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修炼‖成长精华]我读MBA的收获 [打印本页]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4-4 22:54
标题: 我读MBA的收获
我是在1998-2001完成了我的MBA的学习,就读国内的学位,兼职,全国统考入学。我看到不少家人对MBA的话题都比较感兴趣,而MBA也是经理人修炼不可或缺的话题,所以我想陆续整理一些我读MBA的感受和看法。就先从收获开始吧。

我把主要的收获归纳为以下三点:

1、系统地学习了有关工商管理的理论
在三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把有关工商管理的课程系统地学了一遍,这是自学或者培训很难替代MBA的一点。我的工作主要是市场和销售方面,如果不是读MBA,我想我很难可以对经济学、财务管理、税务等领域的知识有全面的学习和了解。

2、接触来自不同背景的人
在我们班上,同学们在年龄、地域、行业、企业性质、职位等各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相同的地方是都是有着比较强烈的事业心的人。在一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交流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使我获益匪浅。同时长时间一起学习、互相帮助所建立的友谊是很宝贵的,而这样的一个同学关系网,对自己今后事业的发展会有很多的帮助。

3、促进了我在工作中的思考和成长
读MBA的三年,正是我所在公司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三年,在此期间我也从一个被管理者成为一个管理者,所以MBA的学习使我有机会不断地去思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这对我个人在工作中的成长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作者: 仲锋陵    时间: 2003-4-7 13:26
对你这个话题我很感兴趣,仔细读了一遍,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这应该是你的切身体会。小弟我一直对MBA很感兴趣,从大三开始就有准备将来毕业三年之后考MBA。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已错过了两次联考机会。希望有机会多向你请教。并期待着你对MBA的感受和看法的其他文章。
作者: 胡涂    时间: 2003-4-7 14:02
我也想去读MBA,可时间是最大的问题.
    现在在争取一些个人修炼方面的培训,希望能得到些提高.
作者: lbh888    时间: 2003-4-7 14:52
地平兄,你的观点更加坚定我读MBA的决定,我也是从事市场和销售方面的,我在深圳,以后有机会多多指点和交流!
作者: bob2002    时间: 2003-4-7 15:05
我的同事基本全是mba,我想谈谈我对他们的看法(我本人不是):
1、有系统的理论功底,尤其在做分析的时候很严密,逻辑性很强。引章据典,有很强说服力。
2、人际资源丰富,特别是同学关系。这可能是mba最大的资源之一!!
3、有较强的大局观。能综合考虑分析题。
4、能运用的各种管理工具处理问题。
不过感觉有一些不足:
1、缺乏基层管理的经验。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基础很低,与mba课本上要求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mba们可能要从很基础的东西入手。比如生产排程、现场管理等。但大多数的mba很少有人曾经有基层管理经验。
2、普遍较理想化,在管理理论和实际实施中无法找到一种均衡。比如在产品、市场方面的方案可操作性不强。
3、关于mba定位。我们国内企业在选择管理者时,比较看重的是对企业的了解和忠诚度。也就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是企业内部培养。而mba多为参谋,是做事的而不是做决策的!我想这与培养mba的目的应该有所出入。

我本人确实希望将来有机会能读mba,不过总感觉最近国内在mba的培养又是一窝风。有点滥了。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4-8 10:57
bob2002观察犀利,寥寥数笔就清晰地指出了把目前MBA比较普遍的优劣处。

广州有句俗语:针无两头利。年轻人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而且有的时候突出的优点也会带来其他方面突出的缺陷,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的长短处有清晰的认识,才知道如何扬长、如何补短。

一个MBA尤其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当一个人只能以自己身上的符号自豪时(如学位、名校、地域、人种等等),只能说明他自身没有可以值得自豪的地方。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无论你身上有什么符号,实践是检验你抓老鼠能力的唯一标准。
作者: zsqgreen    时间: 2003-4-8 11:36
注定我要写两遍,刚才死机!
--MBA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在中国大部分企业所要面对的是各种关系,导致MBA在大多数企业中属于参谋而不是决策层,他们要做的是给出一个企业全局发展和大局方向!但实际上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是企业的宏观管理,而是国家政策和关系协调!举个简单的例子格兰仕,由于质量万里行给了他一个虚假商标的称号,导致它的销量大幅下跌,而冠上虚假商标称号的原因不过是在某个地区的宣传口号上有了世界名牌的口号!
--做好了外部环境,剩下的就是内部处理,MBA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对整个产、供流程做的是很不错的,但实际上可能要处理的是生产流程中出现问题或者工人协调工作,而正是这些才是导致企业存亡的关键!所以MBA最好是从企业的生产管理开始做!
作者: ztxu2k    时间: 2003-4-8 12:02
不想再多说什么,只想给大家看看这篇文章。

---------------------------------------------------------------------------------------------
埃里森对耶鲁mba毕业生的讲演:《文凭注定你要失败 》
(埃里森,甲骨文公司ceo,是当今仅次于盖茨的第二富翁。)

耶鲁的毕业生们,我很抱歉
———如果你们不喜欢这样的开场。我想请你们为我做一件事。请你———好好看一看周围,看一看站在你左边的同学,看一看站在你右边的同学。
请你设想这样的情况:从现在起5年之后,10年之后,或30年之后,今天站在你左边的这个人会是一个失败者;右边的这个人,同样,也是个失败者。而你,站在中间的家伙,你以为会怎样?一样是失败者。失败的经历。失败的优等生。
说实话,今天我站在这里,并没有看到一千个毕业生的灿烂未来。我没有看到一千个行业的一千名卓越领导者,我只看到了一千个失败者。
你们感到沮丧,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我,埃里森,一个退学生,竟然在美国最具声望的学府里这样厚颜地散布异端?我来告诉你原因。因为,我,埃里森,这个行星上第二富有的人,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
因为比尔·盖茨,这个行星上最富有的人———就目前而言———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
因为艾伦,这个行星上第三富有的人,也退了学,而你没有。
再来一点证据吧,因为戴尔,这个行星上第九富有的人———他的排位还在不断上升,也是个退学生。而你,不是。
你们非常沮丧,这是可以理解的。
现在,让我打击你一下。我要相当诚挚地指出:你们的文凭不是白拿的。你们中的大多数,我猜,已经在这里花费了四五年时光,你们将以各种方式在未来使用你所学的东西。你们已经确立了好的工作习惯。你们已经建立了能帮你沿这条路前进的人际网。你们已经将自己这辈子与“治疗”这个词建立了一种联系。一切很好。因为事实上, 你们需要这些。你们将来需要这些有用的工作习惯。你将来需要这种“治疗”。你需要它们,因为你没辍学 ,所以你永远不会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哦,当然,你可以,也许,以你的方式进步到第10位,第11位,就像史蒂夫·鲍尔默。但,我没有告诉你他在为谁工作,是吧?根据记载,他是研究生时辍的学,开化得稍晚了些。现在,我猜想你们中间很多人,也许是绝大多数人,正在琢磨,“我能做什么?我究竟有没有前途?”
当然没有。太晚了,你们已经吸收了太多东西,以为自己懂得太多。你们再也不是19岁了。你们有了“内置”的帽子,哦,我指的可不是你们脑袋上的学位帽。
嗯……你们已经非常沮丧啦。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现在可能是讨论实质的时候啦———绝不是为了你们,2000年毕业生。你们已经被报销,不予考虑了。我想,你们就偷偷摸摸去干那年薪20万的可怜工作吧,在那里,工资单是由你两年前辍学的同班同学签字开出来的。
事实上,我是寄希望于眼下还没有毕业的同学。我要对他们说,离开这里。收拾好你的东西,带着你的点子,别再回来。退学吧,开始行动。
我要告诉你,一顶帽子一套学位服必然要让你沦落……就像这些保安马上要把我从这个讲台上撵走一样必然……
----------------------------------------------------------------------
作者: hx023    时间: 2003-4-10 15:56
唉。对于我们这种现在还不是老板,将来又想当老板的人来讲,读MBA是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 ztxu2k    时间: 2003-4-10 16:18
标题: [修炼‖成长精华]我读MBA的收获
唉,别说了,我的分数都过国家东部线了,今年却没书读(暂不考虑调剂到西部),郁闷!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4-10 16:55
以下是引用ztxu2k在2003-4-8 12:02:56的发言:

埃里森对耶鲁mba毕业生的讲演:《文凭注定你要失败 》
(埃里森,甲骨文公司ceo,是当今仅次于盖茨的第二富翁。)


这个演讲稿好像是虚构的,埃里森没有发表过这样的演讲。

不过无疑有不少值得深思的东西,也很象埃里森的风格,至少作者不会把这个故事安在盖茨头上。
作者: ztxu2k    时间: 2003-4-10 17:39
我先去查一下,晚一点再答复你。
作者: littlepipy    时间: 2003-4-11 10:09
我自己的感觉是:
1、作到中层以后读MBA收获将会巨大;
2、学MBA后的思考层面将会更加全面、具体;
3、同学资源是最大的收获;
作者: fhkkkk    时间: 2003-4-11 11:38
1、我是从底层考MBA的
2、我学会了应对之礼,点菜夹菜敬酒
3、我知道了许多管理知识
4、我可以找个部门经理的位置了
5、我办事方便了很多
6、我对企业的认识越来清楚
7、我知道最新的管理理念并且在推广
作者: 寡无欲    时间: 2003-4-11 19:59
建议,先工作几年,积累自己的经验,和价值观以后,再去读 MBA,绝对不能一直读,一直读到MBA。  参加工作,并不是混啊,是要积累很多,达到高层,达到一定职位以后,再去读。
   不然你永远只能做参谋,绝对不能做老板,因为你的思维一直局限于书本,这个框。前怕狼,后怕虎,做什么啊,是不是。咱就是要大胆闯才行。当然要有理性的指导了。
作者: dluming    时间: 2003-4-12 11:10
第八楼的文章很有意思!
退学者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有没有退学,而是因为他们的勇气和胆量
看到一个成功的机遇就去把握,并且为此义无反顾。而MBA和其它任何的课程都不是让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成功的关键是这个人敢不敢逆天而行?成功的关键是他能不能发现机遇,并且义无反顾?学习当然是必要的,没有学习如何成长?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没有这些读MBA的人,谁来帮这个星球上第一富有,第二富有、第十富有的人去管理他们的企业呢?
这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志向。想成为老板的人,应该听从该文作者的劝告。
而并不想冒这个风险的人,还是要乖乖的去读MBA的好!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4-12 12:42
读MBA/考取学位只是一种学习的手段,所以无论选择还是放弃读MBA都不能直接推导出你可以成功。
作者: hx023    时间: 2003-4-12 14:00
地平线说的有道理,成功与读不读MBA无关,MBA是教给你一些管理方法,关键看你自己去实施,也许有些东西你不读MBA会懂得更多,用得更好。但有一点大家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就是:学历越高的人财富无疑越多,从总体来看,有学历者普遍比没读书者富有。
作者: ztxu2k    时间: 2003-4-15 09:28
暂时无法找到这篇文章的英文版,无法肯定一定是Larry Ellison所作。但是,大家可以从他的生活轨迹中找到一些线索。

应该说,象他这种傲慢自大,反权威的人,持上述观点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要不然他也不用辍学三次了。


http://www.pcdigest.com/content_article.asp?id=1658.0

Larry Ellison:三次辍学的硅谷狂人  
文章出处:网易科技频道     作者:Canyon 综合报道  

  埃里森被财富杂志列为世界上第五富的人, 他拥有的oracle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公司.oracle公司也许并不为大众所知,但当你从自动提款机上取钱,或者在航空公司预定航班,或者将家中电视连上internet网,你就在和oracle打交道,oracle的客户大多是赫赫有名,名列财富500家的大型公司。埃里森 以乐于享受,好勇斗狠,傲慢自大还有和漂亮女人交往而出名,在32岁以前他一事无成,二十年后成了硅谷首富。
硅谷首富:拉里 埃里森
“读了三个大学,没得到一个学位文凭”

  埃里森美国犹太人,俄罗斯移民,出生在1944年的曼哈顿,他的未婚妈妈只有19岁,埃里森由舅舅一家抚养,在芝加哥犹太区中下阶层长大,那时贫富的差别没有现在巨大。学生时代的埃里森并没有显示出成功的素质和成绩,在学校他非常孤僻,独来独往,不过却十分注意打扮和享受,在别的孩子还是由父母来理发时,他却请专业理发师打理。

  1962 年埃里森高中毕业,进入illinois 大学就读,二年级时离开了学校,商业周刊报导他离开的原因是因为平均成绩没有达到及格水平,但他却不置可否。过了一个夏天他进入chicago 大学,同时还在northwestern 大学学习, 虽然经历了三个大学,最终他没有得到任何大学文凭。

   1966年埃里森离开家乡,来到加州的伯克莱,准备就读研究生,同时开始工作赚钱,他学习了电脑编程,主要是为ibm大型电脑开发,他并不想投身高科技,只不过想赚点生活费,他的工作是给一些大公司开发应用程序,那时的软件开发意味着:挂上磁带,备份数据,工作单调也没有挑战性,远不能和现在的程序员相比。

   关于学位埃里森认为:“大学学位是有用的,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去获得一个或者更多,但我在大学没有得到学位,我从来没有上过一堂计算机课,但我却成了程序员。我完全是从书本自学编程的。”

“换了十几家公司,老婆也离他而去”

  在伯克莱埃里森认识了主修中国历史的adda quinn.他们很快就结婚了。60年代的美国是动荡和巨变的时代,中东战争,越南战争...。埃里森 不停地更换工作,虽然挣钱不多(夫妇俩月收入合计1600美元),花钱却十分大方,他甚至借了三千美元购买一条34英尺的帆船同时还在分期付款购买另一条小帆船。埃里森 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从来不操心帐单,quinn却受够了,1974年他们离婚了,埃里森劝她说:“我会成为百万富翁的,如果你和我在一起,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quinn却不相信,不过她最后也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1973年埃里森在amdahl工作, amdahl是和ibm竞争的生产大型电脑的公司,有45%的股份是日本富士通的, 埃里森所以有机会去日本出差,他被京都东方异国情调给迷住了,日本的禅学和文化给 埃里森 以深刻的影响,他成了一个日本文化艺术的终身爱好者。

   离开amdahl 埃里森加入ampex,这是硅谷一家生产影像设备的公司,在那里他认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bob miner和edward oates. 他们一起研究如何有效存储读取海量的数字信息,埃里森转向了市场和销售工作,他们的项目最终失败了,埃里森将这归咎于公司管理不善,“我比公司的头们懂技术,也比他们懂市场,如果他们能经营公司,我也能。”

   就在他们打算成立公司时,另外两个传奇式的公司也产生了,一个是苹果,一个是微软,虽然公司产品,理想,文化完全不同,但却有着同样成功的模式:创立者都是一个有梦想精神的技术企业家和一个技术天才,bill gates 有paul allen, steve jobs 有steve wozniak, larry 埃里森 有bob miner.

   1977年6月埃里森 他们三人合伙出资2000美元成立了软件开发研究公司,埃里森拥有60%的股份,埃里森占这么多股份是因为成立公司完全是由于埃里森的鼓动,而且他有一个40万美元的项目合同,这一年他32岁。

   “好在经营软件公司不需要大量的资金,用点小钱就可以创业。所有伟大的软件公司都是这样开始的,也许不是所有的,但microsoft和我们是的,我们比microsoft资金更少,几乎一无所有。”


“ibm犯了上百亿美元的错误”

  1976年ibm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里程碑的论文 “r系统:数据库关系理论”,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理论和查询语言sql, 埃里森非常仔细地阅读了这篇文章,被其内容震惊,这是第一次有人用全面一致的方案管理数据信息。作者ted codd十年前就发表了关系数据库理论,并在ibm研究机构开发原型,这个项目就是r系统,存取数据表的语言就是sql,文章详细描述了他十年的研究成果和如何实现的方法,埃里森 看完后,敏锐意识到在这个研究基础上可以开发商用软件系统。

   那时大多数人认为关系数据库不会有商业价值,因为速度太慢,不可能满足处理大规模数据或者大量用户存取数据,关系数据库理论上很漂亮而且易于使用,但不足就是太简单实现速度太慢。 埃里森认为这是他们的机会:他们决定开发通用商用数据库系统oracle,这个名字来源于他们曾给中央情报局做过的项目名。不过也不是只有他们独家在行动,berkeley大学也开始开发关系数据库系统ingres.

   ibm 却没有计划开发,为什么蓝色巨人放弃了这个价值上百亿的产品,原因有很多:ibm的研究人员大多是学术出身,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理论,而不是推向市场的产品,从学术上看,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论文和演讲能使他们成名,为什么不呢?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ibm当时有一个销售得还不错的层次数据库产品ims,推出一个竞争性的产品会影响ims的销售和人员工作,直到1985年ibm才发布了关系数据库db2,ellision那时已经成了千万富翁。

   埃里森曾将ibm选择microsoft的ms-dos作为ibm-pc机 的操作系统比为:“世界企业经营历史上最严重的错误,价值超过了上千亿美元。”,ibm发表r系统论文,而且没有很快推出关系数据库产品的错误可能仅仅次之,oracle的市值在1996年就达到了280亿.

"我需要的不仅仅是成功"

  几个月后,他们就开发了oracle 1.0,但这只不过是个玩具,除了完成简单关系查询不能做任何事情,他们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oracle有用,维持公司运转主要靠承接一些数据库管理项目和做顾问咨询工作。   oracle数据库的头两个用户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海军情报所,他们使用完全不同的硬件和软件, 中央情报局用的是ibm大型机, 海军用vax机,而埃里森和miner开发oracle用的是digital的pdp机,这迫使他们作出了重要而关键的决定:新版本3.0全部用c语言开发,因为c语言是所有机器支持的,而且c编译器很便宜.

  埃里森向客户宣称oracle能运行在所有的机器上,事实上当然不可能,但这是非常聪明的市场策略,大型公司和机构都拥有各种类型的电脑和操作系统,他们愿意购买一种能通用的数据库。

   oracle的成功除了有ibm的友好帮助外,还要记上digital的一份功劳。ibm向埃里森提供了关系数据库理论,dec提供了表演的舞台:vax电脑,vax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小型机.


“出色的市场推销员”

  早期的oracle版本无法正常地工作,程序充满了错误,用户抱怨不断,但埃里森相信较早占领大块市场份额是最主要的,“当市场已建立好,你知道百事可乐要花多少钱才能夺得可口可乐1%的市场,非常非常昂贵。”ibm的作风大相径庭,如果用户不满意就不会推出新产品。oracle直到1986年的5.0版本才是基本可靠运转的系统,不过有趣的是早期的用户并不在意损失金钱和数据,既使是中央情报局,也没有不高兴,他们需要的是技术的发展,而不仅是一个产品,埃里森能为他们描述产品将能达到的美好功能,虽然现在没有,但他们愿意支付费用。

   埃里森的工作不只是推销产品,而且到处宣传关系数据库观念,他经常作的演讲标准题目是“关系数据技术的缺陷”,讲述关系数据库会出现的问题,然后介绍oracle是如何解决的.另外一个推销技巧是别的产品只是讲述它们的功能,而埃里森当场就作演示,在电脑上输入一个关系查询,很快结果就出来了,虽然实际应用时情况会不同,但现场听众都印象深刻。埃里森不仅在作演示,而且在培训用户使用关系查询语言sql. 埃里森的成功不是作为一个技术专家而是市场推销专家。 "

   oracle生逢其时,埃里森将市场放在第一位,其他所有的靠后,拥有普通技术和一流市场能力的公司总是打败了拥有一流技术和只有普通市场能力的公司",一位硅谷资深人士评论道。

“你们都会成为百万富翁,我确信!”

  埃里森经常向他的员工宣传只要采用他的市场策略,他们都会成为百万富翁,事实上早期的员工基本上都达到了这一目标。他的策略是销售产品时强调oracle的三大特性:可移植性,和其他数据库产品特别是ibm的兼容性,支持广泛网络连接.这满足了用户的需要,虽然他们实际得到的比期望的要少,埃里森的对手攻击他总是销售气泡软件,气泡软件指的是功能还未完成的软件产品,microsoft也以此闻名。

   埃里森的主要对手是ingres,1984年oracle的销售额是1270万美元,ingres是900万美元,1985年两者销售额都翻了一倍以上,只是ingres增长得更快,如果照此发展,ingres将会超越对手,但这时蓝色巨人ibm又帮了埃里森一把.

   1985年ibm发布了关系数据库db2,采用了和ingres不同的数据查询语言sql,ingres用的是quel, 埃里森 抓住了市场机会,到处宣传oracle和ibm的兼容性,结果从1985年到1990年虽然ingres的销售额每年增长高于50%,但oracle远远跑在了前面,每年增长率超过100%,sql在1986年成为了正式工业标准,ingres的老板简直无法相信埃里森的运气,但这正是埃里森的精明之处,“跟着蓝色巨人,永远不会错。”

   ibm确立sql的标准是oracle成功的关键,但数据库的战争远未结束.sybase和informix也加入了竞争的行列. “我的目标是杀死对手”

   ingres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很晚才开发pc机上的版本,而埃里森和bill gates一样看都到了pc的巨大潜力,oracle很快就有了一个pc机上的廉价版本,但它几乎没有任何用处,可是埃里森和销售人员却有了有力的宣传武器:oracle能运行在pc机上,ingres不能。

   埃里森听说ingres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分布式查询,十天后oracle就刊登广告宣布了sql之星:第一个分布式查询数据库,事实上没有任何这样产品。埃里森就是这样,想象产品应该怎样,然后再才去实现,如果成功了,他是成功的预言家,失败了,他就是骗子。

   1986年oracle股票公开上市,不过很令人费解的是上市前几天埃里森解雇了他的销售主管seashols, seashols接着跳槽到了oracle的老对手ingres,不过已经太迟了,战争已经结束了。ingres是一个学术化的公司,只注重技术而不关心市场,注定是要失败的。

   oracle的上市给埃里森带来了9300万美元的身家,microsoft在第二天也公开上市,microsoft和oracle在同一年成立,bill gates拥有的股票价值超过了3亿美元,埃里森这时发现了他一生中最强大的对手.

   1988年oracle 推出了6.0版本,这是当时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不过它的匆忙上市对公司简直是一场灾难,使用6.0的最初用户都遭遇了频繁死机和数据库毁坏,直到6.0.27版本,产品质量才基本稳定,这表示6.0版本经过了27次大的修改.既然这样,用户为什么不选择其他的产品呢?主要原因是如果用户选择其他厂商的产品,他们就得重写所有应用程序,这是非常巨大的工作量,所以一旦选用了某种数据库平台进行开发,你就得依赖它。


“遭遇危机”

  oracle从1977年创立到1990年,销售额保持了每年高于100%的增长,高增长的同时也潜伏着巨大的隐患,公司的财务和销售管理十分混乱,销售人员为了完成任务得到提成,大量签订无法收款的合同,甚至有人弄虚作假,合同执行情况也无人过问,现金流量是负值,埃里森高薪聘请了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开始整顿公司,1990年第三财政季度有1500万美元的销售合同无法执行,结果季度销售额虽然达到创记录的2.36亿美元,但利润只增长了1%。消息公布第二天oracle的股票从25.38元跌到了17.5元,损失了30%的市值。为度过危机oracle解雇了10%的员工,在以后的两个季度情况变得更糟,股票在10月底的收盘价只有5.38美元,在春天埃里森还拥有的价值近10亿的股票在11月只剩下了1.6亿美元。

   埃里森勇敢地接受了挑战,他没有卖掉自己的股票。公司开始改进销售和财务的管理,保持足够的现金流量,销售合同必须得到确认,这些普通公司的做法就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公司的增长率减慢了,这是埃里森原来不愿采用这些做法的真正原因。91年和92年的销售额增长率只有12%和15%。

   埃里森将希望寄托于oracle 7.0,这个公司已经谈论了好几年的新版本,直到1992年6月才终于登场,吸取6.0匆忙上市的教训在10个月前发布过alpha测试版,oracle 7.0是极为出色的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埃里森的销售队伍有了真正的王牌,销售额从92年的15亿美元增长到95年的42亿。

   公司也开始有了成熟的管理方式,耐心听取用户的意见并满足他们的需求,oracle原来从来没这么做过,有个oracle对待客户的典型事件,一个客户打电话抱怨oracle数据库死机并毁坏了他的数据,技术支持工程师的回答是:“无赖,一点用都没有.”这种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客户必须得到一流的服务。


“改变世界的网络计算机”

  埃里森现在不再负责日常工作,只是规划oracle未来的发展方向.闲暇之余驾驶长达78英尺的“莎扬娜那”号出海兜风,在1995年他曾经夺得悉尼帆船比赛的冠军。信息高速公路吸引了埃里森的注意,他是克林顿总统最大的赞助商之一。他曾极力推动交互式电视和顶式盒的发展,不久他就发现了更迷人的机会:www环球网,netscape的浏览器将www网推向了全世界,pc机的性能将不再是主角,连上internet网才是价值所在。

  埃里森在1995年巴黎举行的欧洲信息技术论坛会议上,介绍了网络计算机network computer的观念,所谓nc指的是配置简单却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低价电脑,不需要不断更新的硬件设备和越来越复杂,庞大的操作系统,没有软盘和硬盘,只要打开电源用浏览器连上网络,就可以获得信息和存储文件,售价将不高于500美元。埃里森这一次将他的标靶瞄上了软件帝国microsoft.“oracle将只会做一件事情,我们管理海量的数据并通过网络提供这些数据。”

   网络计算机的背后就是强大的网络服务器,所有数据和应用程序都存储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oracle的数据库技术将使网络计算机非常容易操作管理.gates紧接着埃里森 发言,他认为网络计算机没有任何价值,只是大型机哑终端的翻版.但这一天的胜利是属于埃里森的,网络计算机的报道出现在所有报刊的主要版面上.媒体对网络计算机评价不一,cnet的记者认为没有硬盘网络计算机需要依赖服务器,这将是完全不可靠的,商业周刊专栏记者则认为网络计算机会带来一种完全不同的个人电脑工业,microsoft负责技术的副总裁认为:"人们想要电脑提供越多的能力,而不是越少.网络计算机根本不值一提。"但大型公司和机构对网络计算机大加赞赏,每隔两年就要更新电脑和升级软件的成本实在太高,1996年一台标准pc机成本是2000美元,但维护的费用每台要接近13200美元,网络计算机的管理成本相对应该低很多。

   虽然oracle集合了ibm,sun,apple和netscape 在1996年制定了网络计算机的标准,但事实上没有一台网络计算机生产出来。gates虽然对网络计算机嗤之以鼻,但也发表了一种简单个人电脑sipc的标准进行反击,sipc基本上和nc一样,只有一点不同:它需要用windows操作系统.

   不过这一切都无关紧要了,nc和sipc都将不存在了.随着amd和intel的竞争,97年8080美元以下的电脑成为电脑行业新的增长点,500美元以下的basic computer不久也将会出现,microsoft 仍然是市场的主导者,但埃里森从来不会放弃,他说:"观念的战争已经结束,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日本文化非常有趣,对我影响非常巨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斗的民族同时又是最有礼貌的,极度傲慢自大和极度谦卑混合,一种美妙的平衡。在创立oracle时,我们想在公司尽可能地创造这种文化,一方面很好斗另一方面很谦虚,如果你能平衡这两者,你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这对个人和集体都一样。"   “当我创立oracle时,我想建立一个让我喜爱工作的环境,这是最主要的目的,当然,我也要通过公司养家糊口,但没想到会成为现在这么富有。钱不是最主要的,我真的是想和我喜欢或者佩服的人一起工作,oracle招聘有一个原则:如果这个人你不喜欢一周有三次和他一起午餐,就不要他加入。我真正想建立的环境不只是要有能力的人,这样我才可以相信你的能力和努力精神,我们才能象团队一样工作,你才会完成你承诺要做的工作。从个人关系上我也会喜欢你,你的成功不会让我烦恼,我会为你而高兴,就象我自己成功一样。”

   埃里森最崇拜的人是英国二战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我认为,可能是他拯救了整个西方文明,他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特立独行。",他和丘吉尔有很多相同点:学生时代都很普通,都拼命想取得父亲的赞赏,富于机智,爱挑剔,富有魅力。

   我一向怀疑所谓“传统的智慧”,我不相信权威的观点,特别是那些人云亦云的权威,对我来说,事情必须合理才行. 这种思考方式在企业经营上非常有价值,比如,你看到“传统的智慧”的错误,即使每个人都说那是对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那就成为我们进入市场的绝好机会.因为你将成为第一个有机会做不同事情,同时占据市场先机。可是,如何避免自己犯错误呢?很简单,就是勤奋加思考,不断尝试,和一大群聪明人一起讨论。 

oracle的前销售副总裁说:"为埃里森工作就象骑着老虎,不管路程如何危险艰难,你必须紧贴老虎背,如果你掉下来,老虎会把你吃掉。其他人对他而言,只有两种人:朋友和敌人。"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4-15 11:40
ztxu2k:

其实这个演讲是否确有其事并不是很重要,我们能从中理解一些道理就行了。我曾经看过不同的版本,包括英文版,内容差不多,但有的说是在Yale的演讲,有的说是在Worton的演讲。至于内容的风格,世界上不仅仅是古龙才可以写出古龙风格的小说。

从逻辑上看,埃里森、盖茨、戴尔他们有退学的经历,并且他们成功了,但并不能证明他们没有退学的话就不能成功。我相信有的人无论是否退学都会成功,一次机会没抓住说不定有更大的机会在等着他;与此同时,有的人无论是否退学都不会成功。

另外,讨论MBA/高学历是否有用似乎是一个误区,就象用钱一样,看是什么人在用钱,而不是钱本身有没有用。
作者: daniel_young    时间: 2003-4-17 09:59
其实,领导应该是很容易当的。至少在我做项目当中看到许多企业的领导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过未特别涉及别人的政治能力),所以认为,大多数工作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只是有了一些文凭,可能更容易让你得到机会去做而已。
作者: ztxu2k    时间: 2003-4-17 10:53
地平线的关于演讲材料真实性和成功的观点本人同意,但是对“MBA/高学历是否有用似乎是一个误区”不敢完全苟同。

从绝对意义上来讲,MBA / 金钱 / 芝麻 / 西瓜 / 任何有价值的物品都是有用的,这一点相信大家都不会有什么异议。

但是,从相对意义上来讲,芝麻和西瓜同时摆在你的面前的时候,你是愿意选择芝麻还是西瓜呢,有人可能会说,我要拣芝麻。没问题,那是你的自由,或许芝麻真的对你很重要。而从投入的工时和精力来看,两者的投入产出比显然是不成比例的,用“投资收益最大化”来衡量,拣芝麻肯定不合算。

选择MBA何尝又不是这样呢,应该说MBA是人生一项比较大的投资,除去一定数额的金钱、几年的时间投入之外,还有机遇成本以及职业发展中的暂时停滞等等投入(可能)。不同的人,这个筹码是不同的。对于部分人来说,选择MBA可以使他/她的职业发展/事业发展驶上快车道;而对于另一部分职业发展比较顺利的(半)成功人士来说,就需要好好的掂量一下了。上个月,曾经在一个MBA面试辅导讲座上遇到准MBA,他向辅导老师问了这样问题:(今年考上了)我的个人情况是:工作十年,目前开有自己的公司,发展得还不错,但是我想读full-time MBA,请问如果面试考官问我为什么选择full-time,我如何应答?对于类似象这样的仁兄来说,“选不选择、如何选择MBA”应该是非常关键的。另外还有一类人,虽然有本科学历,但并不具备MBA需要的基本素质,读了MBA可能对他的职业发展更不利,这样的人也应该好好斟酌一下。

管理学里非常经典的一句话是“正确做事,做正确的事”,头一个“正确”是跟效率有关,后一个与效果或方向有关。我认为后一个“正确”更重要,如果大方向错了,效率越高,死得越惨。这个道理相信大家比我更懂,我在这里班门弄斧,大家不要见怪。

中国人做事喜欢跟风,一窝风大家全都上了,盲从者众多,这几年出现的MBA狂热和去年的MBA有所降温的现象,确实说明大家对MBA/高学历存在误区,误区主要来自对(1)为什么要读和(2)MBA学历的回报不够清醒这两个方面。第一点上面稍做了的阐述,大家如果有意考虑这样方面的问题的话,建议访问相关网站,那里可以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对于第二点,恰好正是这个帖子发起人的一个初衷。

很不好意思,由于我的一个回帖转移了大家的讨论方向,也浪费了大家的宝贵时间,现在我提议大家停止讨论“MBA/高学历是否有用”这个问题,把话题回到正题上来。想讨论的话,请新开一个帖子。

(另:我对Larry Ellison的这篇文章的看法是:它是对“唯学历论”的一种批判。文中最关键,最应记住的一句话是“带着你的点子,别再回来。 * *吧,开始行动。”。说一句时髦的话: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4/17/2003 8:25:39 PM编辑过]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4-17 14:19
ztxu2k:
我同意你的大部份观点,你对MBA教育有不少的思考和见地,希望能看到你更多的观点跟大家分享。

有关MBA是否有用的讨论我也想补充说明一下。

MBA / 金钱 / 芝麻 / 西瓜,对于不同的人,这些东西都是可能没有用甚至有副作用的。
就如你所提到的那个有自己公司的准MBA,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读MBA,这样子去读,很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同时,我也应该把我的观点补充一个前提:脱离某一个特定的人,谈MBA是否有用是一个误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4/17/2003 2:20:35 PM编辑过]

作者: ztxu2k    时间: 2003-4-18 10:48
行,没问题。
作者: jelly    时间: 2003-11-21 08:25
学习MBA,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站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去适应和改造环境,同时也拓宽了进一步学习的眼界和领域。
至于同学资源,她给你提供了一个接触其他行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探讨共同话题的场所。
作者: jwlin    时间: 2003-11-25 08:56
标题: [原创]做优企业,管理需要的是什么?
1、我的经历:上过国内大学的MBA课程班;又为国外大学的MBA课程当过课堂翻译。
2、比较一下才发现:老师的素质相差太多,6位老外全在企业呆过,而且是国际性大企业,现在要么回归学校,要么回归咨询业。
3、MBA不仅要教会大家理念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技能、工具和行为规范。
4、在外企混过两年后,到了民营企业,再到国企,我的最大的感慨就是:我们的企业的执行力较差,原因主要在于做事没有统一的模式,职业行为缺少规范。所以,培训的焦点应该放在基于流程的员工岗位作业行为的规范化上。MBA是无法在这种微观而基础的层面为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而这又是我们做优企业最缺的东东。
作者: josiah    时间: 2003-11-25 11:29
我也一直在关注MBA,希望将来有机会加入其中,提高自己,运用到实际之中。不知哪所大学的师资水平好一些,给建议啊!谢谢
作者: gwqq    时间: 2003-11-25 14:43
我是新手。
作者: gwqq    时间: 2003-11-25 14:55
各位前辈,我是今年报考2004年mba ,由于当初比较仓促,时间上准备得不是很充分,所以到现在,利用工作时间服习得不是很好,所以,2004年的肯定是榜上无名了,但是我一直比较看好mba ,明年早点准备,时间成熟了,肯定是可以的。目前的工作状态不是很好,属于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云出什么的那种,与其这样不如痛下决心学习捕鱼技术,省得到时候顺手乱抓,我想到时候只能抓到上帝的秃头了。
但是本人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毒害颇深,对有违资源合理配置原则的事情深恶痛绝,在这一点上如果真的不适宜工作那只有辞职好好学习了,至于之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俗话说得好:死而后生。
请各位多多指教!
作者: zwj629    时间: 2003-11-26 09:05
标题: 你所说的非常有道理
我读MBA的体会跟您的非常相似,其中第二点有时候非常重要,人脉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成功因素。
作者: zwj629    时间: 2003-11-26 09:12
标题: 可是你不是埃里森或Bill Gates
人是不一样的,但是市场是一个:变。埃里森强调的是人要有创造力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3-11-27 01:29
以下是引用jwlin在2003-11-25 8:56:00的发言:
我们的企业的执行力较差,原因主要在于做事没有统一的模式,职业行为缺少规范。所以,培训的焦点应该放在基于流程的员工岗位作业行为的规范化上。MBA是无法在这种微观而基础的层面为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而这又是我们做优企业最缺的东东。


这点我深为认同!

有一次参加规模盛大的MBA招聘会,我作为面试官,大部分MBA学生给我的感觉是职业化程度不够,从很多细节可以看出来。如对应聘职位缺乏有针对性的准备,以及言谈举止等等。

职业化的训练很难从课堂上习得,还是要从实战中锻炼。
作者: 成成    时间: 2003-11-27 10:01
个人以为:

一、梳理以往的知识体系,在课程本身的引导下进行再次条理化,如果你对财务、营销等有了工作体会,借这个时机整理并提高,你会发现很多原来重复性工作没有发现的乐趣。同时你开始学着用宏观的角度分析问题,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范围。

二、积累人脉。这是我一直对国内的MBA PROGRAMME不感冒的原因,一般选择TOP50的MBA PROGRAMME重要的原因不是冲着课程本身去的,而是冲着那些有“资格”的同学。抛除老师本身的因素(国内的老师没几个有案例指导经验的,更有的连企业管理经验都没有,教授企业管理简直是笑话),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所以如果上国内的MBA,我建议中欧、清华(结合国外的项目结合的很好)、北大(有点近亲繁殖)、或香港科技大学,除此之外就有点不值了。

三、提升工作能力及方法的改进。一下子接触如此多的模型,在有效的吸收后,可以按照咨询顾问的方法进行思考,按照CEO的角度进行实施,而且开始尝试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论证,保证了管理的正确导向。
作者: 钫儿    时间: 2003-11-27 10:31
读了两年的MBA,我不能不说,现在的MBA的教育已经和我在开始去读的时候的想像有所偏差。但是我也不能不感谢这两年的学习生涯,在这两年的学习生涯中,虽然说有的东西是很难用量化来界定的,但是我觉得还是收获了很多的东西。

在读书的时候,学会了用自己的未来来判断自己想要的东西,学会了让自己可以自动自主地去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在玩的时候,和同学在一起多方面的交流,因为同学都来自各个行业,相对于普通研究生而言,这些方面的经验也要多得多,所以呢,在这里呢,我至少可以了解许多以前不明白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充实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我们以前都讲究专业,但是读MBA可能是要求的博和精通的平衡吧。

还有很多的体会,和大家差不多,不管如何,学习总是好的,不管你学的是什么!
作者: wangyangxd    时间: 2003-12-6 17:53
世上没有救世主,一切在于自己
作者: jesco    时间: 2003-12-7 21:4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myhlin    时间: 2004-9-8 13:40

我也想读


作者: llzzhh82    时间: 2004-9-9 22:24
是吗   我也在考虑要学写什么
作者: 笨豆子    时间: 2004-9-12 08:00

我是工作了几年之后才读MBA的,我的感觉是:

1、一定要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大学的课本离现实的社会太远,刚工作的时候没有什么理论可以拿来用。由于是从基层做起,所以经验积累了不少,但总也说不出个道道,反正知道就是那么回事。后来读MBA,慢慢学会了一边总结一边思考,尝试着把学到的东西和实际内容结合在一起,而且是从最小最微观的事情上做,最初的时候不太顺利,但越往后就越有感觉。

2、基层和中层不一样,中层和高层又不一样,MBA在一些内容上是很宏观很理论的,但如果没有基层扎实的功底,没有中高层的思考层次,所学知识还是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仅会停留在学历本身,而这不应该是受教育的目的。

3、MBA也是有局限性的,读过MBA的人进入中小企业后发挥的空间受限,很有可能感觉非常非常痛苦,会郁闷很长时间。从积极的意义上讲,这是职业经理人修炼的新境界,毕竟知识应该被活学活用,而不仅限于大企业;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对问题的看法多数立足于自身,思考问题的角度有相对的局限性,当MBA与高管沟通时,最常遇到的是黄帝的霸道和孩童般的不讲理,或者这是小业主对自已权威的一种维护吧,能理解,但对公司或企业而言不一定有利。

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作者: 山野毛虫    时间: 2004-9-16 08:57
继续创业下去,等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去读MBA...
作者: abxi    时间: 2004-9-16 17:21

地平线你快给我出来,我向你提出挑战!!!!!!!!!!!!!!!!!!!!!

!!!!!!!!!!!!!!!!!!!!!!!!!!!!!!!!!!!!!!!!!!!

~!!!!!!!!!!!!!!!!!!!!!!!!!!!!!!!!

!!!!!!!!!!!!!!!!!!!!!!!!!!


作者: billking    时间: 2004-9-17 09:17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无论你身上有什么符号,实践是检验你抓老鼠能力的唯一标准。”

这句话才是真道理,才是一个合格的MBA!


作者: 清水河    时间: 2004-9-18 14:28
请问地平线兄什么时候读MBA更好一点?
作者: w_b_xlp    时间: 2004-11-10 20:57

读MBA只是学习一种的方式

MBA最大的好处是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MBA只是告诉你企业运作的一般规律

个人认为:

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才能真正体现MBA的价值

企业家精神是所有MBA都没法培训的

充分利用自我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创造力比读MBA根重要

[em05]
作者: bhqslf    时间: 2004-12-28 09:34
[em01]我一直也都想读MBA,MBA的确是不错.
作者: 甜菜    时间: 2004-12-28 14:20
以下是引用成成在2003-11-27 10:01:00的发言: 个人以为: 一、梳理以往的知识体系,在课程本身的引导下进行再次条理化,如果你对财务、营销等有了工作体会,借这个时机整理并提高,你会发现很多原来重复性工作没有发现的乐趣。同时你开始学着用宏观的角度分析问题,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范围。 二、积累人脉。这是我一直对国内的MBA PROGRAMME不感冒的原因,一般选择TOP50的MBA PROGRAMME重要的原因不是冲着课程本身去的,而是冲着那些有“资格”的同学。抛除老师本身的因素(国内的老师没几个有案例指导经验的,更有的连企业管理经验都没有,教授企业管理简直是笑话),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所以如果上国内的MBA,我建议中欧、清华(结合国外的项目结合的很好)、北大(有点近亲繁殖)、或香港科技大学,除此之外就有点不值了。 三、提升工作能力及方法的改进。一下子接触如此多的模型,在有效的吸收后,可以按照咨询顾问的方法进行思考,按照CEO的角度进行实施,而且开始尝试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论证,保证了管理的正确导向。

第一和第二是我最向往得到的


作者: walkyway    时间: 2005-6-22 23:37

读MBA等于讲PC机器,升级成为服务器;

首先,你要购买服务器,需要的是考试,考试的本身就是逻辑、数学、英语、管理等等课程的综合,这些东西的学习让您具备了条件。有了条件,才能获得入场券,获得排队的购买服务器的资格。

然后,学校会根据学校的特点培养你,给予你一种操作系统和各种横向的应用软件(组织行为、财务管理、战略管理、沟通等等)讲您的DOS系统,升级成为WINDOWS NT,并且配置庞大的SQL SERVER.

然后,给予你人际关系,他是中间软件,确实是最重要的软件。

当然,所有的东西都是大家相同的,不同的东西就是在于您是否能够继续深入的学习为人(道德水平)学习处事(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习讲每个事情做好(案例分析)学习换位思考,学习归纳总结和演绎等等。


作者: Jase    时间: 2005-7-1 10:08

与楼主的感受基本一致,只想略作补充。我是2002年1月参加联考,当年9月入学,2004年12月毕业的,非名校,非脱产。

两年学习和半年做论文的感受:

1.可以系统地学习到与工商管理有关的知识,但对某些课程的设置及师资力量不能感到满意。

2.接触到来自各行各业但目标一致的同窗、朋友,这不但为自己未来发展积累了一笔宝贵的关系资本,更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尤其是在进行案例讨论时体现明显)。

3.非脱产学习不但大大降低了机会成本,而且可以使学习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4.撰写毕业论文时选择一个好的导师非常重要,你可以真正从他身上学到东西,得到帮助。我就比较幸运,而有的同学则因导师选择不当,甚至有推迟半年答辩的。其实,导师的水平差不太多,关键是他的态度,是不是想真的帮助你、辅导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 10:13:39编辑过]

作者: Deitel    时间: 2005-7-3 17:28

同意5楼的说法!MBA最大的财富就是人际关系网的丰富以及能够系统学习自己从事领域内(作为管理者)的知识


作者: eshow    时间: 2005-7-7 11:29

抛弃机会主义者和投机主义者,所有成功者,只有一颗执着的心,也就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为什么学历或者知识很高的人,无法成功呢?主要在于这些人的信息过于丰富,做事追求完美主义,这样就错过了许多机会。


作者: 雪松    时间: 2005-7-7 13:49
以下是引用地平线在2003-4-8 10:57:00的发言: bob2002观察犀利,寥寥数笔就清晰地指出了把目前MBA比较普遍的优劣处。 广州有句俗语:针无两头利。年轻人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而且有的时候突出的优点也会带来其他方面突出的缺陷,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的长短处有清晰的认识,才知道如何扬长、如何补短。 一个MBA尤其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当一个人只能以自己身上的符号自豪时(如学位、名校、地域、人种等等),只能说明他自身没有可以值得自豪的地方。 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无论你身上有什么符号,实践是检验你抓老鼠能力的唯一标准。

说得非常对,如果身上能自豪的只是符号,那也只能孤芳自赏了。

我非常想读MBA,这么多年积累了很多实践的经验和切身的体会,需要系统理论化。另外建立一个同学圈子是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收获。


作者: WindyXie    时间: 2005-7-20 19:39

我正在学习MBA


作者: btnl2003    时间: 2005-8-14 10:53

请问一下,mba怎么考啊?要不要先联系导师,怎么报学校啊?


作者: rsweety    时间: 2005-10-20 10:40

很惭愧,我也是学管理的。可是最近却遇到点麻烦:

现需要找关于管理方面的英文文章,不知版主还有个网友能否提供帮助??

吾将不胜感激!!!!


作者: zhengcomn    时间: 2008-2-24 12:40
标题: 产出与投入

产出是否能大于投入.我更想知道一下,读一个MBA大概要发多少钱,成本是多少呀.它的学习是否要占用我们很多时间呀


作者: adachoi109    时间: 2008-2-26 13:21
QUOTE:
以下是引用bob2002在2003-4-7 15:05:00的发言:
我的同事基本全是mba,我想谈谈我对他们的看法(我本人不是):
1、有系统的理论功底,尤其在做分析的时候很严密,逻辑性很强。引章据典,有很强说服力。
2、人际资源丰富,特别是同学关系。这可能是mba最大的资源之一!!
3、有较强的大局观。能综合考虑分析题。
4、能运用的各种管理工具处理问题。
不过感觉有一些不足:
1、缺乏基层管理的经验。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基础很低,与mba课本上要求有很大差距。这就要求mba们可能要从很基础的东西入手。比如生产排程、现场管理等。但大多数的mba很少有人曾经有基层管理经验。
2、普遍较理想化,在管理理论和实际实施中无法找到一种均衡。比如在产品、市场方面的方案可操作性不强。
3、关于mba定位。我们国内企业在选择管理者时,比较看重的是对企业的了解和忠诚度。也就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多是企业内部培养。而mba多为参谋,是做事的而不是做决策的!我想这与培养mba的目的应该有所出入。

我本人确实希望将来有机会能读mba,不过总感觉最近国内在mba的培养又是一窝风。有点滥了。

受益!
作者: large312    时间: 2012-6-23 15:03
说的人心理痒痒的
如果有机会,还是想考一个
作者: fy1315    时间: 2012-6-24 21:23
MBA,理论一套一套的。拿到生产现场就。。。。
作者: 班玛康乐    时间: 2012-6-25 22:04
这种帖不能沉。学习中~~~
作者: 想YY的熊    时间: 2012-6-27 23:33
读书没用论呀
作者: longyuye    时间: 2012-7-10 13:23
MBA,见仁见智。我没读过,但是我觉得系统地学一些东西还是好的,毕竟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MBA不过是一个学习过程而已,过于看重抑或过于轻视都不好。再就是,行动确实很重要,但是行动之前的深思熟虑是对的。毕竟我们也只有八十、一百的年龄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