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转帖]《金融的逻辑》PK《货币战争》 [打印本页]

作者: 当爱在靠近    时间: 2009-8-12 14:05
标题: [转帖]《金融的逻辑》PK《货币战争》
  按:拿《金融的逻辑》PK《货币战争》,会产生两种奇妙的反差。从销售方面讲,尽管《金融的逻辑》一上市,已有不少读者追捧,特别是在机场的销售两者不相上下,但是从总数来看,《金融的逻辑》是难以望《货币战争》项背的。但是,从内容、品质讲,《金融的逻辑》PK《货币战争》,就像是用牛刀杀小鸡,用重炮打蚊子,两者完全不是在一个档次上。不过,基于《货币战争》谬论百出,且流布无穷,这个PK也就有了正本清源的意义。
  
  一、金融、国债对民主制度真的没有免疫力吗?
  
  按:读过《货币战争》的读者都知道编者在其中揭露了一个“阴谋论”,这个“阴谋论”一口咬定国际银行家们不只是操纵政治、制造战争,更频频制造金融危机。《货币战争》的编者几乎采用了侦探小说的手法,加上一大堆的野史秘闻,模模糊糊地勾勒出了近二百多年来的金融政治。因此,《货币战争》的作者,看不到金融的对普通人的生活的改善,更看不到金融催生民主、自由的贡献和意义。
  
  宋鸿兵:新生的民主制度对于“国际银行家通过控制货币发行权来控制整个国家”这一战略主攻方向的判断和防御出现了重大漏洞。民主制度的设计和建立几乎是全身贯注地防范封建专制势力的威胁,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是,民主制度本身对金钱权力这一新生的、致命的病毒,却没有可靠的免疫力。
  陈志武:负债累累的政府是一个权力难以扩张的政府,因为负债后,一方面政府就得面对债券市场,另一方面就得征税,就得面对纳税人。或许,负债、债券市场、征税、纳税人,这都是民主宪政的砖瓦。看来,金融不只是能帮助一个国家平摊一时的支付压力,还能促进制度的良性发展。
  
  二、中国金融的开放是“取乱之道”,还是势在必行?
  
  按:陈志武教授认为,中国金融的自由开放刻不容缓,中国要实现创新,并学会抵御金融风险,只能先去尝试。《货币战争》的编者则认为需要先建立完备的监管机制。中国自古就奉行“中庸之道”,兼听则明。不过正如陈教授所说,关在屋子里是学不会游泳的。如果永远学不会,中国的金融是不是要永远自闭大门呢?
  
  宋鸿兵:金融的开放面临的战略风险远不是金融企业本身那么简单,它涵盖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稍有闪失则后果不堪设想。金融安全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远比战略核武器更需要严密监督的领域。在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金融安全监管机制之前就贸然全面开放,乃是取乱之道。
  陈志武:在美国,金融创新可以说是完全放开的,出了问题再说,没出问题可以完全自由。而中国则是,如果没有政府批准,任何创新都不行。我们必须知道,监管从本质上是反应性的,是针对已经熟悉的事情而为的,但创新顾名思义是以前没有的,是创造出以前不熟悉的东西,所以,从本质上,创新是不应该监管的,否则逻辑上就有矛盾。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如果在金融方面的创新不显著,那么其他行业也不可能实现创新。中国式的监管,并不能够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打个比方,把一个人关在屋子里不让他去学游泳,他当然不用担心被水呛住,但他也学不会游泳,等他下次掉进水里,他就会淹死。
  
  三、次级贷危机是否说明美国人对未来的透支能力已消耗殆尽?
  
  按:关于次贷危机,《货币战争》的编者分析得很详细,很多说法也不能说毫无道理。但是,《货币战争》的导向是有问题的,宋编者是不能真正认识到发展金融对于深化中国市场的重要意思的。我们且看看陈志武教授的说法。
  
  宋鸿兵:华尔街的金融创新的规律是,赢了银行家拿天文数字的奖金,输了是纳税人和外国人埋单。而无论输赢,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被银行系统反复、循环和高倍抵押的债务所创造出的巨额债务货币及通货膨胀这一必然结果,则悄悄地重新瓜分着全世界人民创造出来的财富。难怪这个世界的贫富分化会越来越严重,也就难怪这个世界会越来越不和谐。
  这就是债务货币驱动下的经济发展的规律:债务创造货币,货币刺激贪婪,贪婪家中债务,债务发生内爆,内爆出发紧缩,紧缩导致衰退!
  陈志武:像美国历次金融危机一样,这次危机不会改变美国的经济模式,也没有人要终止金融证券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面对的挑战仍然是一个如何改良的问题,如果说“借债消费”过头了,那是量的问题,属于改良的范畴。更确切地讲,是如何找到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以减少多环节委托代理关系链所带来的道德风险,使每个环节的交易方都能勤勉负责,保证“花别人的钱也心疼”。
  不发展金融自然不会有金融危机,只要发展,就必然时常碰到问题。今天中国因为没有那些五花八门的按揭衍生证券,所以没有金融危机,而美国有了这些才时常出现金融危机,这本身并不说明中国的金融欠发展是正确、是对中国社会更有利的事。而如果中国或任何国家从此限制金融创新、过度强化金融管制,那会像因噎废食一样地错。只有进一步鼓励自发的金融创新、放开金融市场的手脚,中国的金融市场才能深化。
  
  四、金融危机后,“寅吃卯粮”的借贷消费模式是否需要终结?
  
  按:任何深刻理解并已参与到现代社会的人,都能发现现代金融的好处,也能理解借贷消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但是,宋编者还停留在投资驱动模式的框架里,所以用了中国的老话“寅吃卯粮”来讽刺借贷消费。陈志武教授则针锋相对,指出“金融证券能提高我们整个人生的总体幸福水平,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福利”。 其实在《金融的逻辑》一书中,陈教授还讲到,金融危机之后,消费驱动模式仍不会改变。
  
  宋鸿兵:人民借钱越多,就必须借更多的钱,债务和货币死锁在一起,其逻辑的必然结果就是,债务永远增加,直到其债务货币遭人彻底抛弃或其利息重负压跨自身经济发展,导致整个体系的最终崩溃。债务,债务,还是债务。人民币正在迅速滑向债务货币的深渊。债务的货币化是现代经济最严重的潜在不稳定因素之一,它是通过透支未来以满足现在的需要。中国有句老话,“寅吃卯粮”,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陈志武:我恰恰要说明,有没有金融市场的发展,最后就会决定是不是在你最能花钱、最想花钱的时候反而是你最没钱的时候,而你通过花钱得到的效用最小的时候又恰恰是你钱最多的时候。住房按揭贷款的效果是如此,很多其他金融证券发展的效果也会如此,都可帮助我们把一辈子中不同时期的收入流做些更好的安排,使我们不至于在最能、也最需要花钱的时候没钱花,而等到年老不想花钱也不需要花钱的时候又偏偏钱很多。金融证券发展的好处是帮助我们摊平一辈子的消费水平,让我们不至于一会儿饿得要死、一会儿钱多得无处花。金融证券能提高我们整个人生的总体幸福水平,进而提高全社会的福利。
  
  五、金银货币是否意味着“实际拥有”? 金银真的是“定海神针”吗?
  
  按:《货币战争》的编者是黄金货币的铁杆粉丝,一心主张恢复“金本位”,并建议中国应该变“藏汇于民”为“藏金于民”(P277),通过抛售美元买进黄金和白银,将人民币与黄金白银挂钩,实行金银本位制。以致有网友怀疑宋编者可能是金矿厂商的代言人。宋编者的这一言论,又一次让他成了金融学的门外汉。恰好陈志武教授有一篇叫《西方的兴起是靠制度而不是掠夺》的文章对此进行了批驳。陈教授此文从制度的角度解读西方的兴起,对许多还迷信黄金白银的人是一记深刻的耳光。
  
  宋鸿兵:黄金被世人公认是财富的最终形式。这种根深蒂固的意识,绝不是凯恩斯等人几句轻飘飘的“黄金是野蛮的遗迹”就能化解的。黄金与财富的必然联系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逻辑。……从本质上看,黄金是唯一的、高度敏感的、深负历史传承的“政治金属”,处理不好黄金问题,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金融风暴。……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人类信赖的诚实的货币。
  陈志武:作为一种金属,白银本身没有太多的工业价值。但正因为许多国家在不同时期用白银作为货币,所以它就特别值“钱”。而之所以白银被用作“钱”,就是因为没有发展出支持票券信用的制度。换言之,只要有了便于金融票券交易的制度,金银作为“钱”的价值就没有了。这也是为什么随着现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兴起,金银作为“钱”的价值越来越低。
  因此,一个国家有没有“钱”取决于它能不能将各种未来收入流和“死”财富作证券化、票据化,不取决于它有多少金银。而能否进行广泛的证券化和票据化交易又受制于它的制度。所以,制度的优劣决定一个国家“钱”的多寡。

作者: beybeyday    时间: 2009-8-31 18:25

文章写的很好 值得深刻思考

 


作者: rwufo    时间: 2009-9-1 14:33

货币战争这种书有哗众取宠的嫌疑,当小说看好了,呵呵


作者: 2gxy    时间: 2009-9-7 15:17
我们应该感谢《货币战争》,或多或少帮助我们开拓了思维,而不是在死板的,通篇模型而难以验证的理论中迷失。
作者: 狼的微笑    时间: 2009-9-22 14:15
<货币战争> 不是小说么?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