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懒注: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让我们知道毛泽东也有彷徨,毛泽东也有犹豫,毛泽东也有拖拖拉拉。我们在个人修炼成长中的言而不行、计划和行动打折等等问题,毛泽东也是一样遇到过的。"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这篇文章还原了真实的毛泽东。
“毛泽东也是人”的十大证据
作者:张忠涛
转贴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3e40be0100fdnp.html
(一)
少年毛泽东得知父亲在亲戚老师的劝说下同意他去长沙读书,临行前改写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青年政治家西乡隆盛的一首诗夹在一本书内,请表兄文运昌转交给自己父亲。诗云: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个故事后来经常被引作证明少年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和开阔胸襟的素材。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真的是这样吗?老年重病的毛泽东常读庾信《枯树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毛泽东开始想家了,他决计要回韶山——自己祖辈们的皈依之地。他甚至表示,如果有人不同意他回去,便是死了,尸体也要运回湘潭……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少年和老年时期在“出乡”和“归家”问题上的看法有了冲突,一个是“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个是“埋骨必须桑梓地,纵死也要回韶山”。说句有点搞笑的话,毛泽东背叛了自己少年时代的壮丽誓言。
(二)
1912年(毛泽东时年19岁),在清王朝宣布退位、袁世凯当上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时代背景下觉得自己参军目的已经实现了的毛泽东,退出军队,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前程。他开始关注报纸上的招生广告,在专业的选择上举棋不定:他报名警政学校,打算当警官;他又在制肥皂的学校交了一元钱报名费,决定将来做一个肥皂制造家;他又向政法学堂交了一元钱报名费,将来当法律学家和做官;他向一所商业学校交了一元钱报名费,并被录取注册;他看到一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的广告,交了一元报名费,他认为成为一个商业专家是最好的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人生目标的选择和人生价值的认定上也并不比其他同龄人更高瞻远瞩,他也有着和同龄人一样的迷茫、盲目和莽撞。青年时代正是树立自己一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时候,在这一进程中,毛泽东并不比其他同龄人先进一步。
(三)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很看重志向对一个人的影响,曾经说过:“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阿懒注:其实就是说要先有价值观和使命,然后定人生目标。)这段话,可以说是至理名言毫不为过。那么毛泽东当时的志向究竟是什么呢?毛泽东后来说过:“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共产党的主席,我那时曾经想过将来要做作一位教书先生。”
从这里可以看出,对志向问题有着如此精辟独到而又深入肌理的认识的青年毛泽东,其实当时对自己未来要走的路也是一片茫然。他想过要成为圣贤豪杰式的历史大人物,也想过也找个能让自己安身立命的饭碗,他并没有能熟练地运用自己的志向观来指导自己志向的确立。他的志向,也是随着后来的人生经历和革命形势而不断丰富、不断修正、不断清晰的、不断真正形成的。这正符合人的发展规律,青年毛泽东并不能超出这个规律。
(四)
1944年6月30日,毛泽东读了当日延安《解放日报》上刊登的丁玲的《田保霖》和欧阳山的《活在新社会里》,两篇文章介绍了陕甘宁边区合作社工作中的模范人物。他甚是赞赏,在第二天早上提笔给两位作者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合作社会议要我讲一次话,毫无材料,不知从何讲起。除了谢谢你们的文章之外,我还想多知道一点,如果可能的话,今天下午或傍晚拟请你们来我处一叙,不知是否可以?”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虽然是根铁打的笔杆子,可也并非总是提起笔来就能写文章、张开嘴来就能做演讲。他老人家也并非时时刻刻都“天下大事,了然于胸;社会自然,洞若观火”,他老人家也有“毫无材料,不知从何讲起”的心中没底儿的时候,在准备一篇文章或者讲演之前,也要事先把该准备的素材都准备好,否则也写不好文章,至少说是写不出好文章,写不出实事求是、逻辑清晰、结构紧凑的好文章。
(五)
1961年,毛泽东审阅了何其芳《不怕鬼的故事》后,把序言修改了好几处,其中加的有一句:“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转化的。”后来何其芳将誊清打印好的稿子送给他的时候,他又对上次改稿时添加的那句话做了些改动,改成:“事物总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斗争向着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转化的。”增加了“通过斗争“四个字。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说过的话也并非都是金口玉言,他所改的那句话可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条基本原理,他自己又曾经写下过《矛盾论》,在这样的条件下,他都不能把那句话表述得全面而使人信服。我们要学习毛泽东的文章,也一定要注意像他老人家读前人的著作一样,注意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六)
毛泽东喜欢读书,读起书来废寝忘食,读书入迷的时候也决不允许其他人打扰他。老年毛泽东一次连续读了5个多小时的书还一动不动地继续读下去,他的生活助理孟锦云怕他过分劳累,便提醒他休息。刚开始毛泽东彷佛一点也没有听见,依旧读他的书。于是小孟便稍微把声音抬高了些又说了一遍。谁知这一下不当紧,毛泽东回过头来,大吼一声:“滚!”这一吼不当紧,可把小孟吓坏了,只得悄悄地走开。在很多资料里,也会看到其它毛泽东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发火的事例。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乱发脾气的时候。不过一般人发过火后也就算了,而毛泽东事后觉得自己做得不妥,便主动向小孟道歉。况且,毛泽东只是在聚精会神地读书的时候不愿意被打扰,发火也并非是无理的发火。
(七)
1974年底,一向声称医生的话至多只能信一半的毛泽东同意为自己做白内障手术。做完手术24小时后,唐由之大夫给毛泽东换药。打开纱布后毛泽东觉得自己的眼睛已经能看清东西了,便坚决不允许大夫再给他包扎,大夫坚持要包扎,毛泽东很是生气,让医生们全都走开了。4个小时之后,毛泽东不得不让人把大夫请进来,说:“我的眼睛疼,还是包上吧!”并伸出右手手指摆出“V”字型,说:“唐大夫,你胜利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性格倔强的毛泽东一向提倡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可他自己也有因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而遭到客观规律惩罚的时候。这当然与他有限的医学知识有关,但至少也反映出了他有时大脑思维固执、偏激、死板的一面。
(八)
1976年毛泽东会见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病重的毛泽东由张玉凤和孟锦云两人搀扶着走进接见大厅,李光耀由华国锋陪同来到大厅时,毛泽东刚刚坐下来一两分钟。当他刚刚起身与李光耀握完手时,就两腿发软,无法站立,扑通一声坐下了。这在正式的外交场所,应该是很失礼的。但是没有办法,接见只好在一两分钟时间内匆匆结束。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的耐力和毅力也是有限的,人的精神劲头儿再高,也抵抗不了疾病带来的肉体痛苦。硬撑,是很难撑得久的。并不是说只要有一股精神在,就能排除任何外在的环境干扰和内在的身体不适。
(九)
毛泽东说过:“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他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辩证法的法则,因此自己不怕死。他曾经跟自己的护士长吴旭君聊生死问题,一个劲儿不停地谈自己将来的死,说自己死后要火化,把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还说要吴旭君在自己死去的“庆祝会”上穿颜色鲜艳的衣服然后发表“庆祝演说”。更为甚者,他“周密计划”了可能会导致自己死去的五种方案:被枪打死、乘火车翻车而死、游泳被水淹死、被细菌钻死、从飞机上掉下摔死。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在心底里对死还是有一丝因未知而产生的恐惧感的。你见过哪一个真正不怕鬼的人老是喜欢谈论自己说自己不怕鬼的,同理,真正不把死当回事儿的人,怎么会费心思把自己的死计划得头头是道?尽管在死亡问题上,毛泽东比大多数人都乐观开明很多很多,但是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活着的人,如果能够好好地活下去,应该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健康幸福地生存下去的吧?
(十)
1920年6月7日(毛泽东时年27岁),毛泽东在《致黎锦熙信》中说有以下几句话:“颇觉尝试不具,难语专攻。”“可惜我太富感情,中了慷慨的弊病,脑子不能入静,功夫难得持久,改变也很不容易改变,真!不得了的恨事呵!”“文字学、言语学和佛学,我都很想研究,一难得书,二不得空时,懈怠因循,只好说今日不学又有明日罢了。”“我这种知识荒。”“我想做一篇具体、鲜明、热烈与新运动的文章,无闲暇构思的机会,恐怕不能做了出来。”“我因易被感情驱使,总难厉行规则的生活。”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其实有着青年人普遍所有的大部分缺点。学识不系统、脑子乱、拖沓、生活懒散无规则、情绪易激动,把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你能想象得出这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青年时代的剪影?更为甚者,他既然明白自己“脑子不能入静、功夫不能持久”应该改变,还说出“改变也真不容易改变”这类的话来为自己的懒散和不思日新找借口;他既然“想做一篇具体、鲜明、热烈与新运动的文章”,却又说自己“无闲暇构思的机会,恐怕不能做了出来”,这不是明摆着是推卸自己给自己定下的责任吗?行动迟缓与思想,用当今的一句话来说:“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想而不做”。当然,毛泽东毕竟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因为这些缺点都是出自毛泽东自己口中,这恰恰说明了他在青年时代就有着一种很可贵的自我批判意识,他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状况非常清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泽东首先是把自己研究得够透彻,把自己的性情翻了个底朝天,当他后来真正投身到解放中国的革命洪流当中去的时候,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斗争形势和时代背景下做着真正的自己,不为千变万化的局势所诱导,不为乱七八糟的现象所欺骗,抱着自我志向、社会规律、自然法则构成的“中流砥柱”,永远没有倒下!!!
(补序)
首先,
毛泽东确实只是一个人;
曾经全国人民把他奉为神,
但现在大家都清楚他是个人。
可是虽然大家都知道了他是人,
可还是在做研究时有意无意、多多少少地把他当作神。
毛泽东是很多青少年的偶像,
我们想要以他为自己的榜样,
我们读记录他人生的书籍,
想从他的经历中吸取光芒。
可是我们发现——
好像他能做到的很多事情,
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做到。
就这样,
很多人觉得有些失落和悲观,
觉得伟人离自己是如此遥远;
就这样,
渐渐地、渐渐地,
他放弃了向伟人靠齐的打算。
其实真实并不是那样,
其实我们真不该这样,
其实伟人离咱们很近,
其实很多跟咱们一样,
其实如果真要论起能力,
咱们比他还要强上加强。
还你一个真实的毛泽东,
让你知道——
也许,
你就是明天的伟人;
必定,
人人都可以做伟人。
——2009-10-25
第一个“证据”挺好玩,那句“埋骨必须桑梓地,纵死也要回韶山”颇是经典啊
P.S.:阿懒同学,你这贴都没什么人回复。偶估摸着你该把那“转贴”俩字给去掉,换成“分享”不是更好?
水贴泛滥啊,真是悲哀(赵本山那句)!
发贴是为了写自己的感想,并非一定要让人来看。
我就老老实实写[转帖]二字,尽管可能来的人很少,呵呵。
呵~ 谢谢,非常的感谢。
我现在对如何提升自己,找寻自己目标找不到头绪,谢谢~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考
发贴是为了写自己的感想,并非一定要让人来看。
我就老老实实写[转帖]二字,尽管可能来的人很少,呵呵。
阿懒兄是老实人。^O^
毛泽东是我的好榜样。好贴,感谢分享
无论是谁,都是人,不是神。
挺佩服毛的,毕竟他是从到有,而不是从有到优
伟人的成长历程也很有意思,有比较才有鉴别
好贴~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