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讨论]罗文精神和马克西姆的比较 [打印本页]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4-4-26 21:45
标题: [讨论]罗文精神和马克西姆的比较
相信绝大多数人得到这本书通过这样一种渠道——上级部门发放的。这或许是这本书能轻松达到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的缘故吧。里面的积极意义这里不谈,因为谈的够多了,我们也学学作者“哈伯德”儿子波特换另外一种思维看这本书。其实也很正常,事物肯定都有两个方面,这本书肯定有不好的地方吧!
先说说我得到的这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2月第4次印刷(人民币16.80)。其中《把信送给加西亚》只占很少的几张纸(包括中英文),其中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所写内容不到一半,其余一半多为一些人士所写狗屁评论。
因为看完后必须得写读后感,所以赶紧从头到尾浏览一遍。发现两个翻译问题:
1、其中作者漏掉一大段的翻译,中文译文没有体现;“tonightthismanwalksthestreetslookingfor……”一段。
2、另外就是“……andmore(employers)thanallpoormenarevirtuous……”原文翻译成“……并且我敢说,大多数雇主都更富有美德……”,但稍微懂点英文的都应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大多数有钱人比所有的贫穷人更具美德……”。
本文的序列中说:“……期间自然避免不了许多促使其成功的偶然因素,但是,个人的努力以及这位迫切希望完成任务的年轻中尉是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成功的必然因素……”,看看,把救他一命的哨兵、几个水手的力挽狂澜、格瓦西奥的勇敢机智全都说成是偶然因素。在这本书里,只有罗文中尉才是英雄,才是必然,才是能去古巴的英雄,换了谁都不可以,不是同去古巴其它两个地方的军官都失败了吗?这就对了,所以罗文中尉最厉害!这也是本书的目的!
其实我们可以同样运用“作者哈伯德儿子波特”的思维,如果没有这些人,结果又能怎样?即使他送去了,美国大军停止进攻,或者西班牙军队过于强大?……这样的“波特假设”我们有太多太多……。
以上是就这本书就事论事,再说说这本书的一些思想:比如,如果老板让你去做,不要问为什么,去做就行了。让人想起了专制时代的皇上——你这个奴才,不要问为什么,只要照朕说的做就可以了,做好了,当主子的自然会赏你……这样的语录充斥着整本书!
有朋友戏称这是一本“老板读的书”,不然下属明白了什么意思,会愤怒,会造反的!想想看,罗文不就是加官一级,人家总统将军什么的他也捞不着。刚刚读完,很多思绪未完成,暂时搁笔,有好的再聊再说。
以上是一网友的观点,很有道理。我是和我们老总一起学的,他当时就指出来了:学习罗文,是学习他的精神。但做领导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给下属一本书,执行力不一定就会提高。所以重要的罗文的精神,那么不会正确的下命令(下达任务和接受任务有三部曲),不会动员,对下属没有人文关怀,企业是没有动力的。建议大家多看看电影《角斗士》中开始马克西姆做动员那一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9 11:12:35编辑过]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4-4-26 21:51
我个人有绿皮的、黄皮的、还有六合一的合集。但是我讲的时候一定强调这种是在正确的下达和接受任务基础上的。
管理者要提供资源,必竞我们比打仗的时候条件要好,要尽可能的提供资源给员工,员工要努力地有创造性的工作,必竞利润要靠员工去创造。所以看一看现代美国发起的几次局部战争或看过康熙大帝的人都会了解,打仗拼的是后勤,美国人不傻,《永远忠诚》一书中有介绍,他们不会简单的要求士兵做罗文,这看美国的士兵手册就会知道。市场如战场,企业也不过如此。
作者: Rasi 时间: 2004-5-1 14:27
可不可以换个字体啊???好难看清喔!!!!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4-5-9 11:14
我换了,大家再看看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4-6-23 11:09
给《致加西亚的信》提反意见!
公司组织同志们学习《把信代给加西亚》和《自动自觉工作》等几本关于“执行力”的书。
我昧着良心按照上级的思路让大家讨论了半天,但是在这里我想说说我的真实想法:
世界上的事情,一定要站稳矛盾双方的其中一个立场,然后再来评论是非对错。
我的这篇文章,请读者站在一个相对下级、执行者的立场阅读。
如果你从没扮演过“执行者”的角色,那就不要读了。
首先评论“罗文送信”的故事。
没有人对一百多年前发生的“罗文送信”这件事情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吗?
或者作者在撰写文章的时候做出了“艺术性”的处理?
还是资本家们需要这样的一个关于“执行力”的“神话”?
先说总统:美国人宣扬这种做事风格?在没有确切的可行性保证的情况下,完全依赖于个人的可靠性,去完成一个可以对整体项目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任务单元。我要对美国人的行事魄力表示赞叹!美国真是一个乐于冒险、喜欢助长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度。连总统在处理军国大事的时候都体现出这么大的投机倾向。虽然投机这种事情不会经常产生失败。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可以适当崇尚英雄主义,但决不能对英雄主义万般依赖!
关于领导向下属布置任务的方式,中国最常见的是“大将出征前夕,君王面授机宜”、“将为一方郡守,先要进京面圣”之类,中国的领导喜欢下属在接受任务的时候,上下级能有一些关于细节的交流,内容包括:双方对任务内容的理解是否产生歧义;上级对于任务完成的期望目标;下级对于执行过程与关键细节的预测性说明;然后大家在资源利用上可能还需要讨价还价;也许要再加上一些上级激励或下级“表决心”之类的废话……
在这一预前交流环节中,领导与下属双方的能力都会得到体现,否则像作者在文章中强调的那样,任何事情不论巨细都由下属全过程独立完成,“当领导”这件事岂不显得太容易了?那美国总统干吗让罗文仅仅是把信带给加西亚,直接告诉他:“你去取得战争胜利”不就完了!反正领导对于怎么做具体事情也没个准谱儿;反正他喜欢的英雄下属罗文也会“在接过任务之后,并没有问:我该怎么做?”马上起身去办,多好啊!
再说罗文:作者认为“罗文在接受任务的时候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之类的话”是正确的,应该的。我和作者观点不同,我认为是错误的,不合理的。
1、如果美国政府掌握少量关于加西亚的位置信息,罗文就真的应该问一句:“就现有情报分析,加西亚可能会在哪些区域?”合理运用各种资源,从中寻找完成任务的捷径,绝对要比“白手起家”、“从头再来”的效率要高得多!
2、如果美国政府一丁点情报都没有,那罗文就是“不必问”,而不是“不该问”。
我真心想要知道这些作者“不想说明的”细节。否则单纯从他文章之中,我们很难认可罗文是一个值得塑造雕像的“不朽”的英雄。作者所描述的罗文的行动,给我们的感觉,首先决不是敬业之类,而应该有些蛮干。----像是个“李逵”之类的人物,难怪宋领导喜欢,因为这种类型领导的综合能力有问题。
好在“成王败寇”的理论是全世界通用的!一俊遮百丑吧!但我隐隐地感到,罗文的旅程,是很难重复的,因为它充满了侥幸……
接下来评论文章中“命令下属查书”和“让会计充当办事员”两个例子。
作者喜欢的方式是“那个职员会静静地说:‘好的,先生。’然后就去执行”,但是站在执行者的立场,有哪个员工敢于忽略“任务确认”这一重要环节就去立即动身执行?文章中来自执行者的、让作者反感的“满脸狐疑地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之中有很多是非常必要的上下级交流。否则就事论事:执行者怎么知道上级的目的是同样姓名的医学家某某还是流行歌手某某?老板需要的文章是想放在头版头条还是娱乐副刊?领导同时交办的、包括查书在内的几项工作在他自己心中到底哪个重要?……种种问题不一而足!请执行者们放心!员工如果首先忽略确认环节,那么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出现的一切失误都将由你来背负相当一部分!而不是像正常情况那样绝大部分责任由项目经理承担!
执行者为了“自我保护”,该提的问题一定要提!
再说这两段中出现的领导的做法,他的管理风格实在让人难以苟同。
首先他不喜欢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与下属沟通,那么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出了纰漏,领导人可要做好承担绝大部分责任的心理准备。
其次他主观认定下属都是“全能人才”,他觉得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把任何事情做好。我阅读时一直搞不明白:他干吗要让一个“不错的会计”去做“总经理办公室干事”的工作?我没见过这么使用人力资源还大言不惭地认为自己完全正确的!会计把财务账做好了就可以了,就有资格从公司拿一份薪水了。孔明不是张飞,诸葛亮不能上阵杀敌;张飞不是孔明,张益德不擅运筹帷幄;这是多么浅显的道理!我个人认为:所谓“管理”就是让“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候担任适当的职责”。同理,按照文章中大发牢骚的那位老板的思路:他为什么不让擅长“进城办个小差事”的干事在财务部里作一个月的账?甚至为什么不把出色的市场营销经理与称职的生产技术监督对调?“培养全才”多好啊!
如果作为领导,在“乱用人”之后还要指责员工办事不力的话,那么他实在很难摆脱下级对他个人行事方式的反感。虽然底下人可能表面上什么也不显露出来。
最后三段文字最让人讨厌!完全资本家心态!从不鼓励创业,只是要求劳动。
作者在文章中最关键的障眼法,是把“军人”与“工人”混为一谈
作为军人,可以为了国家的胜利,不惜一切代价
但作为工人,为了保证资本家的利益,绝难做到军人的高度
资本家们真是欲壑难填,他们不只想要“挣钱”----想要压榨工人的血汗;还想要“省心”----让工人们把“被剥削”当作一种乐趣,甚至是一种使命来完成。
确实应该好好读一读这位艾尔伯特写的其他几篇文章,都是完全站在资方的立场,哄骗劳方多劳少得,想要美化一下劳资冲突……
我认为:
1、“执行力”对于企业与对于员工的重要程度不同;
劳资双方存在冲突是一定的,资方想要尽量少地付出人工成本,尽量多地获得劳动力付出,简单一句俗话“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但作为劳方,一定想要尽量少地付出劳动力,尽量多地取得个人收入,“少干活,多挣钱”;所以资方一直大讲“执行力”,劳方却更喜欢“人性化管理”。这些本来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单纯地只站在矛盾的其中一方立场,完全不考虑另一方的利益,却是很难让大部分人接受的事情。所以不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员工,“执行力”只是其思维理念的一部分,而决不是全部。我很难想象把“执行力”作为其全部企业文化内容的企业,是如何调解日常劳资矛盾的。换句俗话:“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的公司怎么让职员喜欢?
2、“执行力”这一观点具有强烈的文化背景,难以“国际化”推广,尤其在中国;
我们讲几句哲学:
其一、西方企业管理一向以“精细化的控制”著称,这几乎是从自然科学的严谨观念中演化过来的,其中定然缺少人文的因素;另一方面,“制度至上”的观念是和韩非法家的理论近似的,认为在一个大到国家小至公司的集体中,法律和制度制约一切,所有人都要无条件地遵照执行,丝毫没有人情世故可讲,任何触犯制度的行为,都被当作“以身试法”,必然量刑判罪。总归一句话:“让人们害怕!”视法如水火,不敢不按照管理者的意愿执行。但类似的法家理念在中国历史上仅在秦朝实行了几十年即告结束。原因很简单,韩非的想法搞得太极端很容易导致权力过于集中,严法近乎暴政,人民受不了,不服气,起来造反了!
其二、中国几千年来的第一大教派却是“儒教”,孔教主推崇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认为管理者只需要修身养性,做到“恭、谨、谦、和”,成为德高望重的君子,那么他即使不发出命令,被管理者也会按照他的意愿去行动。这又是几乎只讲社会科学的观念,极大地突出人的影响力,与上一条。所以在中国被下属喜欢的领导大都是非常讲究人情味、受到人们极高尊重的长者。他们善于利用自己的人格力量,让下属感恩戴德,从而将大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集体,然后共同达成一个目标。大家觉得在感情上不得不服从作领导的这个“仁义大哥”“高望长者”,否则自己就很难在讲求“人治”的社会立足。这种“仁德”管理的观念在中国封建社会已经绵延了几千年。
其三、中国古代其实最讲“自动执行”的人群应该是正义感颇强的墨家。一件事情只要是他认为是对的、正确的,他就一定排除万难去做,甚至不惜与管理者的立场相悖,一群“义侠”嘛!而且“侠客”太多了也不好!游侠们是不太喜欢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们肯定不喜欢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自动执行者”。
综合以上三点,感觉“执行力”就是让一个极大讲究严格管理、将劳动者当作机械使用的资本家,成为一名具有极高道德标准、可以使下属感恩怀德主动工作的高望长者,而且其目的是想把员工培养成责任感十足、死命干活的大侠!?大家觉得这件事沾边吗?
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其实还是喜欢“中庸”、“调和”,讲究“天理”(墨家)、“国法”(法家)、“人情”(儒家)三章合一。这是我的观点。
最后提醒各位“执行者”,给加西亚送信之前,把事情想清楚……当然如果你从没扮演过“执行者”的角色,那就算了。
作者: leeiiii 时间: 2004-6-23 11:10
:“搞事”?还是“搞人”?左看象仙女,右看象妓女!
前几天,看到我老婆单位--一家国有银行发了一本类似的书<发现弗雷德:从平凡到卓越>(好象吧),我拿起一看就破口大骂:“什么狗屁玩意儿?!!”。其实,现在想来,当时是比较冲动,本来不至于要如此大动肝火。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现在“激励”、“执行”等名词已经被人们糟蹋得不成样子了,就好象本来好端端的一个仙女,被一帮猥亵之徒糟蹋成了一个大路货,开始对她还颇感同情,但久而久之,也烦了,所以看到就讨厌,以至于破口大骂:“什么狗屁玩意儿?不就是让下属老实点,听话,当奴才嘛?!!!!”
另一个原因是导火索:她们那个行的头是个特别讲“牺牲”、“奉献”、“执行”的人,甚至提出了“不做好丈夫、不做好妻子、不做好儿子、不做好女儿、不做好父亲、不做好母亲,做好X行人”口号!我一听,吓一跳,这不明摆着不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坚持“以人为本”、不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嘛??没关系,不妨碍他升官发财!(顺便提一句,他可是为了工作,离婚、抛家、弃子,不容易呀)所以,我一看到那本书就反感莫明!可能是人还不够老,有点年青的火气和冲动。
骂归骂,书还是拿起来翻一翻,“啊,不错!”老婆马上就讽刺我“狗屁,你这人,开始还说人家狗屁不是,现在又说人家好了”。是啊,我这是怎么了?明明看不上已经是“大路货”了,还讨厌人家,怎么又忍不住冲动,把别人给上了,现在就说味道还不错,这不是打自己嘴巴吗?这男人啊,真不是东西!!!!
冷静下来后,认真思考一下,我似乎明白为什么“执行”“激励”左看象仙女,右看象妓女!我们来看“罗文””弗雷德”,他们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以至于让我们的励志专家们惊为“天人”?没有!他们做的都是一件非常简单、明了、清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当他们做这件事的时候,觉得很有价值,很愉快,有成就感!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开始读这些书,听类似的讲座,能激动,能博起,能热血澎湃的原因,这有如初遇仙女,欲仙欲死!但是,当我们一旦冷下来,萎了之后,好像就不觉得那么爽了!当再次接触时,少了快感,增加的感受就好像被强奸!如果次数多了,频率太高,就是被轮奸了!!为什么?原因在于:
第一,“罗文”“弗雷德”等,包括你我,每个人都有成就需要,但每个人的需求满足形式或者说是“满足物”是不一样,有的人成就需要很高,而有的人则不,“送信”这一类的“简单、明了、清楚的事情”,但并不每个人都有很高的成就满足感!就好象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仙女”,有的却喜欢“村姑”,而有的则可能喜欢别人认为不上档次的!所以,当失去第一次的新鲜感后,留下的大多可能是疲软!因此,不能以你的喜好,去让别人都去膜拜“仙女”!
第二,这些故事大多是讲一个人“做事”如何了得,如何执着,如何敬业。但一旦放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就大不一样,因为要涉及到你所处的团队中的“人”的问题。也就是说,你不可能是单纯的“干事”,而是要协调人的关系、调动他人、分配利益等,通过这种方式来“做事”。这二者有本质的差异,一个是“搞事”,一个是通过人来一直“搞事”,本质就是“搞人”。所以,如果说当你第一次听到这种故事很激动的话,那是给你提供了一个臆淫的虚幻空间,但当你回到现实时,大多情况下是一群人的集体淫乱,如果你既想实现目标,又想追求场景的浪漫,姿势的漂亮,体味的曼妙,这往往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不仅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而且还要让“大家都快乐”!理想与现实,也许有如宝哥哥相思林妹妹之于潘金莲“绿帽”武大!
因此,问题的本质就在于:每个人想要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你心中所谓的“仙女”;进而,即使有了“仙女”在手,往往并不是独亨,“搞事”可能能让你愉悦,但“搞人”往往是一场毫无美感和快感的群体淫乱,何来“自动自发”、“执行”?
当然,也不能如此悲观,归根结底,这只是一种个人的体验,个人成就感差异,他人的干预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激励效果!我们也不要期望去改变别人,自己的生活态度、生活质量由自己的心情和追求来决定!
当然,积极的心态总是好的。让我们每个人都作为自己的信使!
作者: 水木青春 时间: 2004-6-23 11:16
说的好,其实从前几年中国企业界对外国文化的盲从就能看出来,这些人都是一点脑子都没有,放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不去好好学习,反倒把一些经过炒做的东西奉为经典,把一些本来简单的道理翻来覆去折腾好几遍,还自以为是,认为找到了真理。唉,国之不幸啊。
其实外国的文化确实有先进的地方,可是我们不能一味学习这些东西啊,还是先学日本和韩国吧!~!
可悲的国人啊
作者: dd1905 时间: 2004-6-25 21:57
楼主拿着"X交"和"X乱"说事,实在是与管理的问题不太搭界,而7楼的先生颠来倒去的似乎是有点逻辑短路了。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