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我们与德国、日本的差距 [打印本页]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9-29 23:33
标题: 我们与德国、日本的差距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6-22 21:34 编辑
“书虫”晚上浏览晚报,读到一篇文章,讲到在二战期间,正值美军对德国狂轰乱炸的紧要关头,百姓们都聚集在地下室避难,但他们却用黑布将窗户遮上,在里面听乐团演奏,听完音乐会后,又逐一走出地下室,他们感觉还可以活下去,尽管此时已饿的皮包骨头。
“书虫”慢慢陷入了思考,记得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的工程师是那种没有将手洗干净就吃面包的人,那么,我对我们重建日本工业的信心将不抱什么希望”。
想想我们自己,现在普罗大众们早已丧失信仰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如果我们再失去优雅的心境与良好的职业素养,那我们还能展望未来什么?
[attach]164536[/attach]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9-30 18:09
说到我们面临的差距,如下的照片(拍摄至一家德国的传统机械工厂),一位在车间负责量具计量管理的老技工,工作台上工具、物品摆放的井井有条(该公司现场其实还没有推行精益生产或5S管理),当然桌旁也有放音乐的收音机,墙上同样贴着球星的大幅照片,工作时是一脸的严谨!
他们车间墙上几乎没有豪言壮语般的口号和催人奋进的语录。但他们做出的产品却是世界第一的(技术+质量)。
[attach]161941[/attach][attach]161942[/attach]
作者: nzoro 时间: 2011-9-30 18:27
谢谢一直分享的被人遗忘的美好事物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6 22:39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6-22 21:35 编辑
晚上,儿子学小提琴,来自交响乐团的老师,在讲到音阶、练习曲时,很激动地说道,在欧洲这些音阶、练习曲其实就像我们传统开蒙的《三字经》,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文明的积淀,这些朗朗上口的旋律,很朴素,很多歌颂的是大自然与人性的光辉。
“书虫”顿悟,难道我们的教育差距这从这里开始的?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7 22:37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6-22 21:36 编辑
最近几天“书虫”正在读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好书《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书中谈到了属于德国的哲学时代,从黑格尔、康德、叔本华、费尔巴哈、尼采、海德格尔...一时间群星闪耀、亘古未有。
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人类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古典音乐、古典哲学与最经典的机器制造业。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9 18:01
回复 真宇515512726 的帖子
人员素质的背后其实是我们2000年来的体制与文化陋习等诸多障碍在作祟!
作者: 大树一株 时间: 2011-10-10 01:00
不错的思路。中国被野蛮的中断了修身的传统。
作者: 景城网_nailwl 时间: 2011-10-10 13:35
一时间没法转变吧
作者: 竹影小勇 时间: 2011-10-10 17:18
从自身做起,一点一点的去改变
作者: cyderalu 时间: 2011-10-10 19:52
大家都一股脑向前看,向钱看,没有自由,没有享受生活的时间。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11 17:40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1-10-11 22:50 编辑
回复 大树一株 的帖子
我们的文化骨子里就缺乏诸如朴素、率真、持久等元素。真正的中华文明虽已断断续续延续了2000多年,一度(从隋唐到明代)也曾领先于世界,但民族的劣根性还是在恶制面前暴露无遗。
真正属于中华文明的也只有两个年代:
春秋战国年代(黄金时代)
民国年代(白银时代)
因为那时的社会制度---自由。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11 17:51
回复 景城网_nailwl 的帖子
信心很重要,如果我们能不断反省、摒弃浮躁、静心思考与认真做事!我们其实也不差!
作者: 景城网_nailwl 时间: 2011-10-11 22:47
回复 书虫劳谦 的帖子
学习了,稳住心神。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11 23:00
回复 cyderalu 的帖子
能否换一种活法,以悲观、安详的心情过每一天乐观的生活!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11 23:08
回复 竹影小勇 的帖子
很欣赏您的处事态度,心往宽处想,事往细处做,改变环境靠聪明,而改变心境只能靠智慧!
作者: 菜农2 时间: 2011-10-12 00:06
大致可以弥补差距的,只要开放继续贯彻下去。
作者: 我是施明德 时间: 2011-10-12 11:45
写的蛮好,但是我们是做不到了,一句“好死不如赖活着”就吧一个民族给定性了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12 21:37
回复 我是施明德 的帖子
我们今天关注日本、德国的领先优势,其实在他们骨子里,就两句话:“知识让人求实、逻辑让人求是”。细心留意一下日本地铁车厢里捧着书阅读的人群,与德国工程师那似乎有些刻板的严谨作风,一切不言而喻!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12 21:44
引申来谈这个话题:日本管理战略之父大前研一,前些时间曾就中日间读书风气的不同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该国人民的头脑,而头脑则取决于读书多少,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各城市遍街都是AM,ZY店,而书店寥寥无己,现中国人均每天读书的时间仅15分钟,人均阅读量是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我所认识的聪明人(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看书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查理.芒格。
作者: 大树一株 时间: 2011-10-13 00:03
美国人没有德国和日本人严谨,也没有妨碍美国成为强国啊。
按照楼主的思路,中国人缺少的应该不是自由,而是契约精神吧。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13 18:01
回复 大树一株 的帖子
大树提了个好问题,美国人做事确实远没有德国人严谨、刻板,他们靠的制度、体系。而我们国人最怕的是制度也不讲(或制定了也不好好执行)、而严谨的态度呢总被小聪明走捷径替代。这样就永远无法赶上他们。
引申一下,美国200年前倡导的陪审员制度确实即民主、科学、又人性!相形之下我们的体制就问题多了!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13 18:13
回复 书虫劳谦 的帖子
是不是太理想主义了,生容易、活容易,但生活确实不易!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13 18:21
今日有一本畅销书将在国内出版,德鲁克的管理精神仅对日本棒球队的管理提供了支撑!
德鲁克要上场打棒球了
彼得·德鲁克和棒球竟然击出一本日本畅销书
意料之外的管理炸弹
佐芙(ZOFF),一家平价的时尚眼镜连锁店,座落于东京的原宿区(Harajuku),这个你几乎想象不到会有管理学爱好者出没的地方。有一天它的老板,38岁的上野武(Takeshi Ueno),举着一本关于棒球的书来参加员工会议,书的封面上还画着大眼睛的高中女生。它还有一个冗长的标题:“如果高中棒球队的女助理读了德鲁克的《管理》”。上野先生推荐他的员工要阅读此书。而他的销售经理小佐智子(Satoko Osanai),已经读过了。
小佐跟日本许多年轻的职业女性一样,都热衷于此,不是对棒球,而是对已故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她说,读完这本书,她对待同事和客户时开始有所改变。这本流传与大街小巷的小说,销量已超过100万册。据出版商透露,娇媚的漫画封面本来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职业男性而不是女性。然而,几乎有一半的买家是女性。而且,德鲁克的原著,如1973年出版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销量也飙升。在过去6个月售出约30万册,而之前的26年总共才卖出了10万册。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股狂热的催化剂竟然是一个小说中的少女,她叫南(Minami)。像许多高中的日本女生一样,她是棒球队教练的女助理。如书中描述,南和其她助理不同,她是那种有远见的女孩。球队的涣散使她大为震惊,为此她它定下了争夺高中冠军的目标。她偶然发现了德鲁克的1973年的著作,这本书帮助她带领球队脱胎换骨。
德鲁克的建议中,执着于——明确并可量化的目标,在这个国家产生了共鸣,管理学中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一直(徒劳的)干巴雷(gambare,给自己喊加油)。看到这些,既喜欢日本又搞不明白日本的德鲁克,可能会激出一身冷汗。在2005年去世的前一年,他曾预警说,日本公司可能很快会被来自韩国,中国和印度的对手超越。他敦促日本人要为竞争做好准备,你们擅长什么,你们要回避什么,还有你们的价值观是什么。
他的意见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虽然有一些像佐芙一样敏锐的年轻一代,其他人仍然如章鱼般穿梭在商业企业当中。妇女仍然是未被充分利用的资产:只有61%拥有工作,她们的平均收入低于男性的一半,领导阶层的人数,她们在还占不到1%。如果德鲁克,能够在一名任性小女孩的帮助下,用生前的遗作改变现状,那将是他给予给日本的最大礼物。
先进的管理理念无国界,我们不妨也“拿来消化一番”。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13 22:25
此外,德、日均是民族主义很盛的国家,甚至损害到别国人民,但我们呢?
徐友渔说:中国民族主义一直以来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不真诚、虚伪。 一方面喊着打倒美帝国主义,一方面挤破头要到美国去。这在他们那里是并行不悖的,没有任何道德上的难关需要克服。这是中国民族主义最丑恶的一面!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15 13:52
这里节选“书虫”去年的一篇博文,我们去感受另一种差距!
恼人的夜宴
近来,有2则新闻让我感觉有些莫名的关切。
据可靠统计,今年2季度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首超日本,成了当今世上的第二大经济体,50年前赶英超美的宏伟目标似已伸手可及,同时世界500强内已有不少国字号的资源寡头侧身前列。同时据说大陆家产超10亿美元以上的富翁人数已达64位,仅次于美国的403位。这也让不少贫困惯了或我们这些正在为吃饭、住房犯愁的普罗大众们目炫良久,恍若隔世!
另一则,由世上2位最有钱的资本家发起的“夜宴”,据传应邀者们为此颇为忐忑。
--时间: 9月29日;
--地点:北京;
--被邀请人:中国50名亿万富翁。
--主题:义捐或其它
对于盖茨与巴斐特,我们一直有种崇敬感,无论是他们的学识、才干,为富之道,尤其是他们为慈善事业而展开的全球奔走路演,据说中国站后还有印度站,着实让我感动(巴斐特毕竟已是80岁的老翁了)。
关于这场“跨国富豪夜宴”,不少国人心境是复杂与纠结的,一般观点是:通过一场宴会,可验证这帮首富们是否会落入“为富不仁”圈套,同时在带有仇富心态的人群中肯定会出现很多私心戚戚的看客。
有关富人有生之年散尽家产的故事,其实我们早已有之,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有经商鼻祖之称的陶朱公-范蠡“十九年三致千金”的故事,范老先生可谓大智之人,帮勾践兴越败吴后,能全身而退携西施泛舟湖上,去山东经商,十九年内三次大富却又能千金散尽,可谓与政与商皆能“戒盈”,而“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悲剧只能让他那不开窍的同事--文种先生去体验了。
前些年,看过一本韩国人崔仁浩《商道》的书,书中主人公林尚沃在离开秋月庵时石崇大师让他取朵花的公案,也冥冥中道出了为商之道。林尚沃并未从院子里去摘花,而是从室内案上花瓶中取了一枝“百日红”递给石崇大师,大师随即给他的箴言道出了“商道”:
你不忍心去院子里摘花,足见你胸怀慈悲,做生意也是一个道理,不做那种残酷的事,方可生意大成。
你从屋内取到花,这说明你有眼光,天下一切财物,都不是靠远远地四处奔波而来的,你身边的最近处就有福禄。而且实践着“家和万事兴”福兆。
你把从房里找到的花,最终放回原处,足见你懂得凡人凡事皆有其定位,也说明你能守住分寸,这样自然福祉自临。
-----------
说到这“花,最终放回原处”,其实我们很好理解两位美国富豪“戒盈”的商道善举其实与我们古人是暗合的。但这仅仅是个体的善举,真正要让全人类享受大同世界阳光--实施广泛意义上的慈善,其实我们还要做更多。如个人、企业都要努力工作创业,多提供劳动与就业机会,企业社会化,并积极缴税,诚信从商,不做垄断,同时政府要主动承担起更广更深层面上的慈善,只有倾举国之力于民主、民生、民享,不再国富民穷才是正道--因为国家机器也是要“戒盈”的。带有讽刺意味的是,上次折戟卡廷的波兰政府其实已做到了国穷民富--这可是历史性的进步。在中国,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深切体验到已不再需要为抗震、抗洪进行慈善义捐、义演时,相信我们会以更开放的心态来接待盖茨们的到来。
假如这次宴会冷场,起码我们不应生气。
让我们举杯遥祝两位美国先生身体健康,一路平安。可惜不能将月亮作为中秋礼物送给他们,只好让月光照着他们回家的路。
作者: hu_jiahong 时间: 2011-10-15 17:15
我在西门子工作7年了,对此深有感触;虽然没在日企干过,但感觉应该也是这样!
其实,西门子没有什么很科学的管理,员工的工作基本是靠敬业精神(也许就是所谓的素质或价值观等等)和企业的文化传承。
现在多数中国人都在抱怨政府,抱怨共产党,好像所有的坏事都是政府和党做的,只要中国有民主政府了,他们就可以彻底解放了。我不是赞同政府,赞同共产党,但我觉得作为一个公民,应该知道政府和党是由人民中产生的,如果有错的话,我们每个起到文化传承作用的个人都应负有一定责任。只能说政府的责任大一些。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16 00:14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1-10-16 00:17 编辑
回复 hu_jiahong 的帖子
同意您的观点,现在只要微博一打开,基本上是这些打击乐,叮叮咚咚,但又有多少人在思考、考虑我应践行改善。[attach]162094[/attach]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20 17:35
引用一篇关于丰田汽车召回的帖子:
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日美间多年的贸易争端、美国的中期选举等等因素的作用,让昔日两个战略盟友大打出手。丰田汽车受此连累影响颇深,召回数量几进历史最高水平。也许是因为我们并没未卷入纠纷当中,所以身处局外的我们更容易看清楚丰田召回事件的来龙去脉,也更应该从中总结出这里面的经验和教训。
丰田召回事件发生之时,国内还有不少企业兴灾乐祸,出现不少嘲笑“日本制造”的声音,认为日本企业的“质量神话”就此终结,“质量与泡沫同在”,还认为今年中国的GDP有望超过日本,中国产品的质量也会同步超过日本企业的产品,其实不尽然。
从总体而言,中国的产品质量与日本的产品质量究竟谁更好一些,实在是不说自明。首先,日本丰田出现了所谓的产品质量问题,并不意味着日本整个制造业都出现了产品质量问题。相反,值得注意的是,在丰田出现所谓的问题后,整个的日本制造业都会开始反思。而中国企业如果出现类似问题,可能只会单打独斗,自己消化而己,对于行业的整体提高和发展并没有任何的帮助。
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与日本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尚不在一个层次。日本企业的质量问题较多地出现在技术方面,而一些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往往出现在造假这个方面。以次充好甚至以假乱真,甚至有不良制造商就是在用假货来包装所谓的质量,与日本产品比较起来有着本质的区别。
日本企业在应对质量问题的态度方面也比中国企业谦逊许多。尽管在汽车制造业,丰田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老大,但丰田还是能够放下“老大”的架子,最终还是派遣社长到美国出席听证会。日本企业出现问题后,公司经营层一般都会在媒体面前深深鞠躬向消费者道歉,而这在中国恐怕是极为罕见的。
丰田召回事件告诉我们,今后在国际市场大量销售产品势必要更加艰难。而对中国企业而言,今后要向国际市场输出高科技产品,势必要苛刻要求自己的技术水准和管理模式,锻炼危机处理能力。中国企业不但不应该嘲笑日本企业,反而是应该从中汲取经验,因为在复杂的国际贸易中,出现争端并非只是质量出现了问题那么简单。
作者: 芳fang 时间: 2011-10-21 22:21
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要保持好心态,有希望,梦想就会成真!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21 22:40
回复 芳fang 的帖子
很受你精神的感染!我们当从日常态度、身边事做起!
老外的认真做事的态度,见下图:
[attach]162212[/attach]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26 17:41
我们很多工厂对培养员工质量意识,做法还是很原始的,处罚+处罚!,从基层开始就树立起员工对工作的恐惧感,不能使其以工作或技艺为荣!
[attach]162285[/attach]
作者: jfeng333 时间: 2011-10-28 12:15
学习中。
小时常闻“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抓”。只是这和人走路的两条腿一样,总是一前一后。想来现在是该将“精神文明”这条腿大大的往前夸的时候了。
作者: whitezeng 时间: 2011-10-29 15:05
看来书虫是个善于思考的同志
其实作为差距来说更多体现在言行的一致性方面
比如我们给出的谆谆教导:尊老爱幼
但公车上给老弱病残让座的只有见到部分中小学的学子
我们常常拿来教育的“垃圾入垃圾桶”今天在公车上见到的演绎确是这样的:
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小孩,小孩吃完早餐把包装垃圾拽在手中,妈妈问:为啥不扔掉?
小孩回答:“车上垃圾桶满了,带下去仍垃圾桶”
年轻的妈妈就劝说:“把窗子打开扔出去就可以了”
小孩说:“那不是把路面弄脏了”
妈妈回答:“那反正又看不到,再说人家又不知道谁扔的”
显然,小孩的思维辨识来自妈妈,但实际的操作影响可能更为直接。
所以,关键不在于我们的教育灌输,在于自身素质的提升。
作者: zhhuman 时间: 2011-10-29 16:40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1-10-9 18:01
回复 真宇515512726 的帖子
人员素质的背后其实是我们2000年来的体制与文化陋习等诸多障碍在作祟!
严重反对此种观点。
我认为这个是对我们自身反省不足,我们这些人自己没有做好,却去怪古人!
怪体制怪文化,弄的好像自己没有责任了。
别忘了中国曾经一度是站在世界的前列!
作者: Menbor666 时间: 2011-10-29 22:59
这种差距可能永远不会消除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29 23:33
哈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各种观点的交流、争鸣与碰撞!
作者: 天行剑 时间: 2011-10-30 22:17
现在的价值体系大都按照西方管理学来建立,但是这就是最合适的吗?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中国国学不断在新的社会价值中磨练并发扬光大找到自己的力量。所谓最优秀的文化也是几十上百年的沉淀,就这样也都是各领风骚几十年而已。
作者: 梦龙地瓜 时间: 2011-10-30 23:12
当下决定改变,否则永远赶不上人家!!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31 22:55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1-10-31 23:26 编辑
回复 天行剑 的帖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僵化的体制、知识大限以及逻辑乏力拖着了我们前行的脚步。知识让人求实,逻辑让人求是。当然,“书虫”其实一直很崇敬中华历史上两个文化繁荣时代:春秋战国与辛亥后的民国时代,由于“思想自由”这两个时代分别成了华夏文明的黄金与白银时代!
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与西方在很多方面都是相通的。举一例子:
“书虫”对老子的崇敬,说起渊源来却来自西方大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发现“无”中有深意(“无”是“有”的隐藏不显)的哲学家)。记得“书虫”早年在国企单身宿舍里,业余时间喜好读杂书,有一段时间还专门啃了几部西方哲学书,便知道了马丁-海德格尔,据说马丁很崇拜我们的老子,还把《道德经》中的“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请人写在卡片上,挂在其书房的墙上,并朝夕揣摩。他的评价是,这两句话很哲学、很文学、很美学!
后来“书虫”在工作中逐渐也体会到了这两句话对企业管理的深刻阐述。一个公司由乱到治的全过程就是浊了--先静下来--静了就会慢慢变清(知道问题症结在哪?),下面就先安(定)---再动(转动)随之又慢慢生(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书虫”满满一书箱的西方管理学浩瀚经典竟可浓缩成这两句话。在我感、我叹、我思之余便只剩下“敬畏”了。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0-31 23:22
回复 梦龙地瓜 的帖子
文明趋同,文化求异,赞赏您勇于践行!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1-4 17:39
德国工程师做的安全作业指导书,严谨文化可见一斑。
,[attach]162342[/attach]
作者: yao123456 时间: 2011-11-21 19:02
思想决定行为
作者: yanshan0018 时间: 2011-11-21 21:49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1-22 21:56
回复 yao123456 的帖子
中德的又一种差异(是文化、素养...)[attach]162628[/attach]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2-10 18:23
[attach]162782[/attach]
西方式的教育,关注人格意识,从小学起就营造人与自己的心灵和平相处!
作者: mgspeed 时间: 2011-12-11 09:42
中国与德国,硬件差不多,软件差太远
作者: guoqingyu 时间: 2011-12-12 09:16
曾经读过余秋雨<<行者无疆>>中,关于德国的一篇文章,他说德国是一片深不可测的大森林,你在外边看,毫无动静,一切都是那么平静,而在森林深处,一切又都在酝酿,德国人又有着森林般的那种沉稳,厚重。这种民族品质是别的民族无法模仿的。
作者: breaken 时间: 2011-12-12 18:06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怎么样,最终要归结到环境的影响,真正的“出淤泥而不染”能有几个,即便有了,在旁人看来也是“怪物”。中国直接由封建社会跨到社会主义(暂且称之为社会主意吧),就发展规律而言,断层了,怎能不在初期呈现出各种怪现象。中国现在正在补资本主意的课,但更多的是照抄美国等发达资本主意的,这又会出现不足,美国已经现身说法了,所以我们要的不是照抄,而是引进来,汲取精华,为己所用,同时创造出新的更完善的东西,这样才能真正走出去。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2-14 22:53
回复 guoqingyu 的帖子
很精辟的评价。其背后的教育体制也很有关系:
德国帝政时代的“国兴科教”,他不同于美国“科教兴国”。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2-14 22:59
回复 breaken 的帖子
这里还有一个文化自觉过程,我们期待能早点“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但现在似乎只是刚进入“美人之美”的阶段!当然与“各美其美”也是刚刚揖别!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2-16 17:29
本周《新民晚报》上的一篇文章,又引起了“书虫”的长考。
在德国街头,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老人躺在自家阳台的长椅上,但眼看着大街,似乎在晒太阳,其实他们在充当交通协管员的角色,路上只要一有违章,他们会记下车牌,并报案,到时还会配合法院作证。看着这些可爱的热心老人,再对比我们国内,我们确实感到了差距!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1-12-31 23:34
令人感叹的德国铺路的细节与工艺:
[attach]162991[/attach]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2-2 23:36
其实我们的GDP与幸福观并不匹配,这也是差距之一!
[attach]163247[/attach]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4-22 20:51
德国人的五大哲理
1.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2.踏着别人的脚步前进,超越就无从谈起。3.脑袋之所以是圆的,那是为了满足我们不断转换思路的需要。4.彼此尊重才能达成彼此的理解。5.想要看得清楚,其实只要换个视角就行。
作者: FlyC430 时间: 2012-4-23 22:51
楼主,你让我找到了坚持每天看书的决心.
作者: okokysl 时间: 2012-4-24 12:39
看看这些后,我无啥可说了
作者: franksun20 时间: 2012-4-27 21:47
楼主不简单! 学习了! 世界强国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5-9 18:23
回复 franksun20 的帖子
[attach]164157[/attach]
今天,我们德国EHS顾问做的PPT, 图示油漆车间的环境控制,相当专业与目视化,我们需要学习!
作者: ftwy 时间: 2012-5-11 10:05
责任、良知、还有一个词不知怎么表达。
作者: 爱学之人 时间: 2012-5-11 17:04
怎么有些看不到啊!
作者: franksun20 时间: 2012-5-11 20:50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2-5-9 18:23
回复 franksun20 的帖子
有个现象我一直不能很好的理解:为什么国外一个工人都能用笔和纸画出一个三维图来很轻易、清晰地表现出他的想法,国内我还没见过一个工程师有这种技能的,更别人是工人了。 国外的一些设计人员用CAD画出的图纸,有非常多的让人看了就感觉蛮专业的,无论是线条的使用,图层颜色的搭配,视觉效果非常的舒服,为什么同样大家都用CAD,境界差别怎就这么大呢,怎么说我也用了10来年的CAD,但现在如果是看到了国外的原图纸,我还是会以学生的姿态希望从中学点什么,总感觉用图形这种语言来表述问题,国人总欠点什么,就是没有外国那些工程师来得专业,还是得继续学习!
作者: 楼兰王子 时间: 2012-5-16 12:04
方向决定细节,当前的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教育明显落伍了,
作者: seaspeck 时间: 2012-5-16 14:25
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人心的浮躁。
你说现在该肿么办?
作者: 加缪的猫 时间: 2012-5-23 17:25
看了德国人铺路的那张片片,很感慨。要学习,要先做自己影响圈里的事。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5-26 23:12
回复 franksun20 的帖子
您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书虫”和你有同样的感触!
“书虫”早年也画过图,也是从车间现场技术工艺起步的。对您提到的中国工程师图型思维能力之不足很有同感!“书虫”以为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家庭幼年教育很成问题,试问我们一般家长看到小孩在自己墙上涂鸦肯定会加以训斥并阻止!这样不准涂鸦,小孩便失去了图形思维的构建能力!
[attach]164336[/attach]
好在“书虫”的幼年是可以在墙上涂鸦的,所以现在与人交流时可随手画图,附件是“书虫”早年一次面试的手画稿,图文并茂,侃侃而谈,面试效果相当好!
当然西方的职业教育体制相当棒,同时家庭动手教育也很有特点(在德国几乎家家有个小作坊),孩子从小就耳濡目览。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5-26 23:21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5-26 23:23 编辑
回复 franksun20 的帖子
上周“书虫”与儿子去参观了2012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现场有一个点很受触动!
[attach]164341[/attach][attach]164340[/attach]
这台小车床,3000多元,准备等儿子考上初中,给他买两台回家,开个作坊,说不定中国的爱迪生就诞生在“书虫”家。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5-26 23:28
回复 楼兰王子 的帖子
赞同,目前中国教育其实是走上了一条邪路!德国:国兴科教,美国:科教兴国!我们举国体制下的无德、无度教育!
作者: franksun20 时间: 2012-5-27 20:19
回复 书虫劳谦 的帖子
从楼主的手稿看得出,楼主有个很有心的人,对于一些有意义的信息都会做好保存,一个很好的习惯! 也看得出楼主的基本功也是相当可以的! 其实二维图还好,让我惭愧的是老外工人随便画的三维图就能把我灭了,因为我画得太生硬了! 我已经在看些素描方面的书籍,希望以后的线条能柔和些。
余世维在他的《家教与企业竞争力》在里提到日本人的家里,一般都是白纸做的门窗,但都可以搞得干干净净,奇怪的是他们是怎么处理小孩这种随意涂画的天性呢?各国家教不一样,但目前看来,中国的还是蛮失败的! 这种失败会体现到后面的工作、生活中去,现在也是个例子。
说到面试,我现在正在找些素材,想做张有20来个错误的图纸交给人事部以后用它来做面试绘图员之用,如果能找出10个以下的,就直接让他走人,如果能接能找出10个到15个的,薪资待遇能接能接受的,直接让他入职,如果能找出15个以上的,带他来让我见见。 这样会省我很多的面试时间,不像以前,你问些问题,他都回答会,做过的,学过的,至于倒底做得怎么样,一时半会也看不出来,尤其是基本功,所以让他读图可能是比较好的一种方法,有效、省时!
作者: franksun20 时间: 2012-5-27 20:35
本帖最后由 franksun20 于 2012-5-27 20:57 编辑
回复 书虫劳谦 的帖子
楼主家的公子是个小帅哥嘛! 比我家的大些。 这种小车床是挺便宜的,在合适的时候我也想买个,以前我还在公司做过它的调研呢,后来买的是国产西马特的小车床。
上次我在澳洲一同事家做客,让我震惊的是:后来发现他住的房子,居然是他带着自己的妻子和两个小孩自己盖的,太了不起了! 我说中国有很多有你这种想法,但很少有人有这种做法,就算政管策许可的情况下。他是用了2年的时间来准备,施工的时候,一些工程机械是租的,其它都是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一个两层的大房子,工程量还是很大的。我说你真是一个非常好的样板,让小孩参与其中且如此有意义,让人拥有美好回忆的事。大多数的国人和他的差距自不必说了。家里自然也有个小“车间",什么工具都有,可以做很多事情,这种家教出来的孩子,我们是不具有可比性的。以前看电视,日本、台湾的小孩,初中时就可以做出机器人了,并且出去比赛了,就算是现在,我自己也搭不出一个机器人来,这种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从小就缺少家庭、学校的教育,只等到后来才学有限点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一踏糊涂。
能做的是,从我们做起,有能力、有条件的话,尽量制造一些比较好的机会,让自己的下一代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可以动手、学习的机会。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5-28 20:37
回复 franksun20 的帖子
很欣赏您的观点,看来我们都有类似的工程背景,今后多交流,在图形思维上确实我们较西方人有差距。
“书虫”这些年在面试招聘工程师时,总会让候选人在白板上比划几下试试,若一个机械专业的工程师连基本的工程图形都画不出来,那么就失去了用工程语言交流的基础。
晒一张早年的机械工程笔记图,十几年前,“书虫”可是酷爱用图来做笔记的。现在已很少这样画图了,正好鞭策一下自己别退化了。
[attach]164361[/attach]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5-28 20:40
回复 franksun20 的帖子
楼主说的“西马特”就是这次“书虫”父子展会看到的参展企业,因为自己是学机加工出身,故现场很受震撼!
您举得例子太典型了,我们真要好好学习西方家庭的这种育儿氛围!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5-29 22:32
【德国人的五大哲理】
1.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
2.踏着别人的脚步前进,超越就无从谈起。
3.脑袋之所以是圆的,那是为了满足我们不断转换思路的需要。
4.彼此尊重才能达成彼此的理解。
5.想要看得清楚,其实只要换个视角就行。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6-2 22:35
济南老火车站是德国建筑师赫尔曼·菲舍尔设计的典型的德式车站建筑。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世界唯一的哥特式建筑群落。1992年被有关部门拆除。赫尔曼·菲舍尔的儿子曾经每年带领专家人员来济南对其免费检修,看到父亲的作品已经不在了,很伤心愤怒的离开了,并说从此不再来济南了。
[attach]164396[/attach]
看得见的是建筑,看不见的是思想!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6-4 21:24
底下这份照片也从侧面反映了我们与他们之间的真实差距!
[attach]164424[/attach]
作者: tianwaizhixing 时间: 2012-6-13 15:55
中国与一些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有的,这是历史的自然规律(因为要开放), 我也相信这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必须经历的沉淀阶段。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能够观察到身边的年轻人(90年代后的):崇尚自由、热情、义气、有创造力等,这些都是优点。在整体文明落后风气下,我们已经能够意识到自己缺少什么,那就是文化,以及对自身需求的探索,尽管这个时间有点儿长,但终会有迎接孔夫子的一天。国富民强,自然精神素质就高。大家不必担心。
作者: peachhome 时间: 2012-6-13 21:17
以愚昧无知为耻,从自身做起!做好自己!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6-15 21:58
回复 tianwaizhixing 的帖子
很好,让我们身体力行!差距是可以缩小的!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6-15 22:07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6-15 22:29 编辑
德国老太16年生活不用钱-----69岁的德国人海德玛丽·施维尔默没房没车,甚至连钱包都没有。1996 年辞职,退掉租房,所有财产送人,开始流浪生活,帮人做园艺、清洁来换取食物和栖息之所。她把经历著书《福从天降的试验》,并一夜成名,获得丰厚稿酬。
[attach]164481[/attach]
她把稿费酬劳都送给了大街上的路人。兜里经常揣着面值1000一张的大票,走在街上,就把钱送给不认识的人。后来换成了100欧元面值的钞票,送给一些单身母亲,直到把钱送光。
而我们这里......
【93岁老人补交15年社保金4万元 月领752元养老金】13日上午,广东省连州市93岁老人吕家秀从连州市副市长李水良手中接过社会养老保险存折。“没想到我90多岁了还能买社保,一个月能领752元,比工作时工资还高。”老人笑逐颜开地说,今后养老不犯愁。
[attach]164482[/attach]
这也是差距!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6-15 22:24
我们邻居的作品!
[attach]164484[/attach]
村田制作所一直坚信,他们掌握的技术是韩国和台湾无法企及的,在全球分工中,他们依然处于先端地位。这家公司生产的多层陶瓷电容器占据着全球50%的市场份额。这玩意儿被广泛应用于手机当中,村田最新的成果是把这个东西做到了0.4*0.2毫米,这个标准已经是世界最高水准。
作者: tianwaizhixing 时间: 2012-6-18 08:15
讓我們精益求精,做為質量人,職位越高,越感覺到教育的重要性。在無所不包的質量過程中,中國太多的地方缺少質量精神。很多人狹隘的認為,做質量就是品管課一個部門的事情,至今為止,中國仍很少有企業將質量從一點一滴,一個作業動動作開始認真執行。特別企業管理人或老板的缺乏,導致很多的企業的不長久。在中國,做較好的應該是聯想了。希望在座的同胞,能夠盡最大努力來改變我們身邊的同仁與習慣,來更多的影響中國人。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6-18 22:29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6-18 22:31 编辑
回复 tianwaizhixing 的帖子
是呀,这就是我们邻居日本所提倡的kaizen精神。可惜国内者谈论众,真正身体力行去实践的少?
[attach]164489[/attach]
在公司里,我们每天需面对的改进实体。
[attach]164490[/attach]
做日日改善是要各管理层面付出耐心与信心的,尤其高层管理的大力倡导与推动!
作者: 叩心叮咚 时间: 2012-6-19 14:29
为何动不动就数落老祖宗,难道我们真的是先天不足吗?那么辉煌的5千多年的历史有证明了什么?我们是如何蜕变的呢?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6-19 17:19
回复 叩心叮咚 的帖子
呵呵,这里没有数典忘祖的奚落,我们只是想反思一下我们的差距,看看如何去改进!尤其是在企业管理、产品质量上。
[attach]164499[/attach]
这样图文并茂的《机械制造工程》教材在德国国内已修订55版,这种严谨的出版作风就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 叩心叮咚 时间: 2012-6-19 21:41
回复 书虫劳谦 的帖子
的确日本和德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人们常常仅仅停止在知道别国比我国有很多长处,然后批评国内的种种不足,却没有把焦点放在如何缩小种种差距,如何赶超他国上,而仅仅停留在知其然——外国有很多长处;却不去关注所以然——为什么他们能够做到如此地步。或许我们应该更多的聚焦怎样才能使我国出现别国令我们羡慕或者说称赞的情景,投入到实践中去。
作者: tianwaizhixing 时间: 2012-6-20 15:03
用林則徐的話來回答:“師夷長技以制夷”,古老的中國,是一個多元體,各種發明與創造,也出現在百家爭鳴的時代,各種思想在交流討論中得到驗證與升華、創造。故希望我們來一起,將學到的知識來提供我們中國的產品質量競爭力,來不遺餘力的關心與教育我們的員工,讓他成長與影響更多的人,終有一天,我們會超過那些列強國家。
作者: 班玛康乐 时间: 2012-6-20 15:45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者: 班玛康乐 时间: 2012-6-20 15:48
建议书虫版主:把这个帖置顶,让楼主把“自言自语”不断延续......
作者: 班玛康乐 时间: 2012-6-20 15:57
喜欢这种聊天式的探讨。欣赏中......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6-20 21:58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6-20 22:04 编辑
回复 tianwaizhixing 的帖子
感谢支持,这样自由交流、讨论、共鸣,慢慢就有许多共识产生,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
看的见的是“路”(我们确实存在的差距),而看不见的却是“道”(如我们心智模式与民族精神上存在的不足...)。
现在“书虫”有一种“志虽美、道难达”的感慨,愿能共勉之!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6-20 22:01
回复 班玛康乐 的帖子
欢迎来访,请多指教!预祝端午节快乐!
作者: 想YY的熊 时间: 2012-6-21 11:22
体验决定深度、知识决定广度。这句话很好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6-21 22:53
回复 andych918 的帖子
欢迎来访,端午节快乐!
作者: gpfcom2 时间: 2012-6-22 09:41
中国人的成分太复杂了。但包容性也强。。。。。
作者: gpfcom2 时间: 2012-6-22 09:47
书虫劳谦 发表于 2011-10-11 17:40
回复 大树一株 的帖子
我们的文化骨子里就缺乏诸如朴素、率真、持久等元素。真正的中华文明虽已 ...
春秋战国绝对是黄金时代,民国我不是很了解,但是也应该是近代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6-22 20:19
回复 gpfcom2 的帖子
感谢你的来访与点评!这个帖子“书虫”的本意虚心学习别国之长处,看看我们自己在那些地方可以再改善些!比如我们的教育、企业管理、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6-22 20:22
我们可学习一下日本教育中的一些良苦用心!
[attach]164535[/attach]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6-24 15:20
[attach]164543[/attach][attach]164544[/attach]
讲到德国的制造业,又一点也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那就是对工业遗产的态度与做法。
工业遗产旅游是一个较新的产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欧洲,是人类对工业文明因敬畏而生的社会公共意识的一次集体苏醒!在这方面德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
对工业文化遗产除了分享和见证之外,其实我们更需要的集体践行。
作者: 书虫劳谦 时间: 2012-6-25 21:36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2-6-25 21:37 编辑
无独有偶,上周末,“书虫”走访了位于上海重庆南路的一家新开的“老相机制造博物馆”,在沪体验了一把民族制造业的经典之旅。 在这里34个厂家的“中国制造”老相机挤挤一堂,“老相机是见证时代印迹的记忆光圈”,博物馆希冀通过老相机的展示,保存并复刻经典的梦想。一进博物馆,即可看到满墙的相机,这里是汇集了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国内34家相机厂家及这些厂家生产的当时标志性经典相机,其中包括北京大来、紫金山牌Z-135-1型、西湖牌35型相机等。
同时,活化石”流水线见证全手工相机诞生则是这家博物馆的又一大亮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台“海鸥”4A-109型全机械120双反(胶片)相机的诞生。2009年,摄影爱好者陈海汶出资百万买下最后一条国产双反全机械120胶片老相机装配作业线以及海鸥牌商标使用权,雇请了部分退休老工人,将这条流水线重新启动,装配海鸥4A-109型相机,据说现每天出品仅一台。
[attach]164566[/attach][attach]164567[/attach][attach]164568[/attach]
作者: 班玛康乐 时间: 2012-6-25 22:01
不错。
作者: 班玛康乐 时间: 2012-6-25 22:02
请书虫再细细说一说德国的森林~~~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