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人因的问题早发展在远古人类祖先使用简单工具之初,虽然这自远古就存在的问题。却直至近百年才被人类所注意到,而有系统研究人因是最近五十年来的事,到了1960年以后,人因的发展才逐渐快速起来,广受先进国家的重视与推展。
二、人因是什么?
简单的说,人因是探讨人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人」与工具、设备、机器及周遭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设计这些会影响到人的事物及环境。易言之,人因就是要去改善那些人们所常使用的器物与其所处的周遭环境,其使人与人本身的能力(Capabilities)、本能极限(Limitations)和需求之间(Need)能有更好的配合。
换个角度来看,就是将人视为整个系统的一部份,除了技术外,为了发挥整个系统的预期功能,以及将人视为最有效的资源,再加上昂贵的人力成本,所以我们要研究「人」这个子系统,使其它的子系统更能配合「人」,以发挥「人」的最大功能并使其不受损害,这就是人因。
三、人因的发展史
早期人类的主要观念很明显的是以人来配合工作或任务。直至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发现,即使经过特殊训练的人员。仍无法操作一些复杂的机器或胜任一些看似简单的工作,因为这些机器或工作本身就超出人类的能力极限。因此,从这期开始奠定了促使日后人因快速发展及其发展体质的重要观念,那就是「以物就人,而非以人易物」。1960年至1980年是人因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1960年代,人因工程在美国仅被应用在国防方面,加上为了开拓星际作业,人因工程在太空计划中变得非常重要。渐渐地,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不再局限于军事与太空星战了,在日常生活的用品中也处处可见人因工程应用的绩效。而且工业界亦察觉到人因工程在工作场台(Workplace)和人机系统(Man-Machine System)上的重要性与贡献。
四、人因工程的目的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及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又将生活层次推向另一个境界。除了产品的材质、功能和品味外,我们希望产品本身的设计能更体贴和善解人意(Friendly);而这体贴和善解人意不外乎期望能够更满足人类各方面的需求。何谓「满足」?「满足」就是「有感觉且快乐合意」的,若无感觉,则一切免谈;所以要有感觉,一切的设计就不能超出人类本能的极限(Limitations)。而这极限的探讨亦属人因工程的范畴。基本上,人因工程的主要目的有二:
一、提高效率,如提高产质、减少失误,增加信赖度等等。
二、增进人性价值(Human values),如降低工作压力和疲劳度,增进安全,提升舒适感和满足感,以及改善生活品质等。
五、人因的研究方法
整个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是以流行病学(Epidemiology)、生理学(Phy-siology)、心理学(Psychology)和生物心理学(Biomech-anics)四者为基础背景,透过有系统的利用人类的能力(capabilies)、本能极限(Limitations)、行为(Behavior)和动机(Motivation)等相关信息来设计事物和流程以及所属的环境。而相关信息的收集通常需要透过不断的实验和统计分析才能得到.故相当的统计和实验设计的训练亦不可或缺的。由以上看来,我们又可简单定义人因工程就是探讨和应用人类行为、能力本能极限和其它的特性等相关信息来设计器具、机器、设备、系统、任务、工作及其相关所属的周遭环境,以增加生产力、安全性、舒适感和效率,进而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
六、人因工程的未来发展前景
技术的进步不外希望人类的生活品质会更好,要更好,就不能忽略「人」本身已存在的特性或限制,善用这些特性或限制才能发挥技术本身的预期功能提高其附加价值,也许对庞大的研究开发经费上能有所弥补,甚至可避免技术的滥用。事实上,人因的发展之初就与技术的发展不可分割;可想象的,人因工程的发展就是为了落实技术本身的价值。伴随着技术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相信未来的生活品质定别有风貌,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也肯定人因的扮演角色会越来越吃重。
七、结论
发展人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以物就人」,而人因的本质简单地说就是要「如何使物就人」。随着台湾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技术层次的提升,事实上早有产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如标榜人体工学的鞋子或椅子等等;而有系统的研究正在努力中,至于成果和长期的目标尚未付之阙如,我们希望能及早地建立这方面的共识及专业的研究单位,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进而改善我们生活品质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