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职业发展的5W问题(对我影响很大的一篇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因是因非    时间: 2003-3-21 21:12
标题: 职业发展的5W问题(对我影响很大的一篇文章)
考证时代的到来,恐怕所有即将或者已经在职场上奔波冲杀的人都会有所感受。是啊,想想招聘广告上"CICPA is a must and ACCA preferred"之类的字眼,某些报纸上对一些所谓"金领"资格证书的宣传,校园内各种证书辅导班的广告横幅,朋友桌前厚厚一叠XX师考试指定教材,潮流之下,相信有很多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问自己"据说CPA考出后很值钱,不过律师也很热,天哪,不管怎样,明天我是不是也该考个证书了??quot;
   然而,对自己生涯有所规划的人和职业经理人决不是这样想的。他们也许也会去考证,但他们的思考却不是简简单单地适应或追随潮流,正如记者作新闻报道时提出的问题一样,他们有自己5W的私家备忘录:
   
Who (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人,这样的我适合朝哪一个职业发展)
   
不同于庄子梦蝶之类的哲学思考,这一问题的实质其实在于根据自我评估而作出职业方向的选择,如此大的课题,很难用区区成百上千的字来概括,好在本文只是聚焦于职业考试,所以可以择要作些相关介绍。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要远远高于其他的活动,勿庸置疑,职业生涯的选择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我把它作为考虑是否考证考什么证甚至所有职业规划的起点。
   首先要判断自己的个性与性情,举例而言,有人外向适合沟通交流,有人却爱好研究和书面工作,有人适合作领导者,而有人却倾向于技术类的工作。我曾经和某全球知名企业中国总部的税务部经理探讨过这一问题,他将中高层管理工作分成两类,一类是team leader,即团队的组织者领导者,另一类是individual contributor,可以翻译成幕后技术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对于公司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作为员工自身却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性格选择好将来成长的方向。否则爱好沟通和影响他人的人未必能埋头于数字分析技术研究,而一个擅长课题的人却未必能组织领导好自己的部门。
   职业刚刚起步时或许对自身究竟适合哪一类工作并没有很深的感受,但随着经验的累计,就有必要时时反省自己,判断自己是否踏在一条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正轨上。我在五大的一些老同事,固然许多仍旧在财务管理和审计领域发展,但也有不少转业作了销售经理、资深猎头甚至索性自己开了公司。就我的了解,往往这些转业的兄弟姐妹在作出决策之前,都认真考虑过自己的个性与职业的结合,而且现在对自己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热情。
   "天生我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天赋是不同的,合理充分地利用这点,对于未来的成长也大有裨益。在财会领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尤为重要。
   眼下的考证热中,经常有一些人,其中大多是学生,他们对自己将来往往没有一个明晰的规划,只是跟着宣传追波逐流。不错,考出证书的确对于就业有一定帮助,但在没有明白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情况下,胡乱地跟风往往会造成时间精力上的浪费。前两天跟一位人事经理一起喝下午茶,他说前些日子人事行政和销售部招收几名应届毕业生,六个人中有四个考出了注会或是其中的几门单科证书,可专业又不是财经类的,问了她们,据说是也并不喜欢做会计,但学校里大多数人都在考,也就跟着考了。如果是真话,我实在为她们考证耗去的时光而痛心。
   眼下形形色色的证书很多,但对每一个人来说,却未必都适合,兼之有些过火的广告宣传媒体造势,难免有误导的嫌疑,所以有必要仔细衡量一下自己的性格和长处,判断职场的发展方向,才能决定是否选择考证以及考什么证。半年前某周刊报道有名在校生正准备某洋注册会计师证书,并自信以此毕业后可获二十乃至三十万的年薪,那就是明显的例证了。我一个朋友在外企做FM,手下一名手持洋会计证的员工,已然有多年工作经验,至今年薪未过十万。虽然只是一个例子,但职业薪金的发展,决不是简简单单凭一张证书就能搞定的,这个误区,千万要留意。我以为,与其将精力集中于行业年薪的揣摩,倒不如选准一条适合自己个性发挥的路。
   Why (为什么要考?)

   明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后,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考什么证。在我看来,能力之于证书更为重要。我在论坛职业规划版面上曾经写过几百字这方面的观点,结合的是个人经历,当然会侧重在财务管理上,现择之如下:
   职场利器,简单的说就是能力二字。内涵实在太多,以我个人的体验:

   1、对业务流程的了解,对市场的变动趋势的掌握,职场沟通能力(具体甚至可以到着装餐桌的礼仪);
   2、上下级之间的说服管理能力,面对关键问题的及时判断,时间管理,迅速学习新技能的能力;
   3、当然自己的专业技能必须要熟练而非仅仅限于书面知识,以及流利的英语口语,规范的书面英语报告,办公软件的熟练掌握(比如EXCEL的宏,ACCESS等等);
   4、开放、健康而年轻的心态也很重要。常常见到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增长知识方面太过懈怠,往往认为只要掌握一种技能就可以安逸一生了,而不愿意主动学习市场、销售、生产人力等其他部门的知识,长此以往是有被淘汰的风险的;
   5、最重要的一点,对自己对职业的规划,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

   孔夫子有"君子不患无位,患无以立"的观点,就是说一个有修养的人并不担心没有职位,他担心的是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来作好这个职位。我一直很喜欢引用吴士宏的例子。事实上,并不是象现在围城外的人想象的那样,有了注会证就能进事务所或是得到高薪,关键还是在于能力的培养。五大招人时,是否CPA并不重要,因为公司会提供培训和假期给你条件准备考试,而能力的培养却是长期的。我所认识的许多跨国公司的财务经理乃至财务总监,有好多都是没有注册会计师证的,但他们在实践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业务能力和全局把握能力,却常使人钦佩不已。
   那么,就不用考试了吗?决不是。
   在弄清自己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考试学习(其实侧重点在于利用考试这一形式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一些以前并不了解的知识,那是绝对有益的。或者在进入一个以前并不相关行业之前先通过其专业考试,一方面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为自己添加机会和筹码,实在是不错的选择。我的一些MBA同学就是希望通过学习和证书改变自己的职场方向,效果也的确很好。
   前几天,在网站上遇到一位向我咨询的朋友,已经有了会计师证,现在又想考注册会计师,我的第一判断是她想跳槽去事务所。因为懂行的都明白,其实会计师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所覆盖的知识点有极大的重复性,如果还是在企业,那么考完证书在能力上几乎不会有太大的提升。但后来了解到,她的学习动力却来源于想提高自己的总体能力,我一方面为她的上进心而感动(谁都知道CPA考试的通过率吧),另一方面,从实际效用出发,建议她不妨进修外语和电脑能力,为将来国企的变革做好准备。
   所以,在准备考试前,问一下自己,我为什么考,真的对我有帮助吗?效用真的那么大吗?

   What (考什么?)

   即便同样是财务类方向,也有土CPA洋CPA,RTA,以及评估师等等,在这里不想谈ACCA与CGA哪一项更有市场价值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网。总体来说,要把握好市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平时多关心一些时事新闻,国际趋势,就能大致地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所了解。举例来说,我三四年前就大力向几位死党推荐税务方面的发展,因为我国税制相对国外实在不够完善,根据哪里有不足哪里就有机会的通用原理,由于WTO等国际化浪潮的影响,可以想象未来企业和个人税务代理会大有可为,如果财税知识与相关法律相结合,那将更是紧俏的复合型人才。最近人民日报大力推进税务代理制度的文章就是很明显的例证。
   再举一个例子,五年前,我还在做审计时,好多同事和我都发现一些ERP软件像SAP、ORACLE、JDEDWARD提供报表数据的功能非常强,可是系统本身的可靠性却很难在审计方面得到验证,当时和朋友闲聊就提到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看看信息系统审计的兴起,就很得意于当时的先知先觉。
   我曾在论坛上提到卖盗版光盘的人都在读CPA,原意是想说明当一种考试变得非常"通俗"时,它的市场价值就不会象旁人想象的那样高,又有朋友用股市上的原理来补充证明,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并不是说对别人的傲慢。
   总之,要有全局观和洞察力,不能只将目光局限于当前工作学习范围的小圈子里,要多实践多思考,作时刻有准备的人,走在别人前面才是高手。老是跟在别人或是报纸媒体的后面补课,是不是缺乏了一点创新力?一笑。

   Where(我现在在职业发展的什么阶段)

   这一点比较简单,对于那些职业还没有或是刚刚起步的人来说,如果没有能够弄清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一些通用能力的培养可能更适合一些,之如英语和电脑。而对于已经在职场上小有建树或者即将达到某些阶段GLASS     CEILING的经理人而言,就要学会用产品生命周期这一工具结合波士顿模型来衡量计划未来的发展了(具体内容可以在以后详细展开)。他们可以选择作复合型人才,比如财务与法律相结合,也可以考虑朝管理方向深入,MBA或是EMBA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此顺便提醒一些准备考MBA的年轻人,如果工作中尚未接触到管理这一层面,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急于去读MBA,否则知识的消化,案例的理解,沟通能力的圆融都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When(什么时候考?)

   其实很羡慕那些在校大学生,他们有很多可以自己把握的时间用于学习,而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向我一样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的人来说,在什么时候考的确是个大难题。常常有人在视野社区的职业规划版面提及是否有必要辞职准备考试,上进心令人感叹不已,然而问题却并不是这样简单。我个人的见解是:
   1. 如果正踏在适合自己发展的正轨上,那一般情况下,应当在工作中学习,而不是轻易离开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要知道,企业作为利益驱动,总是希望能够找到那些可以马上上手的员工(是不是经常在广告中看到HANDS ON?), 而不是一个只图自己个人发展的利己主义者,所以经验和能力往往比证书值钱得多。
   2. 即便现在的工作不符合自己个性和长远发展,那么,也不要轻易放弃工作,要做好权衡利弊的分析。比如如果辞职后考试通过,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概率有多少?万一没有通过而且又没有找到工作(甚至是不喜欢的),那么我是否承受得起,自己的退路在哪里?只有想明白这些,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能够毅然决然地作出自己的选择。虽然说四十岁之前不要怕,四十岁之后不要悔,但是作财务管理的人,总得有点项目评估的概念吧?笑。
   3. 时间是挤出来的,学习一点时间管理的知识对于准备考试和自己的工作都是法简效宏的事。每天给自己一个按照重要性程度排列的任务清单依次完成,充分利用片断时间,每天总能够有一点进步。我的专业证书和MBA入学考试都是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准备的,很多朋友也和我一样,所以没有必要砸船毁灶作出背水一战的模样,那样除了给别人看姿态,只是无谓地给自己增加麻烦。
作者: redmoon    时间: 2003-3-26 16:53
呵呵,好文章!
犀利,深刻,但确实蛮有用的,顶一下...
作者: onion    时间: 2003-4-13 20:18
好文章!
顶。
作者: cbc--sy    时间: 2003-4-21 14:41
我喜欢
作者: picckunshan    时间: 2003-5-10 09:27
很有见地,也很有新意。希望能欣赏到你更多的好文章!
作者: nie555    时间: 2003-5-17 21:57
如果我们大学生都认识这一点就好了!!!!!!!!!
作者: kuailam    时间: 2003-5-22 16:22
真得很难,我想在就是这样
未来的不确定性真得太多啦,考个证起码能增强自己入职时的竞争力
作者: mikewei    时间: 2003-5-22 18:47
I like it
作者: wsbsmn    时间: 2003-5-23 18:52
thanks
作者: 360278    时间: 2003-5-30 12:06
文章不错
作者: Kathy    时间: 2003-6-9 16:55
对我而言也会有大的影响,年青的时候常常找不到方向,应该多些这样指导性的文章,节约了很多不必要的弯路和碰撞。
作者: 卖身不卖艺    时间: 2003-12-17 14:31
明天你不到明天看不到,昨天你过了昨天忘不了
作者: 三石    时间: 2003-12-19 08:18
我也曾经困惑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的确是这样的.特别是对于对于刚刚走入职场的人,职业规划实在是太重要了!




"君子不患无位,患无以立."
作者: 地狱之火    时间: 2003-12-29 09:12
已经在职场已经小有收获的人士是否可以谈谈自己当初是怎样作自己的职业规划的呢,欲到在了怎样的迷惑呢?可以交流一下,给后来者留下更多的思考!
作者: 天堂    时间: 2003-12-30 17:47
谢谢,对我感触很大.有机会能否请教.
作者: astraybird    时间: 2004-1-7 23:29
多做深层次的思考。
作者: ymichelle    时间: 2004-1-13 13:08
写得非常好,要是两年前就看到了这篇文章就好了。我这五年几乎都在忙不同的考试,直到去年年底才发现不值得。人对事物的准确理解比考证更有用。
作者: martha    时间: 2004-1-22 13:00
是呀,我有时候也想辞工不干 了,因为哪不是我喜欢的工作
作者: feifei-niu    时间: 2004-1-26 23:41
很好,谢谢。
作者: fangrobert    时间: 2004-2-4 13:23
好文章,反映了时下一些所谓考证试热、培训热的问题,当然通过培训来提高自己是非常好的,但是目的是什么,一定要明确,考试是非必要,则要因人、因目的而异。这篇文章建议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主管可以借鉴一下,对培养人才的策略制定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 sophia3102    时间: 2004-2-17 16:29
真好!


值得仔细想想!
作者: songtyub    时间: 2004-3-8 20:39
我是一名培训学校的市场负责人,在我日常的工作中我经常会碰到很多盲目考证的朋友,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大多数人都会走的弯路。我希望那些成功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朋友们能现身说法,给大家一些经验和建议。


我参加工作2年多了,虽说目前的工作环境比较好,但是有时还是会对自己的未来感觉很迷茫,毕竟我还年轻。希望能跟大家一起成长!
作者: 言吾居士    时间: 2004-3-9 10:25
支持!我也有相似的经历和困惑,虽然目前的企业还不错,但是自己从事的工作的在公司的前景却让人困惑,于是想换个岗位,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请前辈门提供经典经验![em03]
作者: 素位而行    时间: 2004-3-12 14:13
好象少了一点什么?不是H吧!
作者: yunnangirl    时间: 2004-3-13 16:34
不过在这个认识过程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很清晰的做自我分析,在分析自己的时候最难,你有什么好提议?如何做准确的自我分析
作者: 小花朵朵    时间: 2004-3-21 19:31
会计领域的相关考试和证书实在太多


用人单位要求具备这证那证的也可以理解,从经济学来说,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用人单位很难仅仅通过面试来评估应聘者的能力, 所以只能借助证书来做判断了. 哎, 考试, 苦呀!
作者: 燕子1    时间: 2004-3-24 14:21
很受启发,以前总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对前途工作很迷茫,希望多看这样的文章!
作者: saibeiyous    时间: 2004-3-27 13:47
好文! ,但现实的环境确要求是年龄35,持有**证,经验丰富等等"找美女的标准",.刚业年轻的,以及过了而立之年人老珠黄之人怎么办.只有适应环境.发展是硬道理.
作者: 素位而行    时间: 2004-3-30 00:49
这是一个思考问题的方法,还有5w1h,6w1h之说![em01]
作者: fuchl    时间: 2004-4-15 20:41
excelent!
作者: 云兄    时间: 2004-4-16 08:51
顶!!
作者: reychey    时间: 2004-4-22 10:47

支持!

顶!


作者: 流动的水    时间: 2004-4-27 13:03

我个人比较偏向技术型的工作,但实际工作中,因公司发展的需要,往外向型的管理方面发展,虽然目前做得还不错,但空下来想想还是不确定自己走的路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但离技术已经比较远了,况且也少有这种机会,公司的发展把我带向了偏市场型的管理,怎么办?是继续走下去,还是换单位变回来?


作者: 风儿158    时间: 2004-4-27 18:23
嗯! 好文章,我现在在处于毕业的时期,这边文章对我帮助很大
作者: phil    时间: 2004-5-2 17:21

不错不错,让人看了有回味感!

我顶我顶我顶顶顶~~~


作者: mydeng5547    时间: 2004-5-4 23:21

very good

[em07]
作者: 怡然自得    时间: 2004-5-5 16:47
学习并支持着!
作者: angulivy    时间: 2004-5-7 12:54

好文章!

re


作者: smile2003i    时间: 2004-5-15 00:14

作者: avaix    时间: 2004-5-15 13:07
有启发
作者: ELGC    时间: 2004-6-1 14:33

真是相看太晚,今天才看到。


作者: 好动的水银    时间: 2004-6-7 18:28

边看边回答你的问题。

因是因非兄,谢了。


作者: Robertgirl    时间: 2004-6-23 10:42

很好的文章,怎么说呢。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一定的评价以及将来的职业计划,可是怎么样才算客观呢?

从最初的想法多多到现在的想找个踏实的方向转,可能会在执行的时候有些偏差,但无论如何,我还是相信将来的企业要求得更多的是综合性的人才。学习,分多方面的,除了书本,不是还有经验可以借鉴、其他的内容吗?


作者: dream6868    时间: 2004-6-24 14:14

Who (我是谁,我是怎样的人,这样的我适合朝哪一个职业发展)

没有做过,永远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或者自己喜欢没有机会也不要做梦去做

What (考什么?)

能考什么,就靠什么,而且考得越多越好,我不相信那些人,说什么,没有计划要什么的

你要想考,放心好了,考出来一定有用!世界的发展就是标准化,所以证书是一个趋势,将来不是没有证书了,而是证书规范了

Where(我现在在职业发展的什么阶段)

这个当然是考得越高级越好,不仅层次高,而且认识的人也是水平高·!

When(什么时候考?)

越早越好!呵呵,以后的等到了时候,就晚了

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

我可能有些极端,但是你一定要听从!!

[em05]
作者: dream6868    时间: 2004-6-24 14:17
以下是引用Robertgirl在2004-6-23 10:42:00的发言:

很好的文章,怎么说呢。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一定的评价以及将来的职业计划,可是怎么样才算客观呢?

从最初的想法多多到现在的想找个踏实的方向转,可能会在执行的时候有些偏差,但无论如何,我还是相信将来的企业要求得更多的是综合性的人才。学习,分多方面的,除了书本,不是还有经验可以借鉴、其他的内容吗?

如果你学过信息经济学,你就知道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参考一些基本的数据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综合素质怎么看,只能看你的受教育的年限,还有你的证书了!!

[em04][em04][em04]
作者: Robertgirl    时间: 2004-6-24 15:35
以下是引用dream6868在2004-6-24 14:17:00的发言:

如果你学过信息经济学,你就知道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参考一些基本的数据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综合素质怎么看,只能看你的受教育的年限,还有你的证书了!!

[em04][em04][em04]

是不是太偏激了呢?难道能力等于零?好像现在北大的什么MBA出来也不是很有说服力啊,中国的HR市场已经开始走向理性化了。


作者: lvjs    时间: 2004-6-26 17:29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认为好像有归到了是能力重要还是“证书”重要的问题上来了!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东西”


作者: 风儿158    时间: 2004-7-15 12:40
好·!!1顶
作者: coolfishyj    时间: 2004-8-5 12:50

好文!!


作者: jackiegxf    时间: 2004-9-22 11:54
标题: 不错,我已下决心-不考CPA了

已经考了四年了,每次都是报考四门.第一年还在学校里,过了会计,因为喜欢学难的.第二年在事务所里,刚上班没多久,比较浮躁,一门没过,不过审计倒是考了59分?第二年在非典的长假里,还是一门没过,当然,也发生了一些没法看书的事.今年该复习的时候,刚跳草到企业里做财务,没有时间没有心情看书.最终,没去考试.

还考吗?CPA ?我问自己.领导劝我考.可是,四年里每到这个时候都是在看CPA,我已经厌倦了.

那么接下来,ACCA还是AIA?

[em06]
作者: teresa    时间: 2004-9-28 11:36
我认为要分两边看,考证学习无疑能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的系统性,对专业人士而言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光靠证书并不能证明能力的高低,在试外也不忘多充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硬道理
作者: 500511    时间: 2004-9-29 17:53

命运掌握在5%朋友手中--重要必看

安东尼罗宾说:「想要减肥的人千万不要跟胖子在一起」;乔吉拉德说:「每个人都有250位朋友,80%对你毫无帮。」

每个人都有朋友,比的是你能吸引什么样的人成为你的朋友,是否能悟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20024月,我到新加坡去参加全球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罗勃特.T..清崎的理财课程,来回机票加上住宿和课程费用,大约花新台币39万元。

罗勃特.T..清崎在第一堂课就令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是全世界最会教导别人如何理财的大师,学员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大家十分兴奋的准备听他分享理财最重要的第一个关键,罗勃特.T.清崎要每个人写下十位和自己最亲近的朋友,大家感到一阵子的莫名,接着罗勃特.T.清崎要大家写下这十个人的财务状况,把所知道的一切详细的写下来,包括:他们有多少存款、多少房子、车子、每个月收入多少、有多少负债等,再写下他们跟你聊天时谈到他们对金钱的看法。

听一堂课值39

在场来自于五个国家300多位学员就认真的写作业,罗勃特.T.清崎每隔510分钟就要大家再写多一点,就这样写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把这十位亲近之人的财务状况写完了。

罗勃特.T.清崎问「现在各位知道为什么了吧?」

大家搞不懂他所指的意思,互相转头看了一看,罗勃特接着说:「你是否发现你和所写的人财务状况差不多呢?」

大家才猛然的觉醒,真的耶!资产100万元的人,他的朋友们大约也是100万元;有一间房子的人,他的朋友们也大多有一间房子;而使用信用卡循环利息的人,他的朋友们几乎都处于负债的边缘或状态。

接着罗勃特要大家分组,彼此就刚刚所写来的内容加以讨论自己的心得,原来他所要传达第一个最重要的观念就是中国古老的重要思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医生的朋友们,通常也都是医生;TAXI司机的朋友,通常也都是TAXI司机;亿万富翁他们的朋友,通常也都是亿万富翁;当老板的人,他们的朋友通常也是一位老板;言语和思想的传染力是极为惊人的,你会抽烟,因为你的朋友拿烟给你抽;你买奔驰车,因为你公司的主管或同事也买奔驰车;你为什么会去读MBA?因为你的兄弟姊妹或朋友也读MBA;你为什么渴望有百万或千万年薪?因为你看到身边有人跟你做同一份工作,却有如此耀眼的成绩。

安东尼罗宾说:「想要减肥的人千万不要跟胖子在一起」,因为一个人之所以会成为胖子就是他高兴的时候吃、心情沮丧时也吃、忙碌的时候想吃、无聊的时候更是不停的吃,若你跟他在一起,一定会受到他的影响,那你的瘦身计划就不可能成功了!

当很多朋友浇你冷水

金氏世界纪录中销售纪录保持人乔吉拉德说:每个人都有250位朋友,他们分别出现在两种场合,一个是你的婚礼,一个是丧礼。而这些朋友有80%是对你毫无帮助。

20%的朋友,他们是属于较积极的,会给你正面的影响,而有5%的朋友则会帮助你,重大改变你的一生!所以,你对朋友们不该一视同仁,你应该花80%的时间跟那些会重大影响你一生,那5%的朋友在一起。

当我们都讨论完那篇「与我们最亲近十位朋友的财务状况」后,罗勃特说:若我们想要改善我们的财务状况的话,那一年至少要做一次检讨,每隔一年要重新写下我们最亲近的十位名单,因为要花多少时间和别人相处,是我们可以自行决定的。

然而我们的朋友同样是我们自己所选择的,想想看,若你身边的十位朋友,他们不是身价亿万就是千万,那过五年之后,你的身价会是多少呢?

也许你会问:「我那么不起眼,我只是一个小角色,那些身价千万、亿万的富翁为什么和我交往呢?」是的,大多数人都不习惯跟比他成功或比他富有的人在一起!但若你想要改变你的财务状况,那你就会想办法多结交一些会赚钱、会规划自己财务的人为朋友。通常一位企业家或亿万富翁他们最想结交的朋友,除了其它的企业家之外,就是律师和会计师或财务顾问,不然就是医生,因为有钱的人会喜欢跟有知识、有专业的人在一起,因为这样有钱的人会变得有知识,而有知识的人也会变得有钱。

所以你可以列下,在你周遭有哪些人你渴望认识他们或者他们已经认识你的人,将名单列下来,不仅仅只关于财富,像有哪些人特别有自信、有魅力,哪些人婚姻特别令你羡慕、哪些人活的既健康又快乐,你可以从「请教」他们开始,你可以这样说:您好!我是某某人,我听我一位朋友提起,您在某方面有过人的成就,是否能请教您最重要的三个关键是什么呢?

我是否能请您用餐?你最喜欢哪间餐厅呢?大多数的人都喜欢跟别人分享他们的成就,当你能认同他的成就,甚至点头、做笔记、带录音机去录下你们谈话的内容,我相信你会获得超乎你想象的结果!

创业致富与吸毒之间

美国人际关系权威哈维麦卡说:「在这地球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会超过六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仔细想想你能带给别人什么好处?你能替想认识的人拍张照片或画张画了解他的目标,替他收集他喜欢的相关资料吗?你能写信给他,让他知道他带给你什么样的影响吗?

因为我们是非常容易受朋友影响的,朋友总是会影响我们「看什么样的书」、「去哪里旅游」、「买什么样牌子的音响」、「是去打高尔夫球、打桥牌或打麻将」、「做什么样的工作」、「买什么样的车、以及跟谁买车」、「介绍其它的朋友互相认识」、「一个月该赚多少钱」、「做什么样的生涯规划」、「进行何种投资理财」、「参加什么样的团体或活动」、 「做什么生意或参加标会」。

伍思凯有一首非常成功的歌叫「分享」,有一段歌词是:「与你分享的快乐,胜过独自拥有至今我仍深深感动…..」,请问你的朋友究竟都「分享」些什么给你呢?他们的「分享」对你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你是否深刻的感受到我们的命运

掌控在朋友的手里?

超级顶尖思想问句:

1. 列出你身边与你最接近的十位朋友?

2. 尽可能去估算他们的财务状况。(因为你深深受到他们的影响)

3. 写出这十位朋友所影响你拥有哪些习惯或想法?

4. 详细写出你最希望跟什么样的人成为朋友?可以列下你所认识或听过的人,包括他从事的行业、他的知识领域、他的身价、他的影响力、他所拥有令你羡慕的特质……

5. 想出三个超级点子,你如何能认识他们?如何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你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付出些什么?能介绍谁给他们认识?你如何使他们记得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29 17:54:16编辑过]

作者: 500511    时间: 2004-9-29 17:59

一时之间找不到数据

记得曾经收集过的剪报

大意是说, 哈佛大学在20几年前, 大约是六零年代时, 真对某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做过统计调查及后续追踪

在毕业时有做生涯规划的只有5%

在三十几年后追踪调查发现, 只有那有计划的5%还在高阶, 其余的都下场凄凉, 甚至有流落街头的.

之前担任人资主管时, 总会遇到不是排挤职涯规划的人, 要不就是认为那是公司人资部门的事情, 其实这都是错的, 错得离谱的.

正确的, 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我通常是这样去引导: 请告诉我你死后的墓碑要刻些什么, 或要别人如何来帮你盖棺论定?

没有终点? 做什么规划呢? 人资部门主管是不可能帮你做的, 你也不会让人资主管帮你做的. 是不是, 各位大大.


作者: ghbdavy    时间: 2004-9-30 11:29
很不错的资料,谢谢楼主。
作者: xty1223    时间: 2004-11-29 13:40

[em08]

good!


作者: sharlymami    时间: 2005-2-1 16:35

到这个网站来,真的来对了!


作者: kitty猫er    时间: 2005-2-18 10:18

每个人都会想该怎么做,但实际做起来时却又变得盲目,而随波逐流!不过这篇文章也教会我们这些刚踏出校门、新入职场的人,如何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路程,在工作中学习成长!至少在看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在做每一个决定时,多了一份思考!

   谢谢!


作者: 可怜娃    时间: 2005-2-28 10:43

看完之后,我需要好好想想了


作者: 不可思议    时间: 2005-4-28 12:57
因是因非的这篇文章真的是很好,将我心中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了,也使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真是非常感谢.[em04]
作者: largehan    时间: 2005-5-6 00:29
好文章,收敞之~
作者: 一心一意    时间: 2005-5-12 21:43
an  excellent  article[em02][em02][em02]
作者: 齐齐开心    时间: 2005-6-12 21:54
好文章!顶。。。。。
作者: hanyue    时间: 2005-6-15 00:46
非常喜欢这篇文章。我即将回国参加工作,这段时间我经常都在想,未来的职业该怎么去发展?常常都是有自己的想法,但总会被周围的言论所影响
作者: 夏天d    时间: 2005-6-15 17:07
好文!
作者: remaya2005    时间: 2005-7-7 13:03

不错哦!

[em05]
作者: skying    时间: 2005-8-2 19:54
说的很好啊,我刚毕业一年,现在在一家上市公司做会计,一直在想自己的发展方向,你的这篇文章给我提了一个很大的醒啊,谢谢
作者: sprina    时间: 2005-8-3 09:18

讲的很实际,我现在刚刚工作一年,对你所说的也有所感觉,以前不是实际的想辞职考证考研,不过现在没有这个想法,考试是为了在工作中用的,没有用就没有必要区考,不过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的

[em02][em02]
作者: zcg0525    时间: 2005-8-22 11:29

我认为只要对自己有用,并且与自己的现实情况符合,就可以去体验


作者: huangsheng    时间: 2005-11-17 10:56
值得参考!谢谢!
作者: artzcq    时间: 2005-11-22 14:20
说得好!是应该好好分析!
作者: ok362311    时间: 2005-11-23 10:58
very good!
作者: gzlzhy    时间: 2005-12-27 16:32
确实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许多职业规划还没有明确的有指导意义,顶顶!
作者: 良枫习习    时间: 2006-1-4 10:00
谢谢了,我已经给你投鲜花了
作者: monikaaa    时间: 2006-1-25 17:11

一个字:


作者: 感桑    时间: 2006-2-8 14:56
谢谢!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