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六顶思维帽方法
六顶思维帽的目的是避免思维混杂,按这种方式,思考者在某一个时间里就可以只按照一种模式思考——而不是在某一时刻做全部的事。对此最好的类比是彩色印图。每一种颜色被印刷上去,最后它们就拼到了一起。
设计六种思维帽方法,是为了使我们从通常的争辩型思维向制图型思维转化。这使得思维过程成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绘制地图;第二阶段是在地图上选择路线。如果地图足够地好,那么最好的路线经常会变得非常明显。和彩色印图相似,每一顶帽子在地图上表现为一种类型的思考。
我并不认为六顶帽子已经穷尽了思维的所有可能方面,但是它们的确涵盖了思维的主要模型。我也不认为在每一个思维瞬间我们都必须戴上某一顶帽子。
这些帽子极其强烈的人工特色是它们的最大价值所在。它们为在需要一种确定类型的思维时提供了正式形式和方便性,无论是对某个自己还是别的人而言,都是如此。它们建立了思维这游戏的游戏规则。任何参加这种游戏的人都要清楚地意识到这些规则。
这种帽子思维方式运用得越多,则它们就将越多地成为思维文化中的一部分。在某一个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当学习这种基本习语,以便使它成为其文化的一部分。这样,就能够集中思维,使之更为强大有力,同时,它也通过一种活跃的和有约束性的方法代替了那种浪费时间的争论和漫无目标的讨论。
起初,我们或许会感到在使用不同帽子时,显得有点笨拙。但这种笨拙感会很快随着该系统的方便性日益显著而很快消失。这些帽子的首次使用可能是在一次偶然的场合需要某顶帽子或者是在黑帽思路向其他思路转化的时候。
就象我在本书开始所写到的那样,这些帽子的一个巨大的价值就在于它们提供了思维角色。一个思考者可以为他能够扮演这种角色而感到骄傲。如果没有这些思维的正式形式,一些思考者就将永远地处于一种固定的模式中(通常是黑帽模式)。
我再强调一次,这是一个用起来非常容易的系统。对于读者来说,没有必要对我在书中所陈述的不同点进行死记硬背,这些东西都是详细的论述。但是每一项帽子的基本点都是非常容易记忆的。
白帽纯白,纯粹的事实、数字和信息。
红帽刺目的红,情绪和感觉,包括预感和直觉。
黑帽错误倡导者,否定判断,它为什么不起作用。
黄帽阳光,明亮和乐观主义,肯定的,建设性的,机会。
绿帽丰产的,创造性的,植物从种子里茁壮成长,意动,激发。
蓝帽冷静和控制,管弦乐队的指挥,对思维进行思维。
在任何一个组织中,学习这种习语的人越多,这种方法就会越有用。因为实际上,我们的确没有一种简便的语言来作为我们思维的控制系统。
如果我们感到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并不需要这样的系统,那么,我们应当考虑到这样的系统可以使那些我们引以为自毫的睿智者变得更为有效。正如一个具有跑步天资的人将比其他的人从规则中得到更多的益下。这是本不错的辩证思维训练的书,不过不能算什么新东西。家园的朋友应该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课程里面应该都开了马列公共课的,这六顶帽子其实核心应该就是讲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三对范畴,客观与主观(或者理性与感性),白和红;否定与肯定,黑和黄;运动与静止,绿和蓝。如果加上量变与质变,偶然与必然,原因与结果等,应该更完善一些。
我是学马列科班出来的,近十年来的工作和研究中一直也是在用这些思维工具,其实践的有效性和效率往往高过很多其它的思维工具。现在大家基本不太学马列了,其实有时想想挺可惜的。如果大家实在看不进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那本老掉牙的古董,看看这个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是本不错的辩证思维训练的书,不过不能算什么新东西。这六顶帽子其实核心应该就是讲辩证唯物主义中的三对范畴,客观与主观(或者理性与感性),白和红;否定与肯定,黑和黄;运动与静止,绿和蓝。如果加上量变与质变,偶然与必然,原因与结果等,应该更完善一些。
说得非常好,呵呵。
而且从思想变成工具还是需要做一些工作的。
我个人觉得,系统思维能力的建立是一个人成熟的真正标志。老夫子说“三十而立”,并不完全指立业,更确切的说应该是有了自己立身之本的系统思维。
《六顶思维帽》这本书虽然不错,但毕竟还是一个以散点工具集为特征的商业畅销书,不是一本工具论的书籍,缺乏了一些系统性。好的思维工具需要有一定的完整性,如果大家觉得这本书对自己有帮助,而且能够比较好地应用这本书中的六种方法,建议大家能进一步再学习一下辩证唯物主义和博弈论等系统的体系,如果对整体思辨有兴趣,还可以研究一下我们中国人自己古老的哲学思辨系统——易经,相信也会有很多帮助的。
阿懒兄说笑了,只是分享一些个人的想法给大家。家园的资料很丰富,只是相关思维方面的少了些,希望能多看到一些这样的资料。
听朋友说,这本书的作者出了一本姊妹篇——《六双行动鞋》,估计是讲执行力的,我还没有看到。倒也说明作者写商业畅销书的决心挺大的!如果明年管理界流行员工忠诚什么的,可能作者会写一本《六颗革命心》也说不定。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