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一段对话让你反思你的管理智商 [打印本页]
作者: aqkkhn 时间: 2009-12-21 14:46
标题: [原创]一段对话让你反思你的管理智商
在一场区域例会上,有人问:“XXX卖场的促销员很差,不行,你说怎么办,?”一位仁兄回答:“不听话的换人,!”这些人颇附和这种强势管理的主张——另者“不争气就淘汰”。
可是接着又出现下面的对话:
“领导,好像XXX另外几家卖场促销员和演示员表现也是不怎么好,近来销量都上不去?”
“都给我换了,不行还不简单,招人!”
“那这样我们的导购员队伍流动性太大不利门店客情及销量!’”
“没事!”
我们能不能让导购员对顾客说:“买不买,如果不想买就滚蛋吧!”
对与你所讲话和导购员对顾客所讲的,你是管理者考验你的智商的时候到了。
作者: 西部天使 时间: 2009-12-21 14:48
不错,值得思考
作者: zuojian 时间: 2009-12-21 17:32
深思中
作者: chengfanbq 时间: 2009-12-21 18:54
值得管理者反思。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12-21 19:28
不过,楼主的学无止静,到底是笔误还是他意?
作者: achaean 时间: 2009-12-21 20:15
值得思考
作者: hayten 时间: 2009-12-21 22:24
领导和员工本身就存在着绝对不公平,比如“我只看结果”,“你早就该……”,貌似很有道理,甚至表面看很有管理思维,其实这样的领导缺少的就是思维能力。
作者: ljy65360 时间: 2009-12-22 09:03
管理者是要解决问题的,应先界定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是个别还是共性问题?是人的原因还是制度的原因,培训到位吗?激励有效吗?竞争对手新产品、新政策导致情况恶化吗?平常管理到位吗?
作者: helanxue 时间: 2009-12-22 09:13
管理者很重要的就是要搞清楚问题出现的本源在哪里,而不是简单的做外科手术,或者作西医疗法
作者: xia0129 时间: 2009-12-22 09:47
能够培养的员工还是大多数,拒绝成长的员工几乎没有
作者: businiao505 时间: 2009-12-22 10:07
学习了
作者: 雪山 时间: 2009-12-22 10:59
关于员工的培训关键还是要落实到实处的,有些问题不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也不是我们思考了好几天那么复杂,对于员工我一直感觉只要能做到“言而有信,奖罚分明”其他问题也都会比较轻松的解决了……有问题协商就能解决的比较好,前提是大家都能放下面子,中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面子问题。
作者: 夕风浪子 时间: 2009-12-22 11:07
过程的标准化会形成结果的统一化
作者: wudexin2 时间: 2009-12-22 16:00
共性还是个别现象,应该区别对待
作者: jywdfy 时间: 2009-12-22 17:27
粗暴管理似乎管用,真正考验人的还是把人培养好,把兵带好。孙膑不是把宫女变成战士了么。
作者: saoy83 时间: 2009-12-22 22:18
站在不同的位置会说不同的话,或许可以说每个人在他的位置上所看到(看重)的东西,因角度的不同、取向的不同,考虑的更加不同,所以说的也是各取所需。
作者: gj5913 时间: 2009-12-22 22:33
这样的管理者很有问题,首先是是否履行了管理者的职责:培训和引导,制定行动方案和考核标准;如果没有,招聘再多的人也无济于事。
作者: 薛灿宏 时间: 2009-12-23 10:27
有点复杂的。换人是一个选择,但不见得是正确的选择。
作者: qxj18981 时间: 2009-12-23 13:44
以下是引用hayten在2009-12-21 22:24:54的发言:
领导和员工本身就存在着绝对不公平,比如“我只看结果”,“你早就该……”,貌似很有道理,甚至表面看很有管理思维,其实这样的领导缺少的就是思维能力。
O(∩_∩)O哈哈~,兄弟,这个结论需要依据哟!
就事实来看,是很多领导都是从一线专才上去的,所以对其他方面的细节,了解不是很清楚。
作者: jhliu301 时间: 2009-12-23 14:42
其他的暂且不说,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作者: paulmarx 时间: 2009-12-24 00:35
如果在没有搞清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前就对人开刀,是非常不理性和武断的。最后只能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让那个反映情况的人把事情描述的更客观些,比如销量下降的百分比,竞争对手的销量情况和市场需求情况。当然人的因素也要充分了解。在还原现场的前提下作出判断就更稳妥些,如果正碰上全行业的业绩滑坡,而这时打报告的人只想借这个机会除掉异己,开了这个先河,手下的人便会纷纷效尤,销售队伍将充斥着类似官场倾轧之风,有能力的人跑光,留下一帮小人,组织就离灭亡不远了。
作者: 洛水清玄 时间: 2009-12-24 00:47
不行就换人是绝对不可行的,当初你招人家进来为什么没觉得人家不行呢?
这种不行就换的管理方式,明显是一种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只有没水准的管理者才会这么说。
不知道反省,只知道呼喝,不知道理人,只知道管人,效率从何而来呢?
作者: bobxxliu 时间: 2009-12-24 09:15
低层员工反映的是高管的管理模式
作者: terran1026 时间: 2009-12-24 10:20
深思中啊。。。。。。。。。。
作者: 易舟 时间: 2009-12-24 13:02
现在很多企业老总的管理观念就是这样!因为不愁找员工!
作者: bluefire 时间: 2009-12-24 16:11
其实很多时候真的是这样的,一个工作很多人争。
作者: 800401 时间: 2009-12-24 16:14
反思中
作者: lianglp 时间: 2009-12-24 17:31
管理者的责任呢,人原来也是自己招的,为什么还说不行
作者: 宁静港湾 时间: 2009-12-24 17:48
员工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同时也要有优胜劣汰机制!
作者: hongzh81 时间: 2009-12-25 12:48
对领导要求太高了
作者: lzqshr 时间: 2009-12-25 15:51
只看结果,很难找出问题的真正所在。
作者: wgq999 时间: 2009-12-25 20:30
企业会为他的短视付出代价的
作者: rgyxp 时间: 2009-12-26 15:58
管理,是让事情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发展。。。。
作者: ruanxiaoyu126 时间: 2009-12-26 16:45
值得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在现实中有几个管理者会把这个问题纳入考虑的范畴?
作者: 龙楼沁 时间: 2009-12-27 13:19
从问题表面的现象入手,无疑与拍脑袋做事,是一种么有思维的表现。对于出现的问题,不加分析的凭借经验和感觉入手,必然一错再错,无从建立起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
作者: minyue 时间: 2009-12-27 13:54
楼主的题目还是现实了快速流通/贸易企业 对一线员工的培养问题,问题的症结是否在于,当一线员工效率低下时,是不是换人就能一定解决问题。
实际上有很多情况制约了企业管理层的决策,例如公司层面因为规模,企业发展进度没有完善的企业员工的培训制度;或者一线推销人员本身流动性比较大,劳动力市场这个层次约束本身就薄弱。。。等等。
目前上海许多企业遇到楼主提出的情况,以换人尝试更有悟性的职工,从而快速解决管理层此类头疼问题见效比较快。
但是楼主也提出了,如果对方是客户,是否存在爱买不买的情况作类比,这个貌似换位思考。情感上类比起来,管理层解决问题貌似过于草率。但个人认为,这个论题,是否应从完善企业用人制度,加强企业管理层企业文化的修养的角度去考虑,从而从根本上去解决一线员工操作技能缺乏的难题。
作者: reed118 时间: 2009-12-27 19:49
楼上的说的没错,快速流通行业常见的现象!
分析,求证,改善
作者: aaamen 时间: 2009-12-28 10:11
不分析问题出现在哪里,以结果来判断“员工”的在该公司的“生死”是不对的,对企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我们要通过现象看本质,问题是出现在员工的素质还是产品的质量,还是产品的售后服务等等多方面思考。
如果这个事件发生在大型的项目管理工程上,如果以这种方法,这个项目肯定不成功。
作者: NominSen 时间: 2009-12-28 13:33
从人的角度上来看:
是个人的能力问题、态度问题、还是知识技能
从产品的角度上来看:
是产品的品类、顾客配对、还是技术等问题
从渠道和品牌上来看等等,才能从一个表象看到更深的东西
一个“走人”能立即回复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却不能解决基业长青的问题
这也是“打工”心态和“老板”观念带来的弊病
要的是“责任”,这是打破“铁饭碗”和创“百年企业”所必须解决和面对的
自己一点看法,大家探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28 13:34:39编辑过]
作者: eva_zheng 时间: 2009-12-28 20:49
对自己也是一样,想着重新开始,也需要内省自己的管理智商了
作者: tracert 时间: 2009-12-28 21:03
还是思维的不对称引起的。
作者: david.qu 时间: 2009-12-29 11:09
管理千变万化
作者: jason_2ksu 时间: 2009-12-29 11:12
简单粗暴
作者: 赵德昌 时间: 2009-12-29 14:00
私下里以为依赖客情进行销售的行业,一线人员最好保持适度稳定。稳定的方法很简单,提成优酬。可惜,许多行业恰恰相反,把这些人员视为最不值得稳定的人群企业基层员工。于是,一方面,业绩上不去,一方面中层管理人员忙于新进人员的反复培训和补充,反而把应该关注的如何提高业绩的注意力分散了。于是乎,日复一日,黄昏近亦。
作者: as1986dfg 时间: 2009-12-31 21:46
管理者很重要的就是要搞清楚问题出现的本源在哪里,而不是简单的做外科手术,或者作西医疗法。
这句话很对。借用了。
作者: 无锋剑 时间: 2010-1-1 12:02
没懂楼主的意思!
作者: yizhouaiseren 时间: 2010-1-1 22:37
值得借鉴,有触动。
作者: seagullvan 时间: 2010-1-2 15:17
中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
作者: luenfn 时间: 2010-1-4 10:49
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
作者: lipeishu 时间: 2010-1-4 11:27
先换思想后换人。
作者: chenkaikefen 时间: 2010-1-4 12:49
[em17]确实该沉思。。。
作者: 午夜莲花 时间: 2010-1-4 17:39
员工是要分类对待的,作为领导要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员工再去做管理
下面是转自栖息谷的一篇文章
百字用人书
精诚于己事,而不能独忠于雇主之事,此人之本性也。
倘二者相合,大者如管鲍之与齐桓,诸葛之与昭烈,成不世功业,小者,亦可使今之企业、员工共力也。
太史公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然则此利乃大利也,于个人言,非徒赡家糊口之利,其上犹有荣耀门楣、成就功业之利也。
夫工作者,人之无可奈何,逼迫于家口生计,不得已而劳动也,倘衣食无虞,谁人甘忍摧眉折腰之辱,安受劳碌奔波之苦哉?
夫事业者,人之心志所归,奋起于蓬门陋巷,有所图而竭力也,虽筚路蓝缕,其人不屈时乖运蹇之折,乐享弊衣疏食之奉也。
惜乎今日之上位者,茕立庙堂之高,独见就业之难,视雇佣如施粥舍饭,谓己乃有活命之恩,雇员当以死命报之,其识见何其陋矣。《战国策》曰:士为知己者死。何谓一粥一饭之恩,能收群士之心哉。《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言之所及,理之所在,利害之分,上下之情明矣。
故曰:夫欲得人者,以礼遇之,以禄奉之,以事托之,以情系之,事竟则共享其成,事颓则明考是非,不诿过以屈人,亦不揽过以矫人,得能如此,何患人之不至,何叹下之不诚,何忧士之不留哉?
作者: 行者大头 时间: 2010-1-4 18:51
讲故事吧,那人是干嘛的,不至于这么笨吧,也许是当时心情,脾气不好这样骂人说话吧
作者: flandaisy 时间: 2010-1-5 10:21
需要人性化管理,培养员工的凝聚力
作者: 谦卦 时间: 2010-1-5 13:15
没看明白
作者: bywx2005 时间: 2010-1-6 00:59
性格问题,像我这种食草男很难说出这种决定,我相信人都是可塑的
作者: daibj 时间: 2010-1-6 12:52
同比性不大
作者: x3738994 时间: 2010-1-6 15:33
看具体情况!!
作者: bijing225 时间: 2010-1-7 14:14
双方面都是有原因的
作者: shishu 时间: 2010-1-7 16:02
这是通病,员工普遍不值钱。
作者: desolate 时间: 2010-1-13 14:15
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 chbingxue 时间: 2010-1-14 10:19
管理者首先要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员工的业绩不佳。
作者: 森林之狼168 时间: 2010-1-19 11:39
角度不同。看问题也不尽相同,高层管理者的利益点,重点不同。。。。。。
作者: 田园尸翁 时间: 2010-2-3 1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光大精灵 时间: 2010-2-3 1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看狗尾巴戒指 时间: 2010-2-3 1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纸片儿 时间: 2010-2-3 1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路遥吧外交组 时间: 2010-2-3 1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大熊冬冬 时间: 2010-2-3 1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田园尸翁 时间: 2010-2-3 11: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