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原创]“不行贿”的选择令人尊敬 [打印本页]

作者: lnfxs705    时间: 2009-7-10 12:53
标题: [原创]“不行贿”的选择令人尊敬
 

在中国企业的圈子中,我很佩服万科的王石。原因有这么几个:一是他做事的理性和挚着,万科公司已经拥有25年的历史了,这期间曾经有过经营多元化的选择,这是想把企业做大的通常打法。而王石却不然,他早在十几年前就大张旗鼓地开始做减法,将许多盈利状况很好、发展前景似乎也很光明的产业砍掉了,最后将公司的全部资源和精力完全集中在“开发商品住宅”这一个主业上,最终成就了中国房地产业“一哥”的霸业。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王石思路的清晰、头脑的理性与成就事业的挚着,他真正懂得“有失才有得”的道理,能够经得起各种各样利益的诱惑,这一点在中国的企业家阶层中十分罕见。

再一点是他潇洒的生活态度,以往成就事业的成功人士大都给人们一个“工作狂”、“超级劳模”的印象,而王石尽管事业上非常成功,但他却知道自己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除了事业的追求之后,还有多种的生活目标有待自己去挖掘和向往,这才是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价值取向。于是他选择了登山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由于万科具有极为完善的企业现代治理结构,身为公司董事长的他,完全可以超然于公司日常的管理事务之外,于是他每年都可以有大量的自由时间来满足自己的登山爱好。他是人类迄今为止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年龄最长的人,并征服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及南北极,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保持如此辉煌记录的登山家之一。他尽管不是个职业登山家,身体素养也无法同年轻人相比,但他具有成熟的心境与理性的思维能力,知道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这可能就是他成就一个杰出业余登山家非凡的诀窍吧。

然而,他应该赢得人们更多尊敬的还因为,他在面对社会丑恶现象所作出的另类和超凡脱俗选择的勇气和胆识。据说,当有人请他在“企业家、登山家、不行贿者”这三个标签中作出个人的选择时,王石选择了“不行贿者”。必须承认作出这样的选择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的还是心底的淡定、坦荡和洁净。他曾经在多种公开场合向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腐败与丑恶宣战,坦陈自己及自己所负责的万科企业对坚决“不行贿”、不向社会丑恶现象妥协的坚定态度。他说:“如果从制度上确定一件事不能做,那财务上就无法支出。作为万科来讲,它是制度上不允许行贿,尽管到现在很多人不相信,但是还没有揭发一个案例说万科在行贿。”谁都得承认,在中国今天的国情下面,能够做到这样一点的确不同凡响。也许有人会说,万科如今是中国房地产业的老大,市场影响如日中天,它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争相讨好的重点对象,希望能够争取到它的投资来为本地的经济增长做贡献。它自然不需要去通过行贿等卑劣手段去求别人啦。这种说法所揭示的当然是个事实,但万科的“一哥”地位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呀,它也有过自己艰苦创业、逐渐成长的历史过程吧。恰恰是这种“坚决不行贿‘的道德选择,让万科在社会上奠定了自己业界翘首的地位。fficeffice" />

我也是做企业的,深深知道江湖的险恶,懂得在世风日下的今天,企业如果坚持洁身自好有多么的艰难。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中从事企业经营,必须要面对这样一种无情的现实:首先,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并不充分的,各级政府在许多领域仍然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要维系自己的正常运营,或多或少总是要同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而我们的政府官员真正能够秉公办事的的确很鲜见,为了使自己的办事效率得到提高,几乎所有人的选择都是花钱免灾、用些拉关系、套近乎的手段,去维护自己必须面对的政府关系。这可能就是现在为何官员们的饭局和应酬那么多、穿名牌、抽“中华”、花钱那么冲的现象如此普遍的原因吧。尽管没有人用“辣椒水、老虎凳”逼着你那么做,但企业总要生存吧,员工的工资总要按时发放吧,以卵击石的后果所有人都再清楚不过了吧。于是,在这样的世道面前,企业其实别无选择,要么你关张停业,要么就是别太较真、其实就是同流合污啊。我在和年轻的大学生进行有关创业话题的交流时,在谈到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的时候,基本限于市场的层面上的探讨。其实一旦真的承担起企业经营责任的时候,还必须面对一种道德的风险,要在洁身自好和逼良为娼中作出抉择,对于那些洁白无暇的年轻心灵说来,这样的风险可能更加残酷。

我觉得,王石的选择也许很另类,也很个别,似乎不可复制。在有些时候,企业人总要为一些行为找出一些理由以求得心安。比如,吃吃饭、活动一下、送点东西表示表示,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毕竟交情到了,企业的经营环境质量就会大为改善嘛。我们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嘛,总不至于刻板到将饭局也极端地理解成“酒肉行贿”吧。不知王石先生是如何定义他自己的“不行贿”准则的?不论如何,我都能够从王石及万科的选择中,看到一丝明天的光明。尽管他的另类似乎很难得到大张旗鼓的宣扬和提倡,也断然不可能被赋予“不行贿英雄“一类的光环,因为若此而形成的强烈反差,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啊。尽管造成这种问题的深层原因不太好说,因为会涉及到一些政治层面的敏感话题。但我还是想说,王石是个很值得赢得社会公众尊重的人,尊重他的理由并非仅仅因为他的“不行贿”,更因为他勇于高调地将自己“不行贿”的行为准则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我想,这当然不会是他在以此来沽名钓誉,而是在以他的方式向社会丑恶现象勇敢地宣战。哪怕这种形单影只的形象,有点儿像那个勇战风车的堂吉柯德!


作者: ykhhl    时间: 2009-7-10 15:43
现在的社会很难呀
作者: 陆军    时间: 2009-7-10 16:01

我们的政府官员真正能够秉公办事的的确很鲜见,为了使自己的办事效率得到提高,几乎所有人的选择都是花钱免灾、用些拉关系、套近乎的手段,去维护自己必须面对的政府关系。

这可能就是现在为何官员们的饭局和应酬那么多、穿名牌、抽“中华”、花钱那么冲的现象如此普遍的原因吧。

这一点确实在我们这里也是事实,以前才毕业看不惯

现在习惯了,无奈的习惯了


作者: QQlei    时间: 2009-7-10 16:06

尊敬的"不行贿"我们要当信仰那样追求[em50]


作者: AndyLeau    时间: 2009-7-10 17:12

离万科较远,如果媒体、王石所言是事实,那么在企业界,特别是地产界有这样一家企业,这样一位企业家,而且企业发展到这样的规模,那么,至少我们能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当然,如果较真,这个“不行贿”标准是如何的呢?


作者: taomugeda    时间: 2009-7-10 19:39

正因为其困难,才凸显万科的不容易;

正因为本来的正常,表示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畸形的社会;

 


作者: 寒风孤叶    时间: 2009-7-10 21:50

万科走到今天,说他不行贿,真的有待商榷。

个人也比较喜欢王石,就是地震的时候表现差点,其他还不错。


作者: robert8888    时间: 2009-7-10 21:51

我赞成楼主观点!


作者: da8vid    时间: 2009-7-10 22:16
他其实很难,‘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
作者: qingyun123    时间: 2009-7-10 22:38
 他的心灵高不过一个坟头。
作者: liuye2009    时间: 2009-7-10 23:28

估计按照他自己的理解是:他认为自己不行贿


作者: great018    时间: 2009-7-11 10:12
 哦

作者: feivsying    时间: 2009-7-11 13:15
很不错的人,学习
作者: eaglesky    时间: 2009-7-11 15:2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
作者: dognose    时间: 2009-7-11 16:03

不敢同意,

万科走到今天,走到今天这样的位置,如宣传那样的"不行贿"真的很令人怀疑

当今的官场有个怪现象,今天的正面的典型往往会是明天负面的讽刺

 

话又说回来,我个人从内心还是希望万科不行贿这件事是真的


作者: lnfxs705    时间: 2009-7-11 18:15
其实,这件事情真实的可能性很大,官方的态度就能够从一个侧面来说明。官方并不情愿对此进行宣传,媒体的宣传也都很低调啊。因为如果官方大力宣传此事,无异于承认腐败现象的极度普遍,而这样做的后果会很严重。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7-11 20:13

房地产是最讲政府关系的暴利行业。万科能成为全国房地产业的龙头老大,可以说跟中国政府的关系最为密切。说自己不行贿,难能可贵,也难以让现在的人信服。

 

腐败现象本来就已普遍了。国人皆信,勿须遮掩。

 

搜房网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网络调查,有85.05%的网友不相信万科没有行贿记录。有网友评论到,“行贿不是王石本人去的,自然可以说王石永不行贿啦。”

 

 


作者: zjdon    时间: 2009-7-11 21:29

以现在中国的国情,不行贿?!

不行贿不等于没有分成!.....

打死我也不会相信!


作者: 寒风孤叶    时间: 2009-7-11 22:20

哈哈,看来大家都和我的想法差不多。

 


作者: jasonye    时间: 2009-7-13 12:07
虽然王石的最近捐款门事件处理方式出现些争议性的话题, 但王石的个人品质还是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 uwangbing    时间: 2009-7-13 14:07

商业伦理是当今社会需要提倡的,但又试问:如果不行贿企业不复存在,你是去行贿还是选者死亡?

 


作者: bywx2005    时间: 2009-7-13 17:43
究竟行没行,可算是中国第一谜了,呵呵,不过还是值得敬仰的
作者: tiger333    时间: 2009-7-13 19:51
 不行赌本应是社会的正常现象,现在却被大力宣扬。是社会变了,还是人的意识没跟上社会潮流。
作者: lnfxs705    时间: 2009-7-14 07:41
这也是中国特定的国情吧,诚信本是商业活动的常理,现在却非要来点阴暗的与之相呼应。这种现象太普遍了,才显出王石与万科的难得。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7-14 08:22

冯老师,王石能说出这番话,难能可贵,但也像云南省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猫眼的与民沟通,中国信用的大量缺失,这种沟通、这种不行贿,难以取信于民,烽火戏诸侯“狼来了”的现象非一日之寒。作为中国房地产业“胡雪岩”式的龙头大哥,常在河边走,不湿鞋可信度有多高?万科到底是怎么发展壮大的?

 

当然,王石能说出这番话,难能可贵,不过,要小心,网络人肉搜索、网络民意,是任何不真实的东西难以欺骗的。

 

在这里,飞猫不由想到一个人,可能大家会信服,他就是知名人物孙大午。

 

无论外界对孙大午如何评价,他却对自己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看似可喜可贺,其实是可悲可叹的人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4 8:25:37编辑过]

作者: 飞翔的蜘蛛    时间: 2009-7-14 09:13

感觉楼主过于夸大王石了,我也比较“喜欢”王石和万科,万科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勇于舍弃另众多企业艳羡地赢利点,专一去做住宅,并且引领着中国住宅产业化的进程,拿帕尔屋当做自己发展的标杆,其思路与方向如此清晰与坚定,并坚持十几年不改,单就这一点,便是多数企业和领导者值得钦佩和学习的。

 

“他是人类迄今为止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年龄最长的人,并征服了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及南北极,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保持如此辉煌记录的登山家之一”

这一点错了,77歲的尼泊爾男子明·巴哈杜爾·謝爾佔週日上午到達珠峰峰頂,”尼旅遊部登山處官員拉梅什·卡特裏·切特裏告訴法新社記者,“謝爾佔健康狀況良好,正在慢慢下山。他可能將於週一回到大本營。”

    此前的最高齡登頂珠峰紀錄由日本退休教師柳澤勝介創下。柳澤去年以71歲高齡登頂珠峰。

 

5.12的捐款门事件,可能是王石过于认为自己的理念正确,他的眼里似乎企业做的好,做人就好,一些理念便对?在国家人民危难之时,还振振有词的宣扬自己治理公司的10块理念,结果引来骂声一片。

 

看来他有的时候也不冷静。


作者: jan872    时间: 2009-7-14 21:02

王某人说的话   且听罢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当然我们希望这是事实   我们也期望能有一个让企业如此成长的环境    追求企业能有如此好的品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4 21:03:50编辑过]

作者: 黎明前的太阳    时间: 2009-7-14 21:07
尤其是在我们这里,不行贿就意味着你的企业不要生存
作者: 会飞的猫    时间: 2009-7-14 23:15

转贴网文:

  王石祖籍安徽金寨,而王震是湖南浏阳人。王石父亲是老红军,王震三五九旅的下属,当年跟随王震到新疆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后来曾出任兵团副司令员。王震后来率工程兵团到深圳开发特区,其父亦南下与全家到了广州。王震对王石之父器重,亦爱护其子,这就是二人的关系,并非谣言所传。

  王石父亲是王震部下,柳州铁路局的原局长。柳州铁路局管辖的线路跨越广西、广东、贵州、湖南4省(自治区)15个地市(州)及37个县。

  王石的岳父叫王宁,是80、90年代的广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作者: AndyLeau    时间: 2009-7-15 09:12
WELL.猫兄提供的这个信息,让人无法不联想。
作者: 吴敌    时间: 2009-7-15 10:19

确实令人尊敬,但是,很担心,也很奇怪,他不行贿,那些贪官们是如何给他的企业盖公章的呢?

难道说人正直了,和他交往的对象也正直了?


作者: woxinbuji    时间: 2009-7-15 13:03

谁相信?


作者: hansonwind    时间: 2009-7-16 09:49
的确非常佩服王石。作为一名年轻人,思想并不消极,但是对这样的政府也不免有些叹息,洁身自好,太难太难。
作者: 执卓    时间: 2009-7-16 14:13

他说:“如果从制度上确定一件事不能做,那财务上就无法支出。作为万科来讲,它是制度上不允许行贿,尽管到现在很多人不相信,但是还没有揭发一个案例说万科在行贿。”

敢说这句就了不起1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