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零库存真正的是零库存吗? [打印本页]
作者: fzxsj 时间: 2004-5-27 22:24
标题: 零库存真正的是零库存吗?
谁的企业能真正做到零库存啊?到底应该掌握什么度啊?
作者: wyptom 时间: 2004-5-27 23:00
零库存只是目标吧,应该少有企业做到这地步吧
作者: zhongjh 时间: 2004-5-28 16:12
应该不可能做到的。做多是库存转嫁给别人。
作者: zjj1978 时间: 2004-5-29 07:58
库存有向供应链上游转移的趋势。即供应商的库存越来越多。
作者: cfju 时间: 2004-6-2 14:23
零库存对供方要求太高,说起来有点自私
和零缺陷一样,只是个目标而已,谁能真正做的到
作者: tzhmba 时间: 2004-6-3 08:13
楼上几位所言极是,其实零库存只是一个远景,一个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而已.现在企业的零库存不是现实意义的"零库存",更多的是将库存转移给下游供应商,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公司将自己的仓库建在客户工厂周围的原因.这其中的道德问题美国人已经探讨多年了.(见罗宾斯 <管理学>)
作者: WhiteSail 时间: 2004-7-7 14:19
有一种真正的“零库存”方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7 14:20:49编辑过]
作者: wuyingshou 时间: 2004-7-9 23:23
以下是引用tzhmba在2004-6-3 8:13:42的发言:
楼上几位所言极是,其实零库存只是一个远景,一个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而已.现在企业的零库存不是现实意义的"零库存",更多的是将库存转移给下游供应商,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公司将自己的仓库建在客户工厂周围的原因.这其中的道德问题美国人已经探讨多年了.(见罗宾斯 <管理学>)
顶一下.
上<高效生产实践>课程的时候老师大概也是这么说的.
作者: 飘香仙子 时间: 2004-7-16 19:16
可以做到,零库存时通过招标,做到用多少入库多少,货都挂在供应商的帐上,格立空调就是这么做的,新疆屯河也是这样做的
作者: forat 时间: 2004-7-17 22:05
零库存的前提是实施"JIT".
作者: cm2001 时间: 2004-7-18 09:42
"JIT"是生产管理的共产主义,目前还不现实
作者: tan2008 时间: 2004-7-22 12:16
零库存对主机厂来说减少了空间成本,但是对供应商来说增加了大量的搬运、运输等无附加值物流成本。对供应商确实是“虐待”,不利于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作者: 牛哥 时间: 2004-9-14 14:26
看看本田就知道了,余世维成功经理人讲座中有讲这个例子.
实际就是尽量把库存推给供应商,使原料在自己的库存时间为零.
作者: yang9810 时间: 2004-9-14 15:23
不可能真正做到零库存的。
作者: ayuready 时间: 2004-9-16 00:58
我有点不同意有几位的话,零库存只是个概念而已,并不是真正做到零库存,一些必要的生产部件还是需要库存的,以应付突发情况.零库存真正要说的是减少浪费,减少不增加产值的生产步骤.因为零库存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它是要求管理者一直不断地去发现浪费,不断地减少浪费.
而对于那些说JIT其实是把库存转嫁给上家的看法,我也不能完全认同,大家都知道JIT中要求和供应链中所有的单位都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如果可以把库存转嫁给某个环节就不可能做到这点,那JIT也要打折扣.但如果你能够帮助你供销链中所有单位一起做到JIT,那就不会出现把库存转嫁给某个供应链的问题出现.所以JIT要求选择尽可能少的上家或下家,而且要长期合作.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整个供应链做到大的JIT.
作者: 万里长城 时间: 2004-9-16 08:10
楼上兄弟说的好零库存的前提是实施“JIT”。三个“JUST”对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em05]
作者: ayuready 时间: 2004-9-16 08:23
0库存是JIT的一部分啊,我并没有说要做到0库存先要做到JIT,反而应该是要做到JIT应该要求0库存
要做到JIT,对供销链的管理要求是一定存在的.不然你的JIT会被供销商给拖了后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6 8:25:27编辑过]
作者: zywzz 时间: 2005-3-21 13:33
零库存我认为是指将不必要的库存降为零
作者: yan882250 时间: 2005-3-22 15:05
零库存要分行业、分企业制造的特性对待,大部分的企业零库存只是目标,只有那些特殊项目才可能做到。
作者: bhote 时间: 2005-3-28 13:00
以下是引用tzhmba在2004-6-3 8:13:42的发言:
楼上几位所言极是,其实零库存只是一个远景,一个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而已.现在企业的零库存不是现实意义的"零库存",更多的是将库存转移给下游供应商,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公司将自己的仓库建在客户工厂周围的原因.这其中的道德问题美国人已经探讨多年了.(见罗宾斯 <管理学>)
是上游供应商吧!
[em05][em05]
作者: richardcao 时间: 2005-5-10 23:40
最大库存=生产提前期*需求+周期间隔*需求+安全库存.[em05]
作者: 九王夺嫡 时间: 2005-5-27 10:27
这里面的确有问题:
1. 商业道德问题,如同6楼讲的,所谓的零库存是将所有的材料转移到供应商,风险由供应商承担。
2. 这并不能反应厂家的真正的生产力
作者: 梦幻精灵 时间: 2005-12-21 10:04
你们谁看过上海延锋汽车饰件有限公司针对降低库存而成立的“降低库存领导小组”,你们知道这个属于什么性质的 组织,他对降低库存有什么优势和不足,请大家讨论讨论
作者: 风雨雪儿 时间: 2005-12-21 13:12
零库存只能是相对而言,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供与销的绝对零库存
作者: lujing 时间: 2005-12-29 11:35
零库存并不是库存就是0,它只是理想的生产管理模式。零库存是指前置时间内的必要量。也就是必须的库存就是JIT的零库存,而不是安全或安心库存。
作者: sobranie 时间: 2006-1-1 02:55
0 库存 只是一个相对的数据,而不是绝对0库存,一般都是相对安全库存而言的。
作者: 剑拔弩张 时间: 2006-1-5 17:14
零库存等于是把库存量下移到供方,有点近似对供方的一种苛刻!
那么,如果供方少而且因为。。不做你的材料供应商的话,那零库存不等于算是把自己饿死在厨房旁边了~
难啊!
[em03]
作者: 品质大副 时间: 2006-1-6 13:24
在与供方合作的主导思想下,正直人士对以供应商作为自已仓库的方式是不齿的,但仅就目前现状而言,在一些未能领会零库存真谛的老总的指挥下,千奇百怪的做法出现就不足为怪了.正如楼上的诸位大侠所说,零的含义理解不同.打个比方:老板说顾客是上帝,但叫他做亏本的生意,打死他都不会,说倒底他才是真正的上帝.而顾客的要求也只有在合理的范围内才是上帝的要求.零库存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作者: dashan_520 时间: 2006-1-28 23:54
零库存只是目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
大公司一般都是把库存转移到其加工厂商或供应商身上,如SEM。
作者: leesf 时间: 2006-2-6 13:50
以下是引用forat在2004-7-17 22:05:38的发言:
零库存的前提是实施"JIT".
在我国的环境下,人们不是十分重视规则,你做到"jit",不见得别人可以,一个已业不仅要注意内部环境还要注意企业的外部环境。只能说零库存是一个追求的目标吧,就像物理上说的“绝对零度”
作者: zxs565656 时间: 2006-2-8 09:41
以下是引用tzhmba在2004-6-3 8:13:42的发言: 楼上几位所言极是,其实零库存只是一个远景,一个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而已.现在企业的零库存不是现实意义的"零库存",更多的是将库存转移给下游供应商,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公司将自己的仓库建在客户工厂周围的原因.这其中的道德问题美国人已经探讨多年了.(见罗宾斯 <管理学>)
支持!
作者: 量子 时间: 2006-2-25 20:46
做供应商真难啊,货在人家的库房内,存货却算自已的,不但要积压库存,还要付租金给人家。
作者: TDHLJ 时间: 2006-9-14 11:52
楼上的家人体会很实际。
我在多家企业作过,在国内真正想要做到零库存的大型企业,基本都是将库存压力转嫁到供应商身上,最多是方式方法不同,本质是一样的。
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职业素质低(与学历、学识、能力、水平无关),JIT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有,也是骗人的或阶段性的。
作者: jasonqiu 时间: 2006-9-14 17:50
JIT的另一种中文翻译又叫精益生产,所谓的精益是对产品实现全过程所动用的一切资源进行最佳合理的搭配,上个月参加柯达公司的JIT课程上,杨经理说过一句话:把库存转嫁给供应商那不叫JIT,反观厦门DELL,真是汗啦,DELL真正实现了零库存了吗?大概也只是做个面子工程吧。
作者: winegg 时间: 2006-9-15 11:10
对于零库存的说法,就是应该属于以销定产,可能也是局限于个别行业的企业。
作者: sl88 时间: 2006-10-8 05:13
不可能做到的
作者: yulux 时间: 2007-4-13 10:17
严格来说,只应该是最低库存
零库存对企业自身来说可行,但对上游供应商的要求极为苛刻
作者: hzhang1 时间: 2007-5-1 23:50
零库存其实就是占有供应商的资金.如果是用TOC管理的话, 还是需要在瓶颈前面留一定的半成品库存.
作者: 龙少 时间: 2007-5-2 21:44
呵呵,应该可能性不大
零是相对而的
作者: 呀呀丽 时间: 2007-5-9 14:30
零库存不是说没有库存,我理解是维持适量的缓冲库存
作者: liudan3 时间: 2007-5-14 09:34
看过关于很多零库存的报道,绝大多数是将库存积压在供应商处,有的还采用使用后结帐的方式。尤其以棒子和鬼子为多。
其实我个人认为零库存不应牺牲供应商利益,而应通过加强企业自身的生产安排和技术设备保障能力来实现。
作者: tttllll 时间: 2007-5-14 13:22
零库存对供方要求太高,说起来有点自私,努力追求卓越[em01]
作者: 小小探花 时间: 2007-6-2 15:42
库存是永远存在的,只是你要懂得怎么去处理!有的公司他自己没什么库存,那是把库存全都转移供应商了!最佩服的也就这种公司了!
作者: A133174615 时间: 2007-6-5 10:33
零库存实际上就是一级一级的逼着供应商就范,起到生物链的作用,不是不可能,而是看谁是标准的制定者拉!
作者: zsmtch 时间: 2007-6-6 22:53
以下是引用风雨雪儿在2005-12-21 13:12:41的发言:
零库存只能是相对而言,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供与销的绝对零库存
同意!
作者: kingpin 时间: 2007-6-7 10:02
以下是引用forat在2004-7-17 22:05:38的发言:
零库存的前提是实施"JIT".
其實應該是有安全庫存。真正的零庫存是不存在的,除非貿易!
作者: darling889 时间: 2007-6-7 19:21
信息的对称性!
作者: 2501pxj 时间: 2009-10-16 17:30
零库存就是实现安全库存的最小库存
作者: weijianping 时间: 2009-10-21 21:16
6楼说的好!
作者: net-chen 时间: 2009-10-22 09:43
以下是引用zhongjh在2004-5-28 16:12:16的发言:应该不可能做到的。做多是库存转嫁给别人。
就是丰田也没有做到真正的“零库存”,实际上实行零库存的企业就是将"库存"转移到它的供应商身上。
"零库存"就是一种巨头们绝对"单赢",而供应商们只能"碰运气赢"的物流系统而已!
作者: jerryzhucom 时间: 2009-10-23 11:31
零库存只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目标之一,不可能达到。其意义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产出”。
体现了持续改进的宗旨。
作者: xls88202 时间: 2009-10-27 10:39
零库存的精益生产是一种管理思想,目的是减少库存浪费
作者: gdutdavid 时间: 2009-10-30 22:08
即使是丰田也没有办法做到零库存啊~~~零库存的达成的条件是leadtime为0,或者接近O。
很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确实一个很好的目标~~~
如果要真的第实现零库存,有一种生产方式,就是完全受注型,这样就可以无视leadtime~~
作者: gdutdavid 时间: 2009-10-30 22:20
但我不是很同意楼上零库存就是把库存压力转到供应商这种看法~~~
虽然也许在实际操作确认演变成这样,但最初的考虑绝对不是如此~~~
丰田的考虑更多的在于希望供应商也可以努力改善,实现JIT,减少leadtime~~
毕竟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如果只有丰田,会有很大的缺陷~~
作者: zwlfy001 时间: 2009-11-3 16:24
零库存是非常困难的,对中小企业来讲是不可能的。
也许大企业有很好的销售计划和生产规划,但是小企业就不行。
必须根据销售情况进行备货,有很多时候,客户直接就是询问有没有货,有,就买,没有就换一家。
所以说,制定零库存要根据实际的生产周期和销售情况来制定。
盲目的制定零库存,会害死很多企业!
作者: zwlfy001 时间: 2009-11-3 16:30
但是,也不是说一定要多备库存。
库存的制定,要依据生产线的弹性,产品的生产周期,销售量评价单子的大小,季节的繁忙程度来制定。
另外还要依据产品的评价销售情况和产品的特性。
如果产品是日常大批销售的产品,提倡大批备货,我相信啤酒厂不会在旺季按订单来。
如果是小批量,定制的,就尽可能不要备货
如果产品品类繁多,全是小批量,定做类的,就尽可能不要备货。
这个时候,负责人的重点应该是增加生产线的弹性减少各品类产品更换的时间等
总之,无论什么样的理论,都要结合实际,否则,再好的理论都是会害人的
作者: jyj679 时间: 2009-11-8 00:24
同意!
作者: gdutdavid 时间: 2009-11-29 10:45
同意zwlfy001的看法,不同的行业,有对应不同的生产方式。所谓丰田生产方式,有他的行业特点,并非放诸四海的~~~
这两天在看一本日本人写的分析丰田的书,关于精益生产方式的题目就是:被神话了的精益生产方式~~~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