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思维导图是好用,但不是万金油! [打印本页]

作者: 雷巫    时间: 2011-10-11 14:57
标题: 思维导图是好用,但不是万金油!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大家对于思维导图的讨论、软件心得

但是心里感觉有点纳闷。总觉得好像什么事请都能扯上思维导图

而且现在大家对于思维导图是不是太偏向于讨论软件应用的优劣和全面了?

思维导图是好用,但不是万金油啊!软件好用,但是需要那么全面么?

最好用的思维导图工具-----纸和笔,最好的GTD工具-----纸和笔



-----------------其实写到这里,我也弄不清楚要表达什么了,算了,就先写到这,留个念想,以后编辑吧

作者: 雷巫    时间: 2011-10-11 15:07
推荐一个GTD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M4MDU2MjYw.html
作者: dxj2006    时间: 2011-10-11 16:15
分析得很好。工具不是万能。看使用者。
作者: JillPal    时间: 2011-10-11 16:22
标题: 标题
回复 雷巫 的帖子

  现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对它的滥用,比如我以前买点东西都想用它来做个购物清单:把怎么买,路线选择,怎么讲价等等都列出来,生怕规划不够周全.结果纠缠于细节方面进而扼杀了心智图的优势.
作者: 雷巫    时间: 2011-10-11 17:00
看来不少人都有这感触了.....
作者: dynacraft    时间: 2011-10-11 22:50
本帖最后由 dynacraft 于 2011-10-11 22:56 编辑

嗯,看了一下GTD的那个视频,还不错。
这个问题是这样:
我们中国一般是应试教育,而且基本上也没有谁特别的去研究学习方法,无外乎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那种不是方法的方法。
然而,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图像化远比一遍又一遍的重复阅读更有效。例如CFA考试,一共6本书,总计3000多页,大约75章,文字量非常大,按照正常的阅读速度,需要2个半月以上的时间才能读一遍(天天全天阅读的情况下),这种考试岂能通过“书读百遍”来学习?
那么用图像化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就是个更好的选择。
当然,用纸和笔是最方便的,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它不太好修改,而且容易丢失。如果有个软件起到同样的作用,当然是最好啦。
不过也许是巴赞的思维导图广告效应的原因吧,让大家错误的以为好像用来整理思路只有这一种模式(从中心向四周发散),实际上巴赞的导图模型只反映了思维的一种方式,还有其他方式是这个图形无法表达的,也正是这个原因,mindmapper最新版增加了多种其他模型,用来表达子节点之间更复杂的关系(以前的版本有没有不知道,过去我很少用Mindmapper)。
如果mindmapper也像其他软件一样无法表达这些复杂关系,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用visio、PPT等来作图,或者就是手绘。毕竟做事需要有个趁手的工具,不可能在读书的时候,一会用这个一会用那个的,需要保持软件的一致性,否则的话,在不同软件中转换、重新适应操作习惯和制图方法,反而会降低效率。

当然,图形的用途多种多样,有人用来给客户做演示,有人用来做日常任务,而我,则是用它来梳理思路,所以对软件能流畅的表达想法非常重视。
以前以为所有的软件都是只能做发散图,所以很多时候遇到需要处理的复杂关系是,思路会一下子被打断,没办法在图形上实现它(毕竟不能拿笔直接在软件上画东西),思路一断,后面几个小时可能都要纠结在这块,然后注意力就被分散到“怎么制图”、“用什么软件”这类问题上了。
从学习的角度来说,注意力是一项非常稀缺的资源,最忌讳被分散掉,所以,现在mindmapper最新版基本上能满足我的所有需求的,这是个好消息。

另外,巴赞发表思维导图好像是在60年代,然后80年代有个博士,推广ThinkingMap,这个就更好的反应了思维习惯,它里面有8张图,思维导图的发散模型只是其中之一。其余的图形包含了归纳、类比、流程、因果等多种模型,基本可以适用于各种思维状态,适合手绘。

所以,思维导图的确不是万金油,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能实现目的的工具。

作者: hello2008    时间: 2011-10-11 23:23
不错,工具应为我所用,不能被它束缚。
作者: 附表曲风有    时间: 2011-10-12 09:55
dynacraft 发表于 2011-10-11 22:50
嗯,看了一下GTD的那个视频,还不错。
这个问题是这样:
我们中国一般是应试教育,而且基本上也没有谁特别 ...

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有共鸣

作者: txyd    时间: 2011-10-12 10:40
同意6楼的观点。

1. 思维导图只是个工具,不管手写还是电子,都是为了方便帮助我们思考和记忆。

2. 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手写,有的人习惯用软件,还有天才什么都不用,光脑子就够了。这里是一群思维导图的爱好者的聚焦地。当然会努力扩展它的用途。楼主自己的个人观点没错,不过让我觉得象是一个跑到IPHONE粉丝的地方说IPHONE也不是什么都好,ANDROID也不错。挺无聊的……

3. 不管什么方式,它都是帮助人思考的工具。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有人坐公交上班,有人开车,也有人骑车……但目的只有一个:帮助我到达目的地。
作者: sdwxh    时间: 2011-10-12 15:13
各位都是高手,细细读来,大有所获。本人接触思维导图已经多年,也认识到其巨大能量,还是很不错的。现正准备用来给孩子辅导。可能高中课程更好些。
作者: 雷巫    时间: 2011-10-12 21:26
dynacraft 发表于 2011-10-11 22:50
嗯,看了一下GTD的那个视频,还不错。
这个问题是这样:
我们中国一般是应试教育,而且基本上也没有谁特别 ...

我一般建议有想法的时候立即采用纸笔方式快速手绘(想想那个餐巾纸上画图的经典故事),避免打断思路

后期迁移到软件上进行重绘(随便也多了一次温习),然后在迁移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有新的想法,也可以利马扩展。根据对于软件的时辰熟练程度,只要子节点不是很多,那么几分钟就搞完了。

关键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要让你的思维因为任何情况打断!!!

这里还有点小提示:为此随时记录思维甚至可以配备随身录音设备。一般的手机、MPx上都都有录音了,虽然效果差点,但是关键在于“快”!


此外,对于纸质图容易丢失的情况,这就属于GTD或者ZTD里面的整理范畴了,再此不做深入讨论。

(这几天开始琢磨ZTD,发现对于“自身系统”(如果以前没人用的话,这个也算是独创名词了吧)还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 雷巫    时间: 2011-10-12 21:43
txyd 发表于 2011-10-12 10:40
同意6楼的观点。

1. 思维导图只是个工具,不管手写还是电子,都是为了方便帮助我们思考和记忆。

您的观点从工具选择角度出发。

如果这个版块的名字叫做“思维导图工具”,那么我在这里讨论“思维导图是不是万金油”确实有点找喷的嫌疑

但是我们这个讨论的论坛版块名字叫做“思维导图”,而且咱们从思维导图的应用广度和思维导图软件的选择使用都进行了讨论,不是么

作者: 雷巫    时间: 2011-10-12 21:55
sdwxh 发表于 2011-10-12 15:13
各位都是高手,细细读来,大有所获。本人接触思维导图已经多年,也认识到其巨大能量,还是很不错的。现正准 ...

思维导图用对于教育界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工具。

而且,从我自己这几年的应用来看,我觉得从小孩子懂事起就可以教育了(现在的小孩大约2-3岁就会关联一些事物,会涂鸦画画了吧)

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们丰富的联想,教他/她们画图的时候,你可以要求他们把想到的东西画出来,或者告诉你给画出来。

到最后,可能你都不会想到最后他们的思维导图里面都包含了些啥。

-------------------------------------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导图的应用都存在一个压缩和扩展的阶段(侧重点),这个大家应该都有体会了。




作者: rztvzl    时间: 2011-10-13 08:25
对于目前中国的思维导图推广,个人认为还是没有具体化,吆喝大于实用,怎么能从具体的细节让使用者感到收益是最关键的。
作者: sjsnjn    时间: 2011-10-13 11:04
还没有整懂这个问题   
作者: djxhy    时间: 2011-10-15 21:22
很不赞同楼主的观点
原因在于以下3点:
1、你所想证明只不是一个工作、思维方法
2、思维导图他只是一个如何展现思维的工具罢了
3、思维导图有许多思维框架,如何能用导图解决问题,这取决于你如何使用这些框架去解决你的问题,甚至你有足够的自信你也可以创造一些思考框架;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