我理解错误,以为老兄以前学过佛的,特此改正


作者: 走走停停    时间: 2004-9-4 09:49
以下是引用roundtrip在2004-9-3 22:48:15的发言:

如果这里叫佛学版,我个人以为还是应该多介绍佛教的见解,最起码从世间法的角度至少还要尊重别人的信仰

我理解错误,以为老兄以前学过佛的,特此改正

这里毕竟不是寺庙,因此我以宪法赋予我的权利,在这里维护无神论信仰。呵呵,没有错吧。毕竟到这里的不都是佛教徒。


作者: roundtrip    时间: 2004-9-4 22:20

可能是我理解错误,我以为佛学版存在的目的是介绍或者讨论佛教学说.

我可没有改变别人无神论信仰的意思,纯属误会.


作者: 偶买噶的    时间: 2004-9-5 09:58
以下是引用扬子在2004-7-26 16:43:06的发言:

好一个"深信佛教"的皇帝! 好一个"善辩的和尚" ! 好一个"整天和他道"!

[em05]

好一个半截话!

其实,多数人的信仰也就到此为止。这是“噶的”也没有办法的事。


作者: 走走停停    时间: 2004-9-8 11:58
以下是引用roundtrip在2004-9-4 22:20:01的发言:

可能是我理解错误,我以为佛学版存在的目的是介绍或者讨论佛教学说.

我可没有改变别人无神论信仰的意思,纯属误会.

其实,谁信仰什么完全是非常自我的事情,不过各有信仰的人们凑在一块,难免就会相互交流交流,大家维护自己的信仰也好,宣传自己的信仰也好,都在情理之中。

讨论讨论,交流交流。能够把事情看全面一点,分析能力增加一点。这些能力,不管信仰什么都是需要的。不是吗?


作者: 扬子    时间: 2004-10-23 09:29
我觉得应该欢迎不同的声音。
作者: DSharp    时间: 2004-11-12 19:49
各得其所,没有什么亏不亏的。
作者: ray_mond77    时间: 2004-11-18 10:52
这是当时最好的结局了,在现在叫“双赢”。双方都有大智慧!
作者: zzkkyy123    时间: 2007-9-21 16:38
[em49]
是啊,不是众生皆有缘啊。
其实大多数人思考过生命的意义,而且很多是小时候就开始思考,然而前进的脚步让人们没办法好好的思考,或者顺乎大家:“生命即是存在没有意义,好好享受每一天”

享受什么呢?有什么是要去享受的?
当你很容易被别人激怒,或者总是为着自己更好的生活更出名更得利而冠冕堂皇的说我是在进取,当你沉迷于女色或者麻将或者高雅如琴棋书画花虫鸟早却觉得自己是有所乐等。
享受什么?



作者: tibers    时间: 2007-9-28 10:17

如果当时送了一只鹦鹉,如果他也沉沦,是否也怪鹦鹉?

如果送了他一个花生米,如过他也沉沦,我该怎么批判花生米?

观人论物及事,都因从他的主体上去,也就是事发当事人去分析。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