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我们为什么受骗——《影响力》读后感 [打印本页]

作者: yaren81    时间: 2009-8-19 09:33
标题: [原创]我们为什么受骗——《影响力》读后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6年4月份,因工作原因,我从合肥来到北京。公司在朝阳区一处非常有名的写字楼里。在外人看来,能在这座楼里工作实在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

一天中午,我照例下去吃饭。我有个习惯,就是吃饭后喜欢在附近逛上半个小时,以缓解工作中带来的疲劳。就在我刚要回去时,忽然看见马路边围了一群人。因为好奇,我便信步走了过去。

原来,这是一对在乞讨在乞丐。说到乞丐,大家并不陌生。由于乞丐实在太多,即使在大城市也是一样,以致大多数人对乞丐乞讨的现象都不以为奇。这不是因为同情心的消失,而是因为这世界上乞丐太多了,我们根本无从分辨是真是假。即使是真正的乞讨,我们也不会轻易施舍给他们一分钱。

然而眼前的这对乞讨者却并不一样。他们没有人们印象中的破烂衣裳和不停哀求的眼神以博得你的同情。相反,他们的穿着非常体面。这是一对夫妻,外带一个大约两三岁的孩子。当时的北京天气还有点儿凉,男的戴着眼镜,身着黑色风衣,蹲在地上,愁眉苦脸。胡子虽然没有刮,但可以看得出来,一定是有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的人。女的也挨着丈夫蹲在地上人,穿着高跟鞋,昵子上衣,怀里抱着孩子。大概是因为面子的原因,她的脸一直埋在孩子的衣服里。他们的面前放着一张纸,大意是说他们是从外地来北京旅游,一时不甚钱财被小偷偷走,只求好心人帮忙资助一下,给孩子买点吃的。

旁边围观了十几个人,看此情形,大多数都解囊相助,其中多数是十元、二十元的面额,五元以下的已经很少。由于当时刚到北京,刚从大学校园出来,工资也低得可怜,但同为外地人,我也感同身受,于是不由心生同情之心。但是一摸口袋,只剩一张一百元的整钞,我自己还要生存,还不能给他这么多,于是便回公司找一同来北京的同事帮忙借点零钱。

和同事一说在楼下见到的事情,他毫不犹豫便答应陪我一起下楼亲自去看看。但是当我们再次回到刚才的地方时,他们已经不见了。问了一旁卖水果的师傅,才知道被物业公司的保安带走了。我们不禁同时埋怨保安的不尽人情,也为自己没能帮助他们而感到深深悔恨。

在别人有困难之时却未能伸手帮助他们,我感到良心上受到了极大的遣责。这件事在我心里一直藏了很久,才稍稍平息下来。

半年之后,也就是2006年的10月份,我因为工作原因,要到河南某地出差。事情办完之后,由于时间还早,便随便在街上逛逛,顺便也了解一下这里的市场情况。就在我经过某大型超市的旁边时,一个非常熟悉的场景映入了我的眼帘:一对夫妻蹲在地上乞讨,男的戴着眼镜,女的怀里抱着个孩子,头埋在衣服里。面前放着一张纸,大意是他们是从外地来此处旅游,路上钱包被偷,请好心人行行好,给孩子买点吃的。同样有很多善良的人给了他们资助,其中不乏大面额的钞票。

我又仔细观察了一下面前的这两个人。不错,正是半年前我在公司楼下遇见的那两个人。当时还真的以为他们被偷了,以致因为没能帮助他们而内疚了很长一阵子。但是现在看来,他们的的确确是骗子。

我当时觉得很气愤,想当场揭穿他们的骗局。但是我没有。我想,即使现在揭穿了他们,我们以后肯定还会遇到其他更为高明的骗子,难道此时揭穿了他们的骗局,就能保证我们以后就永远不上当受骗了吗?所以,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我们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会受骗。知道了这一点,至少可以保证我们在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不再受骗。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影响力》,才彻底明白其中的奥秘。按照书中的说法,我们作出的所有行动都可以看作是受到一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这种因素就是——权威。是它在支配着我们在这样高明的行骗者面前做出错误的决定。

举个例子来说吧。如果在某一公共场合,一个衣着平平、没有任何出众相貌的小贩在公共场合发表演讲,说纳斯达克的某支股票价格会在一个月内翻一番,我们可以肯定大多数的人都不会相信他,因为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更准确地说是在心中——他没有任何值得人们信赖的地方,因此人们不会相信他的“谎言”,即使他说的全是真的。但是如果是一个相貌威严、戴着眼镜的学者在发表同样的演说,那么大多数的人都会立刻做出现在就去买股票的决定,即使他说的全是谎言。因为,人们从心底里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这一点从外表上就能看出来,不是吗?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会信赖第二个人的演说?因为他有“信赖感”。为什么有“信赖感”?因为他是“权威”。为什么他是“权威”?因为他的穿着,这一点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当中,第二个人的穿着更容易让人相信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在面对眼前的陌生人时,你是相信一个穿着一本正经的学者,还是一个相貌邋遢的街边小贩?

在明白了这个问题之后,让我们回到刚才的故事中来,分析一下我们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受骗。通常,我们会认为乞丐一般都是穿着破烂、装得楚楚可怜的样子,以此博得人们的同情。的确,我们见到的乞丐也是这个样子。于是,这样我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凡是乞丐都是穿得破破烂烂、相貌可怜,于是我们见到这样的人时就会以此判断他们是乞丐。就如同前文我们举的那个例子一样,因为穿着体面、戴着眼镜的人一般都是学者,所以当我们遇见这样的人就会毫不犹豫地认为他是学者,而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值得信赖的。这同样也是因为“思维定势”的作用。但是,如果当事实情况与我们的“思维定势”发生冲突时,我们会怎么样呢?答案就是:我们会失去判断的标准,从而做出错误的行动。就像前文所说的那个骗子,就是因为其利用了我们的“思维定势”,所以他才改变形象,从表面入手,树立自己的“权威”的表面,打消人们对他的疑虑,从而达到影响他人做出错误行动的目的。而事实也证明,他这样做也的确是成功的。因为他获得了比一般乞丐更多的“收入”。

明白了“权威”在给我们做出行动时做出的心理层面的影响力之后,在面对类似现象时,或许我们就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了。但是这并不是最根本的东西,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也会有更加高明的骗子在不知不觉中让你心甘情愿地为他做出牺牲。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让所有的人都不去行骗,这样也就不会有人受骗了。

而让所有的人都不去行骗,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呢?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所有人都不再受苦。等到实现真正的“大同”,或许我们就可以实现这一切了。


后记:就在前不久,笔者还见了另外一对“夫妇”以同样的方式在“乞讨”,也同样博得了更多人的同情。至少从目前来看,这种行乞方式还是非常有效的。

觉得有用的朋友,别忘记评一下分,谢谢!如果想深入交流,请加本人为实名好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9 11:30:52编辑过]

作者: 姚志成    时间: 2009-8-19 09:59
 思维定势 其实这种问题是很难突破的
大部分的人只能看到人而非事情的本质 ,所以就有了人微言轻
非常好的文章

作者: 游牧游侠    时间: 2009-8-19 12:55

不好意思,发表一下不同的观点,我认为这里不是“权威”在起作用。

 

如果非要用“影响力”来套的话,应该是“社会认同”的原理在起作用。

 

社会认同的原理,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凡是乞丐都是穿得破破烂烂、相貌可怜,于是我们见到这样的人时就会以此判断他们是乞丐。就如同前文我们举的那个例子一样,因为穿着体面、戴着眼镜的人一般都是学者,所以当我们遇见这样的人就会毫不犹豫地认为他是学者,而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值得信赖的。


作者: sureyear    时间: 2009-8-19 14:30

《影响力》看过,不错。

这种骗子我以遇见过,当年也同情心泛滥一把。

 

骗子的手法和《影响力》都是“怎么忽悠的问题”。

 

骗子忽悠的手法太多,但其根本目的在于钱。只要在“掏钱”的时候多想想就会减少受骗的机会。

 

《影响力》厚厚的一本书也只讲了六个原则,但其根本是“利用别人和被利用”的问题。多在现实的“存在”中找“合理”,在“利用”和“被利用”的那一个关键点上冷静一下,也就可以超越“影响力”。

 

 


作者: 游牧游侠    时间: 2009-8-19 17:36

影响力这本书所说的原则还是非常的有用的。

 

我是一个做销售的人,当我要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我都从这六个方面去考虑问题,设计好整个沟通的情景和沟通的流程,这样的话,成功的几率会高很多。

 


作者: great018    时间: 2009-8-19 18:27
 o
作者: kund    时间: 2009-8-19 20:33
 我看了第一遍,正在看第二遍,写的真好


作者: 金徒    时间: 2009-8-19 23:02
         人者智,自知者明。弄明白自己的脑袋是怎么回事儿,一切都简单了,老祖宗诚不我欺也。
作者: 金徒    时间: 2009-8-19 23:07
        传闻,此书之人大出版社版的不好,社科版的较好,真耶假耶,家人有知道的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8-19 23:10:04编辑过]

作者: gja556    时间: 2009-8-19 23:26
这本书看了一点,还没看完……
作者: 游牧游侠    时间: 2009-8-20 08:12
QUOTE:
以下是引用金徒在2009-8-19 23:07:59的发言:
        传闻,此书之人大出版社版的不好,社科版的较好,真耶假耶,家人有知道的吗?

 

内容都是一样的,我个人感觉差不多。


作者: 碧螺春    时间: 2009-8-20 08:35

说的好

乞讨现象已经不能博得我任何同情心了,记得原先开玩笑的回答是“有困难找政府,去救助站吧!”O(∩_∩)O~

 

但是其他情况还是经常会被“影响”


作者: 风流云散    时间: 2009-8-20 09:26

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作者: cykinnn    时间: 2009-8-20 10:44

当骗子伪装得和真的一样,或者说,真是一个学者家庭真的遇到困难,你又如何分辨?

我想影响力是对人性的一种分析,但不是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反人性。

骗子得逞是他的事,而好心人在帮了人之后得到快乐也是一种幸福。

当然,更希望这些骗子们,不要再让人们做反人性的事了,他们可以去当演员了。而且演技还不错。


作者: 金徒    时间: 2009-8-20 22:40

        (复11楼)明白了,谢谢游侠。


作者: xp_551200    时间: 2009-8-21 14:05

楼主说的“权威”、“信赖感”,实际上是人们的第一印象和传统的意识在起作用。

书我看过,还不错


作者: 林助理    时间: 2009-8-21 18:09
人在江湖飘
作者: happysj    时间: 2009-8-22 09:54
我也认为不是“权威”在发挥作用。不过“影响力”值得推荐,已经看了两边。
作者: 刘国栋    时间: 2009-8-22 20:26
倒不如说是营销的边缘化效应好点,利用边际效应来获取效益!
作者: 占二邦    时间: 2009-8-23 21:52

所以乞丐的定义为“向别人讨要为生的人”而不是“穿的破破烂烂的人”


作者: wengweixiao    时间: 2009-8-25 07:31

不错啊 有收获

 


作者: 不羡仙    时间: 2009-8-25 09:45
同样的人和事也遇到过,当时就有些怀疑,
作者: bywx2005    时间: 2009-8-25 11:48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乞丐”终日奔波于一线市场,日积月累把握住了顾客心理,所以做营销就要勤跑勤总结,闭门造车是大忌,否则任你是哈佛高材生也枉费


作者: 离嗔居士    时间: 2009-8-25 13:12
 唉~
原来做乞丐也在应用蓝海战略 /战术了!
竞争是人进步啊!

作者: 空空快车    时间: 2009-8-27 13:01
 上过这样的当,最好的办法是打一个公益广告,说明不劳而获可耻号召养成一个“冷血的社会”,杜绝寄生虫。
像确实需要帮助的可以到救助站,哪些骗子可不愿去哪里,
旅游丢了钱包,可以打电话向家里人求助啊,我们可要学精明一点,多一些反向思考、多一些疑问、多一些检验,想想自己被骗是多么可耻就全都会了。

作者: 寒冰思雨    时间: 2009-8-31 17:13

呵呵,骗子的技术都很高明。就像在公交车上小偷西装革履,拿个公行包,你不亲眼看到,会相信他是小偷吗?


作者: windschen    时间: 2009-9-1 10:09

找一本看看,谢谢.


作者: 秋天的河    时间: 2009-9-1 15:03
QUOTE:
以下是引用游牧游侠在2009-8-19 12:55:27的发言:

不好意思,发表一下不同的观点,我认为这里不是“权威”在起作用。

 

如果非要用“影响力”来套的话,应该是“社会认同”的原理在起作用。

 

社会认同的原理,让我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凡是乞丐都是穿得破破烂烂、相貌可怜,于是我们见到这样的人时就会以此判断他们是乞丐。就如同前文我们举的那个例子一样,因为穿着体面、戴着眼镜的人一般都是学者,所以当我们遇见这样的人就会毫不犹豫地认为他是学者,而这样的人一般都是值得信赖的。

同意。


作者: 秋天的河    时间: 2009-9-1 15:07
QUOTE:
以下是引用金徒在2009-8-19 23:07:59的发言:
        传闻,此书之人大出版社版的不好,社科版的较好,真耶假耶,家人有知道的吗?

社科的翻译要好些。人大的版本由于里面穿插了很多点评,显得很乱,看着比较费劲。

不过现在社科版的不好找,市面上大部分是人大版的,在营销上社科输给了人大


作者: lyaimee    时间: 2010-1-22 00:56
人不可貌 海水不可瓢
作者: 虾米奔月    时间: 2010-1-24 22:51
我去买本看看
作者: 逍遥逍遥    时间: 2010-1-31 19:31
去书店买本正版的瞅瞅
作者: jinxuejun00    时间: 2010-3-8 18:22
很让人思考!!!
作者: jessicahmily    时间: 2010-3-9 10:39
中国人很聪明,只可惜太多人都充分使用小聪明了。
作者: xslzc999    时间: 2010-3-23 14:14
QUOTE:
以下是引用cykinnn在2009-8-20 10:44:39的发言:

当骗子伪装得和真的一样,或者说,真是一个学者家庭真的遇到困难,你又如何分辨?

我想影响力是对人性的一种分析,但不是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反人性。

骗子得逞是他的事,而好心人在帮了人之后得到快乐也是一种幸福。

当然,更希望这些骗子们,不要再让人们做反人性的事了,他们可以去当演员了。而且演技还不错。

说得好!!!说到我心里的话了,可惜我自己说不出来,佩服!


作者: adoflxuan    时间: 2010-10-31 22:46
X 这也行。。。 看来骗子的心理学功底都很高。。。
作者: caijingyua    时间: 2011-5-1 10:36
这本书确实不错
作者: 小溪无声    时间: 2011-5-21 11:08
很有见解,
作者: changqing    时间: 2011-5-23 16:40
同一种现象,处于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工具进行解释,就有不同的结论。我刚才尝试用“波士顿矩阵”来解释此现象,也不错......
“让所有人都不再受苦”或许“就会没有行骗”。或许吧!感觉这个逻辑值得推敲。
感谢楼主提供这么好的读后感,到底在北京写字楼工作的!
作者: ldjdglgs    时间: 2011-6-9 15:05
写的很好,很受教益,思维定势有时会成为人的弱点。
作者: aoguxp    时间: 2011-6-9 22:26
东邪西毒里欧阳锋说:大家看清楚,这可是一个穿着鞋的刀客
作者: 一切不知    时间: 2011-10-12 17:40
我觉得与喜好还有点关系,看到那对夫妻讲究文雅的外表,就先产生了好感随即引发了同情感,这是鄙人的小见。
作者: 枫丹白露-    时间: 2011-10-12 21:27
不错的书,好好学习
作者: ajgef    时间: 2011-10-13 15:14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算是长见识了。
作者: chaoji365    时间: 2011-12-22 19:23
这本书值得一看!谢谢分享!
作者: stormbird    时间: 2012-2-13 21:15
孙路弘老师强烈推荐的,很值得一读, 书并没有好坏,他只是让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