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重要还是组织重要
最近在为一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时候,那位老总和我大谈人才的重要。当然,到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否认人才的重要性,但是同样到任何时候也不可能否认组织的重要性;而且我认为在这家企业的发展阶段上,组织比人更加重要。fficeffice" />
这家企业刚刚完成某种高科技新材料的中试,初步具备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在两个城市的高新区的厂房建设接近尾声;但是总部还基本维持着以研发人员为主的、浓厚的研发式的文化氛围和组织模式,除了研究部门就是负责行政、后勤的办公室,再者就是财务部,营销、人力资源部门则还基本没有,分别由一个光杆副总裁代管,但是显然角色、精力都还没有转换过来。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总迫切地需要人才,感叹无人可用。而我告诉他,在这种情况下,组织构建显然比人才更迫切。
他说,来了人才,不久可以组建组织了吗?
我说,作为老总,您首先要搞清楚企业干什么、以及怎么干(你可以把这看作战略的通俗讲法),然后再来搭班子(这里借用了柳传志的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的说法);而且,如果根据战略确定了怎么干,那么组织结构的主体架构和基本内容已经有了,余下的工作就是细节的完善了;而所谓的搭班子,我的理解是,不是找来人才再说怎么搭,而是根据我的需要来选择适合搭班子的人才,也就是说搭班子要以老总为中心、要以战略为中心、要以组织为基本模式,而不是随便找几个人组合起来就叫做搭班子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最迫切的问题是建立与战略相匹配的组织结构。
我们在感叹人才难得的时候,无形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设,企业里的高级人才是重要而无法替代的,通俗一点说,就是少了他企业就做不成了。那么,我不得不说,这说明这家企业组织设计的失败。我还有一个逐步形成、而且正在固化的观点,不妨拿出来供大家讨论,组织的价值之一就是降低员工个体的不可替代性。
现代企业组织是从分工开始,这一点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有所论述,他举了制针作坊的例子。制针效率之所以能够提高,是因为将制针工序分解,每个人只操作相对简单的一个工序,这样效率就大大提高了。而同时,每个工序对人的要求就大大降低了,不必掌握复杂的技术,只掌握这一个工序就可以了。
比如现代的流水线,那些工人一般经过简单的技术培训就可以去生产复杂的高新技术产品了,一个人离开没有关系,很快就能填补。
背后是什么呢,工序、或这流水线的设计,而那些流水线工人恐怕并不了解这条每天让他们累死累活的的流水线。
企业也是是这样,只不过分解的不是工序,而是对战略的分解(当然背后还存在协调,就是组织还同时完成了将各个部分成果的连接而成为整体结果),这个战略的基本内容通俗一点说,就是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自愿地、持续地将钱从口袋里掏出来交到企业手中,这个事情难度太高了,所以要逐步分解,最基本的是研发、制造、营销和管理四个模块,然后内部还要进一步细分,每个模块内部还要分解为若干,比如制造,要有采购、生产、检验等等,直到最后分解到岗位。这种自上而下的分解、然后是自下而上的各个局部成果的组装,就是一个组织的全部。
在战略通过组织分解为一个个岗位工作的时候,每个人就变得无足轻重、完全可以替代了——当然,这是理想境界,事实上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但是,我们不可能见到那些成熟大企业,因为某一个关键人物离职、意外死亡而陷入混乱、瘫痪的,而这些空缺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得到填补。最成熟的组织可以说是美国政府了,那么多次总统遇刺身亡,整个国家并没有陷入混乱,依然高效运转,因为有成熟的组织机制,比如它的文官体系。这说明这个组织成熟了,更接近完美,因为组织内的重要人物也完全可以替代的。
反过来,如果一个组织经常上演单骑救主的故事,那么除了刺激以外,真的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完全赞成楼主的观点。
我说,作为老总,您首先要搞清楚企业干什么、以及怎么干(你可以把这看作战略的通俗讲法),然后再来搭班子(这里借用了柳传志的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的说法);而且,如果根据战略确定了怎么干,那么组织结构的主体架构和基本内容已经有了,余下的工作就是细节的完善了;而所谓的搭班子,我的理解是,不是找来人才再说怎么搭,而是根据我的需要来选择适合搭班子的人才,也就是说搭班子要以老总为中心、要以战略为中心、要以组织为基本模式,而不是随便找几个人组合起来就叫做搭班子了。
柳传志说的联想管理的精华应该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前两者的顺序经常有人弄反了,我之前也有一段时间是这样认为的。楼主可以再考证一下!
呵,我经常在讲,组织与人才的关系应该是模式优于知识
柳传志说的联想管理的精华应该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前两者的顺序经常有人弄反了,我之前也有一段时间是这样认为的。楼主可以再考证一下!
谢谢楼上的提示,我搜索了一下,两方面说法都有,而且也有对两种意见的讨论,非常建议大家去看一看。http://www.puyuping.com/2009/07/22/strategy-team-spirit/
http://news.mainone.com/wangluoxueyuan/2008-10/169707.shtml
看到这些,我倒是觉得可能到底是什么不重要了,而在某个具体阶段到底怎么思考、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可能在不同的阶段上,定战略和搭班子的确可能存在不同的顺序。这是我这个阶段的看法。
偶理解楼主提到的“组织”应该是广义的概念,包括组织的形式及与之配套的流程和制度。
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大概也属于组织行为管理力求解决的问题吧。
日本天皇和英国女皇大致也是因国家机构这个大的组织改革而走到现今的形势吧。
楼主所说的组织应该是组织架构,包括岗位的设置、各个岗位之间的隶属关系,这是一个基础的东西,可以梳理组织内部的人事关系,保证信息的流通。但更加重要的则是人岗的匹配。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人才是重要的,但一个健康的组织,人才是持续不断的,整体意义上的员工很重要,但谨防存在单个的不可替代人员。
只不过企业的不同的发展时期,对组织结构的搭建有不同的灵活处理的方式,但到了一定的阶段,完善组织结构必不可缺。
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到,合适的人上车,不合适的人下车,再决定车开向什么地方!这是他对美国卓越企业的总结,这个结论与柳传志的“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是一致的,绝不是可先可后的问题,因为这体现了组织发展的规律!
不懂规律,乱用管理方法,这就是中国企业管理的现状!
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到,合适的人上车,不合适的人下车,再决定车开向什么地方!这是他对美国卓越企业的总结,这个结论与柳传志的“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是一致的,绝不是可先可后的问题,因为这体现了组织发展的规律!
不懂规律,乱用管理方法,这就是中国企业管理的现状!
先决定车的目的地,再看有没有合适的乘客~~~公车!也就是说,某人一拍脑门,决定要做某事,再去"搭班子";甚至先组"队伍",然后在其中挑人"搭班子",又有何不可?不破不立啊,兄弟.如不破了"水往低流"这个规律,那有水泵?
楼主:有人,才有建立组织的需要吧?即组织是为人服务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金钱重要吧,但若让你拿着10吨的黄金入沙漠,有用吗?呵呵...以人为主吧~~~修改组织结构比改变人的习惯容易,且更利于人的才能的发挥,也能与时共进.
另:企业或高管再"以我为中心",就像先造好车,再让人坐上去试试,合适的继续坐,不合适的下车...这种态度是否要改了?因员工都被要求"爱企业 为企业服务",若企业不作出相应的行为,那员工们岂不都患上了"单相思"?嘻嘻,这可是病哦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