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爱情中的博弈 [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德隆    时间: 2003-3-23 18:36
标题: 爱情中的博弈 [原创]
关 键 词: 爱情 博弈 均衡

摘 要: 经济学是理性的,爱情是感性的,可以用理性的经济学原理去分析的感性的爱情吗?可以!因为理性的经济学中有着感性;感性的爱情中有着理性,也正是因为这样,经济学才如此迷人;爱情才变得那么感人。
在爱情中的博弈是随着爱情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由动态到静态;由完全信息到完全信息。两个人于是也通过一次次的博弈而达到心灵相通。
仔细思考着爱情中的博弈,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到今,从内到外,从《氓》到《围城》;从《都市的人生》到《悲惨世界》;从《再别康桥》到《罗密欧与朱丽业》;从《魂断蓝桥》到《挪威的森林》;从《滚滚红尘》到《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爱情故事。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呢?简单来说爱情就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相处,也就是他们之间不停的博弈。
在一般的经济关系中,一个人的付出,就是另一个的所得。但在相爱的人中间,这种看来亘古不变的算式发生了变化。令人惊叹的是,当一个人为自己所爱的人付出了辛劳或牺牲时,他并不觉得自己损失了什么,相反却会觉得自己获得了什么。因为他发现,当他通过自己的行为改进他人的境遇时,才使自己感到生命的意义。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的提高,自己福利的改进 ,都无法使一个人真切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只有当他认为别人的生存、别人的幸福中有自己的原因时,才感到自己得到了评价,才感到内心的充实,这就是爱情经济学。在爱情经济学里一个人的成本和收益,会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一个人可以以他(她)所爱的人的痛苦(成本)和快乐(收益)为自己的痛苦和快乐,他(她)愿意为自己所爱的人的幸福付出代价。也就是说一个人追求的效益就是让另一个人快乐,对方的最快乐就是他(她)的最大效益。

爱情从开始到成熟,是一个由不完全信息博弈(games of complete information)到完全信息博弈(games of incomplete information)过程。在爱情开始阶段,两个人将处于不断的动态博弈(dynamic game)中,双方都很不了解对方的喜好、习惯,不知道他(她)的真实类型,这时的战略行动(strategic move)只有靠自己的主观判断。在这个时候可以利用贝叶斯法则,就是一次一次的试探。例如,一方(甲)通过的主观判断,认为对方(乙)会喜欢轻音乐的概率比较大,于是甲就跟乙讨论轻音乐或者让乙听轻音乐,结果却发现乙喜欢摇滚,这时甲就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约乙去听摇滚演唱会,送摇滚CD给乙,让乙获得快乐从而达到自己的效益。这也就是所谓的精炼贝叶斯均衡(perfect Bayesian equilibrium)。

在恋爱过程中吵架是难免的,但关于吵架后道歉的问题却让很多人很为难。但用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来分析的话就很清楚了。两个人吵架了,在道歉时,假设甲是先行动者,在行动之前,甲对乙的行动(战略)进行了预测:
表一:

道歉 不道歉

道歉 0,0 1,-1

不道歉 -1,1 -3,-3

在开始行动前的甲看来,如果不计得失,乙会有四种选择:
第一, 无论甲是否道歉,乙都道歉
第二, 如果甲道歉,乙也道歉;如果甲不道歉,乙也不道歉
第三, 如果甲道歉,乙就不道歉;如果甲不道歉,乙就道歉
第四, 无论甲是否道歉,乙必定不道歉
将乙可能的选择与上表中博弈双方相应选择的得失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到:
表二:

道歉,道歉 道歉,不道歉 不道歉,道歉 不道歉,不道歉
道歉 0,0 0,0 1,-1 1,-1

不道歉 -1,1 -3,-3 -1,1 -3,-3


在表一中,只存在着一个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即甲道歉,乙也道歉。而在乙可能选择的四种战略中,战略三四乙的任一种选择都不会有纳什均衡,战略二只有一种选择满足纳什均衡,只有战略一能满足,也就是说,如果乙选择了战略一,不论甲做出什么选择,乙的回应都能达到纳什均衡,而在给定乙会采取战略一的情况下,道歉才是甲的最优战略,所以甲必须道歉。

爱情继续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他们之间就演变成为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有一对情深意笃的新婚夫妇吉姆和德拉,他们非常恩爱却穷困潦倒。但是他们各有一件特别引以自豪的东西,一件是能让所罗门王忌妒得吹胡子瞪眼睛的吉姆的祖传的金怀表,另一件则是能使女王的珍珠宝贝黔然失色的德拉的褐色秀发。
快到圣诞节了,为了让爱人过得更快乐,每个人都在悄悄准备一份礼物给对方。但他们又没有钱去买,于是吉姆卖掉了心爱的怀表,买了一套德拉羡慕很久的全套发梳,去配德拉那一头褐色长发。德拉卖掉心爱的长发,给吉姆的金表配了一条白金表链。
最后,到了交换礼物的时刻,他们无可奈何地发现,他们都用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去换了配对方最珍贵东西的礼物,花了惨痛代价换回的东西,竟成了无用之物。出于无私爱心的利他主义行为,结果却使得双方的利益同时受损。

看到这里,很多人想必已经猜到,这是欧·亨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本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标题中的“麦琪”(Magi),指《圣经》里来自东方的智者,属于特别聪明的那种。欧·亨利写道:“我的拙笔在这里向读者叙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从这段文字看,欧亨利似乎很赞同这小两口的行为。
根据爱情经济学的观点,最好的结果自然是自己付出而对方不付出,对方福利得到增进;次好的结果是大家都不付出,对方不得益也不牺牲;再次的结果是大家都付出;最坏的结果是别人付出而自己不付出,靠牺牲别人来使自己得益。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博弈矩阵:
表三:
麦琪
付出 不付出
付出 1,1 3,0
德拉
不付出 0,3 2,2

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无论对方选择付出,还是选择不付出,个人自己的最佳选择都是付出。然而这并不是对大家都有利的选择。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事实上,大家都选择不付出,明显优于大家都选择付出的境况。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一对深具爱心不求利己的情侣,与正版囚犯博奕中精于算计专门利己的罪犯一样,都作出了最符合个体理性的选择。他们遇到的问题也完全是一样:最符合个体理性的行为,却不符合集体理性。
其实世界上很多事情都像这样,很多人在做完事情后觉得后悔时总会说“要是我早知道就……”但到那时又有何意义?
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合作,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古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在爱情里,这就是心心相印——爱情的最高境界。博弈论的说法是,当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次数趋向无穷时,人们就倾向于采用互相合作的方式。相爱中的两个人通过一次次的博弈,一次次的磨合,最后终能达到完美。但这磨合的时间是不一定的,有些人可能只用很短时间就达到了,这就是情投意合,就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而有些人一辈子都达不到,这就是有缘无份,才有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烛炬成灰泪始干”。

在爱情中的博弈又有别于一般的博弈,爱情中的博弈有了感情的参与,所以它也变的更加复杂,或许有时根本无法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它,因为在爱情中的人往往会失去理性,而研究经济学的前提就是假设人是理性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爱情才成为了千古的永恒话题。如果一个人带着追求利益的想法去追求爱情,那他是绝对不会获得真爱的!
愿天下有情人能终成眷属!
作者: bs2bjeans    时间: 2003-3-25 08:21
呵,爱情好难,不会是因为这吧~
作者: aviyzhang    时间: 2003-3-26 10:42
爱情不是自然吗?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